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9652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软件项目管理实验题目文档格式.docx

本项目的推广应用,可为农民提供及时、高效的信息服务,对于贯彻国家“信息强政、信息兴业、信息惠民”和新农村建设方针,实现小农户与大社会的对接,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推动农村城镇化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

本项目选取德州市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作为示范区。

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位于行政街东首,迎宾路以东。

京沪铁路和京福、青银高速公路及101、316省道纵穿全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和交通优势。

辖区面积27.15万亩,总人口13万,其中农业人口6万,辖50个社区(村)和6个居委会。

该办事处大力发展优质高效农业,2010年底全处农副产品加工业户发展到150家,瓜菜面积稳定在5万亩,在已有“嘎子”牌蔬菜、“稼春”牌富硒甜玉米等地理商标的基础上,新增地理商标5件。

禹城市市中街道办事处从改善居住环境入手,着力打造和谐民生。

其中:

2010年进行了夏季一、二期、寨子一期、三友马庄一至三期和红布张整体建设及城郊韩、杨城子社区拆迁建设,并启动骇河一期的规划开工;

2011年—2012为二期,进行任万、天宫、石屯、寨子二期、三友马庄四至五期、杨城子等社区并居建设;

搭建起“农民向市民转变、农村向城市靠拢”的平台载体,有力地推进了城乡一体化进程。

二、总体目标

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对各类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入库,搭建数字乡镇地理信息综合支撑平台,并结合示范乡镇社区中心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建设村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示范项目。

实现对治安、医疗、商业服务、农事村办等社区管理过程中的专题信息的集中管理,建立基于互联网和地理空间信息的便民服务平台。

三、建设内容

结合项目示范区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积累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采集示范区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研究开发乡镇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构建数字乡镇地理信息综合支撑平台,研发村镇社区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并在禹城市市中街道办50个社区应用示范。

题目2基于空间数据的村镇土地流转管理信息系统

本项目的主要任务是搭建数字乡镇地理信息综合支撑平台、研发村镇土地流转管理信息系统,为发展现代农业、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和乡镇党政领导实施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本项目选取滨州市邹平县长山镇作为示范区。

长山镇位于滨州市邹平县最东端,版图面积106平方公里,辖110个行政村,7.2万人口,耕地面积74平方公里。

长山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是省政府公布的首批中心镇,先后被授予全国小城镇建设试点镇、全国小康建设明星乡镇、全国创建文明村镇工作先进村镇、山东省节能环保产业基地、省卫生镇、省文明镇、山东省发展低碳经济十佳乡镇。

“十一五”期间,长山镇加快特色品牌农业发展。

坚持抓基地、带农户,抓提升、促增收,深入开展“一村一品、百村行动”,全年新增特色专业村6个,专业合作社2个,特菜、食用菌大棚152个,种养殖基地7个。

总投资1亿元的众康生态农业园开工建设,投资300万元完成中王、苑城万亩方田建设。

“长山山药”通过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认证,并荣获世界“蓝天杯”十大标志专用品牌称号,长山镇被确定为中华饮食文化精品种植基地和全市林水会战先进镇。

“十二五”期间,长山镇继续大力实施城镇带动战略,加快推进镇村一体化进程。

本项目充分利用现有地理信息资源,对各类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数据进行整合入库,搭建数字乡镇地理信息综合支撑平台,并结合基层土地管理的实际情况,搭建贯穿土地流转各环节的管理系统,促进土地资源合理、高效流转。

结合项目示范区实际情况,在借鉴国内外有关技术积累和有益经验的基础上,采集示范区基础地理信息和专题信息,研究开发乡镇综合信息数据库系统,构建数字乡镇地理信息综合支撑平台,研发村镇土地流转管理信息系统,并在邹平县长山镇110个行政村应用示范。

题目3基于空间数据的村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

乡镇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以基于空间数据的乡镇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为基础,通过地理信息系统对乡镇的基础空间地理数据和非空间数据进行有序的管理,为科学地建设、管理乡镇提供规范、持续的信息,实现乡镇各部门之间协同办公以及机关内部的公文流转、电子公告、内部交流等功能,使乡镇政府日常办公信息化、自动化和标准化,为政府与公众的沟通交流搭建一个平台,可极大地提高机关办公效率。

乡镇政务管理系统的应用可为乡镇的政务管理提供科学、先进、高效、透明的现代化管理手段。

题目4基于空间数据的村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确定的重大历史任务。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和省委、省政府《关于贯彻<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

的实施意见》(鲁发[2006]1号)明确了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测绘作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前期性工作,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温家宝总理在2007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在土地问题上,我们绝不能犯不可改正的历史性错误,遗祸子孙后代”,并明确提出“一定要守住全国耕地不少于18亿亩这条红线”。

因此,保护耕地特别是保护基本农田直接关系到国家粮食安全、经济发展、社会稳定和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首要任务。

另外,2008年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允许农民多种形式流转土地承包权,由此如何通过有效机制规范土地流转成为农村土地管理的新型课题。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人口的持续增长,人地矛盾将进一步加剧,必须加强对村镇土地的管理。

而传统低效的管理方式已不能满足土地资源动态管理的需要,迫切要求采用现代化的手段,实施科学有效的管理,以实现土地资源管理信息化。

目前,新农村建设正在有条不紊地开展。

建立有效的土地管理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对促进我国农业发展、保障农民增收、维护农村稳定、服务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对于实现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的“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目标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项目的建设,可以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和地理信息数据资源优势,为村镇土地管理提供一个更优化的平台,为全省推广积累经验。

土地管理信息系统(LIS)是土地规划和管理定量化、科学化以及对土地信息进行快速查询、分析和更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并为决策提供辅助支持[2]。

作为数字村镇课题重要组成部分的村镇土地管理信息系统,主要涉及土地利用管理、耕地保护、地籍管理、土地规划、执法监察、网站维护等几个方面,对于促进城乡一体化管理,村镇土地合理、有序、高效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题目5洪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

水环境是地球资源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不可替代的重要基础,在保障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水资源短缺已经成为水环境问题的一个非常突出的问题。

由于人类社会对水资源的需求越来越大,水资源供给越来越呈现出严重短缺的局面,充分利用降水(包括降雨和降雪)成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途径。

我国地处北半球欧亚大陆的东南部,由于受季风气候的影响,降水主要集中在夏秋两季。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每年的6月份到9月份属于汛期,只有四个月的时间,但这四个月的降水量通常却占到全年降水量的60%到80%,连续丰水年或连续枯水年的现象在我国大部分地区都较为常见。

由于汛期降雨产生的大部分地表径流形成了洪水,使得洪水成为水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降雨量和径流量在不同年份和不同的地理位置的变化较大,使得我国水资源供需矛盾更加突出。

就山东省而言,由于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水资源需求加大,现有水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呈现严重短缺,并逐渐加剧。

在较长的时期内,防洪安全、水资源安全和生态系统安全,是制约我省经济社会进一步向小康目标发展的瓶颈因素。

这种水资源日趋匮乏的局面,要求我们必须更有效地利用洪水资源。

在优先保证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利用防洪工程和先进技术手段,实施洪水优化调度,充分利用洪水资源,减少深层地下水的开采,是解决我省水资源矛盾和维护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途径之一。

尤其对病险防洪工程,实施信息化、科学化调度等非工程安全措施,是保障防洪安全的重要方法。

通过实施库河联网防洪调度,流域防洪能力将明显提高,目前部分流域已经具备了实施洪水优化调度的条件。

我省的水库大坝、河道堤防等主要水利工程保护着2100多万人口的安全,部分工程还同时承担着城市、乡村生活供水任务。

因此,在水资源日趋匮乏的情况下,开发研究洪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利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科学的管理方法,最大限度减轻洪水灾害,同时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提高防洪工程的综合管理水平,实现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转变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为此,根据我省防洪工程实际运用情况和流域、水库特点,提出“洪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开发研究”课题。

在确保防洪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坚实的依据,实现防灾兴利的最大化目标。

水库洪水资源优化调度系统主要完成五大功能:

基本信息管理、水雨情遥测、洪水预报、洪水调度、综合信息查询。

1、基本信息管理

对与洪水预报、调度等相关的一系列数据、参数、方法与模型进行存储与管理。

2、雨水情遥测

雨水情遥测是实时洪水预报的基础,实时收集库区降雨、水位、流量等水文资料数据,加工处理后保存到数据库,并能根据实测数据,自动生成时段或年月水位信息、降水信息、流量信息等统计数据,供查询和洪水预报使用。

3、洪水预报

洪水预报子系统能够根据采集的实时雨水情、工情等信息,对未来将发生的洪水做出洪水总量、洪峰流量、峰现时间以及洪水过程等情况的预测;

能够参考气象预报成果和专家经验以及未来的可能雨情变化,做出洪水变化的趋势预测与分析。

1、根据流域实时降雨过程或流域周围降雨过程,运用洪水预报模型,推算出水库来水过程线,并存入相应数据库,以供洪水调度使用。

可根据数据库中已有的或实时采集的降雨资料(遥测系统提供的资料),自动进行入库洪水预报作业,也可人工置数,干预洪水预报过程。

2、在地理信息系统平台下,通过遥感图像获取流域的地貌特征信息;

研究库区的地貌特征、地质条件、温度等因素与洪水形成的关系,建立洪水预报空间信息模型;

同时以采集的实时雨量、蒸发量、水库水位等信息为依据研究修正洪水预报空间信息模型。

3、实际防洪工作中,由于水文现象本身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很难保证每一次洪水预报都符合要求。

系统能够根据输入的地面实际降雨、净雨过程和汇流模型,对洪水预报成果进行实时修正。

4、洪水调度

洪水调度系统按照规定的水库调度原则和控制指标,综合考虑水库来水、蓄水和泄水以及上下游淹没等情况,生成规则调度方案和优化调度方案;

并且可以结合决策者的经验,以人机交互方式修改洪水调度方案,对多个洪水调度方案进行优选,提出在保证水库安全情况下,对上下游影响最小的最优调度方案,为防洪决策提供技术支持。

该子系统主要完成洪水调度方案生成、方案评价、方案管理、调度成果查询等功能。

5、综合信息查询

在综合数据库的支持下,构建基于Web的综合信息查询系统,提供基于Web的实时水(雨)情、工情状况和汛情等防汛抗旱相关信息的发布。

查询的信息主要包括:

(1)预报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各种产汇流模型参数的查询和修改;

时段雨量数据、日雨量数据、Pa值和各雨量站有效性的查询和修改;

各水库实时水位的查询和修改;

各水文分区雨量站的维护。

另外还包括预报方案成果的保存、查询、输出等功能。

(2)调度相关信息

主要包括水库基本资料的查询;

水库特征水位的查询;

水库预报与实际流量过程的频率查询;

水库调度规则查询;

泄流设备的水位-流量关系查询和修改;

水库水位-库容关系查询和修改。

另外还包括调度方案成果的保存、查询、输出等功能。

(3)基于GIS的信息查询

主要包括实时水雨情信息图上查询和标注,地图放大、缩小及漫游,预报调度成果查询。

要求:

从以上题目任选一个,完成项目的需求分析、方案设计(包括项目目标、建设内容、提交成果、技术路线、建设周期和进度安排、组织实施方案、经费预算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