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68437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1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平邑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Word下载.docx

农业结构不断优化。

粮食生产稳定增长,总产量由2005年的30.8万吨提高到37.9万吨。

高效农业发展迅速,瓜菜、果品、中药材等特色农产品基地规模不断壮大,其中瓜菜面积达到48万亩,果品面积达到45万亩,金银花面积达到65万亩。

农业标准化水平明显提高,市级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发展到10处、8万亩,市级以上标准化养殖小区55处,“三品”认证农产品达到63个,郑城、流峪、临涧片区的10万亩金银花成为全国第一个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的金银花标准化基地。

经济作物种植发展快速,畜牧养殖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不断提高。

林果业、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分别达到3.2%、4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36%。

农业生产条件明显改善,机械化水平达到78%。

工业布局更加科学。

经济开发区、国际石材城、地方罐头城、石膏工业带的基础设施日益完善,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金银花物流港已开工建设,工业经济发展的平台更为坚实。

注重引进行业龙头,提升投资质量,成功招引中联水泥、山东黄金、北新建材、汇源集团、福田雷沃、浙江万里扬六家上市公司在我县投资建厂。

主导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形成了食品、建材、化工、机械、黄金、中药材、铜版纸、纺织服装等产业集群,其中罐头年产量达到40万吨、石膏板4亿平方米、石材2200万平方米、棉纺手套26亿副、金银花1500万公斤、铜版纸15万吨。

地方镇先后获得中国罐头第一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等荣誉称号,仲村镇被评为中国劳保手套名镇、山东省特色产业镇、山东省针织劳保手套名镇。

五十家骨干企业迅速膨胀,冠鲁集团、临工、天宝化工等五十家纳税过百万的骨干企业支撑带动作用明显增强。

2010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318家,其中24家主营业务收入实现过亿元。

服务业快速发展。

2010年,全县实现服务业增加值62.3亿元,年递增18.1%,是2005年的2.3倍;

实现税收3.2亿元,占全部税收比重的52%。

旅游产业优势凸显,五年来,全县旅游项目建设投资达到4.3亿元,天宇自然博物馆和蒙山龟蒙景区被评为4A级旅游景区,九间棚、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被评为3A级旅游景区,拥有7项世界吉尼斯记录。

全县形成了以蒙山养生长寿游为龙头,融天宇自然博物馆科普文化游、九间棚生态农业观光游、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工业环保游于一体的旅游新格局。

共接待游客120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达到100亿元,我县被评为全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全国最佳生态旅游县、山东省旅游强县。

商贸流通发展迅速,县城超万平方米的超市达到7家,营运车辆达到1.23万部,建设农村便民超市822个,村级覆盖率达到83.6%。

738个行政村实现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全覆盖,初步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贯通,工业品市场和农产品市场协调发展的流通体系,成为在全省推广的先进典型。

金融保险业蓬勃发展,组建了冠鲁小额贷款公司,成功引进莱商银行,金融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投资拉动更加强劲

五年来,累计完成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争取上级无偿资金7.6亿元,共投资建设过亿元的项目22个。

汇源果汁、中联水泥、北新建材、天宝化工等一批重点工业项目陆续建成。

----城乡面貌明显改善

完成了新一轮县城总体规划,构建了“西山东水中间城”的框架格局,山水生态城市初步彰显,县城建成区面积由2005年的16平方公里扩大到2010年的20平方公里。

实施了西山公园建设工程,城区内建设广场9处,绿化面积781万平方米,完成了石都大道、浚河路、莲花山路等道路建设改造,形成了“八横十纵”的城区路网。

规划建设了浚河景观带,投资3400万元先后建成了3处浚河橡胶坝,县城河段形成了长12公里,近4平方公里的水面。

完成了污水管网、污水处理厂、城市垃圾填埋厂建设,2010年代表临沂市顺利通过国家淮河流域水污染防治、国家环保模范城创建验收。

县城管理进一步规范,成立了城市行政管理执法局,实现了城市管理的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

全面改造了县城东部供热管网,供热覆盖面和效果明显提高。

城区主要出境公路全部达到国家一级或二级公路标准,县到乡镇公路全部硬化,完成了新枣路平邑北段、文泗路、国防路、蒙山旅游专线建设工程,农村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116公里。

制定小城镇详细规划23个,村庄规划527个。

实施了7座大中型水库和119座小型水库的除险加固工程,完成了农村低压电网改造工程。

深入开展农村住房建设和危房改造工作,已有51个村实施了集中连片建设或农民上楼工程,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深入开展城乡环境综合整治,城区认真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乡村以“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为载体,突出“五乱”清理,城乡环境面貌明显变化。

先后获得“国家园林县城”、“省级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县”、“省级卫生县城”等荣誉称号。

----改革开放成效显著

农村综合配套改革成效显著,极大地激发了农村经济发展活力。

创新土地管理制度,在有效保护耕地的基础上保障了建设用地需要。

城市管理、医药卫生、两型社会等各项改革迈出了新步伐,我县被省政府列为首批省财政直管试点县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县。

五年来,共引进县外投资项目1436个,总投资396亿元,实际利用县外资金137亿元,全县新增出口获权企业77家,累计实现自营进出口总额5.06亿美元。

----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五年来,全县累计投资8000万元,新建中小学校舍面积13万平方米;

投资1700万元,实施了教育信息化建设工程,教育教学质量明显提高。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

全县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3家,中国专利明星企业4家,山东省著名商标11个,山东省名牌6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5%。

医疗卫生条件逐步改善。

全县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达到675家,县人民医院实施了整体搬迁建设。

每千人拥有病床数2.9张,拥有卫生人员1.94名,新农合参保人数达到80.04万人,参保率达到99.23%,医药体制改革初显成效。

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扎实推进,低生育水平持续稳定,年均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5.3‰以下。

社会保障及救助体系日益健全。

新增就业岗位3.8万个,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2.5%以内,企业养老、失业、工伤、医疗、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17万人。

2009年我县列入全省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以来,已参保人数45.6万人,参保率90.8%,农民群众的社会保障能力进一步增强。

文化体育、广播电视、民政老龄、妇女儿童、民族宗教、档案史志、人民防空、邮政通讯、气象预报、防震减灾以及民兵预备役建设等各项工作都得到了全面发展,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空前浓厚。

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和精神文明加快发展,极大鼓舞了全县人民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信心和斗志。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县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县人大认真监督、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县人民迎难而上、奋发有为、开拓创新的结果。

“十一五”时期发展取得的成就,不仅为“十二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更为今后长远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坚持与时俱进,在不断深化对县情认识中拓展发展思路。

有了科学的发展思路,才能更好地动员和凝聚全社会的力量,实现加快发展的目标。

二是必须坚持发展这个第一要务,以项目建设为抓手,积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切实夯实发展基础,不断增强经济实力。

三是必须始终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善于用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不断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生机和活力。

四是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民生优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和谐促发展、以发展促和谐,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五是必须始终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积极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为加快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二)“十二五”时期发展环境趋势分析

“十二五”期间,既是我县跨越发展、转型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迎接挑战、攻坚克难的严峻竞争期。

从国际看,未来五年,将是全球金融危机过后世界经济格局深度调整的五年。

全球需求不足矛盾有加剧趋势,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金融体系不稳定因素仍然较多,经济全球化进程将更加曲折。

资源安全催生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方兴未艾,各国抢占战略制高点的竞争将异常激烈。

全球进入空前的创新密集和产业振兴时代,发展中国家在推进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中面临技术封锁、贸易壁垒、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制约加大。

从国内看,未来五年国家将继续保持稳定、连续的宏观政策基调,国内需求将不断扩大,经济结构加快转型,体制活力将进一步增强,社会大局保持稳定,国家将更加注重完善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体系,更加重视革命老区和贫困地区发展。

国家批准实施一系列区域发展规划,特别是我省区域经济发展战略布局的调整,地区间经济合作与分工更加明确,县域经济的发展将更加重要,全省经济进入加速转型期,社会经济进入持续推进期,为我县“十二五”时期跨越发展提供了宽松的政策环境。

从自身看,经过“十一五”时期的发展,制约我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逐步得到解决,支持我县加快发展的要素条件已经形成。

我县先后获得全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示范县、平安山东建设先进县、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山东省最具竞争力十强县、山东省长寿之乡等荣誉称号,今年又成功上榜共和国60周年最受关注“中国最具投资潜力特色示范县200强”,外部知名度和美誉度显著提高。

全县人民人心思上,干劲勃发,各行各业欣欣向荣,蒸蒸日上,将为我县“十二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不竭的精神动力。

(三)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十二五”时期,我县的主要矛盾仍然是经济相对欠发达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要求之间的矛盾。

经济总量小、人均占有水平低、产业基础薄弱、高层次人才匮乏等问题对我县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还将持续存在。

农村人口多、农业比重高、城乡差距大仍将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

工业结构不合理,率先发展、支撑发展、带动发展的能力不足。

全县面临着加快发展与转型升级的任务,面临着膨胀总量与要素制约的矛盾,面临着重点突破与协调发展的挑战。

综合以上分析,“十二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和形势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机遇大于挑战。

只要我们进一步增强推进科学发展的自觉性和坚定性,进一步增强富民强县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继续保持开拓进取、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继续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工作要求,就一定会不断开创具有平邑特色的科学发展新局面。

二、“十二五”期间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主要目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富民强县、社会和谐为出发点,以打造鲁南地区经济强县、全国知名的旅游大县、古今文化相辉映的文化名县、环境优美的生态宜居县“四县”为目标,着力加快发展速度、膨胀经济总量、调整经济结构、深化改革开放、建设生态文明、保障改善民生,努力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收入、城乡居民收入翻一番。

用五年时间,把平邑建设成为综合实力较强、经济特色鲜明、文明程度较高、人民生活富裕的临沂市西部现代化中心城市。

(二)基本要求

----坚持转型发展。

扎实推进大城建、大项目、大旅游建设,加快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经济增长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和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坚持创新发展。

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领域改革,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再创科学发展体制机制新优势。

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和管理创新转变。

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型产业,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竞争力。

----坚持和谐发展。

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根本立足点,加快提高教育水平,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切实保障人民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使发展成果惠及全县人民。

(三)主要目标

----经济总量明显增加。

到2015年,地区生产总值比“十一五”末翻一番,达到330亿元,年递增1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6000元。

地方财政收入达到12亿元,年递增21%。

----发展方式明显转变。

到2015年,三次产业由2010年的17:

37.8调整到9.8:

42.4:

47.8,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每年至少提高2个百分点。

国地税收入占GDP比重年均提高1个百分点,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达到80%以上。

----消费投资明显增长。

到2015年,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到220亿元,年递增22%;

固定资产投资额达到260亿元,年递增25%。

----生活水平明显提高。

到2015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过万元大关,年递增15%;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000元,年递增14%。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到2015年,全县年末总人口控制在107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8.7‰以内。

万元GDP能耗、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碳排放量等约束性指标完成省、市下达的任务,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展现生态平邑、绿色平邑新形象。

三、功能分区和重点保护区域

(一)县域功能分区

按照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突出、资源互补、衔接配套、协调发展的原则,通过对平邑自然地理、人文地质、发展现状等方面的综合研究分析,对县域进行科学规划布局,形成资源共享、要素流动、产业集聚、和谐发展的区域发展格局,着力打造“一带两区三城四基地”,推进各功能区的布局合理化、经济规模化、产业集聚化和城乡一体化。

1、浚河生态观光带

浚河是县域内主要水系,主要流经平邑县城、温水镇、铜石镇、地方镇,全长40公里。

在沂河总体规划的框架下,根据我县沿河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自然生态资源,编制完善浚河流域发展规划。

按照“田园村镇、生态社区”的理念,编制沿河村镇规划,逐步淘汰零散的自然村落,发展布局合理、设施配套、特色突出、风情浓郁的新型农村社区。

沿浚河两岸,以原生态景观为依托,充分利用现有的自然资源,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加大湿地资源的保护力度,打造群落化、生态化植物群落。

顺浚河北岸建设一条东西走向的景观大道,将沿河周边区域的旅游景区连为一体,逐步形成以浚河水脉为轴线、浚东新区为龙头、生态资源为主体、旅游景区为节点、田园社区为镶嵌、景观大道为连接的浚河生态观光带。

2、平邑经济开发区

围绕“经济新区、工业新区、城市新区”的目标,着力打造国际石材城、机械加工园区、食品医药加工园区、商贸物流园区。

进一步完善开发区总体规划,启动开发区二期扩区建设,在327国道以南,永康路以北,平滕路以东,板桥路以西,规划扩区面积2平方公里。

着力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的项目。

到2015年,建成产值达到160亿元的全省最具活力的开发区之一。

3、城东中小项目聚集区

该园区位于平邑街道办以东,温水镇以西,西起新枣路,东至东外环路,南至金花路,北至浚河,规划面积13平方公里。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配套政策,改善环境,完善设施,吸引民间资本金进驻,搞活民营经济。

到2015年,建成集工业、商贸物流等功能于一体的中小项目聚集区。

4、中国(地方)国际罐头城

在总体规划的框架下,立足现有基础,结合小城镇建设,完善道路网络,将现有三大工业板块连为一体。

按照“优化布局、完善功能、构筑特色、形成优势”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污水处理、仓储物流等配套设施,促使罐头产业走向集约化、规范化的发展轨道。

充分发挥地方镇资源区位优势,提高发展水平,加快构建产业发展平台,培育壮大产业集群,加快品牌建设。

到2015年,建成全国最大的果蔬罐头加工基地。

5、中国国际石材城

进一步完善国际石材城建设规划,规范石材企业的开采和加工秩序,加快产业聚集区的基础设施建设与环境治理步伐,石材加工企业做到废水“零排放”,废料和废渣等固体废物统一清运、集中规范处置并综合利用,矿山生态环境逐步恢复,水环境明显改善并符合生态功能区要求;

坚持扶优扶强、引大引强、兼并重组、淘汰落后原则,重点抓好投资20亿元、占地2000亩的北方石材城建设,狠抓石材企业整合提升,推进石材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现代化和国际化发展,全面提升石材产业的管理水平。

到2015年,打造成为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石材城。

6、中国(仲村)棉纺手套城

坚持重点发展、可持续发展、创新发展,按照小商品大市场、小资本大聚集的发展思路,以仲村镇为中心规划建设中国棉纺手套城,东到平蒙路,西至德胜村,北至仲村北岭,南至镇驻地居民区,项目规划面积2000亩。

到2015年,建成产业链较为完整、市场竞争和产业扩张能力较强的棉纺手套产业集群,把仲村打造成为全国最大的集研发、加工、销售为一体的中国棉纺手套城。

7、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

抓好石膏产业发展整体规划,以万庄石膏工业园为依托,向东延伸,将柏林、卞桥、资邱石膏工业园联结起来,形成具有较大承载能力和较强服务功能的东西带状石膏工业走廊。

以北新建材、金信公司等企业为依托,提高石膏加工规模,提升产品科技含量。

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优质天然石膏加工基地。

8、中国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

以流峪、郑城、白彦、临涧等乡镇为依托,加快金银花GAP生产基地建设,2015年,金银花种植面积达到70万亩以上。

在郑城镇规划建设大型金银花等中药材交易市场,运用电子信息技术,构建物流信息平台、物流配送中心和电子商务网络。

建设占地400亩的金银花物流港,配套建设占地100亩的仓储中心、宾馆、饭店等设施。

到2015年,打造成为中国最大的金银花种植、加工、营销基地。

9、山东省文化旅游基地

依托文化旅游资源优势,深入挖掘“四种文化”(蒙山福寿文化、曾子孝道文化、沂蒙红色文化、鬼谷子兵学文化),坚持政府引导扶持和市场化运作结合,合理开发,多元投入,培育精品,打造“蒙山-天宇自然博物馆-归来庄矿业地质公园-九间棚景区-曾子山景区”二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把柏林、地方、卞桥、郑城、魏庄等乡镇打造为旅游产业聚集区,建设沂蒙山区“中共党史教育基地”。

到2015年,形成以“福寿养生、科普教育、奇石观赏、农家生态、节庆聚会”五大特色于一体的文化旅游基地。

10、山东省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充分发挥我县独特的环境、资源、区位和产业优势,走农业产业化经营、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种植的路子,大力发展高效特色农业,培育一批特色农产品品牌,形成一批具有影响力的优质农产品基地和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以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黄桃、葡萄、蓝莓、大蒜、马铃薯、西瓜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

以南部乡镇为重点,大力发展花生、中药材、大樱桃等优质高效经济作物。

到2015年,把我县打造成为优质高效农业示范基地。

(二)重点保护区域

----基本农田保护区。

“十二五”期间,基本农田保护率不低于86%。

争取各级扶持,制定相关措施,开发利用土地,扩大耕地面积。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改造中低产田等措施,新增耕地面积1000公顷,确保2015年耕地保有量不低于80574公顷,以满足经济建设对土地的需求,确保土地总量动态平衡。

----水源保护区。

对城区及经济开发区取水地域、温水地下水源富水区等城市生活后备水源区域、大中型水库库区及其流域、主要河流沿岸划定水源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水质安全。

----生态旅游保护区。

在蒙山、大洼、天宝山、九间棚、西山、观音山、曾子山和五龙湖等景区周围划定生态旅游保护区,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进行重点保护,确保旅游资源的永续利用。

四、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和发展重点

坚持把推进产业升级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大任务,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比较优势,推动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平邑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第一产业

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要求,以促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为重点,强化政策、科技、基础设施等支撑,大力发展现代农业。

----高效种植业

稳定粮食种植面积,提高粮食单产水平,到2015年,粮食总产达到35万吨以上。

扩大经济作物种植面积,大力推进以金银花、果品、蔬菜、黄烟等为重点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创中国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培育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建设蒙山有机农业示范园区。

加大农业标准化实施力度,加快建立县级农产品质量检测中心,完善农产品质量检测体系,到2015年,力争标准化农产品基本达到国家标准,80%以上的标准化农产品达到国际水平。

新增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三品认证产品41个。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健全农业监管服务推广体系,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

到2015年,农机总动力达到75万千瓦。

健全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大力发展农业龙头企业,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8家以上。

大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到2015年,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达到900家以上。

加强农产品市场建设,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促进农产品转化升值,重点发展温水大蒜、保太土豆、武台黄桃、白彦樱桃、资邱西瓜等农产品批发市场。

农业科研开发投入占农业增加值的比重提高到1.5%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

----绿色养殖业

以发展生态循环型畜牧业为重点,调整畜牧业内部结构,提高畜牧业科技含量,突出畜牧标准化生产、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三个重点,建立健全良种繁育、疾病控制、加工销售三大体系,逐步实现养殖区域化、经营产业化、生产标准化、销售品牌化。

重点抓好以平邑六和、山东正邦、蒙山食品、康和食品为龙头的饲料加工、畜禽养殖、肉食加工为一体的产业化经营体系。

到2015年,新增畜产品三品认证20个,肉蛋奶总产量达到20万吨。

---生态林业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的方针,以保护和增加林木覆盖率为目标,以防护林、经济林、丰产林建设和封山育林等林业生态工程建设为中心,以城镇、道路、村庄、水系和宜林地绿化为重点,按照全县北部蒙山、中东部平原和西南部丘陵区三个不同类型区地形特点和现有林业建设格局,完善全县生态防护林体系,全面完成1处3万亩、6处5000-8000万亩生态林场建设工程。

实施低质林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