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6578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8 大小:51.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8页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2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docx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信息组织名词解释

1.信息超载:

指系统或个人所接受的信息超过其自身的处理能力或信息未能有效利用的状况。

2.“指数增长规律”:

美国科学家普赖斯对科技文献增长规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著名的“指数增长规律”,即科学文献增长与时间成指数函数关系。

3.“梅特卡夫定律”:

梅特卡夫针对网络资源的增长特点,指出,随着上网人数的增长,网上资源将呈几何级数增长。

4.机械检索:

利用探针或检索器件,对代表检索标识的穿孔卡片进行选取的一种检索方式。

5.光电检索:

即把检索标识变成黑白点矩阵或条形码,存储在缩微介质上,利用光电效应,通过检索机进行查找的一种检索方式。

6.计算机检索:

把检索标识转换成二进制编码,存储在磁性或激光载体上,由计算机根据程序进行查找和输出。

7.信息描述:

广义的信息描述包括信息标引,狭义的信息描述是指对信息的外部特征的描述,即不包括对信息内容的揭示性标引。

信息描述是信息组织的重要环节和前提。

8.信息标引:

信息标引即对信息内容进行分析并充分而有效地予以揭示。

从学科揭示信息内容就是分类标引,从主题特征揭示信息内容就是主题标引。

9.检索语言:

般称为情报检索语言(InformationRetrivalLanguage,IRL),随着信息检索范围的扩大以及信息概念的更加普及,也有称之为信息检索语言;其他的概念名称还有标引语言、索引语言、信息表示语言、信息组织语言或知识组织语言等。

张琪玉教授系统建立了情报检索语言及其相关概念的体系,并使其规范化,统一了概念名称。

他对情报检索语言的定义是:

“根据情报检索的需要而创制的,专门用于各种手工的和计算机化的文献情报存贮检索系统,能够唯一地表达各种概括文献情报内容的概念(主题概念),能够显示概念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便于进行系统排列,便于将标引用语和检索用语进行相符性比较的人工语言”。

10.计算语言学:

是在语言学、数学、计算机科学、自动化技术和认知科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是一门通过建立形式化的数学模型,来分析、处理自然语言,并在计算机上用程序来实现分析和处理的过程,从而达到以机器模拟人的部分乃至全部语言能力的目的的学科。

计算语言学应用于许多领域,例如:

机器翻译、文本分类、信息检索、信息提取、语音合成、语音识别和人机接口等。

11.句法结构:

按某一语言的句法规则把自由形式的词放在一起的结果称为句法结构   。

句法结构有关系意义和外部形式。

关系意义就是句法结构的语法意义,分为显性意义和隐性意义。

检索语言句法既研究句法结构的显性意义,更注重对句法结构隐性意义的研究。

例如句法手段的运用,即引用次序和控制符号,就是在对句法结构隐性意义分析的基础上确定的。

12.引用次序:

引用次序(CitationOrder),或称组配次序 (CombinationOrder),和语言学中的词序这一术语相对应。

引用次序是检索语言重要句法手段之一。

引用次序主要有四类,即“显著性引用次序”、“范畴职能引用次序”、“概念关系引用次序”和“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

13.显著性引用次序:

简称显著性次序(SignificanceOrder),是按各成分的重要性排列的次序,或者说是按具体性递减的顺序排列。

14.范畴职能引用次序:

是用范畴这种思维形式认识主题,把一切主题都看作一系列的范畴组成,并根据范畴职能的具体性递减原则构成范畴职能引用次序。

阮冈纳赞就提出本体、物质、动力、空间、时间五个范畴。

15.概念关系引用次序:

是对一个复合主题进行概念分析,然后根据概念间的各种关系确定其引用次序。

概念之间的关系一般都用符号表示,即用预先设计代表一定关系的符号来连接概念,概念关系引用次序比较抽象。

16.上下文从属引用次序:

这是一种更接近自然语言的检索语言,这些语言相比于叙词语言最大的特点就是尽可能地保留了自然语句的特征,而其中最有意义的特征就是保留了部分自然语言句法手段(虚词)和自然语序。

如关键词语言(尤指KWIC和KWOC)、词串式语言(如ASI和PRECIS等)。

17.手工信息检索系统:

是指以人工查找和提供信息的系统。

其特点是人直接参与检索过程。

所使用的信息检索工具包括书本式目录、文摘、索引以及各种卡片检索系统等。

手工检索系统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廉、查准率高等优点,但耗时较多,效率较低。

18.联机信息检索系统:

是指信息用户利用终端设备,通过国际通信网络与世界上的信息检索系统,进行直接的人机对话,从检索系统的数据库中查找出用户所需信息的全过程。

一个联机信息检索系统,通常由检索服务机构、国际通信网络和终端组成。

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信息资源丰富且经过严格的加工、处理和组织,质量较高。

在信息组织方面多数采用了规范化的检索语言,标引质量较高。

19.光盘信息检索系统:

光盘信息检索系统是单机信息检索系统的一种,它解决了单机检索系统数据存储量少的缺点,是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计算机信息检索系统。

光盘信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基本与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相似,绝大多数就是联机信息检索系统的数据库的不同表现形式。

20.网络信息检索系统: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一般由计算机服务器、通信网络、通信协议、网络信息检索服务器、用户终端等构成。

网络信息检索系统有以下主要特点:

可供检索的信息资源空前丰富;超文本检索;界面友好;良好的反馈能力和快速响应能力。

21.检索效率:

对信息检索效果满意程度的表示。

主要指查全率和查准率。

广义的检索效率包括查全率、查准率、检索速度、检索方便性、检索成本效益比(全、准、快、便、省)。

22.查全率:

查全率(Recallratio,R)是衡量某一信息检索系统从特定文献信息集合中检出相关文献信息成功的一项指标。

查全率(R)=被检出相关的文献信息量/相关文献信息总量。

23.

24.查准率:

查准率(Pertinencyratio,p)是衡量某一信息检索系统的信号噪声比的一种指标。

查准率(P)=被检出相关的文献信息量/被检出文献信息总量。

25.培根的知识分类体系:

培根从人类的心理特征出发,将知识分为三类:

历史(记忆知识)、诗歌(想象知识)、哲学(理性知识),并在其下分出细纲。

26.“倒转培根分类法”:

1870年美国哲学家和教育学家哈利斯(W.T.Harris)根据美国公共图书馆和高等学校课程的设置情况首次利用倒转培根知识体系来编制图书分类法,称之为“倒转培根分类法”(InvertedBaconianScheme)。

培根原来的分类是“历史——诗歌——哲学”,倒转后即为“哲学——诗歌——历史”。

哈利斯根据培根的知识大纲将其分类编排为:

科学、哲学、宗教、社会科学、政治学、自然科学、应用科学、美术、诗、小说、其他文学著作、地理与游记、历史、传记、附录、杂录,然后再细分为100个小类。

这部分类法从根本上突破了神学分类法的体系,它的出现为培根知识分类在图书分类法中的应用开辟了道路。

哈利斯分类法奠定了《杜威十进分类法》(DDC)体系基础。

27.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含义及适用的范围就是一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

明确概念实际上就是明确其内涵与外延。

概念的外延和内涵之间是互相依存而又互相制约的。

在一个概念中,当它的内涵扩大(加深)时,则它的外延就缩小;当它的内涵缩小(变浅)时,则它的外延就扩大。

28.概念的限定:

概念的限定是指通过增加概念的内涵以缩小概念的外延,即由属概念过渡到种概念的逻辑方法。

对一概念进行限定,从语言上说一般是增加限制词,如定语、状语等,增加的限制词应是恰当的,不能与原概念矛盾或重复。

29.概念的概括:

概念的概括是与概念的限定相反的一种逻辑方法,它是通过减少概念的内涵从而扩大其外延,由外延较小的种概念过渡到属概念。

概括的方法可以使我们的认识上升到一定高度,加深对事物本质的了解。

30.概念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就是以事物的某种属性为分类标准,将一个属概念的外延划分成若干个种概念的方法。

事物有各种各样的属性,根据不同的属性就可做不同的划分。

概念的划分的基本规则是:

划分得到的子项的外延之和应当等于母项的外延;划分得到的子项的外延必须相互排斥;每次划分应当使用同一标准进行;划分必须是按层次逐级进行。

31.概念的分析与综合方法:

概念的逻辑方法是编制信息分类法的基本方法。

考察各个知识领域的要素及其属性,从众多的知识领域依据它们共同的属性概括出分类法的基本大类,这就是分析与综合的方法。

对每一个类目通过选取适当的分类标准进行逐级地划分,一层层展开就构成一个等级并列关系分明、概念内涵外延清晰的类目体系,这个过程始终是概念逻辑方法的运用。

在这个严密的类目体系中,各种知识、各个学科、各种事物都依据其内在的联系排列并固定位置。

32.信息分类法:

信息分类法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按其处理的对象,可以分为文献分类法、学科分类法、网络信息分类法、事物分类法等不同的类型。

33.文献分类:

信息整序的一种方法,是按照文献的内容特征对众多的文献进行划分,并分门别类地系统组织。

文献分类工作包括编类(编制文献分类表)及归类(即分类标引)两部分。

34.文献分类法:

文献分类法是信息分类法中最重要的类型,因为文献是人类知识最完整、最系统的记录,对它的整序要求也最高。

文献分类是各种分类法中最复杂、最庞大的,包括图书分类法、档案分类法、专利分类法、标准分类法、资料分类法、公文分类法等。

35.学科、专业和科研项目分类法:

学科分类法的对象是“学科”,其作用主要是用于国家宏观科技管理、科技统计等。

学科分类法能很好地体现现有学科的知识联系,但不能处理大量的非学科信息,一般也不适用于文献的整序。

(1)专业(课程)分类法的对象是高等学校的专业,其主要作用是用于高等学校的专业设置、课程建设、学位管理、招生等方面。

专业(课程)分类法与学科分类法很相近,因为学科与专业是紧密联系的,但专业(课程)分类法更实用化,也比学科分类更概括。

根据专业设置的需要常将相关的学科加以归并。

由于学校专业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很多研究机构的设置也与专业有关,因此它对信息分类法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2)科研项目分类法主要作用在于科研的管理、申报、统计等,一般与学校的专业分类有一定的对应关系,但其稳定性不如专业分类法,经常要突出一个时期的重点研究方向。

36.网络信息分类法:

网络信息分类法是处理信息面最广的分类法,不仅包括一般的文献信息,还包括商品信息、贸易信息、金融信息、组织机构信息、新闻,以及软件、游戏、多媒体信息、各类动态信息等。

网络信息分类法一般多以搜索引擎“分类导航”的形式出现,并且“分类法—检索系统和界面—信息数据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37.事物分类法:

事物分类法是以实体的事物为主要分类对象,而不是抽象的知识,根据事物之间的异同按一定的分类标准聚类和划分,依据事物关系的亲疏远近排列而成的分类法。

38.等级体系分类法:

也称枚举分类法、等级分类法、体系分类、展开式分类法、层次分类法等。

列举式分类法有两个基本特点:

首先是有一个严密的类目等级结构;其次是代表信息与知识概念的类目以详尽列举的方式直接展现。

39.组配式分类法:

也称分面分类法、组面分类法、分析—综合式分类法,是根据概念的分析与综合的原理,将概括文献、信息、事物的主题概念组成“知识大纲—分面—亚面—类目”的结构,按一定的规则、通过各个分面内类目之间的组合来表达文献主题的一种分类法。

40.分面引用次序:

就是由类目合成新主题时的组配次序,不同的知识领域的主题构成形式不同,组配次序也不尽相同,将组面的引用次序加以固定就是分面公式或组配公式。

41.体系-组配式分类法:

这是一种在等级体系分类法的基础上,引入分面分析和组配技术所形成的分类法结构模式。

以等级体系分类为基础,是确保分类知识系统性的前提,也是满足文献工作诸多环节所需要的。

引入分面分析和组配技术是为了提高体系分类对新主题、复杂主题的描述能力和灵活的检索能力,因此这种分类法兼有体系分类法和组配式分类法的长处。

42.分类法的宏观结构:

是指分类法的基本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