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231453 上传时间:2023-01-21 格式:DOCX 页数:176 大小:258.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6页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6页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6页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6页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17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胡雪岩全传Word文件下载.docx

纵观胡雪岩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重要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倚靠何桂清、王有龄的发展期。

年轻时的胡雪岩慷慨任侠,却又目光如炬。

为了帮助落魄的王有龄走上仕途,他情愿丢了自己的饭碗,孰料这位仁兄青云直上,反而成就了胡雪岩事业的第一步。

胡雪岩以他超人的眼光、过人的胆识和苦心经营,逐步在江、浙、沪地区形成官商一体的利益集团。

在经营阜康钱庄、蚕丝和扶助何、王等人的仕途生涯中,胡雪岩积累了宝贵经验,并结交了包括官场、商场、洋场乃至江湖人物在内的形形色色的人物,为结交左宗棠后的事业巅峰期奠定了坚实基础。

第二个时期是事业高峰期。

这个时期的起起伏伏也是与左宗棠的政治命运紧密相连的。

咸丰十一年(1861)十一月,太平军攻打杭州。

胡雪岩从上海、宁波购运军火、粮米接济清军。

左宗棠任浙江巡抚,委托胡雪岩主持全省钱粮、军饷,因此阜康钱庄获利颇丰。

当时众多朝廷要员都以阜康为外库,寄存无算。

他还协助左宗棠开办企业,主持上海采运局,兼管福州船政局,经手购买外商机器、军火及邀聘外国技术人员,从中获得大量回佣。

他还操纵江浙商业,专营丝、茶出口,操纵市场、垄断金融。

在左宗棠收复西北,成就不朽功绩之时,胡雪岩的阜康钱庄支店达二十多处,布及大江南北。

资金2000万余两,田地万亩。

他进而协助左宗棠“西征”建功,获布政使衔,戴红顶、穿黄马褂──历数清朝两百多年的历史,经商获仕、戴红顶而又穿黄马褂的,惟胡雪岩一人而已。

胡雪岩官场上遇合之奇,固然令人赞叹,他与“江湖人物”的来往更令人拍案惊奇。

他结交江南第一大帮“漕帮”的首脑,凭着他过人的见识、敦厚重义的性格与运筹帷幄的才能获得敬重,以致漕帮上下甚至破格称之为“小爷叔”。

然而这样一位纵横商场、江湖,出入朝廷庙堂,权倾一时、富可敌国的人物,却又在短短时间之内事业崩毁、穷困潦倒。

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下场相当凄凉,“看他起楼,看他楼塌了”,不免令人感慨万分。

胡雪岩的人生事业,因为介入政治集团而起,也因为自己所在集团的不得势而迅速衰落。

这也正是封建官商所受到的历史局限所在。

也正因为如此,后人对胡雪岩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

胡雪岩所在的年代是封建社会,没有民主集中制,也没有合理的政策保护商人的利益。

正因为“当官”的说了算,故此商要和官拉上关系,再加上自己的“智”,才能让生意有保障,并有可能实现赚取利润这一从商的基本原则。

胡雪岩和官拉关系,必须给官一些“糖衣炮弹”,阅读此书,应从正面吸取营养,学其精华,去其糟粕。

清人顾嗣协曾有诗:

“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

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

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既然我们是读其长处,又何必苛求呢?

****

有关胡雪岩的书此前已经出版过许多版本,大都是小说体裁或者研究专著。

这本《胡雪岩全传》与其他版本不同,既是传记,又有小说风格,还像研究胡雪岩的专著,读来琅琅上口,不觉枯燥而且发人深省。

全书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综述胡雪岩的一生和他所处时代的特点以及他对后人的影响。

第二部分描述胡雪岩成就事业的详细过程,从他当小伙计开始,到他鼎盛时期受封黄马褂、一品红顶子,再到因左宗棠与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发生矛盾而遭遇失败。

最后一篇夹叙夹议地把胡雪岩成功的原因一一进行分析。

整部书的结构、写法十分新鲜,很有特点。

另有一点提醒读者:

书中多处提到“洪杨之乱”和“长毛”。

这是清政府统治者的提法,实质就是“太平天国”起义和“太平军”。

名称混用,是为了叙述方便,没有别的意思。

方言

2009年10月

目录

上篇商圣传奇

第一章钱庄跑街2

钱庄里的“胡大人”2

识人做事,需要眼光7

第二章从末路到中兴15

援手王蒋引末路15

投桃收李25

王有龄衣锦归来29

献计何桂清30

第三章北票南庄35

初触票号35

承发宝钞,孤注一掷41

旗开京城奠鸿基44

第四章借师助剿48

缘起小刀会48

献计租用洋枪队50

祸起曾国藩55

第五章粮食问题61

“托孤受命”61

涉险献粮,情动左宗棠66

献计左宗棠70

第六章胡庆余堂74

施粥布药,杭州赈灾74

酝酿“胡庆余堂”76

“赠药”打开洋人市场78

善用广告,打造品牌80

左宗棠力荐辟谣83

第七章周瑜打黄盖89

在商言商89

接收太平军存款91

“归顺”抑或“投靠”95

一笔意外的军饷99

第八章福州船政局103

事出有因103

中国第一家近代造船厂109

大兴洋务112

第九章风气之先115

饷从己出115

借款洋行,左宗棠收复新疆119

隐现祸患124

想得开,放得下126

第十章杨乃武与小白菜冤案130

来龙去脉130

峰回路转137

波澜再起142

提京复审,昭白天下143

第十一章风云再起146

如意算盘146

困鹰遭折翅148

左宗棠阜康唱名154

殃及池鱼157

下篇成功密码

第十二章驾驭时代的胡雪岩162

胡雪岩时代之大势162

胡雪岩对时事的特殊驾驭169

第十三章助人者人助之178

先做朋友后做生意178

投资人脉,编织网络182

交情和义气就是资本184

助人要有助人的手段188

第十四章笼络人心五要诀193

烧冷灶193

趋热门195

捧场面197

行贿赂199

讲义气201

第十五章用人:

皇帝要太监老爷配跟班儿203

人的最大本事就是用人203

智者、勇者、贪者、愚者209

第十六章放宽肚皮装气咬定牙根吃亏214

能忍耐、肯等待214

做人要经得起折磨219

第十七章与其乘时不若待势223

用心栽花,培育官场势力223

人抬人,结交江湖势力229

有钱大家赚,做大商场势力231

边打边拉,营构洋场势力234

第十八章智勇仁强商人四德236

智就是通权时变236

勇就是决断239

仁就是取舍242

强就是有所守243

第十九章效法先秦商圣,成就陶朱事业246

发展积著之理246

善假时机,顺应天理249

附录与胡雪岩相关的人物志252

第一章钱庄跑街

胡雪岩初做跑街,几件事虽然都处理得干净,他还是觉得心里不痛快。

他慢慢品味出眼光的重要性,做生意应该像老板那样,观人入骨,料事如神。

——作者题注

钱庄里的“胡大人”

胡光墉(1823-1885),字雪岩,祖籍安徽绩溪,生于杭州。

胡雪岩祖上做河船生意。

胡雪岩爷爷那一辈儿,因为沙船生意小有富足,便把家人从徽州绩溪老家迁到了杭州。

绩溪全部是山地,耕地甚少。

全年的五谷杂粮统算起来,也只能供三个月的食粮。

不足的粮食,只有向外地去购买补充。

所以徽州人为了生计,只好脱离农村,到城市去经商。

几千年来,徽州人命中注定要做生意人。

沙船这个名称,在今人看来,已经渺若云烟,其实在明清两朝,海上交通全靠这些沙船。

它的最古老的名称,就是“漂洋船”。

明朝永乐皇帝曾派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乘载的所谓楼船,也就是沙船。

在西洋轮船还没盛行之时,这些沙船对于海上游客之往来,货物之输运,曾起过很大作用。

沙船运客,也搭货。

商号货物相互搭配装船,甲船中有乙船之货,乙船、丙船中也有甲船之货。

船到地头,各自凭单据提取。

如果中途失事,或遇匪徒袭劫,或遭风雨沉没,损失由各号分担。

亦有船货抵埠,市面陡涨,则亦由各号分享共利。

这本是沙船业的惯例。

胡雪岩的爷爷那辈人,经过几十年的经营,已经拥有大船五艘。

胡雪岩的父亲也自小随船,北闯大连,南走潮汕,向西沿长江而上溯,直抵巴蜀。

眼看着家业日益兴隆。

不承想胡雪岩的一个表爷,贪心不足,私自破了船业的规矩,经常独载自家货物,以求暴利。

不料遭了歹徒打劫,连船带货,随同船上的帮手,无一幸免。

其时,胡雪岩的爷爷因病在家,闻此巨变,犹若晴天霹雳,一口气咽下再也没能回转过来。

胡雪岩的父亲变卖家产,逐一清还债务。

有好心人便放他一马,看重的是上一辈人的厚道和后生的懂事。

尽管如此,等债还毕,家中也就只剩二亩薄产了。

这时的胡雪岩已经上了一年私塾。

这一变故来得太大,短时期也无望回转了。

胡雪岩只好回到家中,帮着干些杂活儿,闲下来时就自己学上一点,总算粗通文墨。

十四岁那年,一位亲戚介绍胡雪岩去了杭州的一个钱庄,做了学徒。

这学徒的活计其实并不太劳累,但是委屈。

一个学生子(杭州人管学徒叫学生子),进门拜了店主为师傅,店主就得把他当自己的孩子一样照顾着,管吃、管穿、管住,还管他在外面的说话行事,以免招惹了是非。

这是店主对学生子好的一面。

不过在日常琐事上,店主可就不会把他如嫡出一般供着了,扫地抹桌,打水倒尿,有什么杂务跑腿儿的,都落到了学生子头上。

刚进门时,钱庄老板就说好了,学徒期间无薪俸,杂活儿需要排着干,有什么不对的,该打就打,该骂就骂。

其实这老板人并不坏,三年学徒,胡雪岩活儿没少干,骂是受了不少,倒没挨过一次打。

胡雪岩脑瓜很灵,手脚也挺麻利。

所以钱庄的其他伙计档手待他都不错。

老板用不到胡雪岩时,伙计们也常借故把胡雪岩捎上出去办事。

有了小胡这个家伙,探风送信儿,跑腿打酒,这一类琐事,倒也都可以省心了。

那小胡倒也落得外边转悠,一边和小店伙计贫嘴,讨价还价,一边还可乘机享受一下。

时间久了,小胡的嘴皮功夫长进不少。

不过小胡从来不敢在老板面前显山露水。

老板也只觉得这小胡是个少言少语,不过还算机灵的年轻人。

有一天店门口忽然来了一个小渔倌,赤着双足,提着个小木桶。

木桶里边四条雄头雄脑的大鲤鱼,每条足有一斤多重。

小渔倌点名非要见上一见店里的胡大人。

店里的伙计很是吃惊,给他解释说这店里胡大人没有,只有一个小胡。

小渔倌急了,嚷嚷着:

“不对,他亲口告诉我叫他胡大人的。

”伙计见和他计较不出个所以,便要赶他走。

这时店主出来了,询问究竟。

小渔倌说:

“上个月小的在东门外遇到胡大人,他见我的鱼虽好,就是没人买,就和小的聊起来。

小的说家里就指靠这卖鱼的钱过活儿了,鱼卖不出,小的如何好回家交代。

他就叫小的听他的话行事。

小的鱼果然很快就卖光了。

小的爹爹夸了小的,还特意让小的送来两对鲤鱼拜谢。

“那胡大人是什么模样?

”店主问道。

“瘦瘦的,高高的,一颗门牙还掉了。

他这一说,店里的伙计“轰”地一下都笑了。

掉了门牙的瘦高个儿不正是小胡吗?

店主皱了皱眉头,让人到后院去叫小胡。

小胡正在和老板的儿子走棋,不肯出来。

那伙计一急,拽着他就往外走。

刚进店门,就有伙计嘻嘻叫着:

“胡大人到。

小胡脸“刷”地一下红了。

小渔倌高兴地叫道:

“就是他,就是他。

老板沉着脸问:

“小胡,啥辰光成了胡大人了?

小胡犹豫了一下,心想:

不老实说了,老板可真要不高兴了。

原来,因为店里常有个伙计带他去东门一带办事,在街边他注意到了这个呆头呆脑的小渔倌。

小渔倌的鱼都很鲜活,可他的脑子就是转不开。

小渔倌的爹爹腿脚不灵,只好自己驾船打鱼,让小渔倌来卖。

每一个采办的人都很喜欢小渔倌的鱼,可是一问价钱,不但比别的鱼摊高出很多,还一个子儿都不能减,一个个只好摇头而去。

鱼卖不出去,小渔倌急得都要哭了。

小胡见了,就主动上前问他究竟。

听了小渔倌的诉说,小胡忍不住笑了起来:

“世上哪有不能讨价还价的买卖?

你不让人家占点儿便宜,人家凭什么非要买你的?

“那是俺爹定的价!

小胡说:

“你今天就听我的,保你爹爹高兴。

那天带小胡出去的伙计正好到都统衙门办理胡都统钱票京汇。

都统衙门他们常去,所以和账房、书办都很熟悉。

胡雪岩就瞅准机会,趁着账房先生和他两个人在家时,把自己的小褂袍一拎,对着账房先生行了个长喏。

账房先生倒也不客气,问他有何想法。

小胡道:

“我表弟家世代捕鱼,那鱼个个都巴巴的。

我想胡都统走南闯北,什么风味没有尝过?

要是漏过了咱杭州湾这第一美味,岂不遗憾终身?

”账房先生道:

“咦!

你小小年纪,话倒说得挺溜啊!

”账房先生知道这小胡鬼机灵,对这小家伙颇有好感,就允诺他道:

“我许你表弟先供衙门三月,不过价钱上你可得给采办的人体己一点儿!

”小胡明白,心想:

“不就是每次少卖几文钱嘛,这话好说。

小胡回到东门外,对小渔倌说:

“你跟我来,我今天把鱼全给你销出去。

”小渔倌听了高兴坏了,匆匆忙忙跟着小胡走。

到了都统衙门,小胡吩咐小渔倌:

“价钱你就照我说的给,对买鱼的人你就说:

‘是胡大人爱吃这鱼,特意吩咐账房先生去订购的。

’”

其实买鱼这事,如若都统真的爱吃,只需直接派人告诉采办就可以了,何必多此一举,还要让账房先生转达。

小胡再精明,但毕竟年纪还小,事情上考虑不了这么深。

不过这回倒真让小胡碰上运气了。

那采办也是个粗心人,心想让账房这么转告,定是都统想细水长流,备了长期开支的。

想是这么想,还是觉着未尽明白,就“蹬、蹬、蹬”跑到账房先生那里去问。

账房先生心想:

“这小胡倒当真了,还来得这么快。

不过小胡虽然人小,咱可是答应过人家的。

童叟无欺,这是做人的道理。

”于是就随口应了声:

“没错,胡大人听说这鱼特细嫩,让我转告你好好采办,你也不必太舍不得,总得让大人满意才是。

那采办得了这话,煞是高兴。

这不明示自己可两头挤兑,抽点儿彩头吗?

于是,采办乐颠颠地让小渔倌把鱼全部留下,并告诉他,衙门里的伙食是换着排下去的,每隔两天来一次就可以了。

统算下来虽然每条鱼的价钱便宜了一点,不过用不着自己再费神苦等,而且以后的鱼也有了去处,小渔倌太高兴了。

回到家他跟父亲一讲,父亲也连连夸他。

末了,他父亲问:

“那带你卖鱼的姓甚名谁?

这可把小渔倌难住了。

他脑子本来就不怎么好使,又转悠了半天,想了半晌才说道:

“好像叫胡大人。

”小小孩子怎么会叫“大人”呢?

他爹一听就觉着不对,非让他问清不可。

也该这人走运,歪打正着,胡都统倒还真的喜欢上这鱼了。

小渔倌自然得经常去送鱼,不愁碰不着小胡。

他把小胡拉到一旁,问道:

“你真的姓胡?

“这还能有假?

小渔倌不问了。

这姓都是真的了,名还能假得了?

他就又追问小胡家住何方,说他爹爹定要拜谢他。

小胡这厢给老板讲述原委,老板那厢心中一阵嘀咕。

老板开头一听小渔倌拜见胡大人,觉着小胡定是在外边胡抡海吹,小小年纪养成这般坏毛病,自然是千不该万不该。

所以他一听就沉下了脸,这其中的细节越听越清楚了,老板的心里也越来越高兴。

示惠于人,似这般小小的事体,倒也算不了什么。

难得的是他小小年纪,能有这种想法,并且居然靠着自己的活动把事情做成了,看来这孩子还真是块好材料。

老板心里是这么想,嘴上却不说,还有意想再考一考小胡。

他问道:

“你姓胡就是了,怎么就成了大人?

小胡倒会解释:

“禀告老板,小的一个堂哥就叫达仁。

通达的达,仁义的仁。

伙计们听了又都笑了。

店主见小渔倌今天拎了四条鲤鱼过来拜谢,觉得这是吉利的征兆,况且小胡这事办得也煞是漂亮,心中就很高兴,命档手封了红包,赏给小胡。

并让常带小胡出去的伙计,陪着档手一行,到酒馆订了一桌席,正式结束了小胡的学徒期,把他升为店里的伙计。

那时钱庄里的伙计,被称作跑街。

跑街要干的事,就是为钱庄招揽生意和讨要债款,类似于今天的银行储蓄员。

识人做事,需要眼光

当时的杭州,有很多候补、捐班的官吏。

所谓捐班,就是花钱买官。

中国封建社会,从汉朝起是公荐贤人当官。

到了隋唐,有了科举,社会上的读书人就有了正途从社会底层进入官僚上层。

到了清朝中后期,国库银荒,社会上有钱的人又刚好想做官,就有大臣上了奏折建议朝廷卖官。

朝廷起初还忸忸怩怩不肯,后来也架不住支出多,收入少的煎熬,终于下了准旨。

不过又加了道附折,责令各地要员严加管理督促,谨防流弊横生。

话是这么说,谁都知道“一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

买官的人不外两类:

一类是读书不进,家中又有产业的人。

到了晚年,眼看着一辈子功名无望,免不了觉着愧对了祖先。

所以总欲有个官衔,也好上报祖恩,下范后生;

另一类是做了生意有钱的人。

因为整个社会都把官僚老爷看得很大,只是有钱仍免不了被人瞧不起。

况且谁都明白,有了一个官衔,一旦补了实缺,绝不只是面子上好看。

各方人等都有巴结你,用上你的时候。

只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腰包里没有不肥的。

因了这实际的好处,候补、捐班的人就不愁没有。

捐班要花很多钱,捐了后又不能马上补实缺,所以在候补期间,他们中的许多人都是两手空空,只能向钱庄借贷度日;

即使补了缺,上任时打点也需要钱,还得向钱庄借。

胡雪岩充当跑街,主要就是招揽这批人的生意以及督促他们到期还钱。

这可不是个好干的差使。

这班人,虽然身在落魄之中,但老爷的臭架子已经摆开。

他求你借钱时,拿你当爷似的。

你要是问他讨债,他就会板着脸来一句:

“还怕爷明天就死了?

”或者说:

“爷还赖你这几个钱儿?

”遇到那脾气倔的,也倒好办,就拿这同样的话一激他就是,一准灵光。

不过大部分人都是有一定背景和势力的。

所以这活计要想做得圆满,既需时时小心,笑脸相陪,有时还得来点儿硬的,软硬兼施。

小胡处处小心,事情处理得都还算满意,而且还结交了几个好朋友。

其中有一个姓夏的,人已中年,整日少言寡语,做事倒很稳当。

小胡遇到什么难处,都拉了他到小馆子里,一边对酌,一边商量。

倒是有一件事连老夏也给难住了。

钱庄放了一笔账给一位叫蔡厚仁的。

蔡拿这笔钱捐了候补知县。

蔡有一个后台,是上海道的一个亲戚。

据他本人讲,这亲戚也答应帮他走走京线,早日补上实缺。

因为在放账时他有这么一个暗示,钱庄的档手也认为该人的信用还算可以,除了他捐班的用度外,还额外加放了他一年的生活费用,约期两年内还清。

没想到一等就等了三年。

因为这账是小胡牵线放出去的,姓蔡的得到这笔款项,乐陶陶地拉着小胡去酒馆好好意思了一番。

没过半年,那姓蔡的又来找小胡,说是捐班出了纰漏,需要加贷。

钱庄的规矩,加贷要加息,他满口应承。

这事放了一年有余,没人再过问。

等到第二年年终时,照例要盘点各项贷款,小胡满指望着蔡厚仁补缺有了消息,也好对钱庄有个交代。

等到仔细一打听,小胡却听了一惊。

候补是补着了,实缺依然毫无动静。

而且这姓蔡的是个色鬼,在家无聊,就大着胆子去外边鬼混。

老婆拿他无可奈何,整日在家里哭哭啼啼,钱庄本来加贷了他一年的生活用度,他早就把钱挥霍一空,所以才有二次加贷。

也还亏他知道不好意思,等这笔钱也用完了,他就跑到另一个钱庄去告贷。

若是这等胡花,指望按期还,恐怕是很难了。

小胡找他谈了两次,他只是说快有信儿了。

小胡也只好暗自着急。

果然,期满之时,蔡家人哭丧着脸,请求延期。

钱庄顾念他有后台,也不便逼得太狠。

到了第三年,蔡厚仁干脆翻脸无情了。

小胡一到他家,人未落座,他就吵嚷起来:

“钱,我没有。

要么你们就再放我一年,要么就把我抓去见官府。

小胡心想:

“咦,你倒有理了。

合计着是你有后台,我们拿你没办法?

”心中这么想,也就没有好气了:

“蔡大人,我倒不是拿你找别扭。

欠钱还债,我们是来找你探听消息的。

你要真是补缺上有难处,我们钱庄也不会不替你考虑。

你要是另有用度,恐怕老让我们这么为难也不好吧!

蔡厚仁一听“另有用度”这几个字,脸便“刷”地一下红了:

“我能有什么用度,还不是一心一意奔个前程?

小胡听了可笑:

“蔡大人是不是一心一意,我可不知道。

蔡厚仁道:

“你这是什么意思?

小胡听他嗓门忽然抬高,心中就越发不快:

“我是什么意思,蔡大人自己明白。

蔡厚仁“腾”地一下站起:

“我明白,我明白。

我就明白我现在没钱,你们去告官府抓我吧。

小胡也火了:

“你别以为我们不敢。

蔡厚仁一愣,嘴上却还硬:

“那好,咱走着瞧,我就不信我斗不过你。

小胡见此,也不得不硬了:

“好,蔡大人,咱就官府见。

话是这么说,不到万不得已,哪个钱庄愿意得罪这样的主顾?

更何况那蔡厚仁也分明是仗了自己的后台,才敢嘴硬道“不信我斗不过你”。

心中这么想,小胡就有些后悔自己用语着急了些。

黄昏时分他拉了老夏,把今天见蔡厚仁的经过都讲了一遍。

老夏只是沉吟不语。

等了老半天,他才说道:

“小胡,你是着急了些。

不过,真的是有事了,倒也不必怕事。

老夏这是在给小胡打气儿,告诉他不必惧事。

“人要一怕事儿吧,事儿就跟着你来。

”几杯酒下肚后,老夏来了兴致:

“嗨,小胡,我给你讲个刚发生的事儿。

是讲现任广东巡抚的。

那巡抚也真算是个“人物”。

英国的舰船在珠江口岸挑衅时,他不积极备战,反倒跑到庙里求签。

得到的回答是宜守不宜攻。

他回去后,命令所有船只,全部调头,船尾对着江面。

“若遇夷贼开火,万万不可回击。

”有部下便问了:

“那我们如何退敌?

”巡抚捋着胡须道:

“诸公不必着急,我自有退敌妙法。

巡抚所谓的退敌妙法,无非是在船尾绑了大粪桶。

他说这夷船船坚炮利,我等惹他不过。

不过他只要沾着我这大粪气,管教一个一个不得好回。

结果可想而知。

等到大炮一响,站在船尾的水勇一个一个丧胆失魄,忽拉拉都跌足失水,掉到了粪桶里。

小胡听到这里,抚掌大笑:

“要是换了我,宁肯迎头和那洋人去撞,也不蒙受这等羞辱。

老夏道:

“这就是了。

有时人一心虚,想出来的点子就很可笑。

事情办砸了不说,自己还蒙受羞辱。

“看来羞辱都是自讨的了。

“那倒也未必,有些事情,想躲也躲不掉。

不过,如果自己遇事不惊,总还可以避免掉一些的。

不过姓蔡的这家伙也挺讨厌,要是真像他说的那样,他和上海道台有那么亲密的关系,也真不宜太难为他了。

正说笑间,钱庄老板来了:

“哎唷,大老远就见你们说说笑笑,有什么好事吧?

“好事倒没有,好故事倒有。

于是老夏就又把故事讲一遍,老板也拍腿叫绝。

末了,老板说:

“我也给你们讲个类似的故事。

这故事是讲圣旨传递的。

原来,清朝道光、咸丰年间尚没有现代化的通讯工具,朝廷有了文件,全靠一站一站驿马传递。

尤其是皇上的圣旨,必以四百里兼程的速度一站一站往下传。

因为是圣旨,每站必得地方官员接了,晚间妥为保存,以防丢失。

那地方官员,知州、知府、知县,无不对圣上旨意抱着很大的兴趣。

所以除了密封得严实,每到一地,必被偷偷拆开检看,看完后再放回封好。

第二天交给下一程驿马继续传递。

有天晚上,有个知县打开封套,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

原来圣旨不见了,里边只有一张绵纸。

这一惊可非同小可,丢了圣旨是要犯杀头之罪的。

他慌忙找来了书办。

书办倒不着急,告诉他原纸装上,依样封好。

知县说:

“这怎么可以,下一站会揭发的。

”书办道:

“大人你都知道是杀头之罪,下一位老爷又怎么会不知道?

他要是报告了,追查不清,责任岂不要落在自己头上?

”知县一听,连连称是,就依计而行,果然平安无事。

“那最后接旨的人可就傻了眼!

“当官的人最会装糊涂,多一事不如少一事。

这点儿本事他要练不出来,他这官儿就别想做得安生。

小胡听了,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