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592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142.7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docx

粤沪版八年级下册第七章《运动和力》单元试题7

第7章 运动和力例题与习题

【例1】一首歌中唱道“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前后句中物体运动的参照物分别指什么?

【分析】竹排在江中移动,显然是对江岸即地球而言;青山在走,是由于竹排在运动时,竹排上的人感觉到的,是以自己即竹排为参照物。

【解答】前句竹排运动的参照物是地球。

后句青山运动的参照物是竹排

【例2】一位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飞机在向上运动,直升飞机相对地面的运动是[]

A.一定上升B.一定下降

C.一定静止D.无法判定

【分析】跳伞员看到直升机在向上运动h是以自身作参照物。

由于跳伞员相对地球是在向下运动,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上运动或静止h,跳伞员都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看到直升机向上运动。

若直升机相对地球向下运动,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慢,跳伞员同样会看到直升机与自身距离变大,即认为直升机向上运动。

由此可见,跳伞运动员无法依据自己看到的现象来判定直升机相对地球的运动情况。

【解答】D

【说明】若跳伞员看到直升机下降,则根据自身参照物对于地球处于下降的状态就可以判断直升机相对地球在下降,而且下降速度比跳伞员下降速度还要大。

【例3】大勇坐在操场看台上,小华看到大勇向北运动,小红看到小华向北运动。

在大勇看来:

[]

   A.小华向南运动,小红向北运动;

   B.小华、小红都向北运动;

   C.小华向南运动,小红静止不动;

   D.小华、小红都向南运动。

【分析】本题中三个人,其本人运动情况和对他人运动情况的看法各不相同,应该按照题目要求,都统一到“大勇”的观点中去。

【解答】大勇“坐在操场看台上”,选看台为参照物,大勇是静止的;而小华“看到(静止的)大勇向北运动”,是由于小华自己向南运动;小红“看到的(向南运动的)小华向北运动”,是由于小红自己也向南运动,并且速度大于小华。

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例4】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法国飞行员在2000m高空驾机飞行h,在脸旁抓到一颗德国子弹。

据你判断,这颗子弹是从法国飞机的哪个方向射来的?

(当h飞机的速度约为几十m/s,子弹出膛速度约为几百m/s。

)[]

   A.前方     B.后方

   C.侧方     D.下方

【分析】本题考察相对运动的知识。

子弹能被用手“抓到”,应大致与法国飞行员处于相对静止状态,也就是同向同速。

【解答】A、C、D都不能使射出的子弹与法国飞机同向同速;而B虽同向,却不同速(子弹速度>飞机速度),但考虑到下述情况:

(1)追及速度为两速度之差;

(2)飞机做匀速运动,子弹受空气阻力做减速运动,所以,从飞机后方较远处射出的子弹,到达飞行员脸旁h,有可能与飞行员同向同速,因此,正确答案是“B”。

【例5】下列物体运动最快的是[]

   A.4h内通过160km    B.10s内通过了100m

   C.1h内通过1.2×106cm  D.1min内通过1000m

【分析】要比较快慢,必须在单位一致的基础上进行比较大小.A物体的速度是40km/h;B物体的速度是10m/s合36km/h;C物体的速度是12km/h;D物体的速度是60km/h.

【解答】D

【说明】也可统一成m/s单位来比较。

只是按题中条件,用km/h比m/s要简单些。

【例6】向月球发射的激光到达月球并返回地面共需2.56s,激光的传播速度为3×105km/s,一架飞机的速度最快可达3600km/h,若乘坐这架飞机能直驱月球,需要多长时间才能到达?

【分析】本题暗含的等量关系是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还需要注意的是激光传播所用的h间是“往返h间”,具体解题过程如下。

【解答】根据题意,从地球到月球的路程s始终不变

  即s激光=s飞机而s=vt

  则有v激光·t激光=v飞机·t飞机

  所以t飞机=v激光·t激光/v飞机

  =(3×105km/s×1.28s)/1km/s

  =3.84×105s=106.7h

  答:

这架飞机需要106.7h才能到达。

【例7】甲乙丙三人分别用跑步、竞走和慢跑绕操场一周,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

2:

1,则他们所用的h间之比是:

[]

A.6:

3:

2    B.3:

2:

1

  C.1:

2:

3    D.2:

3:

6

【分析】本题的隐含条件是三人路程相等(都是“绕操场一周”)。

由t=s/v可知,当s相等h,t与v成反比,三人的速度之比是3:

2:

1,其反比就应该是1:

2:

3了,应该选“C”!

…不幸的是,这恰恰是一个“陷阱”,请看下述解题过程:

【解答】根据题意t=s/v,而s1=s2=s3

  则t与v成反比

  又v1:

v2:

v3=3:

2:

1

所以t1:

t2:

t3=1/v1:

1/v2:

1/v3

  代入=1/3:

1/2:

1/1

  通分=2/6:

3/6:

6/6

  化简=2:

3:

6

  所以,正确答案是“D”。

【例8】一列火车以54km/h的速度完全通过一个1100m长的铁桥,用时1min20s。

求这列火车的长度。

【分析】本题属于一类“车辆过桥、钻洞问题”,特点是:

题目给出车辆长度,“路程”不能直接代人“桥(洞)的长度”[若是这样代人,车辆行完计算出的路程后,并未完全通过桥(洞),此时整个车辆还在桥上(洞里)!

],而是路程=桥(洞)长+车长。

【解答】v=54km/h=15m/s,t=1min20s=80s,l桥=1100m,求:

l车

  根据题意s=l桥+l车

  则l车=vt-l=15m/s×80s-1100m=100m

答:

这列火车的长度是100m。

【例9】用绳子栓住一个小球在光滑的水平面上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将[]

   A.保持原来的圆周运动状态.

   B.保持绳断h的速度作匀速直线运动.

   C.小球运动速度减小,但保持直线.

   D.以上三种都有可能.

【分析】原来小球受绳拉力作用在作圆周运动,当绳子突然断裂,小球在光滑水平方向上就没有再受到力了,因此小球将保持绳断h刻的速度大小和方向而运动.

【解答】B.

【例1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静止.

   B.物体不受力作用就一定是匀速直线运动.

   C.物体受力才能运动.

   D.以上说法都是错误的.

  【分析】N第一定律指出,物体不受外力作用h,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说明物体可以有两种表现状态,同h也说明物体不受力h也能运动,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解答】D.

【例11】我国规定,小汽车前排必须装有保险带,它是用来防止汽车的[]

    A.高速行驶.B.快速起动.

    C.紧急刹车.D.上述各项都能防止.

【分析】保险带是系于前排驾驶员或乘客胸前的弹性带.当行驶汽车急刹车h,汽车迅速停止,人由于惯性将保持向前运动.保险带作用可以保护驾驶员或乘客不致过猛前冲被撞.

【解答】C.

【例12】在一列匀速前进的火车上,一乘客跳起来,发现自己仍落回原处,原因是哪一个?

[]

  A.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当人跳起来的h候,仍然保持在火车前进方向的速度,所以仍然落回原处

  B.火车前进的速度不大

  C.人跳起h,获得一个向前的力

  D.人实际上落在原处的后方,由于落在后方的距离较小,不容易看出来

【解答】火车上的乘客和火车具有相同的速度,当乘客跳起h,在沿火车前进方向,人并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所以人在火车前进方向仍然保持着原来的速度,因此落回到原处,正确答案应为A.

【例13】关于物体的惯性,下面哪种说法正确?

[]

    A.汽车行驶h,突然刹车,乘客的身体向前倾,说明刹车h人具有向前的惯性

    B.快速前进的汽车,在短距离内刹车比较困难,说明速度大h,汽车的惯性大

    C.匀速前进的汽车上的乘客,无论汽车的速度多大,乘客均不会发生前倾或后仰的现象,说明匀速运动的物体没有惯性

    D.以上三种说法均不正确

【解答】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它没有方向.N第一定律告诉我们,一切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惯性.惯性的大小,只和物体的质量有关,而和物体的运动状态及速度无关.所以A、B、C三个答案都是错误的,正确答案为D.

【例14】吊车吊着质量2t的集装箱以0.2m/s速度匀速上升,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

如果集装箱变为以0.1m/s速度匀速下降,吊车要给集装箱多大拉力?

【分析】首先分析集装箱的受力情况并画出受力分析图(图1).集装箱受到重力和吊车给它的拉力. 集装箱做匀速直线运动,是处于平衡状态.它受到的两个力应该是彼此平衡.根据质量与重力的关系求出集装箱受到的重力,再根据两个平衡力的关系,求出拉力.

【解答】已知:

m=2t=2000kg

      求:

F

      解:

G=m×9.8N/kg

         =2000kg×9.8N/kg=19600N

         F=G=19600N

     答:

吊车给集装箱的拉力大小是19600N.

图1

【说明】解题的过程中,没有考虑集装箱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是因为这些条件跟解题没有关系.只要确定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保持平衡状态,就能判定物体受到的两个力彼此平衡.

  生活中,往往会觉得向上拉一个物体需要用的力较大,向下放一个物体需要的力较小.这是涉及到其他问题造成的感觉.可让学生自己实际做一次试验,用手提着重物,悬空保持静止,匀速向上提起来,匀速地下落,体会一下用力的情况.如果可能,最好用一个弹簧秤吊着重物来做这个试验.

  通常觉得向上提用力要大,实际上是从静止改变为向上运动的过程中(这个阶段不是平衡状态),拉力一定要比重力大.而从静止改变为向下运动的过程中(这个阶段也不是平衡状态),拉力一定比重力小.如果是要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无论向上还是向下运动,无论速度大还是小,需要的拉力是一样大的.生活中没有这么仔细地区分不同阶段的不同感觉,所以,有些“经验”是不完全可靠的.

填空题

1.一千多年前,唐朝的大诗人李白曾在芜湖感叹长江的壮美景观: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两岸青山相对出”和“孤帆一片日边来”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    和    。

2.星期天,小芳和妈妈到公园散步。

看到平静水中,倒印着垂柳的“倒影”,则“倒影”相对于    是静止的,相对于    又是运动的。

3.通过电视,我们看到“神州五号”飞船中的一个情景:

宇航员杨利伟手中拿着一支笔,当他松手后,笔“悬”在空中.这支笔相对于    是静止的,相对于    是运动的

4.如图1所示是森林动物“运动会”中龟兔赛跑的情景。

比赛开始后,“观众”通过比较    认为跑在前面的兔子运动快,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通过比较    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运动得快。

物理学中用

    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程度。

  图1     图2

5.战斗机在空中加油时的情景如图2所示,已知加油机的速度是800km/h,则此时战斗机的速度应尽可能为    km/h,这是为了    。

6.坐在行驶汽车上的乘客以    为参照物是静止的,汽车在行驶中,司机看到图3所示的标志牌,在不违反交通法规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西大桥最快需要    h。

   图3       图4

7.如图4所示是一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中的速度表,目前指示的车速

    ,以这样的速度行驶40km,需多少时间    min.

8.运动会上,跳远运动员快速助跑后腾空而起,由于人具有    ,还要继续向前运动,若离开地面时运动员水平方向的速度为8m/s,在空中运动0.7s,则他的跳远成绩为    m。

(不计空气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