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27749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自然辩证法复习题(二).doc

1、自然辨证法的研究对象?

2

答:

A自然界;B人的认识和实践活动;C科学和技术。

2、自然辩证法的研究内容?

2-3

答A辨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B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方法论;C辩证唯物主义的科学技术观。

3、自然辩证法创立(或研究)的意义?

11

答:

A提供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技术观;B提供科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C提供思想武器,提高鉴别是非能力;D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4、近代自然科学诞生的标志?

7

答:

1543年哥白尼《天体运行论》的出版,标志着自然科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5、形而上学自然观与近代自然科学的关系?

8

答:

17乃至18世纪的自然科学,还处于近代科学发展的初期阶段,限于当时的科学发展水平,在自然观和方法论方面造成了这一时期人类认识自然的局限性。

近代自然科学为了把自己对自然界的认识建立在对自然界的精细研究的基础上,它所采取的主要分析方法是分析、解剖的方法。

这种研究方法为科学认识积累了大量的经验材料,也是交代自然科学获得巨大进步的基本条件。

但是这种做法也给人们留下了一种孤立地、静止地思考问题的习惯。

这就使得近代自然科学观具有机械论和形而上学的特征。

6、系统概念的四个要点?

28-29

答:

A系统是有若干个要素组成的;B系统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特定关系,形成一定的结构;C系统的结构使它成为一个有特定功能的整体;D功能是在系统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系统总是在于一定的环境之中。

7、物质系统的类型?

30-31

答:

A从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

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B从系统内发生的实际过程分析,自然界的系统分为:

物理系统、化学系统、开放系统。

C从人对自然界的参与程度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

天冉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D从系统内个要素相互作用的特点分析,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

线性系统、非线性系统。

E从人对自然界的认识程度分析:

自然界中的系统分为:

黑系统、白系统、灰系统。

F从系统所处的状态分析,系统分为:

平衡态系统、近平衡态系统、远离平衡态的系统。

8、系统中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可以经哪两种方式进行过渡?

31

答:

A加和性方式;B非加和性方式。

9、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两个主要特点?

37

答:

A低层系统对高层系统具有构成性关系(物质系统间的纵向关系);B同一层次的系统之间具有相干性关系(横向关系)。

10、自然界层次结构之间的双向因果链的含义?

40-41

答:

低层系统作为原因可以在高层系统中引起一定结果,称为上向因果链;高层系统作为原因又会在低层系统中引起某些结果,称为下向因果链。

11、运动有哪几种基本形式?

43-44

答:

A微观物理运动;B宏观物理运动;C宇观物理运动;D化学运动;E生命运动;F社会运动;G技术运动。

12、经典热力学与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不可逆过程的认识有哪些差异?

65

答:

A经典热力学主要研究了不可逆过程的消极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破坏;B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则更重视不可逆过程的建设性作用,认为不可逆过程可以导致有序结构的产生。

13、按照自组织理论,一个系统具备哪些条件才会进入有序状态?

69-71

答:

A系统从无序走向有序,必须处于远离热平衡的状态;B产生有序结构的系统,必须是一个开放的系统;C形成有序结构的各要素之间存在着非线形的相互作用;D正反馈推动系统走向有序;E涨落和突变是产生有序的条件。

14、大爆炸宇宙学得到了哪几个重要事实的支持?

55

答:

A河外星系的谱线红移;B氦丰度;C3°K背景辐射;

15、非平衡自组织理论的哲学启示?

72-73

答:

非平衡自组织理论对如何一般地理解进化的条件和根据提供了有益的启示:

A系统中的相互作用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根据;B从外部获得物质和能量是系统进化的基本条件;

C内部涨落是系统进化的直接诱因。

16、进化和退化的特点及进化与退化的统一性的表现?

66-68

答:

特点:

A自发性特点;B稳定性重建的特点C离散性特点。

统一性的表现A进化与退化相互包含;B进化与退化同存共生;C进化与退化相互交替。

17、恩格斯从哪几个方面系统地阐述了自然界的历史观(唯物辩证法的自然观)?

48-53

答:

A分析了自然界历史观产生的科学前提;B概括了自然界历史观的基本观点;C描绘了自然发展史的辨证图景。

18、自然历史观的科学前提?

48-49

答:

A康德、拉普拉斯的星云假设;B赖尔的地质渐变论;C维勒的人工合成尿素;D施莱登和施望的细胞学说;E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F生物进化论。

19、生态系统的组成部分?

95

答:

A无机环境(空气、水、矿物、土壤、阳光、气候)B生物的生产者(绿色植物、低等菌类)C生物的消费者(草食动物、肉食动物)D生物的分解者(微生物)

20、全球性问题是指哪几个问题?

98

答:

A人口问题;B粮食问题;C不可再生资源问题;D工业化问题;E环境污染问题

21、实现人和自然协调发展的两个基本途径?

102

答:

A认识方面:

重建人和自然是相互依存的有机统一体的观念;B实践方面:

通过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来完善人类自身的认识和实践能力,在社会规模、国家规模乃至全球规模上合理地组织人类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

22、科学问题及其结构?

111-112

答:

科学问题的定义:

科学问题是指一定时代的科学认识主体在当时的知识背景下提出的关于科学认识和科学实践中需要解决而未解决的矛盾,包含着一定的求解目标和应答域,但尚无确定的答案。

科学问题的结构:

A问题指向;B研究目标;C求解的应答域。

23、“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两个命题的关系?

117

答:

“科学研究从问题开始”与“认识以实践为基础”,是从不同角度提出的不同命题。

前者着眼于科学研究的程序,后者着眼与认识的来源,两者层次不同,实质是统一的。

作为认识的一般过程,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自然科学理论归根结底产生与科学实践与生产实践。

但作为认识的局部或个人的研究过程来看,认识过程的每一个阶段即使已有的实践和认识的终点,又是新的认识和实践的起点。

科学问题这种认识形式既包含先前实践和认识的成果,也预示进一步实践和认识的方向。

因此,科研从问题开始丝毫不意味着对实践基础的否定,而是把一般的认识论原理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具体化了。

24、科研选题的步骤?

118

答:

A文献调研和实际考察;B提出问题;C初步论证;D评议和确定课题。

25、实验方法及其特点?

125-126

答:

定义:

实验方法是人们根据一定的科学研究的目的,运用一定的物质手段(科学仪器和设备),在人为控制或变革客观事物的条件下获得科学事实的方法。

特点:

A实验方法可以简化和纯化研究对象;B实验方法可以强化研究对象;C实验方法可以使对象的属性及其变化过程重复出现;D实验方法可以是模拟研究对象的运动过程,从而认识对象的性质;E实验方法是一种经济可靠的认识和变革自然的方法。

26、实验规划的设计程序和注意要点?

127-128

答:

A要根据对象的属性确定对象的控制变量;B确定参量的测定方法;C要选择适当的试样;D尽可能进行比较实验;E另外还要注意消除实验者的心理偏见和潜意识的个人倾向对实验的影响;F进行实验规划是,特别重要的是要考虑实验应具有可重复性;G在实验规划的基础上在具体进行实验设计。

27、如何保证观察的客观性?

134-135

答:

A科学观察要求实验结果可以用某种标准的方法进行重演;B科学观察要求以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本质的理论为指导;C科学观察要求使用先进的观测技术和观测仪器;D科学观察要求一个科学工作者要有严谨的实事求是的学风。

28、为什么说观察渗透理论?

128-129

答:

A因为观察不仅是接受信息的过程,同时也是加工信息的过程;B又因为观察陈述是用科学语言表达出来的,而科学语言总与特定的科学理论联系着。

由此可见,理论在观察中既起着“定向”作用,引导观察者有选择地接受外界信息,又起着“加工改造”的作用,帮助观察者理解观察到的究竟是什么。

29、科研选题的重要性?

117

答:

A科研选题是科学研究的起始步骤,是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B关系到科学研究的方向、目标和内容;C直接影响科研的途径和方法,决定着科研成果的水平、价值和发展前途。

30、科学事实及其应满足的条件?

122-123

答:

定义:

科学事实是指通过观察和实验所得的经验事实,是经过整理和鉴定的确定事实。

满足的条件:

A科学事实应该是个别存在的陈述;B科学事实应该可复核、可重现;C科学事实应该比较精确和系统。

31、简要回答科学问题的来源?

114-116

答:

A从科学实践与科学理论的矛盾中产生问题;B从科学理论内部的矛盾中产生问题;C从不同学派理论之间的矛盾中产生问题;D从社会需求同现有的生产技术手段不能满足这种需要的矛盾中产生问题。

32、自然语言符号系统的特点?

142

答:

A多义性;B歧义性;C语法结构不够严格和统一。

33、穆勒五法指哪五种方法?

151

答:

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共用法;D剩余法;E共变法。

34、组成公理化系统的一般程序?

155

答:

A选择只作公设的概念为基本概念,选择一类自明的称述作为公理,它们无须证明就被置于系统;B制定推理规则,用以指导系统的所有演算;C依据规则从原初概念推导出新的概念,从公理演绎出新的陈述;D遵循同样的步骤,从寻出的陈述和公理进一步导出其他陈述。

35、如何正确评价归纳与演绎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56

答:

A二者在科学认识中特定的功能都是整个科学认识中不可缺少、不可完全替代的;B归纳和演绎在运用中相互依赖、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C单纯依靠归纳或演绎本身,都无法克服各自的先天缺陷。

从认识论根源上看,片面的归纳主义和演绎主义都看不到人的认识本来就是在从特殊到一般、又由一般到特殊的往复过程中不断深化的,它是渐进性和飞跃性的统一、逻辑思维和非逻辑思维的统一。

不但归纳和演绎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归纳演绎同其他许多方法也应当是相互依赖、相互补充的。

36、20世纪以来,自然科学的发展对自然辩证法的影响?

答:

一方面使辨证法的许多基本观点由于无数确凿的自然科学事实而在实际上为自然科学界所广泛接受,使许多科学家在自己的科学实践中达到了一些符合唯物辩证法的结论;

另一方面也在急剧发展的各门科学技术的前沿上,在人类与自然界、科学技术与社会的相互关系上,提出了一系列需要科学家和哲学家们去认真研究和探讨的问题,这就为自然辩证法的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也为它的研究开辟了广阔的天地。

37、类比方法极其思维过程?

156-158

答:

定义:

类比方法是根据两类对象之间在某些方面的类似或同一,推断它们在其它方面也可能类似或同一的逻辑思维方法,逻辑学上又叫类比推理。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基本环节是联想和比较。

(首先是选取何种类比对象的联想和比较;其次是对所研究的对象在形态、属性、结构、功能方面,理论的原则、形式、方法、内容方面的联想和比较,以便从已知事物的判断过渡到位置事物的判断。

)类比推理的思维过程其实还有一个潜在的中介物;在科学认识中类比方法有形成假说、解释外推、开拓思想、触类旁通的重要功能。

38、数学方法及其在科学认识中的作用?

167-169

答:

定义:

数学方法是指以数学为工具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即用数学语言表达事物的状态、关系和过程,经推导、演算和分析,以形成解释、判断和预言的方法。

作用:

A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简洁精确的形式化语言;B为科学技术提供数量分析和计算的方法;C为科学技术研究提供可靠的逻辑推理和证明的工具。

39、形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的区别?

158-159

答:

A基础:

逻辑思维以抽象的概念为基础;形象思维以形象的意想为基础。

B一般形式:

逻辑思维运用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形象思维运用意象进行联想和想象。

40、形象思维的方法与意义?

158-160 

答:

A形象思维是在形象地反映客体的具体形状或姿态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通过意象、联想和想象来揭示对象的本质及其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