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80404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25.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化学及解析文档格式.docx

本题考查了常见材料的类别。

3.(3分)(2014•福州)二氧化锡(SnO2)可用作液晶元件电极,其中氧元素为﹣2价,则锡元素的化合价为(  )

+1

+2

+3

+4

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CH341

容易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得Sn的化合价为+4价。

选:

D

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化合价中元素的化合价.

4.(3分)(2014•福州)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是(  )

装药品

制备

收集

验满

固体药品的取用;

给试管里的固体加热;

常用气体的收集方法;

氧气的检验和验满.CH131,CH136,CH142

A、取用粉末状药品,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把药品送到试管底部,不能竖直放置,防治试管破裂。

B、加热固体样品时,装置的试管口应向下倾斜,防止冷凝水倒流回试管,使试管炸裂。

C、氧气的密度大于空气,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D、验满氧气必须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瓶口。

选C

本题考查了常见气体的制取装置、收集、验满等知识。

5.(3分)(2014•福州)下列化学式表示的物质是某化学肥料的主要成分,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KNO3

K2CO3

CO(NH2)2

Ca(H2PO4)2

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CH545

在肥料的分类中,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

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

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

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

选A

本题考查化肥中含有营养元素的种类。

6.(3分)(2014•福州)下列保护自然资源的措施错误的是(  )

为了防治空气污染,应加强工业废气处理

为了节约用水,工业废水直接浇灌农田

为了节约化石燃料,应开发和使用新能源

为防止铁制品生锈,常在表面覆盖保护层

防治空气污染的措施;

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

保护水资源和节约用水;

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CH541,CH233,CH513,CH516

根据常识可知,工业废水会污染农田,所以工业废水不能直接浇灌农田,故B错误。

其它选项正确。

选B

本题考查对保护各种自然资源的认识,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难度不大.

7.(3分)(2014•福州)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分子不停地运动

分子间间隔变大

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CH321

A、干冰是固态的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后,二氧化碳分子是在不停地运动的。

B、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干冰升华,二氧化碳分子体积没有改变。

D、干冰升华只是二氧化碳分子间的间隔变大,分子本身不发改变。

C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8.(3分)(2014•福州)下列事实和解释相符的是(  )

铜丝作导线﹣﹣铜有良好的导电性

盐酸清除铁锈﹣﹣盐酸能与铁反应

汽油清洗油污﹣﹣汽油起乳化作用

活性炭净水﹣﹣活性炭能与水中杂质反应

金属的物理性质及用途;

乳化现象与乳化作用;

酸的化学性质;

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CH231,CH228,CH232,CH331

中等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A.铜具有导电性,可用来制成导线。

B.盐酸能与铁锈(三氧化二铁)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故稀盐酸可以除铁锈,不是铁与盐酸反应。

C.油污能溶解在汽油中,是溶解过程而不是乳化作用。

D.活性炭具有吸附作用,可以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并不是与水中的杂质发生反应。

选A.

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常见物质的性质以及物质的用途即可正确解答本题.

9.(3分)(2014•福州)某物质的分子模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该物质属于有机物

该物质的化学式为CH4

该物质的1个分子含5个原子

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

4

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

有机物与无机物的区别;

元素质量比的计算.CH432,

CH248,CH343

由分子结构模型改写后得其化学式为CH4。

A.该物质是含碳元素的一种化合物,属于有机物。

B.其化学式为:

CH4。

C.化学式为CH4可知,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和4个氢原子,共5个原子。

D.化学式为CH4可知,该物质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

12:

(1×

4)=3:

1。

选D.

本题考查化学式的含义,需掌握并能灵活运用、由分子模型图确定该分子的构成。

10.(3分)(2014•福州)实验室用蔗糖配制50.0g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的蔗糖溶液,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用托盘天平称取5.0g的蔗糖

用量程为10mL的量筒量取所需的水

溶解蔗糖时,使用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

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

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配制.CH146

A.溶质的质量=溶液的质量×

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50.0g×

10%=5.0g。

B.溶剂的质量=溶液的质量﹣溶质的质量=50.0g﹣5.0g=45.0g,那么水的体积为45.0mL,需要用50mL的量筒,10mL的需要多次量取,误差较大。

C.在溶解过程中,需要将蔗糖和水放入烧杯中,用玻璃棒进行搅拌。

D.将配制好的溶液装入细口瓶中,塞好瓶塞并贴上标签,注明溶液名称和溶质的质量分数。

选B.

本题主要了解各操作的注意事项和液体的取用方法及物质溶解的方法.

11.(3分)(2014•福州)鉴别下列物质所用的方法或试剂,错误的是(  )

硬水和软水﹣﹣观察颜色

纯铝和硬铝﹣﹣比较硬度

碳酸钠和氯化钠﹣﹣稀盐酸

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点燃闻气味

物质的鉴别、推断;

硬水与软水;

合金与合金的性质;

酸、碱、盐的鉴别;

棉纤维、羊毛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CH134,CH222,CH134,CH521

A、硬水和软水都是无色透明含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液体,观察颜色不能鉴别。

B、硬铝的硬度比纯铝的硬度大,比较硬度的方法可以鉴别。

C、取样品加入盐酸,有气泡产生的是碳酸钠,没有明显现象的是氯化钠。

可以鉴别。

D、天然毛发燃烧将会产生特殊烧焦味,而合成纤维没有此气味,现象不同,可以鉴别。

在解此类题时,首先分析被鉴别物质的性质,然后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出现不同的现象即可鉴别.

12.(3分)(2014•福州)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同种试剂的两支试管中,下列试剂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的是(  )

蒸馏水

稀硫酸

硫酸钠溶液

氢氧化钠溶液

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CH425

A、铁丝、铜丝在蒸馏水基本上难以观察到明显的现象,不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

B、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稀硫酸的试管中,铁丝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铜丝不能,能迅速比较出铁、铜金属活动性强弱。

C、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硫酸钠溶液的试管中,均无明显变化,无法确定铁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D、将铁丝、铜丝分别伸入盛有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均无明显变。

选B

本题难度不大,考查金属活动性应用,掌握金属活动性应用“反应则活泼、不反应则不活泼”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

二、非选择题(共64分)

13.(15分)(2014•福州)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填“元素”、“原了”或“分子”,下同)组成.

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  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  .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  .若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操作方法有  .

(3)认识物质的制法

①某同学用软塑料瓶自制气体发生装置,通过捏放瓶身可随时控制反应发生和停止(如图2),若利用该装置制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若利用该装置制二氧化碳,无纺布包内药品为  (写名称).

②工业上常用液化空气制氧气,该过程发生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

(4)辨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

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写化学式).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亊实分析,“过”:

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

“功”:

  (举一例).

分子、原子、离子、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

氧气的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原理;

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

碳的化学性质.CH321,CH214,CH213,CH215,CH331

容易菁优网版权所有

(1)①氧气和一氧化碳都是氧元素组成。

②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

(2)①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Fe2O3)。

②棉芯自下而上熄灭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需要隔绝氧气。

要使棉芯下半段恢复燃烧,需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让其与氧气接触。

(3)①二氧化锰的催化下,氧化氢分解生成水和氧气,实验室采用石灰石制取二氧化碳。

②工业上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不同,采用液化空气制氧气,没有产生新的物质,是物理变化。

(4)①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

②二氧化碳过多能够产生温室效应,能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

解:

(1)①元素②分子

(2)①4Fe+3O2

2Fe2O3②密度比空气大、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隔绝氧气。

将棉芯从烧杯中取出。

(3)①2H2O2

2H2O+O2↑。

大理石②物理变化。

(4)①CO②使地球的温度维持在一定的正常范围内。

本题考查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以及常见物质的性质,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

14.(9分)(2014•福州)化学变化中,同种元素可在不同物质中“旅行”.(注“→”表示某种物质通过一步反应可转化为另一种物质)回答下列问题:

(1)按甲、乙物质所含元素种类递增的规律,完成图1所示的“旅行“.

①若图1为碳元素的“旅行”路线,其中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写出路线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写一个),该反应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②若图1为氢元素的“旅行”路线,写出其中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从单质、碱、盐中分别选择一种物质,完成图2所示的“旅行”,写出一组甲、乙、丙物质的化学式:

甲  、乙  、丙  .

碳酸钙、生石灰、熟石灰之间的转化;

反应类型的判定;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CH134,CH213,CH311,CH432,CH424

较难菁优网版权所有

(1)①当甲为二氧化碳,乙为碳酸钙时,碳酸盐和酸反应会生成二氧化碳,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该反应为复分解反应所需的条件,所以该反应是复分解反应,方程式为:

CaCO3+2HCl=CaCl2+H2O+CO2↑。

②、水和氢气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氢气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生成水。

(2)从图2可以看出甲、乙、丙三种物质两两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猜想常见的物质,当甲是Cu,乙是Cu(NO3)2,丙是Cu(OH)2时,铜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铜和银,硝酸铜和氢氧化钠反应会生成氢氧化铜和硝酸钠,氢氧化铜和硝酸会生成硝酸铜和水,硝酸铜和铁反应会生成铜和硝酸亚铁,猜想的物质满足如上转化关系。

(1)①CaCO3+2HCl=CaCl2+H2O+CO2↑,复分解反应②2H2+O2

2H2O;

(2)Cu,Cu(NO3)2,Cu(OH)2。

在解此类题时,将题中有特征的物质推出,然后结合推出的物质进行有目的猜想,最后将推出的各种物质代入转化关系中进行验证即可。

15.(16分)(2014•福州)

(1)根据钠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将如图1方框内①~⑤项内容补充完整:

(2)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①t1℃时,两物质中溶解度较大的是  .

②t2℃时,两物质的等质量饱和溶液降温至图t1℃,析出固体质量较大的是  的溶液.

③t2℃时,将100g水加入盛有50g氯化钾的烧杯中,充分溶解后,得到氯化钾的  (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保持温度不变,往烧杯中再加入10g的水,充分搅拌后,氯化钾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④欲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应满足的温度范围是  .

(3)某同学进行图3所示实验,证明酸碱发生反应的现象为:

试管中溶液由  色变为无色,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试验后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2,该溶液中的溶质有  (写名称).

元素周期表的特点及其应用;

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

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

溶质的质量分数、溶解性和溶解度的关系;

中和反应及其应用;

溶液的酸碱性与pH值的关系;

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CH334,CH223,CH227

CH424,CH225,CH229,CH322,CH324

(1)①由元素周期表中的排列可知,正下方的数字为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②在原子中,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钠原子的原子序数为11,即X=11③那么2+8+Y=11,Y=1④钠原子最外层只有1个电子,因此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易失去这1个电子而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⑤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

(2)①有上图可知,t1℃氯化钾的溶解度大于硝酸钾的溶解度②硝酸钾和氯化钾的溶解度都是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由于硝酸钾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氯化钾要大得多,因此在t2℃时,将二者等质量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析出晶体最多的应当是硝酸钾溶液③在t2℃时,氯化钾的溶解度是40g,此时,将50g氯化钾放入100g水中将有10g氯化钾不能溶解,得到的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

此时,10g水中最多溶解4g氯化钾就达到饱和状态,所以加入10g水后,充分搅拌所得溶液中仍有6g氯化钾没有溶解,溶液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所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不变④t1℃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25,此温度下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硝酸钾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因此要配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的硝酸钾溶液,温度不能低于t1℃.

(3)氢氧化钠溶液遇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滴入稀盐酸后,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反应生成中性的氯化钠和水,当滴加的盐酸恰好将氢氧化钠完全中和,溶液呈中性,颜色变为无色。

如果溶液的pH=2,说明滴加的盐酸过量,溶液中的溶质分别为氯化氢、酚酞、氯化钠.

(1)①22.99;

②11;

③1;

④失;

⑤Na+;

(2)①氯化钾;

②硝酸钾;

③饱和;

不变;

④温度不低于t1℃;

(3)红;

HCl+NaOH=NaCl+H2O;

氯化钠、氯化氢和酚酞.

本题主要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原子结构的知识以及溶解度曲线的知识和酸碱中和以及溶液的pH与酸碱性的关系。

认真分析试题后,题目容易解答。

16.(14分)(2014•福州)某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流程制取氧气(反应原理:

2KClO3

2KCl+3O2↑),并回收提纯氯化钾和二氧化锰.

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理论上可制得氧气的质量是多少?

(计算结果精确到0.1g)

(2)在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原因有  (填标号).

A.提高实验效率B.保证固体1全部溶解C.节约能源

(3)①写出图2中仪器a、b的名称:

a  、b  .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应选择图2中  (填“甲”或“乙”)装置,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  .

③步骤Ⅲ中用酸化的硝酸银(AgNO3)溶液检验洗出液中是否含有氯化钾,该检验方法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4)实验结束后,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可能的原因有  (写一点).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

混合物的分离方法;

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蒸发与蒸馏操作;

证明盐酸和可溶性盐酸盐.CH433,CH135,CH137,CH131,

CH134

较难

(1)设可制得氧气的质量为x

2KCl+3O2↑,

24596

15.0gx

x=5.9g

(2)回收提纯的过程中需要控制水的用量,加入适量的水一方面为了缩短蒸发时间,另一方面为蒸发时节约能源。

(3)①仪器a铁架台,b酒精灯。

②步骤Ⅱ中的操作m为过滤,该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引流。

③硝酸银与氯化钾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钾。

(4)称得回收的氯化钾的质量比理论值小,原因可能为在蒸发过程有部分爆沸的氯化钾溶液飞溅出。

(1)见分析

(2)AC

(3)①铁架台,酒精灯②甲,引流③AgNO3+KCl=AgCl↓+KNO3

(4)蒸发过程有部分爆沸的氯化钾溶液飞溅出。

本题主要考查溶解、过滤、蒸发等实验的操作技能,本题具有较大的综合性,在解答时需要涉及较多的基础知识。

17.(10分)(2014•福州)为探究气体X的组成:

某兴趣小组进行如图所示实验(固定装置未画出).

【资料在线】

(1)加热条件下,气体X能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水、和氮气.

(2)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无水氯化钙可吸收气体X.

(3)本实验条件下,氮气密度为1.15g•L﹣1.装置内空气中的水与二氧化碳对相关数据测定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实验步骤】

(1)连接仪器,并检查装置气密性.

(2)取一定量氧化铜,准确称得其质量为2.40g.

(3)按图所示装入药品,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Ⅰ(见表).

(4)连接A、B、C装置,将气体X缓缓通入一段时间后,连接上D装置,读数后开始加热.当A装置中氧化铜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管冷却,再次测量并记录相关数据Ⅱ(见表1)

【实验装置】

【相关数据】

数据编号

测量项目

玻璃管(含药品)的质量/g

52.40

51.92

B装置(含药品)的质量/g

102.00

102.54

氮气的体积/mL

/

243.5

【回答问题】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为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实验过程中,当观察到  ,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冷却的目的是  .

(3)分析实验测量的数据,生成水的质量为  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为  g.由此推知,气体X中一定  (填“有”或“没有”)氧元素.

(4)通过计算推导出气体X的化学式.

实验探究物质的组成成分以及含量;

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

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

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CH344,CH213,CH241,CH423

较难题菁优网版权所有

(1)B装置中氧化钙吸水的原理即氧化钙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

(2)观察到量气管内液面不再下降,说明氧化铜已反应完全。

停止加热,继续通入气体X至玻璃冷却的目的是防止灼热的铜被氧化。

(3)B装置中的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氧化钙的混合物,不与气体X反应,因此只吸收水蒸气,增加的质量就是生成的水的质量:

102.54g﹣102.00g=0.54g,0.54g水中氧元素的质量=0.54g×

=0.48g,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52.40g-51.92g=0.48g,故,气体X中一定没有氧元素。

(4)243.5mL=0.2345L,设气体x的化学式为NmHn

所以x的化学式为NH3。

(1)CaO+H2O=Ca(OH)2。

(2)量气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入学考试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