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33888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465.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2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新高考生物二轮考前复习方略课标版讲义专题十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还有一种糖尿病患者是由于胰岛素受体受损,胰岛素不能发挥作用,这种患者不能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

(6)从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结构特点分析,几乎没有病毒将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作为宿主细胞,请解释原因。

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没有细胞核与核糖体等,病毒无法在其细胞内合成蛋白质。

(7)与未免疫的机体相比,已经免疫的机体再次受到抗原入侵后,病情较轻,或未发病,请解释原因。

已经免疫的机体,体内有能识别抗原的记忆细胞,当抗原再次入侵时,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产生大量的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的抗体可以迅速与抗原结合,阻止病菌的繁殖,从而使病情较轻,或未发病。

人体的内环境及稳态

【知识整合】

1.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2.下丘脑在三大调节中的作用

(1)图示

(2)下丘脑的“四个功能”与“三个中枢”

①四个功能:

感受、传导、分泌和调节。

②三个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血糖调节中枢和水盐平衡调节中枢。

【高考体验】

1.(2019·

高考全国卷Ⅲ)下列关于人体组织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

B.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以进入组织液中

C.组织液中的O2可以通过自由扩散进入组织细胞中

D.运动时,丙酮酸转化成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组织液中

解析:

选D。

骨骼肌细胞生存的内环境是组织液,血浆中的葡萄糖可以通过组织液进入骨骼肌细胞,A正确;

肝细胞呼吸代谢产生的C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液,B正确;

组织液中的O2可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进入组织细胞,C正确;

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D错误。

2.(2019·

高考全国卷Ⅲ)下列不利于人体散热的是(  )

A.骨骼肌不自主战栗    B.皮肤血管舒张

C.汗腺分泌汗液增加D.用酒精擦拭皮肤

选A。

骨骼肌不自主战栗是增加产热的一种途径,A符合题意;

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加,利于散热,B不符合题意;

汗腺分泌汗液增加,利于蒸发散热,C不符合题意;

酒精具有挥发性,用酒精擦拭皮肤可以带走身体的大量热量,D不符合题意。

3.(2019·

高考江苏卷)甲、乙、丙三人在一次社区健康日活动中检测出尿糖超标,为进一步弄清是否患糖尿病,依据规范又进行了血液检测。

图1、图2所示为空腹及餐后测定的血糖及胰岛素浓度。

糖尿病血糖浓度标准为:

空腹≥7.0mmol/L,餐后2h≥11.1mmol/L,请回答下列问题:

(1)正常人进食后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多。

胰岛素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__________、合成糖原或转变为非糖物质,并抑制________及非糖物质转化为葡萄糖;

同时胰岛A细胞分泌________受抑制,使血糖浓度下降。

(2)据图初步判断________是糖尿病患者,需复查血糖。

患者常因血糖浓度升高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________产生渴感,表现为多饮。

(3)除糖尿病外,尿糖超标的原因还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一次性摄糖过多 ②低血糖患者 ③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 ④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

(4)结合图1、图2分析,乙出现上述检测结果的原因可能有________(填序号)。

①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

②自身效应T细胞持续杀伤胰岛B细胞

③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

④胰岛B细胞膜上载体对葡萄糖的转运能力下降

(1)血糖调节过程中,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一方面可促进血糖进入细胞内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类物质,另一方面可抑制肝糖原的分解和非糖类物质转化为葡萄糖,同时胰岛素还能抑制胰岛A细胞分泌胰高血糖素,使血糖浓度下降。

(2)由题图可知,甲和乙的餐前空腹血糖浓度大于7.0mmol/L,餐后2h血糖浓度大于11.1mmol/L,可初步判断是糖尿病患者。

糖尿病患者由于细胞外液渗透压高,下丘脑感受器兴奋,传到大脑皮层产生渴觉并主动饮水。

(3)一次性摄糖过多,超过肾脏的重吸收能力,尿液中会出现葡萄糖;

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不能将尿液中的葡萄糖重吸收,会出现尿糖。

低血糖患者血糖浓度较低,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

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会引起大量排尿,尿液中不会出现葡萄糖。

(4)乙的餐前空腹和餐后血糖浓度均大于正常值,且其体内胰岛素含量也较高,说明胰岛素不能正常发挥作用,原因可能是胰岛素不能与组织细胞上的受体结合、自身抗体与胰岛素结合、自身抗体竞争性结合靶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导致血糖浓度较高,较高浓度的血糖又会刺激机体分泌胰岛素。

答案:

(1)氧化分解 肝糖原分解 胰高血糖素

(2)甲、乙 大脑皮层 (3)①④ (4)①③

本部分内容常联系生活实际、人体健康考查稳态的生理意义,神经、体液、免疫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血糖调节、体温调节和水盐调节等内容。

近几年在全国卷中出现频率较高,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形式都有,对逻辑推理和信息加工能力要求较高。

【题组模拟】

一、考查生命观念

1.通常情况下,人体细胞内液与组织液的生理指标最接近的是(  )

A.Na+浓度      B.渗透压

C.K+浓度D.O2浓度

选B。

细胞内液的渗透压与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基本相等,这样才能保持细胞的正常形态,维持细胞的正常生理功能,B项符合题意。

2.下列关于体温调节、水盐调节和血糖调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人体在寒冷条件下散失的热量比在炎热条件下散失的更多

B.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水的能力增强,尿量减少

C.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通过胰岛素分泌的分级调节来降低血糖浓度

D.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

选C。

人体在寒冷条件下,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较低,因此散热较多,为了保持人体体温恒定,产热量也增加,A正确;

当细胞外液的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导致尿量减少,B正确;

当血糖浓度过高时,下丘脑另一区域通过副交感神经支配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来降低血糖浓度,C错误;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降低血糖浓度,D正确。

二、考查科学思维

3.正常人体感染病毒会引起发热,下图是解释感染病毒后机体体温上升的一种假说,其中体温调定点是下丘脑预设的一个温度值,正常状态下为37℃。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过程仅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

B.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主要依靠排汗散热

C.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机体产热量等于散热量

D.寒冷刺激也会引起正常机体出现上图所示的反应过程

图示过程除有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参与外,还有免疫系统参与,A项错误;

一般情况下,当环境温度为29℃时人开始出汗,35℃以上时出汗成了唯一有效的散热机制,所以机体是否主要靠排汗散热,取决于环境温度,而不是人体温度,B项错误;

体温持续维持在39℃期间,相对稳定,因此产热量等于散热量,C项正确;

寒冷刺激会促进机体增加产热量,减少散热量,从而维持体温的相对稳定,但体温调定点不会改变,D项错误。

4.糖尿病有Ⅰ型和Ⅱ型,其中Ⅱ型糖尿病的主要特点是体内出现胰岛素抵抗。

有研究显示,Ⅱ型糖尿病患者体内同时伴有脑内胰岛素水平下降,对维持神经元存活起重要作用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及其受体水平也降低的变化,而上述变化可能会导致脑内神经元病理性死亡,进而加重阿尔兹海默症。

A.一分子胰岛素能多次用于调节细胞膜对葡萄糖的转运速率

B.IGFⅠ及其受体水平降低导致的脑内神经元死亡属于细胞凋亡

C.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浓度较高,体内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较多,导致多尿症状

D.人体内含与胰岛素合成相关的mRNA和含胰岛素受体基因的细胞数量差异较大

胰岛素是激素,一旦发挥作用后即被灭活,A错误;

IGFⅠ及其受体水平降低导致的脑内神经元病理性死亡,应属于细胞坏死而不是细胞凋亡,B错误;

抗利尿激素分泌越多,尿量应越少,C错误;

人体几乎所有细胞均含胰岛素受体基因,但只有胰岛B细胞才含与胰岛素合成相关的mRNA,D正确。

三、考查社会责任

5.抽取血液进行化验是医生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的重要依据,下表是某患者空腹血液化验单中的部分结果:

项目

结果

参考值

单位

葡萄糖

2.10

0.80~1.20

mg/L

180

135~145

mmol/L

2.70

2.02~2.60

根据表中数据和所学知识推测,该患者体内最可能发生的是(  )

A.胰岛素增多,促进葡萄糖运出肝细胞

B.神经细胞细胞膜动作电位的峰值减小

C.肌肉出现抽搐等症状

D.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A错误;

血液中钠离子浓度高于正常范围,钠离子内流形成动作电位,膜外钠离子浓度高,动作电位的峰值增大,B错误;

血钙含量低时才会出现肌肉抽搐,C错误;

由表可知,血液中葡萄糖含量明显高于正常范围,可能会导致葡萄糖随尿液排出,尿量增多,D正确。

 免疫调节

1.两大免疫过程

2.区分三类免疫失调症

1.(2018·

高考全国卷Ⅱ)下列关于病毒的叙述,错误的是(  )

A.从烟草花叶病毒中可以提取到RNA

B.T2噬菌体可感染肺炎双球菌导致其裂解

C.HIV可引起人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D.阻断病毒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

烟草花叶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A项正确;

T2噬菌体是一种专门寄生在大肠杆菌体内的病毒,其不能感染肺炎双球菌,B项错误;

HIV是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病原体,C项正确;

阻断病原体的传播可降低其所致疾病的发病率,D项正确。

高考全国卷Ⅲ)动物初次接受某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初次免疫应答,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能引发再次免疫应答。

某研究小组取若干只实验小鼠分成四组进行实验,实验分组及处理见下表。

小鼠分组

A组

B组

C组

D组

初次注射抗原

抗原甲

抗原乙

间隔一段合适的时间

再次注射抗原

回答下列问题:

(1)为确定A、B、C、D四组小鼠是否有免疫应答发生,应检测的免疫活性物质是________(填“抗体”或“抗原”)。

(2)再次注射抗原后,上述四组小鼠中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的组是________。

初次注射抗原后机体能产生记忆细胞,再次注射同种抗原后这些记忆细胞能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一段时间后取血清,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会出现沉淀,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小鼠发生过敏反应,过敏反应的特点一般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2点即可)。

(1)免疫应答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刺激所产生的特异性反应,抗体是这个过程中产生的免疫活性物质。

(2)再次注射抗原后,由于A组两次均注射抗原甲,D组两次均注射抗原乙,故A、D组能出现再次免疫应答。

记忆细胞可以在抗原消失后很长时间内保持对这种抗原的记忆,当再次接触这种抗原时,能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

(3)A组小鼠再次注射抗原甲后发生再次免疫应答,由于再次免疫应答反应强烈,血清中抗体产生速度快且浓度高,向血清中加入抗原甲后,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

(4)过敏反应的特点有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严重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

(1)抗体

(2)A、D 迅速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

(3)抗原与抗体发生凝集反应(特异性结合)

(4)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也不会引起组织损伤;

有明显的遗传倾向和个体差异(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高考江苏卷)图1为T细胞通过表面受体(TCR)识别抗原递呈细胞呈递的肿瘤抗原后被激活,进而攻击肿瘤细胞的示意图。

图2为肿瘤细胞的一种免疫逃逸机制示意图。

肿瘤细胞大量表达PDL1,与T细胞表面的PD1结合,抑制T细胞活化,逃避T细胞的攻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________方式摄取肿瘤抗原。

(2)图1中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被激活,增殖并________形成效应T细胞群和________细胞群。

(3)图1中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带有同样抗原的肿瘤细胞,故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________性,效应T细胞分泌毒素,使肿瘤细胞________死亡。

(4)为阻断图2中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通路,利用单克隆抗体制备技术,制备了抗PDL1抗体。

该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________传送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合,可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为应用于肿瘤的临床免疫治疗,需对该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除抗原结合区域外,其他部分都替换为人抗体区段,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抗原递呈细胞通过胞吞将肿瘤抗原摄入细胞内。

(2)T细胞识别肿瘤抗原后,在抗原刺激下增殖分化为效应T细胞群和记忆细胞群。

(3)效应T细胞通过TCR只能识别与刺激对应的肿瘤细胞的抗原,无法识别其他抗原,说明该细胞发挥的免疫作用具有特异性。

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结合后,分泌毒素,使靶细胞裂解死亡。

(4)结合题干分析,抗PDL1抗体注入体内后,通过体液运输,与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结合,会阻碍PDL1与PD1的结合,从而解除T细胞的活化抑制。

(5)对抗体进行人源化改造可以防止人的免疫系统将外来的抗体当作异物而产生免疫排斥反应。

(1)胞吞 

(2)分化 记忆 (3)特异 裂解

(4)体液 肿瘤细胞表面的PDL1 (5)降低免疫排斥反应

本考点为高考的常考点,以选择题、非选择题的形式呈现,试题难度不大,常结合神经调节、激素调节、细胞癌变及人体健康进行考查。

1.下列关于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都属于淋巴细胞,并且都能识别抗原

B.清除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和被病原体破坏的细胞都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

C.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与T细胞、T细胞与B细胞之间存在信息交流

D.自身免疫病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疾病,过敏反应和免疫缺陷病是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疾病

吞噬细胞、T细胞、B细胞都能识别抗原,但吞噬细胞属于免疫细胞,不属于淋巴细胞,A错误;

清除侵入人体内的病原体属于免疫系统的防卫功能,而清除被病原体破坏的细胞则属于免疫系统的监控和清除功能,B错误;

在特异性免疫过程中,吞噬细胞将抗原吞噬处理后呈递给T细胞,T细胞分泌淋巴因子,B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分化,所以它们之间存在信息交流,C正确;

过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都是免疫功能过强引起的,免疫缺陷病则是免疫功能过弱引起的,D错误。

湘赣十四校联考)下图为机体内发生体液免疫和过敏反应的流程图,图中甲~丁代表不同的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遗传性哮喘是两个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

B.过敏原初次入侵机体就引发丁过程发生导致哮喘

C.哮喘发生过程既有浆细胞参与又有效应T细胞参与

D.丁过程是需要通过体液运输对生命活动进行的调节

遗传性哮喘是由两对以上等位基因所控制的遗传病,A错误;

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才会导致哮喘,B错误;

由题图可知,哮喘发生过程无效应T细胞参与,C错误。

日照一中“圆梦之旅”测试)下列对如图所示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体

B.子代A系鼠的浆细胞裂解了移植的B系鼠皮肤

C.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

D.注射淋巴细胞使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发生改变

B系鼠和C系鼠的皮肤对于子代A系鼠是抗原,A错误;

B系鼠皮肤是抗原,而浆细胞没有识别抗原的作用,B错误;

据题图分析,移植C系鼠和B系鼠的皮肤后,子代A系鼠没有对C系鼠的皮肤产生排斥反应,说明C系鼠的皮肤没有引起子代A系鼠的免疫应答,C正确;

注射淋巴细胞并没有改变子代A系鼠的基因型,D错误。

4.下图为某人被狗咬后的处理和治疗情况。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清理伤口能减少人被狂犬病病毒感染的机会

B.被狗咬后不包扎能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

C.注射狂犬免疫球蛋白能直接消灭侵入细胞内的狂犬病病毒

D.每隔一定时间注射狂犬疫苗,对机体抗体和记忆细胞的产生起到增强作用

被狗咬后及时清理伤口可以减少伤口处的病毒,减少感染机会,A项正确;

不包扎的有氧环境会抑制厌氧菌的繁殖,降低人被厌氧菌感染的风险,B项正确;

注射的狂犬免疫球蛋白是抗体,只能与细胞外液的抗原结合,对细胞内的病毒不起作用,C项错误;

每隔一段时间注射疫苗,可以增加抗体和记忆细胞的数量,增强免疫能力,D项正确。

三看法区分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

 

[专题针对训练]

1.内环境是体内细胞直接生活的环境。

下列关于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体内环境的组成成分包括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CO2、溶菌酶和氨基酸等

B.肾上腺、唾液腺和胃腺等腺体产生的分泌物,均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C.血浆中的血红蛋白运输O2到全身各处

D.泪液、汗液和肝脏分泌的胆汁等都属于细胞外液

突触间隙内的神经递质存在于组织液中,溶菌酶、CO2和氨基酸等可存在于血浆内,它们都属于内环境的组成成分,A项正确。

唾液腺和胃腺产生的分泌物直接排到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B项错误。

血红蛋白存在于红细胞内,不存在于血浆中,C项错误。

泪液、汗液直接分泌到外界环境中,它们不属于细胞外液;

肝脏分泌的胆汁直接排到消化道内,消化道与外界环境相通,其中的液体不属于细胞外液,D项错误。

2.溶血是指红细胞破裂,血红蛋白渗出的一种现象。

溶血反应包括免疫性溶血和非免疫性溶血。

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溶血反应可导致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

B.免疫性溶血可能与体内产生的抗体有关

C.溶血反应可能导致内环境的pH升高

D.血红蛋白不是红细胞含有的唯一蛋白质

溶血可造成红细胞破裂,从而使红细胞运输氧气的能力下降,从而导致组织液中氧气浓度降低,A正确;

免疫过程中,某些抗体会与红细胞作用造成溶血,B正确;

溶血反应不会导致内环境的pH升高,C错误;

红细胞中除了含有血红蛋白外,还含有与无氧呼吸有关的酶等蛋白质,D正确。

3.伤口感染后会红肿、发炎甚至化脓。

A.受损部位毛细血管收缩,皮肤变红

B.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降低,引起局部肿胀

C.吞噬细胞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

D.痛觉感受器感受刺激,产生并传递兴奋刺激下丘脑,产生痛觉

受损部位毛细血管舒张,A错误;

该部位组织液渗透压升高,导致组织液增多,出现局部肿胀,B错误;

吞噬细胞能穿出毛细血管壁,向伤口处聚集吞噬病菌,C正确;

痛觉是由大脑皮层产生的,D错误。

4.婴幼儿容易尿床、尿裤子,而成年人则能较好地控制排尿。

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婴幼儿的无意识排尿不属于反射活动

B.婴幼儿尿床与大脑皮层发育不完全有关

C.成年人能有意识“憋尿”,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

D.成年人尿意的产生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

婴幼儿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容易出现尿床、尿裤子现象,该排尿属于非条件反射活动,其反射中枢位于脊髓,A错误,B正确;

成年人能较好地控制排尿是因为成人的排尿受大脑皮层控制,可以说明高级中枢能够调控低级中枢,C正确;

尿意是在大脑皮层产生的,D正确。

5.(2019·

湖南益阳高考期末)胰岛B细胞的细胞膜上存在甲、乙两种蛋白质,这两种蛋白质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而发挥相应的生理功能。

其中,甲、乙两种蛋白质分别参与Ⅰ、Ⅱ两种生理过程,丙为过程Ⅱ产生的分泌蛋白(如图)。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过程Ⅱ体现了膜具有信息交流的功能

B.过程Ⅰ体现了膜具有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

C.甲、乙均能与葡萄糖结合,说明二者无特异性

D.丙可能是胰岛素,能促进肝细胞膜上过程Ⅰ的进行

受体介导的胰岛素的分泌和胞吐过程需要细胞膜表面上的葡萄糖受体蛋白和葡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自我管理与提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