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408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2.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docx

江西省赣州地区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2012-2013学年九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赣州五校联考)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2分)

1.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2分)

A.绾(wǎn)头发报贴(tiē)趱行(zǎn)虞候(yú)掼在地下(guàn)

B.分食讫(qì)带挈(qiè)勾当(gòu)解元(jiè)谨倶贺仪(jǐn)

C.生辰纲(chéng)腻烦(nì)庖官(páo) 鸡肋(lèi) 唯唯喏喏(nuò)

D.暖香坞(wù)怔怔(zhèng)庾(yǔ)积穿凿(záo)聪敏伶俐(líng)

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无误的一项是()(2分)

A.在苏东坡975岁寿诞那天,三苏祠内古乐声声,祭祀人员在两名礼生的带领下,为民请命,完成了祭祀仪式。

B.央视“心连心”在瑞金烈士纪念园激情上演.节目精彩纷呈.观众乐此不疲.非常开心。

C.“人间四月天,麻城看杜鹃”.春夏之交.龟峰山上的杜鹃花开得正盛,落英缤纷.红霞耀天。

D.幸福是一种回味绵长的情致,是一种美不胜收的意境,它距离每一个人并不遥远。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新四大天王”林俊杰事业再攀高峰,昨晚在一年一度的MusicRadio颁奖上更是一举夺得港台最佳制作人以及最佳男歌手两项大奖。

B、4月22日,中国矿业联合会在连云港市东海县组织召开了“全国地热(温泉)尾水回灌与弃水处理应用技术研讨会”,以期解决当前我国地热水位快速下降的问题。

C、费洛伊德认为梦的材料来自三个方面:

一是身体;二是白天经历的事情;三是儿童时期的经历。

D、菲律宾外长说黄岩岛是菲律宾的固有领土,他的言论充满了颠倒是非、隐瞒和歪曲黄岩岛历来是中同领土的一部分的事实。

4、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2分)

①书上怎样讲的,一个字一个字地认清楚,然后照着去理解。

由于书是文字构成的,中国的文字包括形、音、义三个方面。

②我主张中学生读“死”书,就是鼓励他们要在书内用功夫。

③读“死”书,就是要抓住书中的形、音、义,把形认准,把音读准,把义理解准,然后准确无误地把书中的话记准、背准、用准。

④要把书读进去,真正读懂,而不是不求甚解,或者不懂装懂。

⑤所谓读“死”书,是说要认真地照着书本去读,先求准,后求懂,然后再求用。

A.⑤①③②④B.②③⑤①④C.⑤④①②③D.②④⑤①③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2分)

A.原句:

要保卫我们的蓝色国土,建造航母势在必行。

改句:

要使我们的蓝色国土不受侵犯,不能不建造航母。

B.原句:

世博园内的中国馆使用高科技手段完美地展示了城市的美好。

改句:

世博园完美地展示了城市的美好,中国馆使用了高科技手段。

C.原句:

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颠覆别国政权是西方列强的一贯伎俩。

改句:

西方列强的一贯伎俩是借人权问题干涉别国内政,以达到其颠覆别国政权的目的。

D.原句:

赣州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

改句:

难道赣州不是一个山清水秀、环境优美的全国卫生文明城市吗?

6.下面是胡适对他的学生说的一段话,准确概括胡适主要观点的是(2分)()

有人说:

“要做学问,既没有图书馆,又没有实验室,哪能做学问?

”我要对你们说:

“凡是要等到有了图书馆才读书的,有了图书馆也不肯读书。

凡是要等到有了实验室才做研究的,有了实验室也不肯做研究。

你有了决心要研究一个问题,自然会节衣缩食去买书,自然会想出法子来设置仪器。

A、没有图书馆和实验室不能做学问。

B、有了图书馆和实验室也不能做学问。

C、做学问不仅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D、做学问不需要图书馆和实验室。

二、古诗文阅读和积累(22分)

(一)阅读下面古诗,完成第7-8题。

(4分)

过百家渡四绝句(其四)

【宋】杨万里

一晴一雨路干湿,半淡半浓山叠重。

远草平中见牛背,新秧疏处有人踪。

7.对“见”字品析错误的一项是()(2分)

A.“见”通“现”,写出在远处齐刷刷的草丛中,牛背时隐时现的情景。

B.“见”字化静为动,似乎在不经意之间,宁静优美的农村景象、清新淳朴的田园风光跃入眼帘。

C.“见”字让人体会到悠闲自在,惬意喜悦的情绪。

D.“见”字写景过于单调,不能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

8.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前两句诗的意思是,一会天晴一会下雨,路上干了又湿,湿了又干。

天边的山峰重重叠叠,半淡半浓。

B.诗人写景不断变换角度,近景、远景、中景交替,点、线、面组合,汇织成一幅色彩绚烂、热情奔放的画面。

C.全诗看似写全景,实则以道路和远山为背景,着重描绘的是草间的牛背和秧间的人踪。

全诗饱含浓郁的生活气息。

D.这首诗平易自然,构思新巧,语言明了,清新流畅,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

(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第9-13题。

(10分)

  永博古通今,得钱即买书,家藏书万卷,因事为文,皆可录,而不求人知。

见古人立名节者,未尝不慨然擒卷终日,而尤慕颜鲁公③为人,喜面折人过,退无异言;闻秋毫④之善,必咨嗟奖咸如不及。

杜充守大名,名称甚盛,永尝画数策⑥见之,它日问其目⑦,曰:

“未暇读也。

”永数充曰:

“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充大惭。

靖康冬,敌犯京师,中外阻绝,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永号绝仆地,家人舁归,不食者数日,闻元帅檄,始勉强一餐,其忠谊盖天性。

(选自《江西古文精华丛书·传记卷·郭永传》)

(注释)①永:

指郭永,南宋初年的官员。

②拚(y6n):

通“掩”。

③颜鲁公:

即唐代颜真卿。

因曾被封为鲁郡公,故世称“颜鲁公”。

④秋毫:

鸟兽在秋季所换的毛,细而尖锐,称之“秋毫”。

故“秋毫”常用.作“细小”。

⑤咨嗟、赞叹。

⑥画数策;谋划几条策略。

⑦目:

品评。

⑧数:

数落,责备。

⑨不颠沛者:

不导致困顿或动乱。

⑩靖康冬:

指公元1127年冬季。

靖康,北宋钦宗年号。

⑩两宫北狩:

指徽宗、钦宗被金兵俘虏北去。

⑩号绝:

哭昏。

⑩舁:

抬。

⑩元帅:

指宋高宗。

宋高宗即位前称“元帅”。

9.用“/”划分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正确的一项是()1分)

A.必∕咨嗟奖咸如不∕及B.尤慕/颜鲁公为人

C.未尝不∕慨然擒卷终日D.骄蹇自用∕而得∕名声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3分)

(1)敌犯京师()

(2)喜面折人过()

(3)或以两宫北狩告永者()

11.用现在的话说说“人有志而无才,好名而遗实,骄蹇自用而得名声,以当大任,鲜不颠沛者,公等足与治乎?

”的意思。

(2分)

12.文中哪一件事情说明郭永喜欢当面指责别人的过失?

(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13.就郭永的言行,从某一角度简要谈谈你的感受。

(2分)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8分)

14、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每空1分)

(1).《出师表》中诸葛亮认为先汉兴隆的原因是:

      ,          。

(2).辛弃疾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以豪迈的情怀表达自己一生的理想的句子是:

  ,   。

(3).___________   ____,对影成三人。

(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

(5).,出则无敌国外患。

(6).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

三、现代文阅读(30分)

(一)阅读下文,完成第15—19题。

(16分)

我的梦想

莫言

(1)最早发现我有一点文学才能的,是一个姓张的高个子老师。

他教我们语文,是我们的班主任。

他的脸上有很多粉刺,眼睛很大,脖子很长,很凶。

他一瞪眼,我就想小便。

有一次他在课堂上训我,我不知不觉中竟尿在教室里。

他很生气,骂道:

“你这熊孩子,怎么能随地小便呢?

”我哭着说:

“老师,我不是故意的……”

 (2)大约8岁的时候,我在村里小学读三年级,因为生活的自理能力很差,加之上学时年龄较小,母亲给我缝的还是开裆裤。

为此,常遭到同学的嘲笑。

张老师到我家去做家访,建议母亲给我缝上裤裆。

我母亲不太情愿地接受了他的建议。

缝上裤裆后,因为经常把腰带结成死疙瘩,出了不少笑话。

后来,大哥把一条牙环坏了的洋腰带送我,结果出丑更多。

一是,六一儿童节在全校大会上背诵课文时掉了裤子,引得众人大哗;二是,我到办公室去给张老师送作业,那个与张老师坐对面的姓尚的女老师非要我跟她打乒乓球,一打,裤子就掉了……

  (3)在我短暂的学校生活中,腰带和裤裆始终是个恼人的问题。

大概是上四年级的时候,我写了一篇关于五一劳动节学校开运动会的作文,张老师大为赞赏。

后来,我又写了许多作文,都被老师拿到课堂上念,有的还抄到学校的黑板报上,有一篇还被附近的中学拿去当作范文学习。

有了这样的成绩,我的腰带和裤裆问题也就变成了一个可爱的问题。

  (4)后来我当了兵,提了干,探家时偶翻箱子,翻出了四年级时的作文簿,那上边有张老师用红笔写下的大段批语,很是感人。

因为文革,我与张老师闹翻了脸。

我被开除回家,碰到张老师就低头躲过,心里冷若冰霜。

重读那些感悟,心中感慨很多。

那本作文簿被我的侄子擦了屁股,如果保留下来,没准还能被将来的什么馆收购了去呢。

  (5)11岁时,我辍学当了放牛娃后,经常会忆起作文的辉煌。

村里有一个被遣返回家劳改的“右派”,他是山东师范学院中文系的毕业生,当过中学语文教师。

我们是一个生产队,经常在一起劳动。

他给我灌输了许多关于作家和小说的知识。

什么神童作家初中的作文就被选进了高中教材啦,什么作家下乡自带高级水啦,什么作家读高中时就攒了稿费三万元啦,什么有一个大麻子作家坐在火车上见到他的情人在铁道边上行走,就奋不顾身地跳下去,结果把腿摔断了……他帮我编织着作家梦。

  (6)我问他:

“叔,只要能写出一本书,是不是就不用放牛了?

  (7)他说:

“岂止是不用放牛!

”然后,他就给我讲了丁玲的“一本书主义”,讲了那些名作家一天三顿吃饺子的事。

大概从那时起,我就梦想着当一个作家了。

别的不说,那一天三顿吃饺子,实在是太诱人了。

  (8)1973年,18岁的我就跟着村里人去昌邑县挖胶莱河。

冰天雪地,三个县的几十万民工集合在一起,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指挥部的高音喇叭一遍遍播放着湖南民歌《浏阳河》,那情那景真让我感到心潮澎湃。

夜里,躺在地窖子里,就想写小说。

  (9)挖完河回家,脸上脱去一层皮,自觉有点脱胎换骨的意思。

跟母亲要了五毛钱,去供销社买了一瓶墨水,一个笔记本,趴在炕上,就开始写。

书名就叫《胶莱河畔》。

第一行字是黑体,引用毛泽东的话: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

第一章的回目也紧跟着有了:

元宵节支部开大会,老地主阴谋断马腿。

故事是这样的:

元宵节那天早晨,民兵连长赵红卫吃了两个地瓜,喝了两碗红黏粥,匆匆忙忙去大队部开会,研究挖胶莱河的问题。

老支书宣布开会,首先学毛主席语录,然后传达公社革委关于挖河的决定。

那部小说写了不到一章就扔下了,原因早已记不清。

如果说我的小说处女作,这篇应该是。

  (10)1978年,我23岁,参军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战士。

当了兵,吃饱了穿暖了,作家梦就愈做愈猖狂。

我在黄县站岗时,写了一篇《妈妈的故事》,写一个地主的女儿(妈妈)爱上了八路军的武工队长,离家出走,最后带着队伍杀回来,打死了自己当汉奸的爹,但文革中“妈妈”却因为家庭出身为地主,被斗而死。

这篇小说寄给《解放军文艺》,当我天天盼着稿费来了买手表时,稿子却被退了回来。

后来又写了一个话剧《离婚》,写与“四人帮”斗争的事,又寄给《解放军文艺》。

当我盼望着稿费来了买块手表时,稿子又被退了回来。

但这次文艺社的编辑用钢笔给我写了退稿信,那潇洒的字体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摇头摆尾。

信的大意是:

刊物版面有限,像这样的大型话剧,最好能寄给出版社或是剧院。

信的落款处还盖上了一个鲜红的公章。

我把这封信给教导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