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6937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提升教师文化素养促进学校内涵发展Word文档格式.docx

30以上

平均

9

24

30

19.76

1

12

46

13

第一学历

专业情况

所教学科时间

高中

中师

专科

本科

专业对口

不对口

无专业

3年以下

 

18

19

29

6

31

11

知识结构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知识陈旧、封闭、线性化、单一化,缺乏新理念,心理学知识和教育情景知识较少,关于学生和学生学习的知识不足(学情研究薄弱),课程知识缺乏,课堂管理知识不足,评价知识单一,教师整合能力较低,新知识提升能力差,缺乏现代化教学知识和方法,教学道德、论理知识需要充实。

学科专业知识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一是起点学历层次较低,教师层层拔高使用,学科专业知识普遍不适应教学要求。

2.教师在职培训措施不到位。

虽然通过不同途径提高了学历层次,但并没有达到教学的专业化要求。

面对教师队伍的现状,我们逸夫中学沉着应对,知难而进,选准突破口,积极开展了以校为本的教师培训,经过多年努力,使教师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现把主要工作向大家做汇报:

一、用文化培养教师的文化素养

要成为教师首先是要有知识,因此老百姓常说教师是文化人,实际上教师都是文化人吗?

是不是存在有知识没有文化,有文凭没有学品,有学历没有动力的问题呢?

因此在教师发展中,学校首先要培养师德高尚,品质优秀的教师,即教师应有品,20世纪最伟大的大提琴家卡萨尔斯在回答关于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的问题时说:

“先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人,然后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写的音乐人,再然后就成为一名优秀的大提琴家”,按照这个逻辑我们可以推出:

教师先要成为一名大写的“人”,必须具有高尚的人品,然后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现实中也不难看出,我们学校里那些优秀教师都是品格优秀,积极向上,敬业爱生,勤奋专研,豁达开朗,乐于奉献的人。

其次教师心中有人,即心中装有学生,我们现在很多教师,心中有教学质量,但心中没有孩子,有一位知名校长说过:

我们提高教育质量,千万不能以摧残孩子的身心健康为代价。

我们要考虑孩子的成长,孩子的心理特征,孩子的情感需求。

我们的教育行为,必须符合学生的个性心理,这才叫做文化。

第三,教师心中有课,即教师不仅要上出一节好课,一年好课,而是一辈子的有品位的好课;

第四,教师要有梦,有文化的教师,一个重要的标志就是他心中要有梦,要有追求,梦是激励,我们不懈追求的一个动力。

二、建立共同的理想愿景和坚持共同的执着奋斗

所谓有文化的团队都应有共同的理想愿景。

这些理想愿景还需建立在共同的执着奋斗的基础之上。

我们逸夫中学在九·

五期间就设立了《科普兴校》、《科研强校》、《办现代化学校》的九年发展规划,并通过课题牵动的策略一步步的实施,带动了学校一步步的可持续发展。

例如在《科普兴校》课题结束时,我校学生数有1995年的548人增加到1253人。

在推广运用《九·

五》科研成果的基础上,十·

五期间开展了《以科研为先导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课题实验。

通过这项课题的实验,锻炼了教师队伍,提炼并提升了学校的办学理念,使得我校教师队伍有了一个整体的提升,以教师水平的提高,带动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又面临了一场新的挑战,迎来了一次新的发展机遇,改变多年沿袭下来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根深蒂固的传统教学模式,建立一种真情流露师生互动,充满生机和活力的课堂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这不仅仅需要教师观念的彻底转变,更需要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从而具备实施新课程教学的新的基本能力。

有位专家这样说过:

“看看日常课堂,有多少人是在“教”教材,是在考什么教什么,弄不清楚“教什么”这个教育的元问题,环节打造得再精美,知识教授得再流畅,也不过是个优秀的匠师。

那么面对教师专业水平不高,跟不上课程改革需求的严重问题,我们不等不靠,而是利用以校为本的研修优势,十一·

五期间提出了《以校本培训,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实施计划,并列为省科研课题研究项目,以此为抓手,以行动研究为策略,开展了基于课堂教学研究基础上的,以解决问题为目的,以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校本研修。

经过四年的实践探索,形成了“诊断—对策—计划—实施—反思—跟进”的校本培训策略和探索形成了“自主学习—课堂研究—专业引领—反思提升—形成风格”的教师专业发展模式,探索形成了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

教学流程为:

预习交流———互动探究————拓展创新

 

此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级科研成果二等奖,学校在实践中推广普及运用已有成果,使得教师专业素养有了大幅度提高,学校形成了具有学科特色,有一定发展潜能的教师群体。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十二·

五期间,我们确立了《促进

学校内涵发展,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课题实施计划,通过了省科学规划办的严格审批,现已立项,正在实施中。

三、夯实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基本功

谈起教师基本功,我们大概是这样定位:

一是学科专业技能,例如“三笔字、普通话”等。

教师就象“教书匠”没有考虑知识传递与生成,教书和育人的内在联系;

二是对教材及知识本身的钻研之功,我们应该认真研究教材,但不能忽略了对最重要的教育对象——学生的研究;

三是对班级的“掌控”之功,这种对基本功的认识没有错误,但是缺少一个意识,没有意识到教育是师生共同获得生命成长的重要体验,没有意识到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更新、改善和创生基本功的动态过程。

(一)多元学习的基本功

以往教师认为参加培训班,外出参观交流才是学习,且教师学习往往理论与实践剥离,学习与思想脱离,头脑中的思想很少能转化、落实在日常的具体教学行为中,因此我们要求教师首先要养成读书的习惯,因为教师是文化人,读书就理应是一种生活方式,教学是专业,读书就理应是一种成长载体,教师是儿童成长的引路人,读书就理应是生命之树常青的源泉。

同时鼓励教师在实践中向书本、专家、同伴、学生、自己及一切可能的对象学,将学习的内容付诸实践,并在实践中再学习。

于是建立了问题式读书方式,主要特点是:

在身边找问题;

带着问题来读书;

在读书中获取某种观点、立场与方法;

用这种观点、立场与方法来反思;

在反思中改善行动;

为增强学习效果,有针对性的解决问题,我们把某一阶段的问题梳理出来,编成小册子,引领教师边学习,边实践,边反思。

(举例)我校还以构建新课程理念下的有效教学模式为目标,让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不断尝试运用教育教学理论和先进的教育思想指导实践,在亲身实践中进行自我深度反思,同时借助专家、同伴的评价,逐渐磨合、提升,将头脑中的好思想、理念内化,从而落实到每节课的教学行为上。

(二)改革教学的基本功

教师的学习要借助于教学实践,而教学实践的着力点更要聚焦到人,因此教师应努力提高研读学生的基本功,研读教材的基本功和改进教学的基本功。

尽管新课程实施已多年,但是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发生真正的改变,分析原因就是教学的着力点仍关注在“教”上,而很少思考学生的“学”,缺少对学生的研究和分析,没有研读学生的基本功,因此我们要求教师备课时一定要先了解学生的学力基础,可能遇到的困难与障碍。

以在课堂上实现师生深层次有效互动,把握各学段学生特点。

例如要求初一年级要低起点、少步子,教给学习方法,培养学习兴趣,培养好的习惯;

初二年级强化习惯养成,培养自主学习的基本能力;

初三年级巩固已有良好习惯,夯实基础,提高能力;

初四年级综合发展,全面提高。

在研读教材时,我们要求重视开发文本的育人价值,尽力将教材资源转化为学习可能,教师在研读中取舍,在整合中优化,在挖掘中创造,在拓展中丰富学科整体价值,在研读教材中读出自己专业眼光和本领。

在改革教学实践中,我们首先关注教师每堂课的目标设立,注重指导教师每堂课的目标确立尽力做到:

目标具体、清晰、可实现、可检验。

课堂推进,强调开放、有机、生成、延伸。

这是我校课堂教学流程的核心指导思想。

一是问题设计有向开放,教师提问坚持给予学生充分、独立的思考时空,并在过程中根据学生表现形成有价值的追问;

二是教学形式有机组合,能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使用适宜的教学形式,关心不同形式下学习内容是否已转化为学生的学力;

三是信息资源有效生成,做到将零散信息聚焦,将浅层信息引深,让错误信息更正。

关注对学生已有生活经验,思维认知及情感体验的应用,让学生在质疑问难思考探究中,各抒己见,走向丰富与灵动。

(三)反思超越的基本功

教师是一个需要而且能够不断自我超越的职业,如果不能实现自我超越,必然感觉索然寡味,绝对不会享有职业幸福感,叶澜教授曾说:

“写三年教案还是一个教书匠,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

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模型是教师专业成长=经验+反思,具体说是教师专业成长=已有知识与经验+新的知识与经验+教学实践探索+教学反思。

反思的主要内容有对自身素质和专业成长的反思;

对教学行为的反思;

对课前教学设计的反思;

对学生学习情况的反思。

教学反思的四个层次是普通的:

教学日志、博客;

更有效的:

备课,上课,自我评价,修改;

更专业的:

备课,上课,反馈,修改,再上课,对比,总结;

较高级的:

教学诊断,记录,观察,改进。

因此我校从2003年开始,以最普通的教师日记开始,到反思课堂,现在重点开始了教学诊断和教学观察。

我校教师通过记写教学日记,记录了教师成长的心路历程;

通过撰写案例和分析交流,发现问题,提升思想,增长智慧;

随手、随心的教学随笔,诉说了教师教学实践过程中的亲身经历和内心体验,再现了情感的升华,闪烁着教学灵感的火花,推门课的教学诊断,查找病因,对症下药。

在不断的学习、实践和反思提升的研究中,许多教师迅速成长起来。

例如英语学科以孙荣华老师为代表,在教学中形成了激趣、引领、互动、提升的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灵活风趣,学生开心愉快,教学成绩突出,被评为省优秀教师,今年参加鸡西市名师评选。

在鸡西开展的师能提高年活动中,我校开展了骨干教师亮剑活动、新调入教师汇报课、课题研讨课等活动,为反思教学创设了条件,6名教师送教下乡,马积云老师在课堂中展示出来的扎实基本功,先进的教育思想和娴熟的教学技能,使课堂丰富灵动,这些都是努力提升和超越自我的教师代表。

地理教师宫云霞潜心研究地理学科教学,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新途径,形成了发挥主导---促进主动的双向沟通教学模式,课堂上教师积累丰厚,方法多样,互动高效,地理成绩突出,宫老师被评为省骨干教师,2009年参加鸡西地区中考命题。

禹世银、宋江等教师都成为了具有学科教学特色的学科带头人。

近几年的课堂教学大赛,我校教师取得了突出成绩,许多教师承担市级研讨课、展示课,均受到一致好评,教师专业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高度。

活跃于教育教学实践的校本研究,让教师懂得了什么是肤浅,什么是平庸,让教师更加相信:

教育智慧来源于不断的反思实践,来源于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刻省察,来源于教师不懈的探索,来源于教师对经验的理性评判,有了这样的信念,教师不断追求发展,挑战自我,实现超越。

四、加强对教师培训的管理,形成制度化和常态化

加强对教师培训工作的管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

教师的专业提高不是一朝一夕,一时一事能完成的,需要长期坚持,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因此学校要建立长期的教师发展规划,同时又要脚踏实地的真抓实干,把培训活动落在实处。

因此我们建立了教师培训的四大管理可行体系,一是教研管理,二是科研管理,三是日常教学常规管理,建立了发展性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准确的数字分析,帮助教师查找问题,四是年级组管理。

搭建一个平台,即学习实践交流的平台。

例如:

每学期开展《感悟书香》读书交流活动,案例反思交流活动,课题交流汇报活动,组织了教师教材考试,公开教学交流活动例如:

与密山、鸡东、杨岗、实验中学等开展的展示活动等,公开课类型有:

名师观摩课,有效教学研讨课,“同课异构”教研课,课堂教学艺术研讨课、达标课、竞赛课等活动。

选择了四种模式:

课例透析式,即课例提供——展示评析——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改进提升。

课题牵动式:

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解决即成果。

自学反思式:

自主学习——实践探究——自我反思——引领发展——内化素质;

专题研讨式:

明确问题——理论探讨——实践验证——品位提升。

在教师专业发展的管理中,主要加强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开展深度教研,切实探索提高学科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教研组的基本职能是在实践的现场分析教学中的各种具体问题,建构可能解决方案,再投入实践。

教研组是学校教育中教学专业活动最基础的组织单元,“教学中问题研究”是教研组的根本职能,因此教研活动就是研究学生,研究学习目标和内容(课标教材),研究教法,汇聚到教学执行和教学实效。

因此,从实践来看,各教研组的研究能力和研究水平与教学质量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基于以上对教研组职能和重要性的认识。

实践中,我们要强化教研组建设。

第一,加强教研组长的选拔和培训,让教研组长真正成为学校的教学专家团队,第二,扎实开展以“促进内涵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宗旨,以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为对象,以教师为研究主体,以解决问题,探索教学规律为目标的标本教研制度,第三、创建求真务实的研究环境,从教学中最基本的问题解决入手,逐一分析研究,逐步解决问题。

例如,如何进行有效的集体备课,把教师的个人智慧与教研组的集体智慧相互转换;

合理的布置作业,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乐于完成,起到巩固知识,查找漏洞的作用;

什么样的课是好课,如何上好课,唤起学生对学习的兴趣等等。

这些都是教研的重点,各组要认真研究,有措施、有成效、有经验。

2、抓实课堂,提高课堂有效性,提高课堂效率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1)规范教学秩序,严肃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师要提前候课,组织好班级秩序,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培养学生养成专心听讲,主动参与,善于思考,勇于质疑,认真书写等好习惯,严肃杜绝教师上课接打手机等不良行为。

学校将严格执行已有的各项规章制度。

2)教师授课要面向全体,尊重差异,以深厚广博的专业知识,灵活机智的教学方法,以自己的教学智慧保证课堂全体学生参与学习,让所有学生每堂课都有收获,都有进步。

3)教师每堂课必须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备课时要依据教材,分析学生制定有效的教学目标。

每堂课中,教师必须有办法,有措施对教学目标进行检测、反馈。

每堂课教学目标的达成率应在90%以上。

学校将实施教导处的周检测制——年级组的日检测制——教师的课检测制。

4)教师要上好课,最主要的是要有研究态度。

每堂课都要有深刻的反思,只有真正反思,才能随时查找漏洞,发现问题,在研究解决对策的过程中,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可以说,没有反思一定不会有学习和改进,一定不会有提高,一定不会有好的教学质量。

5)教师要坚持进行课堂教学实践的研究探索,向名师学习,向专家学习,有恒心,有毅力,有韧劲,探索教学规律,总结经验,形成模式,打造风格,为成长为名师而不懈追求。

3、用整体力量擎起每一个学生

在教育教学中,始终存在着一个带有普遍性并令人焦急的问题,也就是“潜能生”问题,“潜能生”的形成是各方面因素造成的。

在促成转化的过程中,难度大,易反复,但是如果教育不好,他们可能向更坏的方向沉沦,给自己、家庭、学校及社会带来麻烦、痛苦。

因此,转化“潜能生”是学校教育工作面临的迫切又具有重大意义的任务,只有转化“潜能生”才能大面积提高教育质量。

因此,我们必须以不抛弃、不放弃为原则,以整体力量帮扶“潜能生”,因材施教,尊重生命,让“潜能生”回到健康成长的轨道。

4、加强骨干教师培养,并发挥骨干示范引领作用,采取激励——引领——压担子——搭台子的措施,做好教师梯队建设,采取“一帮一”助教措施,带动青年教师成长。

5、积极探索教师评价策略,质量评价办法,一定抓实,抓出成效。

重视制度的建立,更要做到精益求精的去执行,从细节中来,再回到细节中去。

要把“小事做好,大事做细”作为一种文化,让制度规范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让教师在教育过程中感受教育的尊严。

6、领导深入教学一线,上课和听课,参与教研,与教师一起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7、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造整洁优美环境,做好教学服务,真正做到时时为教师着想,事事为教学用心,努力形成上下合力抓教学,全员同心提质量的良好局面。

五、拓宽培训渠道,实现专业引领

“新课程改革的失败不一定在于教师,而成功则一定在于教师”。

的确,理想的课程能否在到达学生层面依然理想,关键在于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的专业发展还要依靠专业引领。

因此在校本研究中,我们积极拓宽学习渠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努力争取专家的专业引领。

李梓校长是国家中小学整体改革委员会会员,每年的学术年会都带回来许多新思想,有许多新见解,教学副校长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组织的校长高级研修班学习,参加了中国教育学会中育研究会组织的洋思中学现场会,他们的汇报讲座让教师开阔眼界,提升观念,教导主任,骨干教师多次参加省、市组织的各种培训,同时学校有计划的组织教师去鸡西、密山等学校参观学习,曾邀请到了肖川教授到学校与教师亲切座谈和指导。

我们把吸取的优秀经验与学校实际有机整合,适当取舍,然后用于教育实践,产生良好效果。

在争取高层引领的同时,我们积极挖掘内部资源,分层次培训教师,让善于钻研,勇于实践的学科骨干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因此,学校评选出名师、学科带头人和教学能手,这批骨干教师定期开展名师讲座、示范课等交流活动,与青年教师组成“教学互动对子”,形成“骨干辐射、以老带新、师徒共成长”的教师发展之路。

学校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参与对教师的业务水平和业务能力的指导和评价。

这种以自我发现,自助合作式的教师培训,成为我校教师专业生活的常态。

这种合作体的形成与活动的开展营造了一种合作的学校文化。

教师自觉读书、上网、写作逐渐成为自觉行为,一批教师由“教师匠”向“研究型”教师方向发展。

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收获:

1、最大限度的克服了教师的职业倦怠,使教师能以饱满的热情,扎实的作风积极努力的工作。

例如13名高级教师,除一名有病改为行政工作外,其他教师都在一线带班、任课、担任年级组长和教研组长。

2、形成了团结、互助、和谐、进取的教师文化。

这种文化能带动更多人的发展。

2010—2011年,学校已趋于稳定和成熟的教师队伍发生了较大变化,失去了一位成熟的骨干教师,调走了四位青年骨干教师,新调入的教师,有的年龄偏大,有的家庭负担过重,有的身体有严重问题,有的学历不对口,他们陈旧的观念和落后的教学方法,适应不了大班额,快节奏的工作,这些问题严重冲击了学校的教育教学。

但是由于学校有着明确的发展目标,形成了教学研究和共享资源的氛围,使得这些教师明确了自己的奋斗目标和努力方向。

学校采取了多种措施“师徒结对”,“教研组跟踪”,“调研课、汇报课”,规定学习内容等,使得部分教师很快有了提高,他们的进步是学校教师群体互助的结果。

3、重视梯队建设,使得青年教师快速成长。

英语组青年教师段玉坤担任了教研组长,年轻的卢璐成为了学科骨干。

这种层次发展的策略,带动了不同年龄的教师有着不同的发展追求,他们将永无止境,追求卓越。

(举例)

当然,在学校发展过程中,教师队伍仍存在很大问题,例如:

教师队伍趋于老龄化,这些教师身体健康状况不佳,有的教师年龄和学历等问题,专业发展缓慢,难以提升。

年轻的专业教师缺乏等问题严重影响学校发展。

但是我们将不断克服困难,寻求教师发展的最有效策略,同时更需要得到上级领导和同行的帮助和支持,我们将不断查找问题,及时改进,完善各项管理,精益求精,提高内涵质量,为办好人民满意学校而努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