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5061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57.4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09年考纲解读讲课提纲王树声Word文档格式.docx

能力要求与思维方法

主要内容

地理事实的识记

识记、空间定位

地理名称、地理数据、地理时事

地理概念的理解

理解、区分、运用

一般概念、特殊概念与集合概念

区域特征的掌握

综合特征、类比差异

中国分区、世界分区与国家

地理图像的判读

判读、绘制、分析、比较

分布图、原理示意图、统计图、景观图等值线图、地形剖面图等

地理事物的概括

描述、理解、概括、分析

空间结构与联系、发展变化

国情国策的掌握

知国情、懂国策、明法规

国土开发与整治

地理原理的应用与规律的总结

理解、推导、说明、印证

成因原理、结构原理、变化规律、运动规律、分布规律等

地理信息提取与资料分析

提取、判断、解读、反思

图像、文字、数据

地理现象的描述与说明

比较、分析、评价、联系理论、描述与说明问题

天气、气候、昼夜、季节

地理学科术语的应用

运用准确、条理清晰

文字表述、语言表达

3.临场能力要求

对新问题的心态稳定、迅速联想、及时应变能力;

对新知识的举一反三、联系迁移能力;

独立编制答案、文字准确、条理清晰得表述能力。

三、理解命题指导思想,结合考纲进行备考

1.认真理解《考试大纲》的命题指导思想

以能力测试为主导,考查考生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应该注意的问题

从记忆、理解要转到记忆、理解与思考、运用并重

要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学会提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

3.认真体会考点中的主干知识,分清主次,梳理知识系统,整理知识结构,总结知识规律,分析知识联系

4.注重原理概念的深刻理解,地理事物的空间分布,地理规律的实际联系,地理技能的实践应用,地理观点的具体分析

四、学科知识能力并重,融会贯通复习专题

1.目前已进入复习的第二阶段,就不能按系统复习那样按部分谈重点了,因为是“综合能力测试”,现在需要从系统复习转入专题复习,不能再搞机械重复,需要综合知识。

2.知识重组专题

地理事象的水平分布;

地理事象的垂直分布;

地理事象的季节变化;

物质运动的规律联系;

区位因素的分析布局;

地域联系的方式途径;

资源能源的分布调配;

自然灾害的危害防御;

环境问题的影响防治。

3.方法技能专题

地理计算的技能;

等值线图的判读;

统计图表的分析;

区域特征的归纳;

区域差异的比较;

国土整治的措施;

旅游景观的赏析。

4.解题指导专题

地理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地理规律的提炼与迁移;

地理原理的归纳与演绎;

空间位置的确定与联想;

试题信息的提取与认定;

思维过程的环节与线索;

地理事象的阐释与表述;

考试临场的心态与策略。

五、了解学科高频考点,认真分析试题特点

1.地理学科《考试大纲》规定的考点

自然地理和地图

人文地理

世界地理

中国地理

一级黑字标题(项)

5

8

3

12

二级标题(项)

15

23

(13个国家、8个地区)

(总论7项、分论5项)

知识是抽样考查的,每年不过涉及到考点的1/3,但能力覆盖较全面。

2.2008年地理各套试卷所涉及的内容

全国卷1

全国卷2

北京卷

天津卷

重庆卷

四川卷

选择题

第1组

种植结构变化图

等高线图

月球能源

文化景观图

北京—洛杉矶交通

海洋闭合等压线图

第2组

城市人口资料分析

生态工业产业链

电视收视率

非洲气候及渔场

降水蒸发径流量图

农牧交错带

第3组

产业重心转移问题

四地白昼长度变化

地理原理模式图

河北某地等高线图

地形等高线及瀑布

城镇乡村人口变化

第4组

晨昏线与经线交点

本州樱花开放日期

某作物生长期

地球月球图片

奥运火炬传递城市

五地白昼长度变化

第5组

城市活动空间分布

晨昏线与纬线圈

四种谷物产量变化

某地地貌类型图

第6组

喀斯特地貌景观图

综合题

学科内综合第36题

G河流域地形、水量及未形成三角洲的原因

D湖沿岸气温、降水、自然灾害、农耕措施

河套平原地形、降水、水文特征、农业生产

青藏高原与巴西高原

某时某地面天气图,能源基地产业链

某国自然与水能开发条件,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

跨学科综合第39题

土尔扈特部回归有关问题

驼峰航线有关问题

新兴工业特点

粮食问题

开放地区及城市分布特点,出口农产品的自然条件

田纳西河早期开发利用对环境的影响,采取的措施

跨学科综合第40题

城市经济发展区位优势

3.08年全国文综地理试卷的特点

(1)命题思路创新,重视过程分析

08年的全国文综卷,不难发现一些新题,从知识重组线索,选材思路,情境设置,设问角度,图象形式都给人以新的印象。

这种“新”的感觉,会令有的考生和指导教师感到“耳目一新”,也会有人感到“瞠目结舌”,平时不会思考问题的考生就会觉得无从下手。

许多问题要求考生根据条件去“设身处地”去思考得出结论,而不是利用书本上的现成内容,也根本没有现成的答案。

例如:

东归英雄(土尔扈特)回归途中遇到的自然威胁;

D湖(的的喀喀湖)周围农业生产会有哪些自然灾害,其农耕系统如何防治这些灾害?

驼峰航线飞行途中的自然条件带来哪些困难?

G河(刚果河)为什么没有形成明显的三角洲?

还有产业重心转移问题等,都需要现场独立思考,进行过程分析,有些更需要空间思维和空间联系综合分析,这是命题思路的创新。

例题;

(2)试题陌生度高,向新课标靠拢

新课标提倡“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

在08年文综地理试卷中对此有明显的体现。

由于强调能力考查,试题多是“陌生”的面孔,头脑中没有熟悉的储备信息,这就需要新的认知过程,现场理解、分析、判断、探究,这正是考生能力的较量,也是对考生心理素质、情感态度的考验,实际上这样的试题为优秀的考生提供了展示潜能的机会。

例如:

“刚果河未形成明显的三角洲的原因分析”一题,充分地体现了这一命题思路。

(3)提升能力要求,注重科学分析

地理学科中的自然地理部分具有理科思维的特性,重实验、重量化,重科学分析和定量研究。

但地理试题并不要求详细的计算,考场上要通过所提供的条件,进行逻辑推理和思考,或运用排除法进行比较、判断。

特别是选择题,在充分获取和解读题干中提供的信息后,从四个备选项目中进行选择,重点是考查科学分析、逻辑思维进行排除的能力,而不是考查计算能力,这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

(4)试题原创性强,体现公正、公平

全国文综卷中的试题基本都是原创,首次在高考考场上出现,不仅教材上未见,就是指导教师也未必在复习过程中讲过,需要考生临场独立思考、正常甚至超常发挥才能解决的。

由于大家都是第一次见到,这样才体现公正和公平。

同时也有利于选拔需要,较好地体现了试卷的信度、效度和区分度。

(5)体现选拔功能,具有一定难度

高考始终是具有选拔功能的,要使优秀的考生得到鼓励,试题就必须具有一定难度,这样才能为高校选拔出合格的人才,好题为优秀考生充分展开思维提供了机会。

今年对全国文综地理题,有些地方认为偏难,但并不是偏难怪题,高质量的题应该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当然难易也是相对变化的,过去的难题今天可能就变得容易了。

对优秀考生的标准也需要重新审视,平时习惯于背诵书本、课外知识贫乏、思维僵化、只做一般复习材料上的试题(可能成绩还不错),而不讲求方法的培养和能力的训练,在应变能力、联系迁移能力和表述能力上就会欠缺,那就很容易在新问题面前感到不适应。

例如全国文综卷1第8~11题有关晨昏线的题目,给出的条件简单,但思维的空间很广泛;

又如全国文综卷2第6~8题,白昼长度变化问题,需要广泛联想和空间思维,有些考生遇到自己未见过的题目就感到心慌,这是缺乏独立思考、没有信息的表现,值得我们在复习活动中予以注意。

例题:

08年全国文综卷1第8~11题

六、领悟学科命题思路,分析地理命题趋势

1.地理学科的命题思路及变化

(1)地理学科命题思路:

知识抽样——全面复习,要分清主次

图像承载——注重各种新图的判读要领与分析思路

能力覆盖——空间定位、逻辑推理、联系迁移以及临场的应变能力等

重在过程——分析综合、判断推理、比较归纳等思维过程

立意深刻——关注与当前热点联系的隐性信息

情境新颖——具备迅速理解试题中虚拟情境的能力

(2)地理学科命题的变化:

①图示语言丰富,自然地理比重大

②区域地理不受“中国”、“世界”范畴所局限

③理性思维与思考过程的增强

④注重理论的探究与结论的表达

⑤实际联系理论

⑥古今中外时空转换综合度提高

2.地理学科的命题指导思想

(1)考试的性质与目的所决定(选拔性考试)

符合时代发展的社会需求(综合性能力型)

(2)过去知识立意为主导记教材以考核知识记忆与理解的数量为主

今日能力立意为主导用教材以考核知识理解与运用的质量为主

(3)能力需求——高中生具备的能力、高校生需要的能力、纸笔测试能够测到的能力

3.试题设计要求——公平、真实、可信、可靠、有效

(1)课程要求——公民必备

高考要求——能进入高校学习必备的智慧

(2)难度0.5~0.6为区分考生的最佳值

(3)稳中有变,有新意,保持题型、难度、赋分等基本稳定,避免大起大落:

稳(考纲“稳定”、连续性、稳定性、目标要求、分值比例、题型结构)

新(试题“保鲜”、原创性、有变化、有新意、选材及设问角度新)

4.对09年地理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

(1)知识重组的线索会有所更新

2008年试题陌生度高,突出能力考查,反映了向新课标靠拢的意向,新课标考纲的精神正逐渐渗透在原大纲命题的思想中,重视思维过程,突出能力考查;

突出体现在对知识重组的线索和过去有明显不同。

(2)选材切入的角度会更加新颖

2008年的命题原创性明显,都是首次在考场上见面的材料,体现了公正与公平性;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今后试题的选材、切入点的角度,也会更加新颖,体现原创性。

(3)情境设置的思路会更加独特

2008年试卷中创新性明显,有一些新的情境设计,新的知识组合;

可见命题思路中通过选材和情境设置,力求体现“稳中求新”,因此我们分析2009年在也会沿着这个思路发展。

(4)考查能力的设问会更加开放

2008年试题的立意、情境都有新的构思,因而设问的角度新,创意也新,更加开放,出乎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

根据“提供资料、设置情境、考查能力”的命题形式,更重视临场独立编制答案,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图像呈现的形式会有所创新

2008年的试题具有一定难度,体现了选拔功能。

尤其在图像方面有所创新,对于各种图像的识别、判读与分析,对于教材以外新图的辨认和理解能力,空间思维与想象能力,值得在复习过程中予以足够的重视。

(6)过度抽象的构思会有所缓解

2008年个别试题的构思过于抽象,会造成追求偏、难、怪题的错误导向,这不符合地理试题特点;

高质量的题不一定是难题,而应该是基础知识的灵活运用。

(7)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

2008年跨学科试题多由历史事实引入,结合地理区域研究,再分析政治意义,而且都隐含与热点联系的信息,从地理学科看,区域发展的内容会有所增强,值得关注。

七、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时政热点问题

时政热点不等于考点,但从地理学科角度应该关注一些与地理有关的问题。

如:

人口、资源、环境、能源安全、粮食安全、新发现与新成就、“两会”的基本精神、全球变暖、全球化、经济危机等,对于有些存在争议或涉及敏感的问题一般会回避,没有必要花费时间去记忆背诵。

地理实际问题或时政问题只能作为命题的切入点,并不会考查问题本身,常常以这些新问题引入,作为情境设置的背景,主要还在于考查地理原理或地理规律的应用,用以解释或说明地理现象、地理事物的形成,涉及区域地理的要考查该区域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环境问题、人文活动等。

地理知识联系广泛,需要多角度思考问题,联系各种地理事象的具体表现。

地理专题复习地理事象的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

对当前复习备考的建议——《考试大纲》没有变化,仍是以“能力立意”为考查目标

1.从只重视记忆、理解要转到记忆、理解与思考、运用并重;

2.拓宽思路,跳出教材,广泛联系,注重方法;

3.重视单项能力训练,培养分析、综合、比较、判断、归纳、联系、迁移等思维能力;

4.掌握运用知识的方法,熟悉解答问题的思路,构建思考问题的线索,

学会获取信息的本领,培养表述答案的能力。

5.要从系统复习转向专题复习,不要在细碎的知识点的记忆、背诵上多下功夫,要学会运用原理规律结合实际分析问题。

一、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水平分布

1、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1)二分、二至日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2)在同一天,北半球某纬度的昼长等于南半球同纬度的夜长;

反之也然。

(3)一年中在同一纬度的地方,都有相互对应的日期,其昼夜状况,即日出、日落的时刻相同;

(4)一年中在南北半球纬度相同的地方(如北纬20°

、南纬20°

),也有相互对应的日期,昼夜情况完全相反

(5)太阳在哪个半球直射,哪个半球昼长于夜;

太阳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

2、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

3、极昼极夜范围变化、晨昏线与太阳光线的关系

4、昼夜长短的纬度分布规律

5、世界主要气候类型和自然带分布规律

(1)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分布

(2)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3)世界自然植被分布

(4)世界森林资源分布(5)陆地自然带的水平分布规律(6)世界土地利用状况

(7)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8)世界年降水量分布(9)气候类型与自然带分布的对应关系

气候类型的判定及分析

1、以最热月气温确定南北半球(最高温在7、8月为北半球,在1、2月为南半球)P.1

2、以最冷月气温确定热量带(0℃以下为温带,-10℃以下为寒带,0℃~10℃为亚热带,10℃以上为热带)

3、以降水状况(数值及季节分配)确定气候类型(2000毫米以上为热带雨林气候,1000~1500毫米以上为亚热带季风或热带季风气候,1000毫米左右为热带草原气候,1000毫米以下为温带季风或温带海洋性气候及地中海气候,600毫米以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

气候知识结构

气候因素——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面状况(地形、地表状况)、洋流

气候要素——气温、降水、气压、风等

气候特征——气候要素在时间上的不同组合

气候类型——气候特征在空间上的相对统一

气候分布——气候类型的空间分布规律和地区

气候资源——光照、热量、降水、风

气象灾害——干旱、洪涝、台风、寒潮、沙尘暴

气候评价——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为标准

气候和其他自然要素的关系

6、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影响海水温度和盐度的因素

(2)海水温度和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由赤道海域向两侧高纬海域递减。

海水盐度的水平分布规律——由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域分别向两侧低纬和高纬海域递减。

7、世界主要洋流的分布与分布规律

8、六大板块与世界陆地主要地形的分布

9、世界主要农业类型的分布

10、主要工业类型的分布

二、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垂直分布

1、大气的垂直分层

2、山地气候和自然带的垂直分布

3、地球内部的垂直分层

4、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5、垂直补偿流的形成与分布P.2

6、山地农作物的垂直分布

三、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季节变化

1、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规律

2、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规律

3、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规律

4、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经线圈平面之间夹角的季节变化P.3

(1)晨昏圈相切的纬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之和等于90°

(2)晨昏圈平面与纬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3)晨昏圈平面与经线圈平面之间交角的季节变化规律

5、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变化规律

(1)东亚、南亚和澳大利亚西北部风向的季节变化

(2)根据陆地、海洋在同纬度的气温差异判断季节

(3)气压带势力强弱和风带风力大小的季节变化

(4)风海流纬度位置和流势(流速和流量)的季节变化

6、大范围海陆间气温和风向的季节变化

7、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

8、自然景观的季节变化

9、河流水文特征的季节变化

10、人类活动的季节性特点

(1)农业生产活动的季节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