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9095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33.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三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试题 语文 含答案文档格式.docx

1.下列对于“古代病毒”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病毒由来自亚北极冰区的冰冻驯鹿粪便中发现,存在两组不同的基因组。

B.根据700年前的病毒基因组序列,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

C.有关古代冰区病毒的发现的研究成果,获得专业学术期刊认可。

D.病毒发现的研究成果,是由团队集体智慧共同努力的结果。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3分)

A.虽然对于病毒的演化了解不多,但研究将有助于对病毒演化的探索。

B.科学家只对某些古代病毒进行了基因组测序,但很难对古代病毒进行重建。

C.研究团队来到已有4000年历史的冰区,选择性对驯鹿粪便进行了分析。

D.科学家检查700年前的冰芯,从冰冻的粪粒中鉴定出一定数量保存完好的病毒序列。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是()(3分)

A.至今发现,“仍具感染能力”的古代病毒有两组病毒基因组序列,包括一部分病毒RNA基因组,和一个DNA病毒的基因组。

B.研究团队推测被驯鹿或者驯鹿粪便吸引来的昆虫也许是病毒的来源,驯鹿或许在进食的时候吃进了感染这种病毒的昆虫。

C.为了了解DNA病毒的更多特性,研究人员采用了常常作为研究克隆双生病毒感染力模型的烟草品种作为实验材料,并获得实验结果。

D.尽管历经700年冰川变化,但DNA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还可能保持着感染能力,值得引起科学界关注与研究。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许文岐,字我西,仁和人。

祖子良,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

父联枢,广西左参政。

文岐,崇祯七年进士。

历南京职方郎中。

贼大扰江北,佐尚书范景文治戎备,景文甚倚之。

迁黄州知府,射杀贼前锋一只虎,夺大纛而还。

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十三年迁下江防道副使,驻蕲州。

贼魁贺一龙、蔺养成等萃蕲、黄间,文岐设备严。

贼党张雄飞将南渡,命游击杨富焚其舟,贼乃却。

巡抚宋一鹤上其功。

副将张一龙善驭兵,文岐重之。

尝共宿帐中,军中夜呼噪,文岐曰“此奸人乘夜思遁耳”,坚卧不出。

质明,叛兵百余人夺门遁,一龙追获尽斩之,一军肃然。

杨富既久镇蕲,一鹤复遣参将毛显文至,不相得,兵民汹汹。

文岐会二将,以杯酒释之,始无患。

十五年,左良玉溃兵南下大掠。

文岐立马江口迎之,兵莫敢犯。

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会擢督粮参政当行,文岐叹曰:

“吾为天子守孤城二载矣,分当死封疆,虽危急,奈何弃之。

”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无何,荆王府将校郝承忠潜通张献忠。

明年大举兵来攻,文岐发炮毙贼甚众。

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献忠闻其名,不杀,系之后营。

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文岐密谓曰:

“观贼老营多乌合,凡此数万卒皆被掠良民,若告以大义,同心协力,贼可歼也。

”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以柳圈为信。

谋泄,献忠索之,果得柳圈,缚文岐斩之。

将死,语人曰:

“吾所以不死者,志灭贼耳。

今事不成,天也。

”含笑而死,时文岐陷贼中已七十余日矣。

事闻,赠太仆卿。

(节选自《明史》)

4.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景文甚倚之倚:

倚重

B.时警报日急,人无固志固:

坚定的

C.时举人奚鼎铉等数十人同系系:

联系

D.于是阴相结,期四月起事阴:

暗地里

5.下列对原文划线句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B.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C.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D.夜将半/雪盈尺/贼破西门/入文岐巷/战雪愈甚/炮不得发/遂被执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许文歧作战勇武。

当贼寇在江北一带作乱时,文歧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

在黄州知府任上,与敌军的交战中射杀了敌军的前锋一只虎,最后夺得敌军大旗而还。

B.许文歧智勇双全。

驻守蕲州期间,贼寇头目贺一龙、蔺养成等聚焦于蕲州、黄州一带,许文歧严密防备;

后来贼党张雄飞将要南渡长江,文歧用计迫使贼党放弃这次计划。

C.许文歧善于协调将领之间的关系。

久镇蕲州的杨富与新到的参将毛显文不和,弄得兵民不安,文歧在宴会中消除了两人的矛盾。

D.许文歧忠于朝廷。

形势紧迫,人心惶惶,许多人没有固守阵地的想法,许文歧仍要坚守;

他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

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狱有重囚七人,纵归省,克期就狱,皆如约至,乃请于上官贷之。

(2)遣妻奉母归,檄富、显文出屯近郊,为固守计。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8—9题。

相见欢

朱敦儒①

金陵城上西楼,倚清秋。

万里夕阳垂地大江流。

中原乱,簪缨散,几时收?

试倩悲风吹泪过扬州。

【注】①朱敦儒,洛阳人,南宋词人。

本词写于词人因“靖康之难”南逃客居金陵之时。

②倩:

请,让。

8.词的上片是通过哪些景色描写来营造意境的?

有何作用?

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5分)

答:

9.著名抗金词人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写到“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用以再现扬州烽火硝烟的场景。

同样提及“扬州”,朱敦儒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请结合下片诗句作简要分析。

(6分)

10.名句默写。

(1)荀子《劝学》一文中有“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的句子,这与韩愈《师说》中哪句的观点相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阿房宫赋》中作者认为不吸取别人的教训就会重蹈覆辙走向灭亡的一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荀子在《劝学》中以“雕刻打磨”为例来说明坚持学习的重要性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第四两大题中选定其中一大题作答。

注意:

只能做所选的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计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25分)

掌眼

刘志学

好字画的陈四仙,是骑河镇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为诊病、进药、买字画一类的事儿,常到七十里外、黄河对岸的省城开封去。

因而,很多外边的消息,都是陈四仙带到镇上来的,但这次,陈四仙却从城里带来了一个旗人。

旗人是陈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汉名叫金辨芝,三十多岁,随手端着一个银制的大水烟袋,说起话来,一口的“里城音儿”,一听就知道是从北京城里出来的。

金辨芝见多识广,过手的名人字画不计其数,自小练成了一双法眼。

开封城里的官宦商贾,手里有了货又拿不准时,都要请金辨芝去搂一眼。

前段日子,陈四仙用古方治愈了自己的肺痨,一高兴,去大相国寺后头捡漏,花二百现洋买了一副徐渭的《古道青藤图》,正有心想请金辨芝给看看,碰巧冯玉祥在开封遣散旗营,于是,俩人就到了骑河镇。

好茶好酒为伴儿,与金辨芝神聊了几日后,陈四仙终于挂出了那副《古道青藤图》:

“辨芝兄,您给搭个眼儿。

金辨芝端着自己那个大水烟袋,咕噜咕噜地抽了几口烟之后,在那幅画前踱来踱去,眯着眼睛,看款识、看笔韵、看墨色;

再踱一阵,再看……

陈四仙屏着气,看金辨芝走来走去,只看不语,顿时呼吸粗了起来。

终于,金辨芝扭过身来,呼噜呼噜又抽了几口烟,问:

“四哥,您多少钱到手的?

“二……二百块钢洋!

”陈四仙伸出俩手指,冲金辨芝晃了晃,另一只手抚着胸口,嗓子里嘶嘶地开始发喘。

“缘分!

能在这小镇上见到徐渭神品,缘分啊!

”金辨芝这些话出口后,陈四仙嗓子里的嘶嘶声渐渐落了。

在骑河镇小住了几个月后,金辨芝要走了。

临走,他要了陈四仙灸病用的几根银针,说:

“四哥,行里规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

这针,算是我的酬劳吧。

金辨芝这一走,陈四仙就再也没见过他。

听开封城里人说,他去了天津卫。

十六年过去了,日本人打开封。

骑河镇被日本人占了后,陈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给受伤的日本兵治刀枪伤。

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诊所时,发现了那幅《古道青藤图》。

陈四仙见了,胸口忽地一闷,嗓子嘶嘶地响,肺痨犯了。

一个日军大佐看到那画时,立即惊呼:

“徐渭,支那明朝大画家!

金辨芝的,有请!

一听“金辨芝”三个字,陈四仙心里咯噔一下,刺疼!

不一会儿,一个日军下士跑来,伏在大佐耳朵上说了一通陈四仙听不懂的日本话之后,大佐的脸色突然变了。

等陈四仙再见到金辨芝时,他已经瞎了,但他手里,依然端着那个银制的大水烟袋。

夜里,陈四仙和金辨芝被关在一起,这才知道,还在天津卫的时候,金辨芝就被日军抓住来为他们劫得的古玩珍宝掌眼,一路到了骑河镇,他听说日军掠了《古道青藤图》,就趁人不备,用当年从陈四仙这儿拿走的银针刺瞎了双眼。

“辨芝兄弟,你这是……”陈四仙不解。

“我如果说实话,他们就会杀了你!

”十余年没见,金辨芝还是一口的“里城音儿”。

“啊?

”陈四仙猛咳了几声,吐出一口血来。

“那幅画,是新活儿!

”金辨芝忽然说。

“你说啥?

那你当年……”陈四仙忽然觉得心里一阵轻松,呼吸也畅快了不少。

“我那时要说实话,你肺痨刚好,又花了二百块现洋,会经受不起,有性命之虞。

”金辨芝一只手捂着还在作疼的眼睛,另一只手托着水烟袋,慢吞吞地说。

“那这次,你何苦刺目?

还那样说,不就得了?

”陈四仙已经不喘了,他抚摸着老友的盲眼。

金辨芝苦笑了一声,说:

“这次?

日军中也有不少行家。

我说实话,你一个人活不成;

我说假话,咱俩都得送命!

唉……掌眼,掌眼,给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陈四仙长叹一声,落下泪来。

(选自《短小说》2010年第8期)

(1)下列各句对文章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准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的第一段概括介绍了陈四仙的职业,爱好以及相关的社会活动,为后文写他结交金辨芝做了必要的铺垫。

同时暗示了故事发生的背景,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B.小说的主要人物是金辨芝,理由如下:

以《掌眼》为题目,小说情节围绕金“掌眼”展开;

小说重友情、讲义气的主旨从金辨芝的身上体现了出来;

文中塑造得更为突出丰满的是金辨芝的形象。

而陈四仙在行文中的作用则无足轻重。

C.日本人让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的真伪,但他宁肯刺瞎双目也不与之配合,这表现了他宁折不弯的刚毅个性。

只是代价太大了。

D.小说结尾,陈四仙的落泪包括以下原因:

一是因金辨芝早年为保护他撒谎画是真的而感动,二是因金辨芝在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候保护陈四仙全家而感动,三是因金辨芝不为日本人做事的爱国情怀而感动。

E.金辨芝看到患肺痨刚痊愈的朋友买了赝品,顾及到朋友的面子,就说了假话;

当日本人要金辨芝鉴别《古道青藤图》时,在生死抉择的关口,他毅然刺瞎了双眼,这样既挽救了朋友的性命,又终止了替日本人掌眼的生活,可谓是有勇有谋。

(2)小说在刻画金辨芝这个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和细节描写的手法,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

(3)本文情节设置曲折有致,伏笔迭出,处处照应。

请就伏笔照应作简要分析。

(4)这篇小说的标题能否换成《古道青藤图》,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看法。

(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完成

(1)—(4)题。

陈忠实:

乡居得静五谷养人

胡忠伟

陈忠实话少,不会客套,他说话几乎不用形容词,偶尔一两句玩笑话,会逗乐在场所有人。

别人拿他开玩笑时,他那张沟壑纵横的脸上,会现出憨厚的一笑。

他生活简单、沉静,一门心思都扑在了创作上;

他语言简朴,却总能一语中的。

对人生的感悟,他可以用最简单直观的语言来描述:

“馍蒸到一半,最害怕啥?

最害怕揭锅盖。

因为锅盖一揭,气就放了,所以,馍就生了。

1942年,陈忠实出生在陕西西安灞桥西蒋村。

高中毕业之前,陈忠实也谨慎地为自己谋划着未来,他的打算是:

上上策是上大学深造,其次是当兵,再次是回乡村。

遗憾的是当年大学招生名额锐减,他落榜了,军营也对他关了门。

于是他便只得归去,时在1962年。

陈忠实感到了命运对自己的捉弄。

完完全全当一个农民,陈忠实显然难以接受。

好在他对文学怀有强烈的兴趣。

缘于此,陈忠实变得沉静起来。

水深了才能沉静,而且沉静之中也许还潜藏着波澜大惊。

于是,在乡村当教师、当公社干部之余,他把自己埋进了文学创作之中。

1965年初《西安日报》发表了他的散文处女作。

1973年陈忠实发表第一部短篇小说,以后就每年一部。

陈忠实大水深藏,一旦地裂土开,才见其汪与洌。

1992年接到人民文学出版社高贤均的信,得知长篇小说《白鹿原》即将出版,并有高度之议,他流泪了。

后来,这部小说果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版本数种,行世百万册之余,为其它众多艺术形式所使用,计有广播、绘画、泥塑、秦腔、话剧、舞剧等,翻译为日本语、韩国语、越南语。

这正是他沉静写作的开花结果。

《白鹿原》获奖后,陈忠实及时回到了乡下,他避开了热闹和喧哗,在沉静中积蓄着创作的力量,“我现在又回到原下祖居的老屋了。

老屋是一种心理蕴藏——新房子在老房子原来的基础上盖成的,也是一种心理因素吧……获得的是宁静。

”在一篇散文中陈忠实这样自陈心迹。

这是他的生活,也是他的一种心理状态。

宁静,从容,甚至还有一些悠闲。

尽管现在陈忠实已达到“小康”,但他仍保持着先前粗茶淡饭的生活习惯和节俭美德,他常说:

“粗茶淡饭、五谷杂粮最养人,衣着朴实最惬意。

”陈忠实习惯白天写作,晚上休息。

他尊重身体的生物钟,起居有常。

写作时,当顺畅地写到一定字数的时候,陈忠实便奖励自己去轻松娱乐一下,要么听秦腔,要么找知己聊天,要么找人“杀”一盘象棋。

2000年腊月,陈忠实及一批文艺家应邀去外县采风。

晚上休息时,主人问明日何时起来,陈忠实随口说:

“睡觉睡到自然醒吧。

”第二天,主人求他写字,陈忠实写了这句话,但他没有给主人,也没有依主人的要求写得很大挂在宾馆大堂,而是写了小小一幅,并主张挂在房间里。

有一年“五四”青年节,陈忠实应邀给西安的一些青年谈创作,有读者问他近年为什么没有写小说,他说:

“没有写是因为没有感觉,没有关于小说的感觉。

艺术上没有新的发现,干脆不要写。

”此次谈话不久,他写了《日子》等小说,引起很大反响。

《日子》写的是底层农民的“日子”,有底层农民生活的悲辛以及对社会的批判;

《作家和他的弟弟》写一个作家的农民兄弟的狡猾与愚蠢,可笑与可哀,触及灵魂,滋味复杂。

这些小说都写得简洁、含蓄而精到,作家与他笔下的人物和生活是贴近的,而他的目光又是悠远的,有入乎其内的深刻,更有出乎其外的透视与开阔。

我想,这与陈忠实近年一直住在乡下而带来的宁静的心态大有关系吧。

宁静,才能产生从容和悠远。

(摘自2012年9月21日《人民日报》)

(1)下列对传记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陈忠实个性沉静,相貌饱经风霜,生活简单沉静。

他的作品语言幽默诙谐,委婉含蓄,往往能一语中的地体现人生感悟。

B.文学创作须贴近生活的土壤,文学是生活的给予。

没有生活的深厚土壤,文学也就成了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C.“静水深沉”,文学是沉静者的事业。

曹雪芹创作《红楼梦》的过程和陈忠实创作《白鹿原》的经历再一次印证了这个道理。

D.第一自然段,凸显了陈忠实对文学的沉静态度与忠诚之心,突出了陈忠实能成为杰出作家的外在原因。

E.陈忠实《白鹿原》终得“开花结果”,只是因为他深知生活的“五谷养人”,接受了那陕西原野的深厚馈赠。

(2)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陈忠实是一个怎样的人。

答:

(3)“好事多磨”。

纵观陈忠实的一生,他的人生经历了怎样“多磨”的过程?

(4)“乡居得静”,陈忠实的一生深受“静”益。

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静”在陈忠实

身上的具体体现。

联系实际,谈谈这对你有何启示。

第Ⅱ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应用(20分)

1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①在那荒唐的十年中间,说谎的艺术发展到了的程度,谎言变成了真理,说真话倒犯了大罪。

②自三代以来,风骚之后,驰驱屈宋,鞭挞扬马,只有你一人而已。

③孔子弟子者有七十多人,其中谁是最贤能的呢?

A.登堂入室登峰造极千古独步

B.登堂入室千古独步登峰造极

C.登峰造极千古独步登堂入室

D.千古独步登堂入室登峰造极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据初步分析,已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

B.美国总统布什在10月3日晚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

C.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不仅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

D.去年入冬以来,少数目无法纪的人任意偷窃、哄抢电缆厂大量物资,损失在百万元以上,目前警方已立案侦查。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循环经济是对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中进行的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活动的总称。

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助于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①是转变经济增长模式的一个突破口

②有效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

③促进以最小的资源消耗、最少的废物排放和最小的环境代价

④通过建立“资源—产品—再生资源”和“生产—消费—再循环”的模式

⑤换取最大的经济效益

⑥也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举措

A.①④⑤③②⑥B.①⑥④③⑤②

C.④②③⑤①⑥ 

D.④⑤⑥③②①

16、用下面的词语写一段描写性文字,要求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不超过50字。

雨草坪爱琴键

17、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适当的语句,使文段形成语意连贯的整体。

人生不在于成就了多大的事业,而在于做好了什么。

所以,见到茂密的森林,你只要无愧地做林中挺立的一棵;

,;

见到无垠的蓝天,你只要无愧地做白云中的一朵。

虽是一棵,却能抗击风雨;

,;

虽是一朵,却能装扮蓝天。

这样的人生也就足够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

清代乾隆年间有甲乙两个书法家,甲极认真地模仿古人,讲究每一画都要酷似某某。

如某一横要像苏东坡的,某一捺要像米芾的。

一旦练到了这一步,他便颇为得意。

乙则正好相反,不仅苦苦地练,还追求每一笔每一画都不同于古人,讲究自然,直到练到了这一步,才觉得心里踏实。

有一天,甲嘲讽乙说:

“请问仁兄,您的字哪一笔是古人的呢?

”乙并不生气,而是笑眯眯地反问了一句:

“也请问仁兄,您的字究竟哪一笔是您自己的呢?

”甲听了,顿时张口结舌。

要求:

1、结合材料的内容和含意,选准角度,明确立意;

2、自拟标题,自选文体(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

3、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遵义四中2015届第三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

1.B“科学家通过发现研究得出结论”与原文“研究发现”不符,偷换概念。

2.C“选择性对驯鹿粪便”与原文“对其中的驯鹿粪便”不符,以偏概全。

3.D偷换概念。

“病毒在经过动物消化道之后”并非是“历经700年冰川变化”后。

二、文言文阅读

4、C,系,系狱,被关押;

5、B;

6、D,“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他立志消灭叛贼”有误。

原文“献忠闻其名,不杀”中表明许文歧没有被杀的原因在于张献忠敬重他的盛名,而他立志消灭叛贼是他没有自杀的原因。

7、

(1)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得分点:

“省”、“克期”、“就狱”、“贷”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2)(于是)安排(或令、或让)妻子送母亲返乡,发檄文令杨富、毛显文出兵在城外驻扎,做好坚守阵地的准备。

“奉”、“檄”、“出屯近郊”、“为……计”各1分,全句通达晓畅得体1分。

【参考译文】

许文岐,字我西,浙江仁和人。

祖父许子良,曾为巡抚贵州右佥都御史,父亲许联枢,曾任广西左参政。

文岐是崇祯七年(1634)的进士。

曾担任南京职方郎中一职。

贼寇在江北一带大肆作乱,许文岐辅助尚书范景文进行防御,景文十分倚重他。

许文歧后调任黄州知府,(在与乱军交战中)曾射杀敌军前锋一只虎,夺大旗而归。

狱中有被判处重刑的七人,(文岐)放(他们)回去省亲(或探望亲人),(给他们)规定回狱时间,(这七人)都按照约定时间回来了,于是文岐请求上级官员宽恕他们的罪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