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上传人:b****5 文档编号:2027089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6.7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六十华严翻译于东晋时公元418年八十华严翻译于唐朝武则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隨樂取相者  皆悉是顛倒

 世間所有法  一切悉虛妄

 不能解諸法  真實無有二

 一切生滅法  皆悉從緣起

 念念速歸滅  始終無異相

爾時文殊師利。

問寶首菩薩言。

一切眾生四大。

悉非我非我所。

云何眾生。

或受苦受樂。

或作惡作善。

或內端正或外端正。

或受少報或受多報。

或有現報或有後報。

然諸法性無善無惡。

爾時寶首菩薩。

以偈答言。

 隨所行諸業  受果報亦然

 造者無所有  諸佛如是說

 猶如明淨鏡  隨其面像現

 內外無所有  業性亦如是

 亦如田種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作因  業性亦如是

 亦如大幻師  在彼四衢道

 示現種種色  業性亦如是

 如匠造木人  能出種種聲

 彼無我非我  業性亦如是

 亦如眾鳥類  出[穀-禾+卵]音不同

 能作種種聲  業性亦如是

 如親因緣會  受生無來者

 諸根各別異  業性亦如是

 如大地獄中  眾生受苦惱

 苦惱無來處  業性亦如是

 亦如轉輪王  成就勝七寶

 彼無所從來  業性亦如是

 亦如諸世界  有成或有敗

 成敗無來去  業性亦如是

問德首菩薩言。

如來唯覺一法。

云何乃說無量諸法。

音聲遍滿無量世界。

悉能教化無量眾生。

出無量聲現無量身。

了知無量眾生心意。

示現無量神足自在。

示現無量無邊世界。

示現無量殊勝莊嚴。

示現無量種種境界。

而法性分別實不可得。

爾時德首菩薩。

 佛子乃能問  甚深微妙義

 智者若知此  常樂求功德

 猶如地性一  能持種種物

 不分別一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火性一  能燒世間物

 火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海水  注以百川流

 其味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如風性一  吹動一切物

 風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龍雷震  普雨一切地

 雨渧無分別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地性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猶日無雲曀  普能照十方

 光明無異性  諸佛法如是

 猶如空中月  世間靡不見

 非至一切處  諸佛法如是

 猶如大梵王  普應現大千

 其身無別異  諸佛法如是

問目首菩薩言。

如來福田等一無異。

云何布施果報不同。

有種種色。

種種性。

種種家。

種種根。

種種財。

種種奇特。

種種眷屬。

種種自在。

種種功德。

種種慧。

如來平等無有怨親。

爾時目首菩薩。

 譬如大地一  能生種種芽

 於彼無怨親  佛福田亦然

 譬如水一味  因器故不同

 諸佛福田一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幻師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隨願令欣悅

 譬如辯才王  能令眾歡喜

 諸佛聖福田  令眾生悅樂

 譬如明淨鏡  隨對現眾像

 諸佛聖福田  眾生故有異

 譬如大藥王  消滅一切毒

 諸佛聖福田  能滅煩惱患

 譬如日出時  能除一切闇

 諸佛聖福田  普照十方界

 譬如淨滿月  普照四天下

 諸佛聖福田  平等無偏黨

 譬如毘嵐風  震動一切地

 諸佛聖福田  能動三界有

 譬如火劫起  天地靡不燒

 諸佛聖福田  能燒一切有

問進首菩薩言。

眾生為見如來教斷諸煩惱耶。

為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

斷諸煩惱耶。

若知色受想行識欲界色界無色界癡愛。

斷諸煩惱者。

如來教法何所增損。

爾時進首菩薩。

 佛子善諦聽  我說如實義

 或有速出要  或有難解脫

 若欲求除滅  無量諸過惡

 應當一切時  勇猛大精進

 譬如微小火  樵濕則能滅

 於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譬如人鑽火  未出數休息

 火勢隨止滅  懈怠者亦然

 譬如淨火珠  離緣而求火

 畢竟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明淨日  閉目求見色

 譬人無手足  欲射過大地

 永不從彼意  懈怠者亦然

 譬如大海水  一毛渧求盡

 譬如火劫起  欲以少水滅

 譬人見虛空  便言我身滿

問法首菩薩言。

如佛所說。

聞受法者能斷煩惱。

云何眾生等聞正法而不能斷。

隨婬怒癡。

隨慢。

隨愛。

隨忿。

隨慳嫉。

隨恨。

隨諂曲。

是諸垢法悉不離心。

心無所行能斷結使。

爾時法首菩薩。

 佛子善諦聽  所問如實義

 非但積多聞  能入如來法

 譬人水所漂  懼溺而渴死

 不能如說行  多聞亦如是

 譬人大惠施  種種諸肴膳

 不食自餓死  多聞亦如是

 譬如有良醫  具知諸方藥

 自疾不能救  多聞亦如是

 譬如貧窮人  日夜數他寶

 自無半錢分  多聞亦如是

 譬如帝王子  應受無極樂

 業障故貧苦  多聞亦如是

 譬如聾聵人  善奏諸音聲

 悅彼不自聞  多聞亦如是

 譬如盲瞽人  本習故能畫

 示彼不自見  多聞亦如是

 譬如海導師  能度無量眾

 拯彼不自濟  多聞亦如是

 譬人處大眾  善說勝妙事

 內自無實德  多聞亦如是

問智首菩薩言。

於佛法中智慧為首。

如來何故。

或為眾生。

讚歎檀波羅蜜尸波羅蜜羼提波羅蜜毘梨耶波羅蜜禪波羅蜜般若波羅蜜慈悲喜捨。

此一一法。

皆不能得無上菩提。

爾時智首菩薩。

 難知而能知  隨順眾生心

 佛子所問義  諦聽我今說

 過去未來世  現在諸導師

 未曾以一法  得成無上道

 如來知眾生  本性所修習

 善順應度者  為說淨妙法

 慳者讚布施  毀禁讚持戒

 瞋恚讚忍辱  懈怠讚精進

 亂意讚禪定  愚癡讚智慧

 不仁讚慈愍  怒害讚大悲

 憂慼為讚喜  憎愛為讚捨

 如是修習者  漸解一切法

 譬如造宮室  起基令堅固

 施戒亦如是  菩薩眾行本

 讚如牢堅城  防御諸敵難

 忍進亦如是  防護諸菩薩

 譬如大力王  威德定天下

 禪智亦如是  安隱諸菩薩

 譬如轉輪王  具受一切樂

 四等亦如是  安樂諸菩薩

問賢首菩薩言。

一切諸佛。

唯以一乘得出生死。

云何今見一切佛剎。

事事不同。

所謂世界眾生。

說法教化。

壽命光明。

神力眾會。

佛法法住。

如是等事皆悉不同。

無有不具一切佛法。

而能成就無上菩提。

爾時賢首菩薩。

 文殊法常爾  法王唯一法

 一切無礙人  一道出生死

 一切諸佛身  唯是一法身

 一心一智慧  力無畏亦然

 隨眾生本行  求無上菩提

 佛剎及眾會  說法悉不同

 一切諸佛剎  平等普嚴淨

 眾生業行異  所見各不同

 諸佛及佛法  眾生莫能見

 佛剎法身眾  說法亦如是

 本行廣清淨  具足一切願

 彼人見真實  明達知見者

 隨順眾生欲  諸業及果報

 各令見真實  佛力自在故

 佛剎無異相  如來無憎愛

 隨彼眾生行  自得如是見

 非是一切佛  安住導師咎

 無量諸世界  示現見不同

 一切諸世界  所應受化者

 常見人中雄  諸佛法如是

爾時諸菩薩。

謂文殊師利言。

我等所解各各已說。

仁者辯才深入。

次應敷演。

何等是佛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因。

何等是佛境界所入。

何等是佛境界所度。

何等是佛境界隨順知。

何等是佛境界隨順法。

何等是佛境界分別知。

何等是識佛境界。

何等是決定知佛境界。

何等是佛境界照。

何等是佛境界廣。

 如來深境界  其量齊虛空

 一切眾生入  真實無所入

 如來境界因  唯佛能分別

 自餘無量劫  演說不可盡

 隨順眾生故  普入諸世間

 智慧常寂然  不同世所見

 度脫諸群生  隨順其心智

 宣暢無窮盡  唯是佛境界

 如來一切智  三世無障礙

 諸佛妙境界  皆悉如虛空

 法界無異相  隨順眾生說

 若欲具分別  唯佛之境界

 一切諸世間  無量眾音聲

 隨時悉了知  其實無分別

 非識所能識  亦非心境界

 自性真清淨  能示諸群生

 非業非煩惱  寂滅無所住

 無明無所行  平等行世間

 一切眾生心  普在三世中

 如來於一念  一切悉明達

爾時此娑婆世界眾生。

佛神力故。

見此佛剎一切眾生。

如所行法。

如所行業。

如世間行。

隨身所行。

隨根所行。

隨其行報所生之處。

持戒毀禁說法果報。

如是世界中事一切悉見。

如是東方百千億世界。

不可量不可數不可思議不可稱無等無邊無分齊不可說虛空法界等一切世界。

乃至說法果報一切悉見南西北方四維上下亦復如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菩萨问明品第十 

于闐國三藏實叉難陀奉 制譯

//我们研读菩萨问明品的目的,是利用文殊菩萨和九位大菩萨之间的问答,来建立大乘的正信。

可以和大乘起信论一起参究。

废话少说,研读第一问。

在研读的同时,我们最好是自己先试试回答文殊菩萨的问题。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

问觉首菩萨言。

云何见有种种差别。

所谓。

往善趣恶趣。

诸根满缺。

受生同异。

端正丑陋。

苦乐不同。

业不知心。

心不知业。

受不知报。

报不知受。

心不知受。

受不知心。

因不知缘。

缘不知因。

智不知境。

境不知智。

时觉首菩萨。

以颂答曰 

    仁今问是义   为晓悟群蒙 

    我如其性答   惟仁应谛听 

    诸法无作用   亦无有体性 

    是故彼一切   各各不相知 

    譬如河中水   湍流竞奔逝 

    各各不相知   诸法亦如是 

    亦如大火聚   猛焰同时发 

    又如长风起   遇物咸鼓扇 

    又如众地界   展转因依住 

    眼耳鼻舌身   心意诸情根 

    以此常流转   而无能转者 

    法性本无生   示现而有生 

    是中无能现   亦无所现物 

    一切空无性   妄心分别有 

    如理而观察   一切皆无性 

    法眼不思议   此见非颠倒 

    若实若不实   若妄若非妄 

    世间出世间   但有假言说  

//“心性是一”是大乘佛教起信的第一要务。

也就是“心佛众生,三无差别”。

我们的佛心或佛性是平等无差的,是和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平等无二的。

//心性是相同,为什么每一个人的果报不同呢?

又为什么心业不相知?

受报不相知?

因缘不相知?

//我们大家都知道为什么果报不同。

因为种什么因,就结什么果。

但是深一层的想。

在佛菩萨的眼里:

是果报,则非果报,是名果报。

果报是虚幻的。

果报不同是约世俗而言。

因为我们世俗有你我的分别心,所以才会有果报的不同。

有人生下来富贵,有人生下来贫穷。

有人生下来美丽,有人生下来丑陋。

是因为我们有了富贵,贫穷,美丽,丑陋的观念,才是有了果报的不同。

//但是文殊菩萨所问的“心业”不相知等等的不相知。

则困扰着我。

我一直在思索着。

//昨天晚上时在电脑上的CCTV看到一则电视报道。

我心疼着。

我才知道确实是心不知业,业不知心了。

那是叙述一个陕西十岁的女孩子瑞瑞。

她得了先天肛门闭锁症。

她骨瘦如柴,顶着一个大肚子。

她十年是怎么过的。

痛苦啊。

不敢吃东西。

只有每个月吃泻药才能勉强排出肚子内的脏物。

上吐下拉。

一吃泻药后就瘫在床上六七天,然后再挣扎着去上学。

她无助的眼神,泣诉着她只想能看好病,好上学去。

她的父母老早都下岗了。

没有钱啊。

才拖了十年。

她母亲常想和她一起自杀。

不忍见到她十年来的痛苦折磨,这个可爱的小女孩就如同我的女儿般,我也心痛着。

沉重着。

我呐喊着人生是苦的。

只要有一个有情生是苦的,不由自主地觉得人生是苦。

又何况我们看到的是个受了无尽痛苦的小女孩呢?

《新闻报道》二炮总医院肛肠科收治了一位特殊的小病号瑞瑞。

由于身患怪病,10岁的瑞瑞从来没吃饱过饭。

现在她的肚子鼓得又大又圆,与她小小的身体极不相称。

  昨天下午,记者在二炮总医院见到瑞瑞时,她正趴在病床上,屁股翘得高高的,肚子下面还垫着个枕头。

瑞瑞父亲说:

“平时她只要肚子胀,就只能靠这样的姿势来缓解一下。

”见到陌生人进来,瑞瑞显得有点害羞,她慌忙把自己鼓胀的肚子藏在被子里。

  瑞瑞的父亲对记者说,因为腹胀,瑞瑞从来不敢多吃东西,基本上每顿饭都不超过5口,多一口就会吐出来。

水也不能多喝,否则肚子就不舒服。

  瑞瑞今年10周岁了,上小学四年级。

但是她的个头只有110厘米,小胳膊只有大人两个手指头一般粗。

医生说,这是她长期营养不良所致。

  瑞瑞的主治医生丁建华告诉记者,瑞瑞患的是肛门先天性闭锁症合并巨结肠病。

她的直肠就像一个橡皮筋绷到了极限,已经没有收缩和蠕动功能了。

这已经明显影响了瑞瑞的生长发育。

 

//我登时心里反应过来。

瑞瑞在她纯真无辜的眼里,她不知道她为何要承受如地狱般的痛苦?

这就是心不知业,业不知心啊。

因不知缘,缘不知因啊。

受着果报的人,又怎么知道这因果的来由呢?

//我们学佛的目的之一,就是能通晓一切。

得到无上的智慧,得到无比的自在。

心不知业,业不知心,是对世俗而言。

学佛后一定要心知业,业知心。

因知缘,缘知因。

智知境,境知智。

一切三世皆了知。

//那小女孩十年的痛苦是真实的。

而痛苦的本质是虚幻的。

因为善心人士的慷慨解囊,和二炮医院的仁心仁术,经过手术后,基本排便能趋于正常了。

“痛苦”在一瞬间就消失了。

痛苦有来有去,快乐有来又去,生命有来有去,世间一切因缘所生的事情都是有来有去的。

在片子的结尾时,小女孩和她爸爸牵着手走在乡间的土路上,一步一步的。

她们的背影随之而远去。

幕要散了。

节目要结束了。

然而他们在陕西乡下的人生,和我在美国德州的人生已经关联了。

那个关联是什么呢?

世间只有一件事是没有来没有去的。

是平等无二的。

那就是我们的同情心。

就是这个“心”让我们关联在一起了。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

问财首菩萨言。

一切众生非众生。

云何如来。

随其时。

随其命。

随其身。

随其行。

随其解。

随其言论。

随其心乐。

随其方便。

随其思惟。

随其观察。

于如是诸众生中。

为现其身。

教化调伏。

时财首菩萨。

    此是乐寂灭   多闻者境界 

    我为仁宣说   仁今应听受 

    分别观内身   此中谁是我 

    若能如是解   彼达我有无 

    此身假安立   住处无方所 

    谛了是身者   于中无所着 

    于身善观察   一切皆明见 

    知法皆虚妄   不起心分别 

    寿命因谁起   复因谁退灭 

    犹如旋火轮   初后不可知 

    智者能观察   一切有无常 

    诸法空无我   永离一切相 

    众报随业生   如梦不真实 

    念念常灭坏   如前后亦尔 

    世间所见法   但以心为主 

    随解取众相   颠倒不如实 

    世间所言论   一切是分别 

    未曾有一法   得入于法性 

    能缘所缘力   种种法出生 

    速灭不暂停   念念悉如是  

问宝首菩萨言。

一切众生。

等有四大。

无我无我所。

云何而有受苦受乐。

内好外好。

少受多受。

或受现报。

或受后报。

然法界中。

无美无恶。

时宝首菩萨。

    随其所行业   如是果报生 

    作者无所有   诸佛之所说 

    譬如净明镜   随其所对质 

    现像各不同   业性亦如是 

    亦如田种子   各各不相知 

    自然能出生   业性亦如是 

    又如巧幻师   在彼四衢道 

    示现众色相   业性亦如是 

    如机关木人   能出种种声 

    彼无我非我   业性亦如是 

    亦如众鸟类   从[谷-禾+卵]而得出 

    音声各不同   业性亦如是 

    譬如胎藏中   诸根悉成就 

    体相无来处   业性亦如是 

    又如在地狱   种种诸苦事 

    彼悉无所从   业性亦如是 

    譬如转轮王   成就胜七宝 

    来处不可得   业性亦如是 

    又如诸世界   大火所烧然 

    此火无来处   业性亦如是  

问德首菩萨言。

如来所悟。

唯是一法。

云何乃说无量诸法。

现无量剎。

化无量众。

演无量音。

示无量身。

知无量心。

现无量神通。

普能震动无量世界。

示现无量殊胜庄严。

显示无边种种境界。

而法性中。

此差别相。

皆不可得。

时德首菩萨。

    佛子所问义   甚深难可了 

    智者能知此   常乐佛功德 

    譬如地性一   众生各别住 

    地无一异念   诸佛法如是 

    亦如火性一   能烧一切物 

    火焰无分别   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海一   波涛千万异 

    水无种种殊   诸佛法如是 

    亦如风性一   能吹一切物 

    风无一异念   诸佛法如是 

    亦如大云雷   普雨一切地 

    雨滴无差别   诸佛法如是 

    亦如地界一   能生种种芽 

    非地有殊异   诸佛法如是 

    如日无云曀   普照于十方 

    光明无异性   诸佛法如是 

    亦如空中月   世间靡不见 

    非月往其处   诸佛法如是 

    譬如大梵王   应现满三千 

    其身无别异   诸佛法如是  

问目首菩萨言。

如来福田。

等一无异。

云何而见众生布施。

果报不同。

种种色。

种种形。

种种家。

种种根。

种种财。

种种主。

种种眷属。

种种官位。

种种功德。

种种智能。

而佛于彼。

其心平等。

无异思惟。

时目首菩萨。

    譬如大地一   随种各生芽 

    于彼无怨亲   佛福田亦然 

    又如水一味   因器有差别 

    佛福田亦然   众生心故异 

    亦如巧幻师   能令众欢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生敬悦 

    如有才智王   能令大众喜 

    佛福田如是   令众悉安乐 

    譬如净明镜   随色而现像 

    佛福田如是   随心获众报 

    如阿揭陀药   能疗一切毒 

    佛福田如是   灭诸烦恼患 

    亦如日出时   照曜于世间 

    佛福田如是   灭除诸黑暗 

    亦如净满月   普照于大地 

    佛福田亦然   一切处平等 

    譬如毘蓝风   普震于大地 

    佛福田如是   动三有众生 

    譬如大火起   能烧一切物 

    佛福田如是   烧一切有为  

问勤首菩萨言。

佛教是一。

众生得见。

云何不即悉断一切诸烦恼缚。

而得出离。

然其色蕴。

受蕴想蕴。

行蕴识蕴。

欲界色界。

无色界。

无明贪爱。

无有差别。

是则佛教。

于诸众生。

或有利益。

或无利益时勤首菩萨。

    佛子善谛听   我今如实答 

    或有速解脱   或有难出离 

    若欲求除灭   无量诸过恶 

    当于佛法中   勇猛常精进 

    譬如微少火   樵湿速令灭 

    于佛教法中   懈怠者亦然 

    如钻燧求火   未出而数息 

    火势随止灭   懈怠者亦然 

    如人持日珠   不以物承影 

    火终不可得   懈怠者亦然 

    譬如赫日照   孩稚闭其目 

    怪言何不睹   懈怠者亦然 

    如人无手足   欲以芒草箭 

    遍射破大地   懈怠者亦然 

    如以一毛端   而取大海水 

    欲令尽干竭   懈怠者亦然 

    又如劫火起   欲以少水灭 

    如有见虚空   端居不摇动 

    而言普腾蹑   懈怠者亦然  

问法首菩萨言。

如佛所说。

若有众生。

受持正法。

悉能除断一切烦恼。

何故复有受持正法。

而不断者。

随贪瞋痴。

随慢随覆。

随忿随恨。

随嫉随悭。

随诳随谄。

势力所转。

无有离心。

能受持法。

何故复于心行之内。

起诸烦恼。

时法首菩萨。

    佛子善谛听   所问如实义 

    非但以多闻   能入如来法 

    如人水所漂   惧溺而渴死 

    于法不修行   多闻亦如是 

    如人设美膳   自饿而不食 

    如人善方药   自疾不能救 

    如人数他宝   自无半钱分 

    如有生王宫   而受餧与寒 

    如聋奏音乐   悦彼不自闻 

    如盲缋众像   示彼不自见 

    譬如海船师   而于海中死 

    如在四衢道   广说众好事 

    内自无实德   不行亦如是  

问智首菩萨言。

于佛法中。

智为上首。

如来何故。

或为众生。

赞叹布施。

或赞持戒。

或赞堪忍。

或赞精进。

或赞禅定。

或赞智能。

或复赞叹慈悲喜舍。

而终无有唯以一法。

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者。

时智首菩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小学教育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