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小学音乐 史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小学音乐 史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业题 教师教学基本功的新修炼中小学音乐 史捷教案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2、在学习歌曲的过程中,体验、感受少数民族音乐和舞蹈的魅力,学生从而能够热爱民族音乐,了解民族音乐风格。
3、在欣赏过程中,学生能够了解各民族的民风民俗,理解“五十六个民族亲如一家”,感悟到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
4、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感觉、欣赏的环境;
给学生提供充分参与、体验的机会;
给学生提供感觉音乐美、创造音乐美的时机;
还音乐课堂以快乐。
)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首先我们来做一个游戏:
播放一段“少数民族服饰展”片断,请同学们抢答他们分别属于哪个少数民族?
提问: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国家,那么我国一共有多少个民族呢?
分别有哪些呢?
总结学生答案后导入新《爱我中》.
二、展开(带着问题欣赏歌曲《爱我中华》)
1、这首歌曲的速度和节奏有什么特点?
表现了怎样的情绪?
在歌曲的MTV中看到了什么景象?
2、跟着歌曲哼唱
三、深入
1、处理歌曲开头的力度.歌曲内部哪里应有力度变化,怎样变化?
2、如果用领唱,齐唱的演唱形式,应该哪里领唱,哪里齐唱?
3、分个人和小组领唱和齐唱
4、随着老师的伴奏有表情地,自信地演唱(对于歌曲中段及衬词部分的后半拍起句学习,老师示范教唱)
四、拓展
歌曲《爱我中华》引入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简介,并欣赏部分民族歌舞音乐。
师:
我们刚才学习了《爱我中华》这首歌,也基本熟悉了少数民族歌舞音乐的特点,那么我国的这些少数民族的歌舞音乐都分别有哪些特色呢?
请看资料。
接下来我们就欣赏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歌舞音乐。
五、音乐的表演与再创造学习
随着歌曲的情绪,有舞蹈基础的学生把自己会的民族舞蹈进行即兴表演,剩下的同学以领唱和齐唱的形式随着录音再唱歌曲《爱我中华》.
六、小结.学生互相谈谈对这首歌曲的认识,音乐与歌词结合后产生的联想和感情.老师做最后简单归纳.
二、在音乐教学实践中,你常用的教具基本功有哪些?
答:
在音乐教学实践中,我常用的教具基本功有以下这些:
钢琴、多功能播放、机黑板、小黑板与墙壁的利用,学具、教具的使用与开发,课堂演示技能,PPT课件的使用与制作,图片、音频、视频教具的采集与下载
对照《音乐课程标准》的要求,还存在一些不足:
主要是PPT课件的使用与制作还存在技术问题,5、图片的采集与下载还不够充足。
其次,重视课堂纪律,忽视学生的积极参与,
三、设计课堂要把握的“三个基本点”、“两个关键”、“一个核心”是什么?
三,答:
设计课堂要把握“三个基本点”,以人为本,以音乐为本,以教学为本;
“两个关键”,提出好的问题,设计自然的过程;
“一个核心”,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建立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和策略是什么?
答:
建立学生自主学习组织遵循的原则
(1)主体性原则。
贯彻主体性原则就是说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积极性。
只有遵循主体性原则,才能使学生成为教学认识的主体,实现他们的社会化和个性化,才能真正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
(2)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指教学内容是开放的,学生在课堂中的心态是开放的。
音乐教师不应局限于教材和自身固有的知识水平,而应该灵活地富有个性化地开发新的教学资源,灵活地运用教学方法开展教学。
音乐没有统一的标准,只有不一样的感受。
教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和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达自己的审美体验,学生只有在宽松自由、不受压抑的环境下,才能养成积极的学习态度,愉快地体验音乐,完成学习任务。
(3)差异性原则。
我们所面对的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个体,每个人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征和个性差异,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多设计独立的自主的学习活动来代替集体的统一的活动,给学生更多的适合其个性的学习活动的机会,使不同的学生都能享受参与和成功的喜悦。
(4)活动性原则。
皮亚杰强调:
“高度集中注意的活动是儿童学习的最根本途径,也是认知发展的最直接的源泉。
”贯彻活动性原则首先要有明确的目标,根据目标对具体的内容进行整体的设计,在活动过程中要关注不同层面不同水平的学生的需要,注意活动的系统化和可操作性,要监督学生自我检查和自我评价,及时进行反馈,注重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完美结合。
其次要坚持活动的自主性。
要运用各种方式、途径和策略引导和鼓励所有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中来,使学生学会选择,学会参与。
再次,要促进学生之间的有效交往。
合作学习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
科学分组、科学选择内容与科学组织分工是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保证。
如科学分组,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科学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学生在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
(2)充分性原则。
所谓充分性是指教师在课堂上应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保证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否则合作学习将会流于形式。
因此,教师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操作、交流、探究的时间,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的机会和相互补充、更正、辩论的时间,使不同层次学生的智慧都得到发挥。
(3)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就是把小组学习管理的主权交给学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是管理和学习的主体,从而自己管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
在自我管理的过程中,交往是活动的支撑系统。
合作学习的过程也是交往互动、情感交流、思想碰撞、信息沟通、资源共享的过程,学生主体活动与人际交往活动需要相互支持,人际合作交往确保了学生主体性活动的实现。
(4)全体性原则。
合作理论认为合作的价值在于通过合作实现学生间的优势互补。
合作学习管理必须面向全体,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并适时互相轮换,以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组合作策略:
1)适时调整分组的策略2)把握最佳合作契机策略3)有效指导调控的策略。
4)合理评价的策略。
五、如何认识非智力因素在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1、非智力因素是认识活动的动力系统,并以其整体的相互渗透来影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
因此,教师要关注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促进学生智力、非智力因素的和谐发展。
2、音乐教育的本质是育人。
它通过对人审美能力的发掘和培养,通过建构人的审美心理达到对人的心灵陶冶和人格塑造。
因此,以美育为基本目的的音乐学科在教学理念、教育形式、教学过程、教学方法上都与其他学科有着显著的区别。
新课程倡导“淡化那种赤裸裸的知识传递过程,取而代之的是师生双方主动投入、互相吸引的情感交流活动,并视这种活动本身为教育目的之一”。
教学中机械枯燥的训练必然会使学生产生厌烦心理,不可能产生积极的审美体验,而以情感人,才能达到以美育人的目的。
罗丹说:
“艺术就是感情。
”音乐表现的内容就是情感,音乐教育的过程就是学生情感体验的过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一部好的音乐作品可以影响学生终生,帮助其树立崇高的理想。
因此,音乐教育在对学生的情感和人格塑造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
另外,学生在音乐表演中增强了自信心,在与他人合作中培养了协作精神,在探索活动中锻炼了毅力。
可以说音乐教育的全过程都始终贯穿着对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所以,通过音乐教育,发展非智力因素,促进智力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是音乐教师的职责所在。
由于非智力因素是指智力以外的对学习活动起着起动、导向、维持和强化作用的个性心理,因此,心理学家们把那些个性心理作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
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非智力因素的主要内容有:
1.兴趣与爱好;
2.愉快的情绪、对事业的热情;
3.对挫折的忍受性与意志力;
4.活泼的性格、宽阔的胸怀;
5.自信心与好强心;
6.远大的理想与目标;
7.高抱负;
8.焦虑。
(二)非智力因素的结构
非智力因素的结构是指不同成分的非智力因素的整体构成。
根据非智力因素对心理活动的调节范围以及对学习活动直接作用的程度,可将非智力因素划分三个不同层次。
第一层次,指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
它属于高层次水平,对学习具有广泛的制约作用,对学习活动具有持久的影响。
第二层次,主要是指个性心理品质,如需要、兴趣、动机、意志、情绪情感、性格与气质等,这些属于中间层次。
它们对学习活动起着直接的影响。
第三层次,指学生的自制力、顽强性、荣誉感、学习热情、求知欲望和成就动机等等,它们是与学习活动有直接联系的非智力因素,对学习产生具体的影响。
这些因素充满活力,对学习的作用十分明显
个人的智力水平会对方法的形成有影响,智力水平高的学生更容易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
但在现在的中小学中,学生的智力水平差异都不太大,因此,它对方法形成的影响是有限的,学习方法不当的原因主要还是在一些非智力因素上,如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有:
认识水平、动机水平、意志状况等。
青少年学生尽管初步具备一些现在性品德,如越来越鲜明的主体意识,效率意识、创新意识、公平意识、和竞争意识等,但这些品质还并不成熟、完善、特别是在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公德意识、法制意识和心理素质等方面还有待于加强。
在现在社会,开发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尤为重要。
一个人成才有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往往起主导作用。
创造力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
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能是依赖性很强、性格很脆弱的人。
但一个创造力必须是有独到见解、困难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还必须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清晰的判断力等。
音乐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音乐具有潜移默化、美化心灵的作用,是中学生生活、学习和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不仅能培养和提高他们的素质和能力,还是使他们身心得以和谐发展,健康成长的重要手段。
六、请你根据教学实践,写一篇关于在音乐课堂教学管理中采用激励与惩戒进行教学的教育叙事。
突然响起的手机音乐
那是一次有关标题音乐的学习。
惯例性的“实践”开始,一位女生拿出事先准备好的资料从容地介绍道:
“我给大家介绍的是门德尔松的《芬格尔洞》。
作品以极其鲜明的标题展示了大西洋赫布里底群岛那海水拍岸、群山屹立的壮美情景……就在这一刻,不知从哪里传业了一阵清脆的乐声……和所有的学生一样,刚才还沉浸在祥和的学习氛围中的我猛地一怔:
音响出故障了,不按自鸣?
不对,机器不是好好的待机状态吗?
再寻声望去,教室的后侧方,一位男生神情异样地盯着我,感觉使我走近了他,没错,他的手里握着个手机,音乐正是从这个手机传出的。
一瞬间,一种无名的情绪突涌胸中,联想平时一直教育学生要给予优美的音乐以一个安静的环境,同学们也一直很遵守纪律,严肃时严肃、活泼时活泼,可这位学生倒好,竟然堂而皇之地违反纪律玩耍起手机来!
我立刻用责怪的眼光逼视他。
与此同时,班上所有的同学也将目光齐刷刷地投向了他。
那一刻我多么希望这位男生知错能就改,马上关掉手机以平息事态。
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任何反应,倒是脸上的神情变化多端:
潇洒而略带不安、自豪又略带内疚。
难道这音乐?
……我开始把注意从手机移向音乐:
啊,这不就是门德尔松的《婚礼进行曲》吗?
明白了,一切都明白了,那男是在补充正在实践交流的女生的发言将作者与作品对号呢!
说不清是音乐的优美还是……,眼前这戏剧性的一幕竟让我有了些感动,这不是学生在积极主动地学习吗?
我忽然发现,以往我所理解的“实践”过多地追求的形式,似乎学生手、脚、口、脑动起业就算是在自主学习了,就能体现教学的互动了,殊不知,学生的一举一动其实都是在按照老师所设计的行动轨迹运行着。
譬如老师要学生去查某方面的资料,学生听从;
老师要学生做一个电脑演示文稿,学生照办;
老师学生唱歌跳舞,只要学生会唱会跳,学生依然服从。
这样,同学们实践了,教室里也热闹了,但细细想来,这些举动具有自动成份的又有几多呢?
而没有了这种自发性,花哨的行为又怎么能称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自主学习呢?
想到这儿,我有些激动了:
既然男生所议长的音乐教室是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我为什么要迁怒于他而把他拒之门外呢?
为什么我不能乘此机会,因势利导地鼓励学生的创新实践,并让其对知识作一些必要的延伸而使这次欣赏成为学生的一次真正的自主欣赏呢?
马上,我调整自己的情绪,趁着手机音乐的短暂休止,我破例地恳请男生道:
“你的思给真活跃,你的提醒很及时,老师今天没有带《婚礼进行曲》的音响,你能响亮地为大家再放一遍吗?
”“哗”伴随着同学们热烈的掌声,那先前还面露羞涩的男生兴奋地调整了手机音量,立时,《婚礼进行曲》那动人的旋律再一次回荡于教室的四周、流淌于学生的心田……
音乐课结束了,然而教室里曾经发生过的一切似乎还在脑海回响:
手机的奇妙音乐、男生的异样神情、学生的热烈掌声、我自己那一波三折的情绪……,中学生的身心发展已处于高峰时期,他们的阅历已变得丰富了,思维已变得活跃了。
他们有的是自己的新观念、新设想,他们还有着丰富的感受力、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
这一切决定了中学生有权力也有能力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学习音乐文化、参与音乐活动,而音乐的认识也是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学生的个体行为的。
手机音乐的出现不正是学生已有经验的显现、认识内化的结果?
其行为不就是学生自主学习过程中的一种内心体察和外向表现吗?
经历了这样一次突发事性,重阅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一个更大胆的想法跳出我的思维:
既然“实践”的自主性不仅仅能待命式的行为形式,而列强调的是学生自发性的内心体察,那么,我能否在“实践·
示导”模式中的“实践”板块中,给予学生更大的空间,将此板块从形式到内容到组织交由学生自己操纵,以真正体现音乐欣赏的自主性?
原来意义上的“实践”是不是应该有它更新、更丰富的时代意义?
在这点上,我要感谢那个男生,感谢他课上放送的《婚礼进行曲》,是那一曲手机音乐使我明白“实践”原来是姓“体验”、“合作”、“探究”、“创造”等,而且这些行为的前提是主动的、自发的。
七、谈谈你对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做法或设想。
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功是新课程对教师提出的新的教育教学能力,加强这项基本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学生通过创建成长记录袋,展示成长成果、描述成长过程、评估成长水平、树立成长目标、沟通成长信息,最后达到激励自我、不断完善自我的目的。
成长记录袋能够引领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
记录袋的创建过程既是教育过程,又是学习过程,教师指导学生通过自我反思、自我激励、自我评价,引导他们在自我修正中不断走向完善。
如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这是每个教师的必修课。
新课程标准提出,实施评价,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之间互相评价相结合,同时还要注意让学生的家长积极参与到评价活动中。
成长记录袋评价法能够将以上的评价有机地结合起来。
学生在创建和维护成长记录袋的过程中,在自主选择比较满意的作品时,也在反思他们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成果,这样能培养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成长记录袋一方面能够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真实地反映他们在成长中的成功与挫折,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进步的艰辛与快乐;
另一方面,成长记录袋也为教师、家长和他人提供了更加丰富多样的评价材料,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更加全面、开放、多元的评价。
结合学生特点和学校实际情况,精心为每个孩子设计一个成长记录袋。
每个袋子的封面都要非常考究,封面的字体、颜色、图案的设计要从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及爱好角度去思考,伴随着学生学习过程的始终。
1、体现学生特点的“学生一般情况登记表”,表上贴有学生自己最喜欢的照片,填有学生的身高、体重等。
这个栏目的设置使教师了解学生的一般情况。
2、体现主题互动化的有“爸爸妈妈对我说”这个栏目由家长写。
有的家长这样写:
“希望你不要忽略音乐这门课程,上课认真听,把老师教的口琴曲目吹给爸爸妈妈听,把老师教的歌唱给爸爸妈妈听。
”在“我对自己说”这一栏目中让学生总结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是学生的自我认识,它主要记录学生对自己的综合评价。
附样表:
音乐课堂──自我说说
很棒:
★★★较好:
★★一般:
★
①有不明白的问题,我会问同学、老师。
②跟别的同学讨论,我能和他们友好相处。
③小组讨论时,我敢在同学面前大声说出自己的想法。
④我能认真倾听老师讲课,积极举手发言。
⑤遇到我会回答的问题时,我都会举手。
⑥回答问题时,我的声音很响亮。
⑦同学回答问题时,我能认真倾听。
⑧老师讲课时,我的注意力、想象力都能发挥。
3、体现过程性评价的有“同桌眼中的你”。
同桌之间是十分了解的,学生在校的大部分时间,一举一动都置身于同桌眼中。
借助同桌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所学的知识、情感动态等。
我设计的“同桌眼中的你”评价内容有音乐作业、课堂上认真倾听等,每一项目后有五颗星,一周5天每天一颗。
如果该同学在一天中某项表现突出,就把其中的一颗涂上红色,表现一般的涂成黄色,待努力则不涂。
评价表周一发给学生,同桌负责填写,周五同桌交换后交给老师。
应用此表引导学生对同桌进行评价,在评价别人的同时也和自己比较,双方受益。
4、“课堂教学检核表”能使学生了结自己,也能使学生及时了解教师对自己的评价。
因此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我应用“我的音乐课堂学习评价表”
5、注重发挥评价激励功能性评价“成长树”:
学生为自己妆扮一棵“成长树”,与自己相伴成长,“成长树”上挂满自己在学习过程中收获的果实。
如:
教师奖励的“星星”、“苹果”、“笑脸娃娃”……期末后,学生将自己的“成长树”从墙上摘下来,放入自己的成长记袋。
“荣誉台”:
由学生自己动手,将自己所获得的奖状、奖品或学习进步的情况资料(自己得意的作业、同学的夸奖、家长及老师的表扬资料)收集于“荣誉台”,展示自己。
八、就你所带年级的音乐课程,命制一套可以在40分钟内完成的具有创新性的音乐学科试题。
七年级第一学期音乐期中测评
一感受与判断:
听音乐判断歌曲的演唱形式和人声分类
《好日子》《天路》
《今夜无眠》《共青团歌》
《假如我要认识你》《知心爱人》
《跳蚤之歌》《祖国颂》
二创造用“同头换尾”的方式,看谁创造的乐句最美
四二拍1=F
323│53│212│3—│
│││││
三感受与鉴赏
说出你喜欢的一首歌曲或乐曲的感受{音乐要素、表现意境、情感体验}
四表现看谁唱奏的最动听{3选1}
《大海啊,故乡》《啊!
朋友在见》《雪绒花》
1,歌曲演唱
2乐曲演奏
五.请你讲讲青春期的嗓音保护
九、在音乐课堂中追溯学生生活与经验的现实意义何在?
(1)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也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这个资源不仅对他本人的成长起重要作用,而且对于其他同伴也是一种资源,同伴可以从他那里获得知识和经验,丰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这对于学生进行自我教育,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有着重大的意义。
(2)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良好的增长点。
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
情形1中的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洗澡这一日常生活活动,为新知识的产生提供了良好的增长点。
(3)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新知识意义的理解,可以加强学生学习的目的性,进而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能动性。
如学生在生活中都有大扫除的生活体验,因此情形1中教师通过让学生模仿大扫除中的各种角色,来解决教学难点,轻松地学会了歌曲中较难的节奏。
(4)提升学生的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讲述生活中的故事,谈自己与家庭、社会、自然各方面的接触,甚至是冲突、调整等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明白真假善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家庭、社会、自然建立积极的互动关系。
十、你是如何理解课堂生成性教学资源的?
1、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过程,具有灵活的生成性和不可预测性。
生成性资源以其具有的主体性、互动性、真实性、丰富性、开放性等特点逐渐被人们认识。
生成性资源是在课堂教学情境中在积极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思考和共同发展中产生的,超出教师教案设计的新问题、新情况,表现在言语、行为、情绪上为出现“节外生枝”的情况。
由于它稍纵即逝,教师应及时捕捉,在教学中真正做到“心中有学生,眼中有资源”。
正如叶澜教授所言:
“教师,要把孩子们的思维看成是丰富的教学资源,生头脑中发出的‘波'
,集‘波'
成‘澜'
,再推给学生,这便是生动的教学资源。
”因此,教师应该树立动态生成教学资源的理念。
(1)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它可以使学生体味到音乐学习过程的乐趣,享受音乐学习过程的愉快感受,从而将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增强对学习的兴趣。
(2)促进学生音乐素养的发展。
因为是亲自建构音乐知识和能力,学生可以掌握建构的方法和探究的方式。
这种学习的方法一经掌握,就具有强大的迁移价值。
(3)有助于学生保持记忆。
生成性教学过程是使学生能发现知识、组织知识并活用知识的学习过程,因此所形成的记忆能长期保存下来。
(4)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在提出问题,分析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