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8806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53 大小:61.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5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澳旅游管理专业分项自评报告Word文档格式.docx

必修课包含本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选修课则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按照旅游业的发展动态、市场需要和学生兴趣,有针对性地开设课程。

在教学过程中,实行“课证融合”,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将旅游管理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增强职业教育的灵活性、针对性和开放性。

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教学实习、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等实践环节的训练,对学生在专业相关领域进行全面的动手能力训练。

因而,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和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掌握熟练的职业技能,适应以旅游企事业单位服务与管理为主的职业岗位群,既能从事旅游服务与管理,又能从事与旅游相关行业的服务与管理,增强了学生就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

1.1.3合作企业或社会用人单位参与专业建设

本专业聘请旅行社及星级酒店的管理人员,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每年召开一次会议,研讨地方经济社会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专业发展方向、课程建设的影响,明确就业岗位(群)以及岗位(群)对毕业生知识、能力、素质的要求,以期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及实训方式始终能紧贴企业岗位群变化发展的需要,从而使专业建设真正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与行业的发展。

依据:

1、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

2、2009、2010级旅游管理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3、安徽省旅游业现状、发展前景及人才需求调查分析报告

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

5、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

6、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

7、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

8、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

9、教育部等七部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

10、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学校改革工程的意见

11、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12、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

13、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管理系关于成立旅游管理、商务关系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通知

14、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商务管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章程

15、关于召开2010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的通知

16、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关于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期执行计划的管理办法

1.2专业建设规划与实施

1.2.1专业建设规划符合学院整体发展规划

本专业在学院“突出办学特色、强化实践教学、贴近市场需求、培养实用人才”的办学理念指导下,紧紧围绕学院的“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调整专业布局与结构,构建以特色优势专业为支撑、应用专业为骨干、以专业群形成为标志的专业新体系,整合、培育、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优势明显、社会上有广泛影响的专业”的专业建设总体目标,以人才市场需求为导向,对安徽省相关行业、企业人才需求现状及未来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社会调查,结合自身的办学条件,开设旅游管理专业,确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并制定了科学可行的专业建设规划。

1、总体目标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结合学院的教育发展规划,将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旅游职业岗位要求为目标,以就业为导向,建立知识、能力、素质并重的课程体系及校企结合的校内外实践教学机制,构建符合旅游职业培养要求的校企结合人才的培养模式;

确立与职业要求相适应的教学标准,提高教学质量、规范教学管理、改善教学条件、不断深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力争到2015年,把旅游管理专业建成校企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社会服务能力强,能够引领我省旅游高职教育快速发展的省级特色专业。

2、分项目标

(1)学生规模与质量目标

到2015年,本专业学生规模达到450人左右;

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5%以上。

(2)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到2015年,教授达到2人,占教师总数的10%;

博士达到2人,占总数的10%;

副教授达到4人,占总数的20%;

引进旅游管理博士(教授)1人;

有1至2人列为省、校两级骨干教师或专业带头人。

(3)专业建设目标

①专业方向建设目标:

到2015年,继续夯实“酒店管理”基础方向,着力强化和打造“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特色方向。

②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建设动态的旅游课程体系,及时满足社会需求。

以旅游教育规定的旅游核心课程为基础,根据社会需求动态增加和调整专业课程,提高旅游素质型和技能型课程的比例。

到2015年,建设5至7门校级重点或精品课程;

至少有1门校级重点或精品课程入选省级精品课程。

③教学与实习目标:

到2015年,核心骨干课程全面配备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在专业课教学中达到95%以上。

2013年建成导游模拟实训室1座;

到2015年,建立旅游职业培训中心1个。

④科研目标:

到2015年,申请或完成省部级项目1~2项;

厅级项目3~5项;

与旅游企业合作开发1~2部旅游专业用特色教材;

年平均发表论文3篇/年,其中核心1~2篇。

1.2.2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

近三年,学院根据总体发展规划,出台了一系列的相关措施,旨在鼓励和保障专业的内涵建设,我系也积极响应学院号召,旅游管理专业规划从人才培养模式、课程建设、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等方面规划了具体目标并制定了相应的建设措施。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进一步完善“前店后校”、“顶岗实习”、“订单培养”等“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途径,探索“因才施教”、“因课施教”、“因课施考”教学方式;

(2)以优质核心课程建设促进课程建设,已有1门核心课程被选为院级精品课程进行建设,另有4门核心课程做为院级重点建设课程立项;

大力开展教研教改活动,推广“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运用多媒体等教学手段,探索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3)建立“专业带头人”机制,开展“青年教师导师制”,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促进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培养和引进3名“双师型”骨干教师,使教师队伍成为一支“双师”结构的专业教学团队;

(4)建立了具有职业性、开放性的实训基地,其中已立项建设“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新增了3家校外实训基地。

由于专业建设实施方案具体,措施得力,专业建设效果明显,2010年10月本专业获安徽省教育厅质量工程项目“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省级示范实验实训中心”立项。

1.2.3辐射带动相关专业发展

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本专业在特色专业建设过程中,也重视专业的示范引领作用。

本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的探索和实践、模块化课程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辐射带动商务管理、市场营销等专业的建设和发展,提升本专业影响力。

力争到2012年,本专业在校生规模达350人,成为安徽省旅游行业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基地,并通过师资培训、资源共享等途径,辐射带动我省同类专业共同发展。

1、安徽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2、合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

3、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

4、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2007-2010年专业建设规划

5、旅游管理专业建设规划

6、旅游管理特色专业建设规划

7、专家对我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提出的建议

8、关于系部教研室设置的通知

9、旅游管理教研室工作计划及总结

10、旅游管理教研室活动记录

11、关于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期执行计划的管理办法

12、关于2009年人才培养方案审核会议的通知

13、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质量工程实施方案

14、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青年教师导师制暂行规定

15、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教科研成果奖励办法

16、关于开展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规定

17、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教学检查制度

18、旅游管理省级特色专业申报书

19、特色专业建设与管理办法

1.3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1.3.1人才培养目标明确

根据安徽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据安徽中澳科技职业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2004年以来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及操作程序,由学校、企业的专家共同研究,确定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备酒店服务与管理、导游服务、旅游企业经营与管理等专业知识和技能,能胜任星级酒店、旅行社等旅游企事业一线服务和基层管理工作的,并具有良好科学人文素养、健全人格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3.2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合理

旅游管理专业是一个涉及职业岗位多、专业知识面广的专业。

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职业岗位群发展的需要,在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通过对本专业培养目标、人才培养规格的认真研讨分析,确定了本专业必须具备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

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结构表

培养目标

培养规格

知识要求

支撑课程

知识目标

公共基础知识

掌握必备的政治、外语、体育、计算机等基础知识;

会写常用应用文及办公公文;

了解大学生就业与职业规划的基本知识。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体育

心理健康教育

计算机基础

应用文写作

基础英语

就业指导

专业基础知识

掌握普通话表达的基本知识;

掌握社交礼仪和旅游服务礼仪的知识和方法;

掌握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

掌握有关旅游业及旅游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理论知识。

普通话与口才训练

旅游礼仪

旅游概论

旅游心理实务

中国旅游地理

旅游文化

现代企业管理

专业核心知识

掌握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各部门的服务流程、方法及基础管理知识;

掌握导游带团服务、景点讲解服务等知识;

掌握旅游路线设计、开发客户、旅游市场营销基本知识、旅游法规等知识。

掌握景区各项服务知识,熟悉景区各种管理流程和方法。

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餐饮服务与管理

导游基础知识

导游业务

旅游市场营销

旅游客源国概况

酒店情景英语

模拟导游实务英语

现代饭店管理

景区服务与管理

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旅游政策法规

拓展知识

了解美术欣赏、文学知识

掌握职业形象设计的理论和知识,包括职业仪表、行为举止等

熟悉人力资源管理招聘、培训、考核等基本知识

大学语文

美术欣赏

人力资源管理

职业形象设计

能力目标

职业基础能力

具备确定职业目标、规划职业生涯的能力;

具有一定公文写作能力;

熟练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office办公软件等;

掌握普通话表达技巧,与人进行有效沟通;

具有较强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

职业核心能力

中西餐服务能力、宴会服务能力、餐饮产品推销能力;

前厅、客房接待服务能力、饭店产品综合营销能力、客房常用设备用品的维护与保养能力;

导游带团能力、景点讲解能力,安排参观游览及应急处理能力;

具有很好的旅游线路设计与销售能力

酒吧服务与管理

职业拓展能力

具备文学、美术欣赏的能力;

具备职业妆容、行为举止等形象设计能力;

具备人力资源招聘、培训、考核等操作能力。

素质目标

政治素质

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

有立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

形势与政策

思想素质

有较高思想觉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价值观念

道德素质

知荣辱、讲诚信、守纪律、爱劳动,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和敬业精神

讲座

人文素质

具有较为宽阔的视野,具备健康、高雅的审美情趣和正确的审美观点。

1.3.3适应现实职业岗位对人才的要求

根据产业和经济结构变化适时修订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本专业有计划地开展专业调研工作,要求教师进行专业调研,了解先进技术成果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变化。

通过调研,教师更加深入了解社会对人才的具体需求,对教学改革的目的、目标和思路有了明确的认识,并自觉贯彻到教学活动中。

同时,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定期召开专业建设发展分析论证会议,对正在运行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评价论证,从而使人才的培养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职业岗位变化的需要。

本专业毕业的学生可以适应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岗位:

1、旅游饭店前厅、客房、餐厅等部门服务与管理工作

2、导游、旅行社接待、计调、票务和相关管理工作

3、景区景点讲解服务工作

4、旅游行政部门窗口接待等服务工作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2、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3、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十一五”规划纲要

4、关于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5、2008级、2009级、2010级人才培养方案

6、本专业职业岗位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分析

7、本专业教学进程表

8、2010级旅游管理人才培养方案论证会

9、2010级旅游管理新生专业介绍会

1.4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传统的学历教育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现代旅游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在总结传统的学历教育为本的理论化教育模式弊病的基础上,对本专业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大胆的创新。

本专业把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的始终,不断加大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力度,一是推动校企合作模式,强化实践性教学,推进工学结合;

二是根据职业和岗位群的需要规划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

经过七年的艰苦探索与不断积累,提出“校企融合、课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2”即2年在校理论学习,“1”即1年企业顶岗实训),通过学校、企业、学生共同参与教育,强调理论教学体系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以实践教学为核心,重视企业顶岗实习实训,突出职业性,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大量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1、实施校企融合的“2+1”人才培养模式

“2+1”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三年教学时间中,学生前两年在学校学习专业课程,实践教学活动大部分也是在校内专业实训中心进行;

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后,为突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第三学年赴旅游企业实习,通过建立校内评价与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机制,由校企双方的教师共同对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同时结合企业标准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从而为学生实现“零距离就业”打下坚实基础。

学院与上海鹿港餐饮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实施“订单式”培养,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方面的教育资源,实行产学合作的“2+1”培养模式,实现了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受到了学生与企业的普遍欢迎。

2、构建“课证融合”课程体系

根据旅游行业领域和职业岗位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针对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进行岗位知识、能力和素质分析,将原来课程体系整合为以能力培养为核心,知识、能力、素质培养并重的‘3+2’模块化课程体系。

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整合必备的基本理论知识,删除那些理论性较强的知识和内容,将考证课程融入到课程体系中,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标准,强调教学内容与岗位实际需要的对接,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突出实践教学,不仅增加实践教学课时,而且将《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旅行社经营与管理》等实践性强的课程设计出系统的职业技能训练项目,大力推行“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突出教学内容与教学活动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

1、关于做好安徽省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的通知

2、安徽省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08、2009、201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3、关于修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

4、关于人才培养计划和学期执行计划的管理办法

5、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设论证会纪要

6、专家建设指导委员会会议照片

7、2010级旅游管理新生专业介绍会

8、2009级、2010级旅游管理学生专业方向征求意见表

2.课程建设与改革

2.1课程体系

2.1.1设置模块化课程体系

从2004年开始,本专业以就业为导向,以育人为中心,以能力为本位,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根据酒店前厅、客房、餐饮以及导游等职业岗位(群)的能力需求和工作过程及操作程序,明确了旅游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通过市场调查,最终由学校、企业等多方专家共同研究,确定了本专业的职业核心能力是:

①餐厅服务与管理:

②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

③导游服务与管理:

导游讲解能力、组团、带团、沟通与协调能力,根据计划合情合理安排参观游览,以及应急处理能力。

为培养以上三项职业核心能力,在课程教学内容安排上,强调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的实用性和应用性,删减与就业岗位无关的过于理论化的内容,而将应用性较强职业技能课程内容作为教学的重点,确定了需要开设的专业核心课程有《现代饭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酒店情景英语》、《导游业务》、《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模拟导游实务英语》、《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政策法规》、《酒吧服务与管理》、《旅游客源国概况》13门课程。

2009年经过在对原来课程模块中不适应职业岗位要求的课程进行改革、整合,首先按照知识相互衔接的逻辑关系进行课程安排;

其次删减整合课程之间交叉重复的内容,并强化提高敬业精神、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内容安排;

同时通过将酒店管理师、导游等职业资格考证课程引进课程体系,使课程设置更符合行业要求,加强了课程设置与职业岗位的针对性,缩小了培养目标与职业岗位实际要求之间的差距。

在此基础上,构建了“3+2”模块化课程体系,形成了以“公共基础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技术课程模块”、“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和“综合实践模块”的课程体系;

其中“能力拓展课程模块”全面地拓展了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提升就业竞争力。

(1)公共基础课程模块: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就业指导》、《计算机基础》、《应用文写作》、《基础英语》等。

(2)专业基础课程模块:

《旅游概论》、《旅游心理实务》、《中国旅游地理》、《旅游经济学》、《旅游客源国概况》、《旅游文化》、《普通话与口才训练》、《旅游礼仪》

(3)专业技术课程模块:

《现代饭店管理》、《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餐饮服务与管理》、《旅游市场营销》、《酒店情景英语》、《导游业务》、《全国导游基础知识》、《安徽导游基础知识》、《旅行社经营与管理》、《模拟导游实务英语》、《景区服务与管理》、《旅游政策法规》。

其中专业实践课有:

餐饮服务与管理实习、前厅客房服务实习、旅游礼仪实习、形体训练等。

(4)能力拓展课程模块:

主要开设《人力资源管理》、《职业形象设计》、《旅游卫生保健》、《美术欣赏》等课程。

该课程模块主要是针对高职学生特点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变化,在校园文化熏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学生科学人文素养和职业素养,并邀请相关专业人员给学生做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代礼仪、就业指导等讲座,增强了学生就业过程中的抗压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质。

(5)综合实践课程模块:

充分体现“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线,具有鲜明的实践性。

通过开设《入学教育》、《国防教育》、《社会实践》、《酒店服务技能综合实习》/《旅游服务技能综合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设计》等实训课,在真实的实践环境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

2.1.2重视优质核心课程建设

旅游管理专业优质核心课程建设立足课程建设规划,围绕师资队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教材、教学管理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建设,力求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有所创新。

在旅游管理专业14门核心课程中,《前厅客房服务与管理》已申报院级精品课程并立项,力争用三年时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餐饮服务与管理》、《导游业务》等课程也已申报院级重点课程并立项,计划于2013年建设成为院级精品课程,再用两年时间建成省级精品课程,从而推动特色专业建设的进程。

通过优质核心课程建设在课程建设中的所起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力争利用3~5年时间将旅游管理专业80%的核心课程建成院级精品课程。

2.1.3将职业资格证书纳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为了使学生既能完成学历教育目标,又能顺利通过职业资格考试,获得职业资格证书,毕业时取得“双证书”,适应大中型知名企业的人才准入制度,提升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我们根据对应的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能力要求,以职业资格标准整合课程模块,以就业岗位对从业者的能力要求设置课程教学内容,设立了《酒店管理证书达标课程》、《导游证书达标课程》;

同时在课程教学时间安排上与考证时间相衔接,实行课程教学与考证相统一,使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就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减轻其考证时所需单独培训负担。

例如将《餐饮服务与管理》的课程与中级餐厅服务员技能鉴定相配合,提高学生实际动手操作技能,保证学生就业时就已具备上岗的工作能力;

将导游资格考试的相关课程教学与考证相同步,以提高考试的通过率。

1、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临床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