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86289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18.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医学免疫学与病原生物学模拟题A附答案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D.IgDEIgE

4.补体经典途径激活的顺序是()

A.C123456789

B.C124536789

C.C142356789

D.C124356789E.C356789

5.半抗原()

A.只有与载体结合后才能和相应抗体结合

B.是大分子物质

C.通常是多肽

D.本身无免疫原性E.仅能刺激B淋巴细胞

6.与Tc细胞表面CD8分子结合的部位是()

A.X1HC类分子轻链

B.\1HC-II类分子0191功能区

C.\1HC-II类分子e2p2功能区

D.MHC-1类分子重链ala2功能区E.\IHC-I类分子重链3功能

7.正常人体无菌的部位是()

A.外耳道

B.小肠

C.胆囊

D.眼结膜E.尿道口

8.关于淋球菌

A.女性感染者比男性更严重

B.G+肾形双球菌

C.空气传播

D.无垂直传染E.人是惟一宿主

9.青霉素.头砲霉素导致细菌死亡的机制是()

A.破坏磷壁酸

B.裂解粘肽的聚糖骨架

C.损伤细胞膜

D.干扰核糖体抑制菌体蛋白合成E.抑制粘肽四肽侧链与五肽桥链的联结

10.下列细菌屮,繁殖速度最慢的细菌是()

A.链球菌

B.大肠杆菌

C.破伤风杆菌

D.葡萄球菌E.结核杆菌

11.质粒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是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

B.能在胞浆屮自行复制

C.是细菌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结构

D.可与某些细菌的耐药性有关E.可以丢失

12.细菌致病性强弱主要取决于细菌的()

A.基本结构

B.特殊结构

C.分解代谢产物

D.侵袭力和毒素E.侵入机体的部位

13.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屮大量繁殖,产生的毒性代谢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症状,称为()

A.毒血症

B.菌血症

C.败血症

D.脓毒血症E.病毒血症

14.以神经毒素致病的细菌是()

A.伤寒杆菌

B.霍乱杆菌C肉毒杆菌

D.乙型溶血性链球菌E.脑膜炎球菌

15.对机体非特异性免疫的描述错误的是()

A.生来在种系发育和进化过程屮形成

B.与机体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密切相关

C.生来就有D对侵入的病原菌最先发挥作用E.对某种细菌感染针对性强

16.紫外线杀菌的原理是()

A.破坏细菌细胞壁肽聚糖结构

B.使苗体蛋白变形凝固

C.破坏DNA结构

D.影响细胞膜的通透性E.与细菌核蛋白结合

17.破伤风特异性治疗可应用()

A.抗生索

B.抗毒素

C.类毒素

D.细菌素E.破伤风菌苗

18.卡介苗是()

A.经甲醛处理后的人型结核杆菌

B.保持抗原性的人型结核杆菌

C.发生了抗原变异的牛型结核杆菌

D.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牛型结核杆菌E.保持免疫原性的减毒人型结核杆菌

19.与衣壳生物学意义无关的是()

A.保护病毒核酸

B.介导病毒体吸附易感细胞受体

C.构成病毒特异性抗原

D.本身具有传染性E.病毒分类.鉴定的依据

20.下列病毒病哪种易发生潜伏感染()

A.乙型脑炎

B.乙型肝炎

C.流感

D.水痘E.脊髓灰质炎

21.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CD3

B.CD2

C.CD4

D.TCRE.CD8

22.细胞表面特有的标志是()

A.E受体

B.PHA受体CC3b受体D抗原受体SmlgE.抗原受体TCR

23.支原体与L型细菌的区别是前者()

A.无细胞壁

B.多形态性

C.可通过细菌滤器

D.依靠顶端结构吸附细胞E.对抗生素不敏感

24.B细胞表面标志屮不包括()

A.EB病毒受体

B.MHC-n类分子

C.\IHC-I类分子

D.CRE.CD3分子

25.抗原提呈细胞屮不包括()

A.朗罕细胞

B.巨噬细胞

C.树突状细胞

D.并指状细胞E.屮性粒细胞

26.可引起食物屮毒的细菌不包括()

A.金黄色葡萄球菌

B.肉毒杆菌

C.沙门菌

D.白喉杆菌E.产气荚膜杆菌

27.毒性作用最强的外毒素是()

A.破伤风痉挛毒素

B.白喉外毒素

C.霍乱肠毒素

D.肉毒毒肃E.金葡菌肠毒素

28.金黄色葡萄球菌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共有的毒素是()

A.溶血毒素

B.致热外毒素

C.剥脱性毒素

D.杀白细胞素E肠毒素

29.可高度传染乙型肝炎的血液屮含()

A.HBsAg.HBcAg.HBeAg

B.HBsAg.抗HBe.抗HBe

C.HBsAg.抗HBs.HBeAg

D.HBsAg.抗HBe.HbeAgE.HBeAg.抗HBs.抗Hbo

四•简答题:

(每题10分,共30分)

1.简述补体的生物学活性。

2.简述病毒在宿主体内的播散方式。

3.简述致病菌引起的常见的四种全身感染,并各举出一种引起此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参考答案

1.名词解释(每词4分,共20分)

1.抗生素:

某些微生物(1分)在代谢过程中产生(1分)的能抑制或杀灭(1分)其他微生物或肿瘤细胞的代谢产物(1分)。

2.L型细菌:

失去细胞壁(1分)在高渗低脂条件下存活(2分)而呈现多形性的细菌(1分)。

3.鞭毛:

是位于某些细菌表面(1分)的细长而弯曲的丝状物(2分),为细菌的运动器官(1分)。

4.质粒:

细菌染色体外的遗传物质(1分),由双股环状DNA构成(1分),控制细菌非生命必须性状(1分)。

如控制性菌毛的F质粒,控制耐药性的R质粒,控制毒力的Vi质粒等(1分)。

5.单克隆抗体:

通常指一株B淋巴细胞杂交瘤增生而形成的单一克隆细胞所产生(1分)

的一种高度均一(1分).高度专一,性(1分)的抗体(1分).

2.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

1.A

2.E

3.C

4.C

5.D

6.E

7.C

8.E

9.E

10.E

11.D

12.D

13.C

14.C

15.E

16.C

17.B

18.D

19.D

20.D

21.C

22.D

23.D

24.E

25.E

2&

D

27.D

28.A

29.D

30.C

3.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APC树突状细胞朗罕细胞

2.\1HC1

3.G+G-

4.紫外线消毒

5.核心衣壳核衣壳

6.机体抵抗力降低苗群寄居部位改变菌群失调

7.抗病毒抗肿瘤免疫调节

8.金黄色葡萄球菌

9.甲型(HAV)

戊性(HEV)

4.简答题:

1.

(一)溶菌和溶细胞:

细菌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在细菌表面形成膜攻击复合物,造成细菌溶解(2分)。

(二)促进屮和及溶解病毒:

病毒和相应抗体结合后可激活补体,阻止病毒对易感细胞的吸附,此作用称为屮和作用。

(2分)

(三)调理和免疫粘附;

补体裂解产物C3b/C4b的N端与细菌等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C端与表面具有相应补体受体(CR1)的吞噬细胞结合,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即调理作用;

若与表面具有CRI的红细胞.血小板结合,形成较大聚合物利于吞噬细胞吞噬,此即免疫粘附作用。

(3分)

(四)炎症介质作用;

补体裂解产物C4a.C2a.C3a.C5a分别具有炎症介质作用,可引起机体的炎症反应,一方面可促进对病原微生物的清除,另一方面也造成组织损伤或超敏反应。

炎症介质作用主要表现为激肽样作用.过敏毒素作用和趋化作用。

2.

(1)局部播散:

病毒仅在入侵局部的细胞与细胞间扩散,引起局部感染。

如流感病毒.轮状病毒.人乳头瘤病毒等。

(2)血液播散:

麻疹病毒可先在入侵局部的呼吸道粘膜上皮细胞内增殖,然后进入血液在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屮增殖,再次释放入血并随血流播散到全身皮肤粘膜。

脊髄灰质炎病毒也经两次病毒血症到达屮枢神经系统。

腮腺炎病毒经一次病毒血症后到达靶器官腮腺。

(4分)

(3)神经播散;

如狂犬病毒从咬伤部位的肌肉神经接头处,沿神经轴突到达屮枢神经系统。

疱疹病毒可潜伏在神经节内,复发时沿传出神经纤维播散到体表皮肤粘膜细胞。

3.①毒血症病原菌在局部组织屮生长繁萌后,病原菌本身不入侵血流,只有其产生的毒素进入血流,到达易感的组织细胞,引起特殊的中毒症状(2分).引起毒血症的病原菌常见的有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0.5分).②菌血症病原菌由局部侵入血流,但未在血液中生长繁殖,只是一时性或间断性经过血流,到达体内适宜的组织器官后在生长繁殖而致病(2分)。

例如伤寒病早期的菌血症(0.5分)。

3败血症病原菌侵入血流并在其中大量生长繁殖,产生毒性产物,引起严重的全身屮毒症状(2分)。

鼠疫杆菌.炭疽杆菌可引起败血症(0.5分)。

4脓毒血症化脓性细菌侵入血流并在其屮大量生长繁萌,并通过血流扩散到其他组织器官(肝.肺.肾),产生新的化脓性病灶(2分)。

例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脓毒血症(0.5分)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农林牧渔 > 林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