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4211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4年高考真题分类练习和解析13 文言文阅读Word文档格式.docx

然念蒋氏父子交好之厚,且在武昌山水之游屡矣,而乐无加乎此,故勉而终记之。

手录一通,遗立恭。

既游之明年,八月戊子记。

(选自《东里集》,有删节)

[注]①丘:

坟墓。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延余两人坐延:

邀请。

B.降跽谢过谢:

感谢。

C.过立恭宿别过:

拜访。

D.而乐无加乎此加:

超过。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遂扫石而坐

弃甲曳兵而走

B.有茅屋十数家,遂造焉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C.乐其无已乎

其孰能讥之乎

D.遂与李及道士别

今君与廉颇同列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溪隐匿避世,在交友方面非常谨慎,乐观旷达,对生死也很淡然;

虽然年事已高,还能怡情山水。

B.立恭性情率真,能饮酒,好读书,擅长诗歌写作,与作者有着很深的交往,对已逝的父亲充满怀念。

C.立恭提议出游后应该有游记,可是作者因为事务繁忙,一直未能写作,直到次年八月才动笔写成。

D.文章主要记述了游东山的情况,表现了作者与隐溪父子的深厚友情,流露出对老友逝去的感伤。

4.把原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

(2)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

(3)已而道士复揖立恭曰:

(2009福建卷

(二))阅读下面得文言文,完成5、6题。

(15分)

张自新传

  [明]归有光

张自新,初名鸿,字子宾,苏州昆山人。

自新少读书,敏慧绝出。

古经中疑义,群子弟屹屹①未有所得,自新随口而应,若素了者。

性方简,无文饰。

见之者莫不讪笑,目为乡里人。

同舍生夜读,倦睡去,自新以灯檠投之,油污满几,正色切责,若老师然。

髫龀丧父,家计不能支。

母曰:

“吾见人家读书,期望青紫②,万不得一。

且命已至此,何以书为?

”自新涕泣长跪,曰:

“亡父以此命鸿,且死,未闻有他语,鸿何敢忘?

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

”与其兄耕田度日,带笠荷锄,面色黧黑。

夜归,则正襟危坐,啸歌古人,飘飘然若在世外,不知贫贱之为戚也。

兄为里长,里多逃亡,输纳无所出。

每岁终,官府催科,搒掠无完肤。

自新辄诣县自代,而匿其兄他所。

县吏怪其意气。

方授杖,辄止之,曰:

“而何人者?

”自新曰:

“里长,实书生也。

”试之文,立就,慰而免之。

自新视豪势眇然不为意。

吴中子弟多轻儇③,冶鲜好衣服,相聚集,以亵语戏笑,自新一切不省,与之语,不答。

议论古今,意气慷慨。

酒酣,大声曰:

“宰天下竟何如?

”目直上视,气勃勃若怒,群儿至欲殴之。

补学官弟子员,学官索贽金甚急,自新实无所出,数召笞辱,意忽忽不乐,欲弃去,俄得疾卒。

归子曰:

余与自新游最久,见其面斥人过,使人无所容。

俦人广坐间,出一语未尝视人颜色。

笑骂纷集,殊不为意。

其自信如此。

以自新之才,使之有所用,必有以自见者。

沦没至此,天可问邪?

余悲自新之死,为之叙列其事。

(选自《震川先生集》卷二十六有删节)

【注】①屹屹:

同“矻矻”,勤奋不懈的样

子。

②青紫:

古代公卿绶带之色,这里借指高官显爵。

③轻儇:

轻佻,不庄重。

④弟子员:

县学的生员

5.对下列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3分)()

A.自新随口而应,若索了者了:

明白,了解

B.不知贫贱之为戚也戚:

忧愁

C.县吏怪其意气怪:

责怪

D.见其面斥人过面:

当面

6.下面对文章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童年丧父的张自新没有因母亲的看法而放

弃学习,坚持耕读,啸歌古人,悠然自得。

B.张自新对吴中子弟的亵语戏笑不以为意,也不理解,所以无法与他们交流。

C.作者对张自新的坎坷经历和怀才不遇深有感慨,痛惜他的病故,写了这篇传。

D.文中选取张自新读书敏慧,耕读奉母等几件事来塑造人物,选材典型,形象饱满。

(2009广东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

—10小题。

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曾祖避五代乱,徙家濮。

迪深厚有器局,尝携其所为文见柳开,开奇之,曰:

“公辅才也。

”举进士第一,擢知制诰。

真宗幸亳,为留守判官,遂知亳州。

亡卒群剽城邑,发兵捕之,久不得。

迪至,悉罢所发兵,阴听察知贼区处,部勒骁锐士,擒贼,斩以徇。

尝归沐,忽传诏对内东门,出三司使马元方所上岁出入材用数以示迪。

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则赋敛宽,民不劳矣。

帝曰:

“朕欲用李士衡代元方,俟其至,当出金帛数百万借三司。

”迪曰:

“天子于财无内外,愿下诏赐三司,以示恩德,何必曰借。

”帝悦。

初,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以章献起于寒微,不可母天下。

章献深衔之。

天禧中,拜给事中。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欲责及太子,群臣莫敢言。

迪从容奏曰:

“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

仁宗即位,章献太后预政,贬寇准雷州,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丁谓使人迫之,谓败,知河南府。

来朝京师,时太后垂帘,语迪曰:

“卿向不欲吾预国事,殆过矣。

今日吾保养天子至此,卿以为何如?

”迪对曰:

“臣受先帝厚恩,今日见天子明圣,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太后亦喜。

知徐州,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仁宗语辅臣曰: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守将或为他名以避兵,迪愿守边,诏不许,然甚壮其意。

李迪贤相也方仁宗初立章献临朝颇挟其才将有专制之患迪正色危言能使宦官近习不敢窥觎而仁宗君德日就章献亦全令名古人所谓社稷臣于斯见之。

(选自《宋史·

李迪传》,有删改)

7.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奇之,曰:

”奇妙

B.以章献起于寒微出身

C.上大寤,由是独诛怀政惩罚

D.元昊攻延州,武事久弛延缓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李迪字复古,其先赵郡人

祈祷非迪所宜,其毋令往

B.发兵捕之,久不得

周怀政之诛,帝怒甚

C.时频岁蝗旱,问何以济

迪请发内藏库以佐国用

D.陛下有几子,乃欲为此计

臣不知皇太后盛德,乃至于此

9.下列句子中,都能表现李迪“胆量非凡”的一组是(3分)()

①迪深厚有器局

②部勒骁锐士,禽贼,斩以徇

③上将立章献后,迪屡上疏谏

④以迪朋党傅会,贬衡州

⑤迪欲行县因祠岳为上祈年

⑥守将或为他名为避兵,迪愿守边

A.①②⑥B.②③④

C.②③⑥D.③⑤⑥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迪本来是赵郡人,为了躲避五代的战乱,他与家人搬家来到濮地,并以文为媒,结识了柳开。

B.李迪不同意章献做皇后,因为这件事,他立即遭到了章献的打击报复,所以贬官衡州。

C.周怀政事件使皇帝非常生气,他想惩罚太子。

李迪不畏众怒,挺身而出,说服皇帝改变了初衷。

D.仁宗登基,章献成了太后。

她曾经与李迪有嫌隙,但两人为了朝廷的利益,最终还是和好了。

(2009江苏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1—13题。

(19分)

书沈通明事

汪琬

淮安沈通明,尝为前明总兵官。

任侠轻财,士大夫皆称之。

顺治二年,先是有巡抚田仰者,素习通明之为人,加礼遇焉;

至是见明将亡,遂属其家通明,而身自浮海去。

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会清军渡淮,购仰妻子急,踪迹至通明家。

是时通明杜门久矣。

捕者围其居,通明走入寝门,饮酒数斗,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牵骑手弓矢以出,大呼曰:

“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遂注矢拟捕者,皆逡巡引却。

通明疾驰,与爱妾俱得脱。

赁居苏州,变姓名,卖卜以自活。

未几爱妾死,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已,复弃浮屠服,北访故人于邓州。

通明故魁垒丈夫也,美须髯,以饮酒自豪。

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一市皆以为狂。

彭公子篯,其州人也,素有声望于江淮间,方罢巡抚家居,独闻而异之。

侦得通明所在,徒步往与之语,通明默不应。

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公捉其手曰:

“君状貌稍异,必将有物色之者,非我其孰为鲁朱家耶?

”引与俱归,日夜与通明纵酒甚欢。

居久之,遇赦始得出。

通明少以勇力闻,尝与贼战,贼射之洞胸,通明即拔矢裂甲裳裹其创,往逐射者,竟杀其人而还,一军皆壮之。

今且年八十余,膂力稍衰矣,饮酒犹不减少时,任侠自喜,亦如故也。

夫明季战争之际,四方奇才辈出,如通明之属,率倜傥非常之人,此皆予之所习闻也。

其他流落湮没,为余所不及闻而不得载笔以纪者,又不知几何人。

然而卒无补于明之亡也,何与?

当此之时,或有其人而不用,或用之而不尽。

至于庙堂秉事之臣,非淫邪朋比即怀禄耽宠之流。

当其有事,不独掣若人之肘也,必从而加媒孽焉。

及一旦偾决溃裂,束手无策,则概诬天下以乏才。

呜呼!

其真乏才也耶?

1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遂属其家通明属:

托付

B.皆逡巡引却引却:

后退

C.通明故魁垒丈夫也魁垒:

高大

D.率倜傥非常之人率:

率领

12.下列句子中,表现沈通明“有情”“有义”的一组是(3分)

①通明匿仰妻子他所

②裂束帛缚其爱妾,负之背

③若辈亦知沈将军耶

④意不自聊,祝发为浮屠

⑤每醉辄歌呼邓州市上

⑥已询知为彭巡抚,乃大喜吐实

A.①②④B.②③⑤

C.①⑤⑥D.③④⑥

1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沈通明原为明末军官,为人仗义轻财,年轻时以勇猛闻名,八十多岁时酒量仍不减当年,还像过去一样以行侠自豪。

B.入清以后,沈通明闭门不出,后来移居苏州,改名换姓,靠给人算命维持生活,后出家为僧,不久还俗,北上邓州寻访故人。

C.彭子篯注意到沈通明在邓州的异常行为,前去察看,但两人一见如故,相处很好,于是彭子篯免除了他的罪责,将他释放。

D.作者认为明末像沈通明那样的人才得不到重用,而朝廷中掌权的大臣都是些心术不正、结党营私、追名逐利的小人。

(2009辽宁卷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

—17题(19分)

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

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

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

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

出为句容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

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

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

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

谦曰:

“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

”固辞不受。

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

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郡境翕然,威信大著。

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缣帛以送之,谦却不受。

每去官,辄无私宅,常借官空车厩居焉。

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仗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

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安之。

先是,郡多虎暴,谦至绝迹。

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

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

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

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

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

居身俭素,床施蘧屏风,冬则布被莞席。

夏日无帱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蚋,人多异焉。

年逾九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

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

从兄灵庆常病寄于谦,谦出行还问起居。

灵庆曰:

“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

”谦退遣其妻。

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及融死,以礼殡葬之。

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

(节选自《梁书·

孙谦传》

1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干:

才能

B.躬耕以养弟妹躬:

亲自

C.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宾:

归顺

D.至郡,布恩惠之化布:

宣告

15.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组是(3分)()

①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

②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

③治烦以简,狱无系囚

④每去官,辄无私宅

⑤已衰老,犹强力为政

⑥居身俭素,夏日无帱帐

A.①②④B.①④⑤

1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

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

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

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

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

C.孙谦任零陵太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守县令期间,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

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

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是先于别人到达;

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

1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既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

(2)有彭城刘融者,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

(2009宁夏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

成18—21题。

朱昭字彦明,府谷人。

以效用进,累官秉义郎,浮湛班行,不自表异。

宣和末,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

金兵内侵,夏人乘虚尽取河外诸城镇。

震威距府州三百里,最为孤绝。

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昭募骁锐兵卒千余人,与约曰:

“贼知城中虚实,有轻我心,若出不意攻之,可一鼓而溃。

”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果惊乱,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

夏人设木鹅梯冲以临城,飞矢雨激,卒不能施,然昼夜进攻不止。

其酋悟儿思齐介胄来,以毡盾自蔽,邀昭计事。

昭常服登陴,披襟问曰:

“彼何人,乃尔不武!

欲见我,我在此,将有何事?

”思齐却盾而前,数宋朝失信,曰:

“大金约我夹攻京师,为城下之盟,画河为界;

太原旦暮且下,麟府诸垒悉已归我,公何恃而不降?

”昭曰:

“上皇知奸邪误国,改过不吝,已行内禅,今天子圣政一新矣,汝独未知邪?

”乃取传禅诏赦宣读之,众愕眙,服其勇辩。

是时,诸城降者多,昭故人从旁语曰:

“天下事已矣,忠安所施?

”昭叱曰:

“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尚敢以言诱我乎?

我唯有死耳!

”因大骂引弓射之,众走。

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昭退坐厅事,召诸校谓曰:

“城且破,妻子不可为贼污,幸先戕我家而背城死战,胜则东向图大功,不胜则暴骨境内,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部落子有阴与贼通者,告之曰:

“朱昭与其徒将出战,人虽少,皆死士也。

”贼大惧,以利啖守兵,得登城。

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昭跃马从缺城出,马蹶坠堑,贼欢曰:

“得朱将军矣!

”欲生致之。

昭瞋目仗剑,无一敢前,旋中矢而死,年四十六。

(节选自《宋史朱昭传》)

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为震威城兵马监押,摄知城事摄:

代理

B.昭率老幼婴城,敌攻之力婴:

环绕

C.于是夜缒兵出,薄其营薄:

削弱

D.城上鼓噪乘之,杀获甚众乘:

追逐

19.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朱昭坚决主张抗敌的一组是(3分)

①今天子圣政一新矣

②取传禅诏赦宣读之

③汝辈背义偷生,不异犬彘

④妻子不可为贼污

大丈夫一生之事毕矣

昭跃马从缺城出

A.

B.

C.

D.

2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朱昭凭着功绩官至秉义郎,他顺从时俗,不刻意地表现自己。

在震威期间,夏人乘虚入侵,他招募千余勇猛精锐士,夜缒出城,乘势杀敌,获得胜利。

B.夏人部队昼夜进攻,其首领悟儿思齐邀请朱昭议事数落宋朝失信,企图招降宋军。

朱昭反驳说,宋朝国君内部禅让,新君政令一新;

坚决拒绝投降。

C.在众多城池投降后,朱昭旧友也暗示他投降。

朱昭厉声叱骂,张弓要射他;

不久又表示,只要背城死战,获胜可再图功业,失败陈尸境内也问心无愧。

D.朱昭方面有人暗中与敌人串通,透露了朱昭准备突围的消息。

敌人害死守兵,得到城池。

朱昭不幸坠入沟堑,他怒目提剑,无人敢前,最后中箭而死。

21.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凡被围四日,城多圮坏,昭以智补御,皆合法,然不可复支。

(2)昭勒众于通衢接战,自暮达旦,尸填街不可行。

(2009山东卷(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22—25题。

(12分,每小题3分)

晋文公攻原,裹十日粮,遂与大夫期十日。

至原十日而原不下,击金而退,罢兵而去。

士有从原中出者。

曰:

“原三日即下矣。

”群臣左右谏曰:

“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待之。

”公曰:

“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吾信也。

得原失信,吾不为也。

”遂罢兵而去。

原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乃降公。

卫人闻曰:

“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

孔子闻而记之,曰:

“攻原得卫者,信也。

文公问箕郑曰:

“救饿奈何?

”对曰:

“信。

“安信?

”曰:

“信名、信事、信义。

信名,则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信事,则不失天时,百姓不逾;

信义,则近亲劝勉而远者归之矣。

吴起出,遇故人而止之食。

故人曰:

“诺。

”令返而御。

吴子曰:

“待公而食。

”故人至暮不来,起不食待之。

明日早,令人求故人。

故人来,方与之食。

魏文侯与虞人①期猎。

明日,会天疾风,左右止文侯,不听,曰:

“不可。

以风疾之故而失信,吾不为也。

”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曾子之妻之市,其子随之而泣。

其母曰:

“女还,顾反为女杀彘。

”妻适市来,曾子欲捕彘杀之。

妻止之曰:

“特与婴儿戏耳。

”曾子曰:

“婴儿非与戏也。

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教。

今子欺之,是教子欺也。

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

”遂烹彘也。

楚厉王有警,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饮酒醉,过而击之也,民大警。

使人止之,曰:

“吾醉而与左右戏,过击之也。

”民皆罢。

居数月,有警,击鼓而民不赴。

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李悝警其两和②曰:

“谨警!

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如是者再三而敌不至。

两和懈怠,不信李悝。

居数月,秦人来袭之,至,几夺其军。

此不信之患也。

卫嗣公使人伪客过关市,关市呵难之,因事关市以金,关市乃舍之。

嗣公谓关市曰:

“某时有客过而给予汝金,因遣之。

”关市大恐,以嗣公为明察。

(选自《韩非子·

外储说左上》,略有改动)

【注】①虞人:

古代掌管山泽苑囿的官。

②两和:

指古代军队左右营垒中的将士。

2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遂与大夫期十日期:

约定

B.会天疾风会;

适逢

C.犯风而罢虞人犯:

冒着

D.过而周之也过:

经过

2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攻原得卫者

假舆马者

B.待公而食

信而见疑

C.为鼓以与百姓为戍

洎牧以谗诛

D.敌人旦暮且至击汝

若属皆且为所虏

24.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直接体现诚信

的一组是()

①遂罢兵而去

②群臣守职,善恶不逾,百事不怠

③故人来,方与之食

④遂自驱车往,犯风而罢虞人

⑤曾子欲捕彘杀之

⑥乃更令明号而民信之

A.①②⑤B.③④⑤

C.①③⑥D.②④⑥

2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晋文公用十天时间没有攻下原邑而主动撤兵。

由于坚守诚信,文公感动了原邑和卫国的人,反而得到了两地。

孔子对此表示赞赏。

B.吴起在“故人至暮不来”时仍坚持不食而等待,魏文侯在“会天疾风”时仍不失信于虞人,体现出了高尚的诚信品格,令人钦佩。

C.楚厉王因醉酒击鼓为戏而失信于民,致使有警而百姓不来;

李悝因欺骗将士而失信于军,险致全军覆没。

这两个故事从反面强调了诚信的重要。

D.卫嗣公派人假扮客商通过关口的集市,集市的官吏刁难容商并接受了贿赂。

卫嗣公知道后要罢免这个官吏,他非常害怕,认为卫嗣公能明察秋毫。

(2009上海卷(五))阅读下文,完成第26-31题。

(17分)

沈周

  ⑴沈周,字启南,长洲人,工诗善画。

年十一,游南都,作百韵诗,上巡抚侍郎崔恭。

面试《凤凰台赋》,援笔立就,恭大嗟异。

及长,书无所不览。

文摹左氏,诗拟白居易、苏轼、陆游,字仿黄庭坚,并为世所爱重。

尤工于画,评者谓为明世第一。

  ⑵郡守欲荐周贤良,决意隐遁。

所居有水竹亭馆之胜,图书鼎彝充牣①错列,四方名士过从无虚日,风流文彩照映一时。

奉亲至孝。

父殁,或劝之仕,对曰:

“若不知母氏以我为命耶?

奈何离膝下。

”居恒厌入城市,于郭外置行窝,有事一造之。

晚年,匿迹惟恐不深,先后巡抚王恕、彭礼咸礼敬之,欲留幕下,并以母老辞。

  ⑶有郡守征画工绘屋壁。

里人疾周者,入其姓名,遂被摄。

或劝周谒贵游以免,周曰:

“往役,义也,谒贵游,不更辱乎!

”卒供役而还。

已而守入觐,铨曹②问曰:

“沈先生无恙乎?

”守不知所对,漫应曰:

“无恙。

”见内阁,李东阳曰:

“沈先生有牍乎?

”守益愕,复漫应曰:

“有而未至。

”守出,仓皇谒侍郎吴宽,问“沈先生何人?

”宽备言其状。

询左右,乃画壁生也。

比还,谒周舍,再拜引咎。

索饭,饭之而去。

周以母故,终身不远游。

以正德四年卒。

  【注】①牣:

满。

②铨曹:

吏部官员。

26.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2分)

⑴漫应曰()

⑵宽备言其状()

27.下列句中加点字不属于通假字的一项是(2分)

A.父没,或劝之仕B.卒供役而还

C.故患有所不辟也D.万钟则下辩礼义而受之

28.下列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药卫生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