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51372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九章 中学生心理辅导的支持系统 习题及答案文档格式.docx

1.家庭如何为心理辅导提供支持?

2.简述心理辅导的教师支持有哪些?

3.简述家长批评孩子应注意什么?

4.简述学校如何开展个别心理辅导?

5.简述师生沟通中如何共情?

(三)论述题

1.如何在各学科中渗透心理辅导?

2.如何增强亲子沟通?

3.同伴辅导的开展方法?

二、实践操作题

(一)心理辅导设计

针对中学生的叛逆问题,设计一堂主题班会课。

本章答案要点

 

一、理论测试题

1.B【解析】武断或权威型家庭教养方式容易使孩子做事缺乏自信,说谎,待人不诚实。

2.D【解析】放纵或溺爱型家庭教养方式使孩子形成好吃懒做,依赖性强,胆小自私,蛮横无理等特点。

3.B【解析】父亲和母亲在很多时候也会不统一,有时父母还在孩子面前扮演黑白脸,一个打,一个拉,长期在这种气氛中成长的孩子很容易形成两面性,对孩子的成长不利。

所以,家庭成员的教育观念、立场应协调一致。

4.C【解析】中学生的思维相当活跃,他们的言行与规范要求不那么合拍,不那么中规中矩,因此,教师要有宽广的胸怀,能够容人、容事、容误会、容委曲,要“宰相肚里能撑船”。

5.A【解析】积极关注是以积极态度对待学生,对学生言语和行为中积极的一面、长处、优点,予以有选择的、特别的关注。

教师要不断发现学生身上的价值和力量,让沟通真正成为激励学生成长的方式。

1.【参考答案】

(1)家长应提高自身素质,为孩子树立榜样

(2)家长要创建温馨的家庭氛围

(3)家长要有恰当的教育方式

(4)家长要增强亲子沟通

2.【参考答案】

(1)教师要有良好的心理品质

(2)教师要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

(3)教师要增强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

(4)班主任要经常开展心理主题班会

3.【参考答案】

家长批评教育孩子,是对孩子的深切关爱,也是家长应该履行的职责、义务。

但家长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还要注意这样几点。

(1)避免夸大事实

不要用“你总是”“你肯定”“你从来”这样的句式。

平心而论,你的本意并非认为自己的孩子真的“总是如此”“肯定如此”“从来如此”,所以应避免类似的话语,而改成“你这次……”。

(2)避免笼统模糊

如果你对孩子的某种行为不满,要避免笼统的指责“你这个孩子……”,而应该具体地说“你这个行为……”“你这件事……”。

因为你真正不满意的是他的某个行为,而不是他这个“人”。

(3)善于认错

家长也有无理的时候,认错时不要说“好了,好了,都是我的错”“反正你总是对的,我都是错的”,而准确地表达应该是“也许你是对的”“也许是我错了”。

(4)适时适度,切忌唠叨 

明智的家长不随便去批评孩子,他会选择适当的时候,用文明的语言恰当地进行发自肺腑的谈心,力求点到即止,留有余地,给孩子一个自我批评、自我教育的机会。

如果家长对学生的错误唠唠叨叨,否定或者贬低他们的自我认识,那么孩子就会产生一种逆反心理,结果事与愿违,会大大削弱教育的效果。

4.【参考答案】

对少数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障碍的学生,要由专业人员给予科学有效的心理咨询和辅导,使他们尽快摆脱障碍。

学校要格外关注少数有心理困惑、心理问题及障碍的学生,改善、恢复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利于实现对需要帮助同学的关注,从根本上提高学校心理辅导教育的效果。

第一,为学生建立心理档案。

在开展个别辅导与咨询的过程中,心理辅导室要为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必要的心理测试,并在全面收集资料的基础上,做出科学的诊断,以便有针对性地提供指导和帮助。

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心理辅导时,咨询室也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料,以增强心理辅导的针对性和指导性。

在使用和管理心理测量工具和测量数据时,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资料要严格保密。

也就是说,由心理辅导室专门人员负责这项工作,使用心理测验和保管学生心理健康资料的工作必须加以严格控制。

第二,心理辅导的服务方式要灵活多样。

心理辅导室的接待时间应该安排在学生课余的时间,午休时间常常是学生最容易利用的机会。

又如,咨询室的名称也可以灵活一些,有些学校的咨询室牌子上写的是“心灵驿站”“聊天室”“温馨小屋”等,可以避免学生因对心理咨询有误解而不愿意前来求助。

此外,咨询的方式也应该多样化,除了面谈咨询外,还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咨询服务。

5.【参考答案】

苏霍姆林斯基说:

“尽可能深入地了解每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

”教师只有学会共情,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才能知道学生的所思、所看、所说,才能真正地了解学生。

共情就是能设身处地去体会当事人的内心感受,用别人的眼睛看世界,这是心理咨询的核心特质之一。

沟通先于情感,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要把自己的心理放到和学生同一个高度,去体验学生的感受。

比如,有一学生说:

这段时间情绪低落,做什么都没有兴趣,上课注意力也不能集中,我觉得学习要跟不上了……。

作为教师该如何来回答?

一些老师会说:

千万不要灰心,人不应该悲观沉沦,要记住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等等。

类似这样的话都没有理解学生的感受,当教师与学生共情后,可能会有截然不同的反应,如:

你的心情很不好,感到精神疲惫,并担心因此会影响到学习,是这样吗?

仅仅是这样几句简单的话语,学生会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理解,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更好地与学生交谈并进一步分析原因。

(1)创设积极的课堂气氛

课堂心理气氛对学生学习具有潜在影响。

和谐、合作的气氛,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使得课堂教学能生动活泼开展。

而紧张对抗的气氛,则会大大抑制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使得课堂教学刻板生硬、死气沉沉。

课堂心理气氛的营造涉及众多的因素,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a.改进评分方法,淡化竞争气氛。

目前教学中的弊端之一是过分强调竞争,认为促进学生学习的主要动力是竞争。

其实课堂竞争中优胜者只是一小部分,大多数学生是竞争的失败者。

因此,竞争更容易诱发学习困难学生的自卑、自弃心理。

这是因为课堂里的竞争是以人际比较为前提的,这种人际比较给学生带来的压力较大,尤其对于学习困难学生更是如此。

传统的百分制评分对差生的心理打击很大,应予以改革,不要给学生打不及格分数。

也可以采用鼓励性评分,只要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进步就可以得到一个好分数。

b.提倡互助与协作。

合作的课堂学习环境强调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与协作。

如南京师大的学者们曾做过一个专门实验,他们根据小组内全员沟通原则、小组间素质均等原则和不同学科的小组人员避免重复的原则,以5~7人的规模组织课堂学习小组进行教学活动,提出改变当今的“秧田型空间关系”为“马蹄组合型”。

这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被命名为“集体教学模式”。

它不仅有利于学生相互启发,共同提高及提高教学效率,也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交往条件,为所有学生,特别为那些在个体教学模式中受忽视的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参与课堂活动的机会,也为充分发挥所有学生个性、积极性提供了舞台,培养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尊重意识、学习意识、合作意识和表现意识,锻炼和发展了他们的社会能力。

(2)激发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高尚完美品格的重要组成因素,甚至还有人认为动机是“学习过程的核心”。

培养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通常可以采用以下途径。

a.通过多种教育与活动使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

加强思想教育,明确学习目的。

促进动机迁移,产生学习需要。

b.通过优化教学情境,培养和激发学生的认识兴趣。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求知欲。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尽量变换采用新颖多样的教学方法,不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消除单调感、枯燥感、疲劳感与厌倦情绪。

要善于调节教学气氛,使师生保持良好情绪。

c.利用外界诱因,强化学习动机。

如及时反馈学习结果,恰当地运用表扬、批评手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行为。

此外,还要努力提高学生的成就动机,学生的成就动机往往与他过去成功与失败的经验有关。

成功经验能增强学生的成就动机;

而过多的失败,则会大大削弱学生的成就动机。

因此,在教学中一定要非常注意创造机会,帮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

(3)学习方法指导

帮助学生学会学习是当代的教育潮流。

当代社会是终身学习的社会。

一个现代公民要能在社会上立足,并为社会做贡献,就得“活到老,学到老”。

学会学习就是要学生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和自我调控学习过程的能力。

学习方法指导的范围非常广泛,主要有:

帮助学生学会制订计划;

指导学生善于抓住学习的最佳时机,充分利用时间;

教给学生预习的方法,听课的方法,复习方法,做作业的方法,科学的记忆方法,灵活的思维方法,独立的自学方法;

由于学习方法自身的特点,我们在进行指导时,要遵循整体性原则、实践性原则、渗透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和自觉性原则等等。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学习习惯的内容很多,诸如学习卫生习惯、按时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课后复习和课前预习的习惯、广泛阅读的习惯等等。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主张,好习惯的培养“最好是心理还很清新”,没有形成错误观念,没有养成坏习惯时就开始,并要注意根据不同的年龄特点,不断提出新的培养要求,要求一旦提出,则要持之以恒,反复强化。

心理辅导的学科渗透对于教师是一项富有挑战性的工作,需要教师努力学习理论,钻研理论,勇于实践;

同时它又是富有创造性的工作,为教师才华的施展提供了广泛的舞台。

(5)发掘教材中的心理教育因素

每一学科的教材均从不同方面渗透着对学生的人格要求和智能训练要求,既有德育、智育、美育等因素,也有心理教育的因素,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资源,因此,教师在这环节中要加大研究力度,实现课堂教学与心理教育的整合。

2.【参考答案】

“情感是维系一切的桥梁”,孩子的心灵是柔软而稚嫩的,但同时又是倔强和深邃的,不但需要关爱与呵护,还得讲究关爱与呵护的方法,所以父母与子女之间的沟通也需要讲究艺术,需要讲究沟通的“有效性”。

(1)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

进入中学,孩子生理上和心理上都发生很大的变化,表现在成人感、独立的感的增强,产生认识自己、塑造自己的需要。

现在的他们很多时候不愿意听到父母的唠叨,更多的是觉得自己长大了,要独立、要摆脱父母的管束,这时做父母的就要及时了解与关注孩子的身心变化。

a.了解孩子的心理特点

中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旺盛阶段,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等等心理现象都在不断发展,生活体验不断加深,好奇和疑问互相交织,情绪波动很大,叛逆心理突出,喜欢独立思考,渴望了解社会,思考人生。

他们面临着许多新问题,也有许多新困惑,内心同样经历着深刻的变化。

中学生所有这些心理特点都是家长必须要及时加以了解的。

b.关注孩子的心身保健

生理是心理的基础,脑是心理的器官。

家长养育孩子要及时关注他们的生理保健和心理健康状况:

一是注意孩子平衡而充分的营养;

二是引导孩子参加适合自己年龄特点的运动;

三是提醒孩子注意预防疾病;

四是帮助孩子认识自己、超越自己、改变自己,确保孩子的身心健康。

c.及时排除孩子的心理困惑

家长要关注孩子成长中出现的烦恼和困惑,帮助其及时走出心理困境,以防他们各种心理疾病的产生。

在孩子遇到挫折或出现心理困惑时,家长要针对孩子存在的心理问题,有的放矢地提供必要的心理疏导,及时了解孩子的心理状况,分析他们产生心理问题的主要成因,鼓励孩子树立认识自我、改变自我的勇气、信心和毅力。

(2)尊重孩子、平等相处

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不少家长往往缺少理解、尊重子女的态度。

有的父母与孩子虽天天相处一屋,心理却相隔很远。

做子女的视父母如同“冤家”,有的动辄跟父母顶嘴发脾气,有的闭锁自己疏离家庭,有的甚至离家出走;

做父母的欲恨不能,欲爱无从入手,看着自己亲手抚育、一点一点长大起来的孩子,竟是如此陌生!

无论父母也好,子女也好,其实彼此心里都渴望被对方理解。

但很多父母却不知怎样去理解这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孩子,而成长中的孩子更不懂得如何去理解自己的双亲。

因此,家长在与孩子沟通时应该放下架子,与子女面对面平等的交流,了解子女的需要,尊重他们的合理需要,而不是一味强加给他们。

当孩子犯错时,家长要做到有爱心﹑耐心﹑细心,适时地给予帮助,告诉他们正确的做法,不要轻易地批评、训斥、讽刺、打击孩子。

当孩子学习遇到困难时,应该用理解的态度鼓励孩子,帮助孩子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迎难而上,与子女一起分析事情失败的原因,找出问题所在。

这些都是很好的沟通方式。

走入子女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身心健康,对家长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3)倾听孩子的心声

能言善辩固然是一种能耐,但善于倾听也是一种涵养。

卡耐基的被人喜爱的6个秘诀之一就是“做一名忠实的听众”。

有人说:

“不被任何赞美之辞所迷惑的人,也一定会被专心听他讲话的人所迷惑。

”倾听是接受信息的渠道;

倾听需要理解和接纳的心态;

倾听具有净化心灵的作用;

倾听能够让孩子真诚地表明想法和感受;

倾听能够解除孩子复杂、激动的情绪,使思想统一、感情通畅。

善于倾听、欣赏别人说话的才能,比其他任何才能更难具备,因为人们往往只考虑自己所说的,而把别人所说的当耳旁风。

父母和子女之间的代沟、夫妻之间的矛盾、婆媳之间的不和,根源往往就是缺少“倾听”的一方,每个人都想说,每个人都不注意去听,矛盾就来了。

当家长的,易犯的一个毛病就是,总是希望孩子听自己的,却很少主动去听孩子的。

因此,在孩子遭遇挫折,遇到困难,感到难过时,家长要善于主动接近孩子,愿意倾听孩子的心声,让孩子表达情绪,把不快的话说出来,家长认真地听进去,并且能听懂孩子话里的真实意思,这样才能知道孩子困惑或烦恼,然后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为其排忧解难。

(4)要换位思考,理解孩子的意图

亲子沟通中,父母和孩子都具有不同的性格、角色、阅历、知识背景等,往往思考问题的出发点和思维方式迥异,这都是做好亲子有效沟通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父母和孩子双方在沟通中必须努力做到充分地换位思考,正所谓“好的沟通者通常清楚自己内在的过程,也留意他人的感受”。

可以说,亲子间有效沟通的关键在于父母和孩子双方高度的自我觉察和对对方的敏感度,这就需要亲子双方积极进行换位思考,力求在沟通中达到共情的良好状态。

家长在教育孩子时,要用积极感情,以情换情,以心换心。

设身处地从孩子的角度去体会他们的感觉、需要与情绪,理解孩子的意图。

学会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孩子的理解并回应孩子的意图,注意尊重孩子的个性及能力,不要凭自己的感情用事。

当家长的期望与孩子的观点存在较大反差时,不要简单采取排斥的态度,要善于以和谐的态度表达自己与孩子不同的观点。

总之,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离不开家长和家庭教育,家长应更加努力地为他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家庭关爱与支持,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1)同伴辅导员候选人的甄选

同伴辅导员也可以称心理委员,要具备如下特征:

对心理健康教育有一定的了解,对心理知识和心理辅导有浓厚兴趣;

性格外向、为人热情开朗;

亲和力较高、善解人意、关心他人;

观察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较强;

思维清晰、善于倾听;

有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

具有组织学生团体活动的经验;

能严格遵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保密原则;

工作责任心强,道德品质良好;

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在招募同伴辅导或心理委员时,首先通过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让学生们都对心理辅导很感兴趣,并且也愿意加入到同伴辅导员的行列中来。

在招募同伴辅导员时,可以通过心理量表(如EPQ)测试和面试,对报名学生进行筛选,确定同伴辅导员人选。

此外,学生需经班主任和家长同意后,才可加入同伴辅导员行列。

(2)对同伴辅导员的培训

由培训者组织对学生的测验和面试,确定同伴辅导员候选人名单,开展培训。

由培训者对同伴辅导员候选人开展培训工作,培训课程由若干个单元组成,培训内容包括:

心理健康教育知识;

基本的个体咨询技术,如倾听技术、同理心技术、具体化技术等;

基本的团体辅导技术,如团体辅导目标和内容的制定、团体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活动内容如何总结和反馈等。

除此以外,还需了解作为心理辅导员应该遵守的制度与道德规范,如辅导员应遵守保密性原则,不能向第三者透露求助同学的个人信息。

(3)加强同伴辅导员的心理督导

我们知道,在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中,心理咨询人员自身的心理素质很重要。

本身心理素质薄弱的人在对来访者进行心理帮助的过程中,可能会受到不良的心理暗示而影响到自身的心理健康。

而同伴辅导员的知识技能与专业咨询师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如何进行有效辅导的问题上会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困惑,所以加强同伴心理辅导员的心理督导是必要的,应由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辅导教师来负责这项工作。

心理辅导设计:

【方案设计】

采用情境设置和体验式教法,学生运用情境迁移法和榜样分析法达到学习目的。

从学生生活点切入,设计多种活动形式,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班会主题,每位学生邀请一位家长参加主题班会活动。

班主任可以将参加者分成8~10人的活动小组,每个小组由4~5个家庭组成。

活动形式采用小组讨论、游戏等。

活动地点可以在室内进行,也可以在室外操场、草坪等地进行。

活动地点最好是没有固定的桌椅,给参加者足够的活动空间,让他们感到活动环境舒适、安静,使人放松。

活动中,同学们将自己自编自导的短剧搬上舞台,唤起他们对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视。

为了架起学生、家长、老师之间的心灵桥梁,活动还设置了“大声说出心里话”、“我心目中的完美父母(老师)”、“我心目中的完美学生”、亲子游戏等环节,学生们在活动中对父母老师逐步建立起了信赖感,在体验,交流与探究中慢慢学会如何与父母无障碍沟通。

以下为教学过程 

(1)情境导入,引入主题 

引 

言:

父母是我们最亲近的人,他们把我们带到人间,让我们有了第一声啼哭;

他们牵着我们的手,让我们迈出人生第一步;

然而随着我们升入初中,我们与父母的距离似乎越来越远,亲情出现了裂痕…… 

短剧欣赏——反映真实的家庭生活(学生演出自编、自导、自演的小品《期中考试后》(小品内容:

学生小乙成绩差,学习目标不明确,其家长教育方法简单粗暴,小乙很惧怕家长。

一次期中考试后,小乙拿着成绩单,心理发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化,最终与家长进行直接“交锋”。

导致了小乙离家出走,没能完成学业,走上了犯罪道路。

(2)“ 

现场采访”环节 

(3)“大声说出心里话”环节(我心目中的完美父母\我心中的完美孩子) 

(4)“亲子游戏”环节 

游戏一:

“触觉知亲子” 

游戏介绍:

选出5对亲子,将学生的双眼蒙住,原地转3圈,把家长的顺序打乱,让学生通过触觉找出自己的家长。

游戏二:

“闯开心扉,说出你的爱” 

出3对亲子,一分钟时间,10个词语,3组亲子轮流猜,并根据正确率评选出“最佳默契亲子”(本游戏旨在测验亲子间的默契性) 

(5)体味艰辛——“感恩”环节 

老师寄言:

感恩父母,古之美德。

学会感激——感激父母,他们给了我们宝贵的生命,克服困难的力量。

母爱是船,载着我们从少年走向成熟;

父爱是海,给了我们幸福的港湾。

学会感恩父母,用心与他们交流。

在这一环节中,由于有了上面的气氛做铺垫,此时不论是学生还是家长、老师说出来的话都能表达出自己变化了的想法,改变以前那些不正确又不恰当的想法。

这样,此次班会的目的就达到了,主题也得到了升华。

(6)总结 

老师结束语:

同学们,家长们,沟通是一门学问,是教育和学习过程中我们时刻要遵循的规则,我们学生在学习生活中要时刻敞开心扉,把自己的想法与家长和老师进行书面的、当面的沟通;

而我们家长和老师也应该放下“尊贵的架子”和“不可侵犯的权威”,以平和的心态,走近孩子、了解孩子的心理,与他们进行真诚的心灵沟通,诚挚的情感交流,让我们与孩子能心贴心,手连手,共同取得教育的成功。

教师为家长呈现消除逆反心理方法:

a.家长要看到孩子的成长,尊重孩子的自尊,与他们建立一种亲密的朋友关系,并允许孩子也能参与家庭的管理。

b.家长要理解孩子,相信孩子有独立处事的能力,尽可能支持他们,在其遇到困难,失败时,应鼓励安慰,不应以粗鲁的方式解决问题。

c.父母应尊重孩子,理解孩子并多与孩子沟通,只有良好的沟通,才能有效的化解孩子的逆反心理。

使家长与孩子和睦相处 

(七) 

结束——升华主题

老师总结:

沟通是消除逆反心理的一味良药。

了解父母学会沟通在过程中感悟亲情,在亲情中感悟成长!

让我们齐唱《感恩的心》献给全天下所有伟大的父母,献给所有我们应该感谢的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