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73420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63 大小:1.22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6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天然药物化学各章复习题及参考答案Word格式.docx

1、某结晶物质经硅胶薄层层析,用一种展开剂展开,呈单一斑点,所以该晶体为一单体。

()

2、糖、蛋白质、脂质、核酸等为植物机体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因此称之为一次代谢产物。

3、二氧化碳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提取挥发油,具有防止氧化、热解及提高品质的突出优点。

4、色谱法是分离中药成分单体最有效的方法()

5、铅盐沉淀法常用于中药生产中除去杂质。

6、植物成分的生物转化,可为一些化合物的结构修饰提供思路,提供新颖的先导化合物。

()

7、在活性筛选方法的指导下进行化合物的分离提取要求分离工作者与活性测试人员两个方面的配合。

8、聚酰胺层析原理是范德华力作用。

9、凝胶色谱的原理是根据被分离分子含有羟基数目的不同达到分离,而不是根据分子量的差别。

10、中草药中某些化学成分毒性很大。

()

四、填空题

1、脂肪酸、酚类、蒽酮等类化合物由

(1)途径生成。

2、中药化学成分分子式的确定,目前最常用的是

(2)。

3、萜类化合物的生源历来有如下两种观点即(3)和(4)。

4、常用有机溶剂中(5)极性最小,(6)极性最大。

5、由高分辨质谱测得某化合物的分子为C38H44O6N2,其不饱和度是:

(7)

6、利用萃取法或分配层析法进行分离的原理主要是利用(8)

7、硅胶吸附层析适于分离__(9)__成分,碱性氧化铝用于(10)化合物的分离

五、简述题

1、乙醇,环己烷,氯仿,乙醚,苯,正丁醇,丙酮,石油醚,乙酸乙酯,甲醇

(1)上述溶剂极性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2)比水重的有机溶剂:

(3)与水分层的有机溶剂:

(4)能与水分层的极性最大的有机溶剂:

(5)溶解范围最广的有机溶剂:

2、请将下列溶剂在聚酰胺柱上的洗脱能力由弱到强进行排序

A、甲醇B、甲酸胺C、尿素D、水E氢氧化钠水溶液

3、中性醋酸铅和碱性醋酸铅沉淀范围有什么不同?

4、如果某植物含脂溶性的酸性、酚性、碱性、中性等成分和水溶性成分,请设计提取分离流程。

第一章复习思考题

(二)

1、正相色谱

2、反相色谱

3、超滤技术

4、化学位移

1、硅胶分离混合物的基本原理()

A.物理吸附B.化学吸附C.氢键吸附D.离子交换吸附

2、由高分辨质谱测得某化合物的分子为C40H44O6N2,其不饱和度是:

A.16B.17C.20D.19

3、从药材中依次提取不同的极性成分,应采取的溶剂极性顺序是:

A.水→EtOH→EtOAc→Et2O→石油醚B.石油醚→Et2O→EtOAc→EtOH→水

C.石油醚→水→EtOH→Et2OD水→.石油醚→Et2O→EtOAc

4、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回流提取法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C.煎煮法D、溶剂提取法

5、与水分层的极性有机溶剂是:

A.乙醇 B.甲醇 C.丙酮D.正丁醇

1、有效成分是指含量高的成分。

2、天然活性化合物的追踪分离能否取得成功,关键在于有无好的生物活性测试体系.()

3、超滤法的分离原理是依据物质分子大小的不同而分离。

4、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都很稳定。

5、铅盐沉淀法的原理是利用化合物溶解度差异()

6、双水相萃取法被广泛地应用在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生物化工领域。

1、某植物水提液含中性、酸性、碱性、两性化合物若干。

通过离子交换树脂能基本分离:

2、萜类是通过(5)生成。

3、高速逆流色谱的分离原理是(6)

4、聚酰胺层析原理是(7)。

5、大孔树脂是吸附性性和(8)性原理相结合的分离材料。

6、测定中草药成分的结构常用的四大波谱是指(9)、(10)、(11)和(12)。

1NH4OH

②强碱性树脂

1、根据物质溶解度差别进行分离的方法有哪些?

2、分离天然化合物的主要依据有哪些?

3、简述天然化合物结构研究的程序及采用的方法。

4、天然产物生物合成的途径有哪些?

第二章复习思考题

1、苷

2、酚苷

3、β-构型

4、碳苷

5、原生苷

6、次生苷

7、多聚糖

8、低聚糖

1、.Molish试剂的组成是:

A.α-萘酚-浓硫酸B.β-萘酚-浓流酸C.氧化铜-氢氧化钠D.硝酸银-氨水

2、提取原生苷类成分,为抑制酶的常用方法之一是加入适量

A.H2SO4B.NaOHC.CaCO3D.Na2CO3

3、下列最容易水解的是

A.2-氨基糖苷B.2-去氧糖苷C.2-羟基糖苷D.6-去氧糖苷

4、某植物的提取物含有相同苷元的三糖苷、双糖苷、单糖苷及它们的苷元,欲用聚酰胺进行分离,以含水甲醇(含醇量递增)洗脱,最后出来的化合物是:

A.苷元B.三糖苷C.双糖苷D.单糖苷

5、提取次生苷应采用那种方法

A.先用70%乙醇浸泡,再加热提取B.用甲醇回流

C.用水煎煮D.用水湿润,室温放置一段时间,再用70%乙醇回流提取

6、Smith裂解法所使用的试剂是()

A、NaIO4B、NaBH4C、均是D、均不是

7、在PC上,以3%~5%HAc展开时,()Rf值大:

A.三糖苷B.双糖苷C.单糖苷D.苷元

8、天然产物中,不同的糖和苷元所形成的苷中,最难水解的苷是()

A、糖醛酸苷B、氨基糖苷

C、羟基糖苷D、2,6—二去氧糖苷

9、属于碳苷的是()

1、氰苷是氧苷的一种。

2、用分级沉淀法得到的多糖,常夹杂有较多的蛋白质,为除之,通常选择色素脱除法去除。

3、糖类具有水溶性,但醇溶性会随着糖聚合度的增加而降低()

4、欲提取原生苷,可在中药中加入一定量的碳酸钙。

5、组成苷的糖的数目增多、苷元比例相应减小,则苷的亲水性增大。

5、转化糖酶能水解

(1)苷键。

麦芽糖酶水解

(2)苷键。

6、苷类的溶解性与苷元和糖的结构均有关系。

一般而言,苷类分子的极性、亲水性随糖基数目的增加而(3)。

7、从植物中提取苷类成分时,首先应注意的问题是(4)

1、影响苷键酸催化裂解的因素有哪些?

2、完成下列反应

()+()+()

3、说明苷键四种催化水解的不同特点。

第三章复习思考题

1、碱溶酸沉法

1、检查中草药中是否有羟基蒽醌类成分,常用()试剂。

A、无色亚甲蓝B、5%盐酸水溶液

C、5%NaOH水溶液D、甲醛

2、下列化合物中,何者遇碱液立即产生红色:

3、下列化合物,其IRνC=O为1674,1620cm-1。

该化合物为:

4、结构母核属于二蒽醌类的化合物为

A.大黄素甲醚B.羟基茜草素C.芦荟苷D.番泻苷

5、以下化合物,何者酸性最弱:

6、中药丹参中治疗冠心病的醌类成分属于

A.苯醌类B.萘醌类C.菲醌类D.蒽醌类

8、蒽醌类是指具有

(1)基本结构的化合物的总称。

9、羟基蒽醌在UV吸收光谱中主要有

(2)个吸收峰。

1、萱草根中含有下列几种蒽醌类成分,根据下面分离流程,各成分应在哪个部位获得,请填入空格。

3

2

4

1

2、某中草药含有下列蒽醌类成分和它们的葡萄糖苷,如果成分乙是有效成分,试设计一个适合于生产的提取分离工艺。

3、止血药血当归的根茎中含有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等蒽醌类成分及其苷,另含有糖类、蛋白质等成分,试设计一个提取分离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流程。

并写出大黄酸、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化学结构。

4、虎杖根中主要含有下列成分,设计提取分离流程。

1.R1=H R2=COOH2. R1=CH3 R2=H

3. R1=CH3 R2=OH4. R1=OCH3 R2=CH3

5、醌类化合物有哪些重要显色反应?

6、醌类化合物的酸性大小与结构有何关系?

7、丹参醌Ⅱ、大黄酸、茜草素的结构分别是什么?

大黄酸具有哪些显色反应?

8、蒽醌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

第四章复习思考题

1、黄酮类化合物

1、NaBH4反应阳性的是()

A.黄酮醇类B.黄酮类C.异黄酮类D.二氢黄酮类

2、在黄酮、黄酮醇的UV光谱中,若“样品+AlCl3/HCl”的光谱等于“样品+MeOH”的光谱,则表明结构中()

A.有3-OH或5-OHB.有3-OH,无5-OH

C.无3-OH或5-OH(或均被取代)D.有5-OH,无3-OH

3、可区别黄酮与二氢黄酮的反应是

A.盐酸——镁粉反应B.锆盐——柠檬酸反应

C.四氢硼钠反应D.氯化锶反应

4、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峰带I很强,而带Ⅱ很弱的化合物是

A.查耳酮B.异黄酮C.黄酮醇D.黄酮

5、在黄酮、黄酮醇的UV光谱中,若“样品+AlCl3/HCl”的光谱等于“样品+MeOH”的光谱,则表明结构中:

A.无3-OH或5-OH(或均被取代)B.有3-OH,无5-OH

C.有3-OH或5-OHD.有5-OH,无3-OH

6、下列化合物用pH梯度法进行分离时,从EtOAc中,用5%NaHCO3、0.2%NaOH、4%NaOH的水溶液依次萃取,先后萃取出的顺序应为:

A.①②③B.③②①C.①③②D.③①②

7、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芦丁所用的碱的是

A.碳酸氢钠B.碳酸钠C.石灰乳D.氢氧化钠

8、某中药水提取液中,在进行HCl-Mg粉反应时,加入Mg粉无颜色变化,加入浓HCl则有颜色变化,只加浓HCl不加Mg粉也有红色出现,加水稀释后红色也不褪去,则该提取液中可确定含有:

A.异黄酮B.黄酮醇C.花色素D.黄酮类

9、母核上取代基相同的以下各类化合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二氢黄酮类②黄酮类③花色苷元

10、盐酸-镁粉反应呈阴性反应的是:

A.查耳酮B.黄酮C.二氢黄酮D.黄酮醇

11、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不宜使用的吸附剂是:

A.氧化铝B.硅胶C.聚酰胺D.大孔树脂

12、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峰带Ⅱ很强,而带I很弱的化合物是

13、在某一化合物的UV光谱中,加入NaOMe时带I出现40~60nm红移,则该化合物有:

A.4’-OHB.3-OHC.7-OHD.5-OH

14、在某一化合物的UV光谱中,加入NaOMe时带I出现40~60nm红移,则该化合物有:

A.3’-OHB.3-OHC.4’-OHD.5-OH

15、黄酮类化合物的紫外光谱中,峰带Ⅱ很强,而带I很弱的化合物是

A.查耳酮B.黄酮醇C.黄酮D.二氢黄酮

16、与醋酸镁显天蓝色荧光的化合物为:

A.二氢黄酮B.苯醌C.萘醌D.香豆素

17、.某中药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加入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可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后,如果黄色不减褪,显示有()。

A.3-OHB.4’-OHC.5-OHD.7-OH

18、下列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用醇作溶剂洗脱时,最后被洗脱出来的是:

19、母核上取代基相同的以下各类化合物的亲水性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①二氢黄酮类②黄酮类③花色苷元

20、四氢硼钠是一种专属性较高的还原剂,只作用于:

A.黄酮B.黄酮醇C.二氢黄酮醇D.查耳酮

21、盐酸-镁粉反应阳性的是()

A.黄酮醇类B.查耳酮C.儿茶素D.异黄酮类

22、下列黄酮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大的是:

A.黄烷醇类B.查耳酮类C.花青素类D.黄酮类

23、黄酮类化合物按其基本母核分成许多类型,在这些类型中,有一类的三碳链部分结构不成环,这类化合物为:

A.黄烷醇类B.查耳酮类C.花青素类D.高异黄酮类

24、下列化合物中,为二氢异黄酮的是:

25、与1%三氯化铝反应阳性的是()

26、不能与盐酸-镁粉产生橙红色反应的化合物是()

A.黄酮醇类B.黄酮类C.异黄酮类D.儿茶素类

27、下列黄酮类化合物在水中溶解度最小的是()

A.二氢黄酮醇类B.二氢黄酮类C.查耳酮类D.儿茶素类

28、可区别黄酮与二氢黄酮的反应是()

A.四氢硼钠反应B.锆一柠檬酸反应

C盐酸一镁粉反应D.氯化锶反应

29、下列黄酮类化合物酸性最强的是()

C

D

30、芦丁的结构是()

31、下列化合物在聚酰胺柱上,用醇作溶剂洗脱时,最先洗脱下来的应为:

1、能与盐酸-镁粉产生橙红色反应的化合物一定是黄酮类化合物。

2、能与镁盐显色的化合物一定是黄酮类化合物。

3、黄酮类化合物的颜色与分子中是否存在交叉共轭体系、助色团(OH、OCH3等)取代的种类、数目以及取代位置有关。

4、黄酮及黄酮醇类UV光谱谱形相似,但带Ⅰ位置不同。

5、一般情况下,二氢黄酮、二氢黄酮醇、异黄酮类因不具有交叉共轭体系或共轭体系短,故不显色或显微黄色。

6、3`-OH黄酮能与硼酸反应生成亮黄色。

7、纸层析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以8%HAC水溶液展开时,苷元Rf值大于苷的Rf值。

8、与FeCl3显色的反应为黄酮类化合物的专属反应。

9、纸层析分离黄酮类化合物,以8%HAC水溶液展开时,苷Rf值小于苷的Rf值。

10、黄酮苷类化合物一般难溶或不溶于水,易溶于氯仿等有机溶剂中。

11、具有邻二酚羟基的黄酮类成分可被醋酸铅沉淀。

12、NaBH4是对二氢黄酮类化合物专属性较强的一种还原剂。

13、黄酮的结构特征是B环连接在C环的2位上,若C环上无羰基的是橙酮类。

14、类化合物的甲醇溶液在200~400nm的区域内存在三个主要的吸收带。

15、在某一化合物的UV光谱中,加入NaOMe时带I出现40~60nm红移,则该化合物有3-OH()

10、有一黄色针晶,FeCl3反应为绿褐色,HCl-Mg粉反应红色,Molish反应阳性,氯氧化锆试验呈黄色,加柠檬酸后,黄色

(1),此针晶为

(2)类化合物。

11、黄酮类化合物在240-400nm区域有两个主要吸收带,带Ⅰ在(3)区间,由(4)所引起;

带Ⅱ在(5)之间,起因于(6)引起的吸收。

12、黄酮类化合物结构中大多具有(7),故显一定的酸性。

13、锆盐-枸橼酸反应常用于区别(8)和(9)黄酮。

14、黄酮类化合物γ-吡喃酮环上的(10)因有未共享电子对,故表现出微弱的碱性,可与强无机酸生成洋盐。

6、槐米的主要成分是(11)

7、银杏叶的主要有效成分是(12)和(13)。

8、某中药中含有黄酮类成分,加入2%二氯氧锆甲醇溶液可生成黄色锆络合物,再加入2%枸橼酸甲醇溶液后,如果黄色减褪,示有(14)。

9、黄酮的结构特征是B环连接在C环的2位上;

C环为五元环的是(15);

C环开环的是(16)

1、黄酮类化合物主要分哪些类?

写出较常见的六种类型黄酮的基本骨架。

2、聚酰胺层析法分离黄酮类化合物的原理是什么?

常用洗脱剂、洗脱规律是什么?

3、写出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异黄酮类、查尔酮类、橙酮类的结构。

4、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结构类型。

5、中药中含有3、5、7、4′四OH黄酮(A),3、5、7、3′、4′五OH黄酮(B),3、5、7三OH,4′-OCH3黄酮(C),3、5、7三OH4′-(glu)2黄酮苷(D),请设计提取分离以上成分的方法,可用流程表示。

6、黄酮类化合物的酸性强弱与结构有何关系?

7、黄酮类化合物有哪些主要的生物学活性?

第五章复习思考题

木脂素

1、香豆素的母核是:

2、紫外灯下常呈蓝色荧光,能升华的化合物是()

A、黄酮苷B、酸性生物碱C、萜类D、香豆素

3、香豆素在碱性溶液中放置或UV光照时,水解生成()

4、香豆素碱水解时若在碱水长时间加热后,加酸后的最终产物是()

A、顺邻羟基桂皮酸盐B、反邻羟基桂皮酸盐

C、顺邻羟基桂皮酸D、反邻羟基桂皮酸

5、用碱溶酸沉法提取香豆素类化合物的依据是香豆素

A.具有挥发性B.具有内酯环

C.具有强亲水性D.具有强亲脂性

1、香豆素类化合物,多具有蓝色或蓝绿色。

2、木脂素类多具光学活性,遇酸或碱易发生异构化。

15、组成木脂素的单体有

(1)、

(2)等四种。

16、秦皮的主要化学成分是(3)和(4)。

17、木脂素在用溶剂提取分离过程中容易(5)化。

18、木脂素是一类由(6)氧化聚合而成的天然产物,通常指其(7)聚物。

多数呈游离状态,少数与糖结合成苷而存在于植物的木部和树脂中,故而得名。

5、香豆素的生物合成途径是(8)。

1、(5分)完成下列反应:

2、中药秦皮中含有秦皮甲素、秦皮乙素及树脂、脂溶性色素等杂质,其中甲素、乙素的纸层析结果如下:

Rf值成分

展开剂

甲素

乙素

0.77

0.50

乙醇

0.79

0.80

氯仿

0.00

乙酸乙酯

0.12

0.89

根据纸层析结果设计自秦皮中提取分离甲素和乙素及去除杂质的方法(以流程图表示)。

3、香豆素具有哪些化学性质?

怎样从植物体中提取分离香豆素?

4、窝儿七为陕西民间用于清热、消炎、镇痛的一种草药,其中含有下列几种成分,试设计一个提取分离流程(脱氢鬼臼素在冷醇中溶解度小)。

5、什么叫香豆素?

分哪几种类型?

主要结构区别是什么?

6、木脂素和香豆素有那些生理活性?

第六章复习思考题

1、挥发油

2、萜类

3、环烯醚萜

4、薁

5、脑

6、生源的异戊二烯法则

7、单萜

1、下列化合物应属于

A.双环单萜B.单环单萜C.薁类D.环烯醚萜

2、具有抗疟作用的成分是

A.皂苷B.黄酮C.青蒿素D.强心苷

3、薄荷脑是指下列哪种结构的化合物

A.B.C.D.E.

4、组成挥发油最主要的成分是

A.脂肪族化合物B.芳香族化合物C.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D.含硫化合物

5、以溶剂提取法提取挥发油时,首选的溶剂是

A.95%乙醇B.氯仿C.石油醚(30~60℃)D.四氯化碳

6、环烯醚萜类多以哪种形式存在:

A.酯B.游离C.苷D.萜源功能基

7、下列中草药均含环烯醚萜成分,除哪种外

A.玄参B.桅子C.地黄D.甘草

8、中草药中地黄、玄参、栀子中的主要成分是

A.黄酮类B.生物碱C.皂苷D.环烯醚萜

9、由甲戊二羟酸演变而成的化合物类型是

10、具有抗恶性疟疾活性的萜类化合物是

A.雷公藤甲素B.青蒿素C、穿心莲内酯D.银杏内酯

11、、

属于

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

12、

属于

A.单萜B.倍半萜C.二萜D.二倍半萜

13、对于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进行水提取时,应采取的方法是:

A.回流提取法B.先进行水蒸气蒸馏再煎煮C.煎煮法D、溶剂提取法

14、下列哪项性质可用于挥发油与脂肪油的区别

A.折光性B.芳香气味C、挥发性D.与水不相混溶

15、下列化合物是卓酚酮型化合物的是()

ABCD

16、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成分,常采用的试剂为:

A、亚硫酸氢钠试剂B、三氯化铁试剂C、2%高锰酸钾溶液D、异羟肟酸铁试剂

1、穿心莲内酯是二萜类化合物。

2、难溶于水而易溶于亲脂性有机溶剂,在高浓度乙醇中全溶,在低浓度乙醇中只能溶解部分。

将挥发油的温度降到一定程度可“析脑”。

3、环烯醚萜类成分由于对酸很敏感,苷键容易被酸水解断裂,故水解后很容易得到苷元。

4、环烯醚萜苷的提取,一般采用溶剂法,提取时常在植物材料中拌入碳酸钙或氢氧化钡以抑制酶的活性()

5、单萜类化合物是指分子中含有一个分子异戊二烯单位的萜烯及其衍生物()

6、紫杉醇是黄酮类化合物。

19、龙脑俗称

(1),具有升华性。

20、丁香油具有止痛、抗菌消炎的作用。

丁香中的主要有效成分为

(2)。

21、薁是(3)化合物,但自然界存在的薁类衍生物,往往多是氢化产物的衍生物。

22、将挥发油分馏时,在高沸点馏分中有时可见到美丽的蓝紫色,这显示可能有(4)成分存在。

5、穿心莲的抗炎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是(5)。

6、分离挥发油中的羰基化合物常采用(6)和(7)法。

1、萜类化合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