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
卫生经济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
经济学要解决什么问题
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吃时,如何使他们吃得有积极性;而当三个人的活五个干时,如何使他们不偷奸耍滑。
经济学就是要解决如何选用有限的资源来生产有价值的商品,并把它们合理配置。
体现两大经济学工具
1)最优化技术2)均衡状态的决定
经济学原理能否引进卫生服务领域?
反对者意见
1)消费者不理性2)有关信息不充分3)医生才是消费者4)得到医疗服务是公民的权利,单靠市场调节不足够
7月24日,北京垂杨柳医院急诊科,江苏来京务工人员梁士宽愁容满面。
“儿子昨天晚上发烧39摄氏度。
从昨天下午到现在,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更严重了。
”他摸着儿子的头告诉记者。
35岁的梁士宽去年11月来到朝阳区红燕市场做买卖水果和青菜的小生意。
手里拿着医生开的收费清单。
他对记者说:
“听人说,这里还比较便宜就来了,没想到还是太贵了,照着这样下去,我们根本看不起病。
这次孩子一生病,一个月的生意又白干了。
唉,可病还得看呀!
”梁士宽一脸无奈。
在朝阳区红燕市场像他这种外地来京的人很多,如果不是什么大病,很多情况下,熬一熬就过去了,梁士宽深感困惑:
“医院的大门是为有钱人开的?
”
思考:
1、公立医院要不要营利?
2、如何理解卫生服务的公平性?
第一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一、卫生经济学的概念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是一门涉及多学科的边缘交叉学科,涉及经济学、医学、伦理学、保险学、公共财政、成本会计和社会保障等一系列理论和方法,其研究范围涉及医疗卫生服务的各个领域。
观点一:
就是运用经济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问题,揭示其中经济规律,为实现卫生保健资源合理、有效配置和使用提供依据的一门经济学分支学科。
观点二:
卫生经济学就是运用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医疗卫生领域中投入和产出的经济关系和经济规律的学科。
观点三:
卫生经济学研究卫生服务、人民健康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相互制约关系、卫生领域内经济关系和经济资源的合理使用,以揭示卫生领域内经济规律发生作用的范围、形式和特点的学科。
观点四:
卫生经济学又称健康经济学,是为实现有效配置和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对卫生服务的需要,而对医疗服务的经济学特点专门进行的研究。
观点五:
卫生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门分支学科,是卫生部门和卫生服务领域中的经济学。
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卫生服务过程中的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即卫生生产力和卫生生产关系。
二、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卫生保健领域的经济活动(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等活动)
2、卫生保健领域的经济关系
例如:
供需双方的经济关系、卫生服务机构与保险机构之间的关系等。
三、卫生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揭示卫生保健领域经济活动和经济关系的规律,为最优地开发、筹集、分配和使用卫生资源,提高卫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提供依据。
第二节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一、卫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经济发达国家卫生费用的急剧增长迫切要求研究卫生领域的经济问题
(二)卫生事业的社会化要求对卫生领域中的有关经济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三)社会的迅速发展和矛盾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卫生领域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经济学分析
二、卫生经济学的发展过程
(一)国外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20世纪初期,美国出现了医疗成本委员会,着重研究达到健康标准所需要的医疗卫生成本费用,这一时期美国学者西格瑞写下了《医疗经济学概论》一书,第一次系统地提出了卫生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任务。
1952年《世界卫生组织纪事》上发表了美国人马尔达的论文-《卫生的经济方面》,被认为是卫生经济学的第一篇著作。
196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国际性的卫生经济学讨论会,出版了论文集《健康与疾病的经济学》,标志着卫生经济学的形成及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登上了学术论坛。
(二)我国卫生经济学的发展
我国的卫生经济学的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并随着卫生事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三节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历届国际卫生经济学大会主题
•第一届:
1996年5月在加拿大温哥华举办,
•主题为“健康公平、卫生保健服务与筹资”;
•第二届:
1999年6月,在荷兰鹿特丹举行;
•第三届:
2001年7月,在英国的约克市举办,
•主题为“健康的经济学:
卫生保健的内外”;
•第四届:
2003年6月在美国的旧金山市举办,
•主题为“全球的卫生经济学:
构建研究与改革的桥梁”;
•第五届:
2005年7月在西班牙的巴塞罗那市举办,
•主题为“投资健康”;
•第六届:
2007年7月在丹麦的哥本哈根市举办,
•主题为“卫生经济的探索”;
•第七届:
2009年7月在中国的北京举办,
•主题为“和谐发展—卫生与经济”。
一、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内容
卫生经济学有特定的研究内容,按研究的经济问题的范围、经济范畴、经济概念等的不同可分为宏观卫生经济学和微观卫生经济学。
宏观卫生经济学主要研究全社会卫生经济活动的总体表现;
微观卫生经济学则主要研究某一医疗行为或其他行为的经济现象和效率。
卫生经济学主要的研究内容包括卫生服务需求、卫生服务供给、卫生服务市场、卫生服务价格、卫生资源配置、医疗保障制度、医疗费用支付方式、卫生总费用、卫生成本、疾病经济负担与健康投资、卫生经济分析和方法等内容。
二、西方卫生经济学家认为卫生经济学必须研究的三个问题
1、一个社会必须决定把多少资源用通过计划还是由消费者在市场上作于医疗卫生,而这个决定是由政府出的?
2、如何以最低的成本提供尽可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医疗卫生服务,即如何实现高效率,是靠市场竞争还是更多地依靠政府控制;
3、如何实现公平?
“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
——经济学的伦理:
效率和公平的问题。
三、卫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P10-
1、描述性研究方法2、分析性研究方法3、规范性研究方法4、评价性研究方法5、其他方法
第二章卫生服务需求
第一节卫生服务需要与需求
需要:
是指想得到某种商品或服务的愿望。
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商品或服务服务的数量。
一、卫生服务需求与需要
(一)卫生服务需要
是指从消费者的健康状况出发,在不考虑支付能力的情况下,尽可能保持或变得更健康所应获得的卫生服务量。
通常是由医学专业人员判断消费者是否应该获得卫生服务及获得卫生服务的合理数量。
(二)卫生服务需求
在一定时期内,在不同的价格下,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某种卫生服务的数量。
卫生服务需求包括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和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
卫生服务的个人需求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计划购买(愿意而且能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其实现类型及数量取决于消费者相对于价格、保障状况的收人水平(预算约束)、卫生服务的效果和个人或家庭的消费目标和偏好。
卫生服务的市场需求表示在某一特定市场、在一定时间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所有消费者愿意而且能购买的某种卫生服务数量,它是个人需求的总和。
(三)卫生服务需要和需求的关系
卫生服务需要和卫生服务需求具有密切的联系。
先有需要后有需求,有了需要还不一定产生需求。
两者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
二、卫生服务需求法则
(一)卫生服务需求法则
需求法则认为在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存在反向变动关系。
替代效应:
当一种服务价格上涨,消费者可以用其他服务来替代,而减少对该服务的需求量。
收入效应:
当一种服务价格上涨,消费者的购买力下降,购买力的变化即为收入效应。
思考:
卫生服务需求总是遵守这个法则吗?
(二)卫生服务需求表、需求函数、需求曲线
需求量与需求价格间的关系可以用表格、函数、曲线来表示,分别叫做需求表、需求函数、需求曲线。
P18
思考
病人在医生的面前总显得“非常听话”,其病情如何、是什么病种、最后要消费什么、花费多少,往往决定权在于医生。
请用卫生经济学的理论分析这种情况产生的原因。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特点
1、消费者医疗信息的缺乏
2.卫生服务需求的被动性
3.卫生服务利用的效益外在性
4.卫生服务需求的不确定性
5.卫生服务费用支付的多源性
第二节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通常来说,对某一种商品或服务的需求量会受许多因素的影响,而经济学通常用弹性来表示一个因素对另一因素变化的反映程度。
一、弹性的概念
弹性表示两个经济变量之间存在函数关系时,因变量的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的相对变化的反映程度。
用弹性系数来表示弹性的大小、衡量因变量相对变化对自变量相对变化的灵敏程度。
(计算公式见P29)
需求通常主要受价格、收入、相关服务价格的影响,即需求的价格弹性、收入弹性、交叉价格弹性。
二、卫生服务需求弹性
是指卫生服务需求量变动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由于价格与需求量之间呈负相关,价格上升,需求量下降;价格下降,需求量上升。
三、卫生服务需求的收入弹性
在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消费者收入变动将引起需求量的变动。
需求的收入弹性反映需求量变动对于收入变动的反映程度。
公式见P30
四、卫生服务需求的交叉弹性
需求的交叉弹性反映一种物品的需求对另一种物品价格变动的反映程度。
需求交叉价格弹性的计算公式见P31
第三节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
一、一般的经济学因素
卫生服务需求受到卫生服务的价格、收入、货币储蓄、相关物品(服务)的价格,消费偏好及对物品(服务)未来供应情况的预期等因素的影响。
二、健康状况
1.健康是人们利用卫生服务、产生卫生服务需求的原始动力。
2.健康不是卫生服务需求发生的充分条件。
三.社会.人口.文化因素
人口的数量、年龄、性别、收入与支付能力、婚姻、学校教育年限长短等。
四、医疗保健制度
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不同的医疗保健制度对卫生服务需求的影响不同,免费医疗、部分免费医疗与完全自费医疗患者相比较,前者由于没有支付就医所需的全部医疗费用,因而与自费患者相比,通常更多的利用卫生服务。
五、时间
一、是对于某类卫生服务项目,提供的时间长,意味着成本相对高,有可能价格也高,从而对需求产生影响。
二、是时间的机会成本。
卫生服务的机会成本越高,对需求量的影响越大。
但不同类型的人卫生服务的机会成本不同,在其它条件不变的前提下,时间机会成本高的人卫生服务需求水平低于时间机会成本低的人。
六、卫生服务的供给状况
卫生服务供给的类型、数量、结构、质量和费用、卫生机构的地理位置等是否与消费者的需求相匹配,将直接影响到卫生服务的需求水平,供不应求和供非所需就会抑制人们对卫生服务利用。
七、卫生服务供给者的双重身份
在卫生服务的提供过程中医生具有双重身份,既是病人选择卫生服务的代理人,同时又是卫生服务的提供者,所以医生的决策成为决定卫生服务选择是否合理的关键因素。
第四节卫生服务消费者行为分析
本节书的内容主要介绍诱导需求理论。
我国每年用于乙肝诊疗的费用超过5002亿人民币,其中20%属于过度诊疗。
一个乙肝患者住进三甲医院,人均住院费用超过一万元,日均500元。
一个门诊患者每次费用约650元。
请用卫生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分析诱导需求或创造需求产生的原因。
一.诱导需求理论
(一)诱导需求产生的原因
1、由于消费者的信息缺乏,供需双方存在明显的信息不对称
2、患者需求的被动性
3、由于提供卫生服务关系到医生的经济利益
(二)如何评价诱导需求
诱导需求使患者得到了更多的卫生服务,这些服务有些是有益于患者的健康的,
在更多的情况下,这些服务是一种浪费,因为对患者来说,预期费用超过了预期收益。
更为严重的诱导需求可能作出错误的医疗行为,影响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
(三)医生诱导需求的程度
医生诱导需求的程度可以通过两种假设来解释:
一种是假设医生存在目标收入,随着供给量的增加,价格的下降,这时医生往往会通过诱导需求来维持自己的目标收入。
另一种假设医生的诱导需求是会有一种心理成本,他们诱导需求使自己的收入增加越多,其心理成本越高,因而限制了可以发生的诱导需求量,如太多诱导需求会使医生得到滥开处方的坏名声,获得坏名声的惩罚会限制医生的诱导需求。
第三章卫生服务供给
思考:
如何评价公立医院推出的VIP服务?
•2008年我国医疗机构总数:
278337间
其中综合医院19712间、中医院2688间、专科医院3437间。
•2008年各类卫生机构人员数:
6169050(总数)、1714670(执业医师)、1653297(注册护士)、330525(药师)、356854(管理人员)
第一节卫生服务供给概述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
(一)供给的定义
供给(Supply)是指厂商(生产者)在一定时期内,在各种可能的价格水平下,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商品或服务的数量。
(二)构成供给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方面的条件
1.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有提供该商品或服务的意愿,
2.商品或服务的提供者有提供该商品或服务的能力。
(三)卫生服务供给的定义
是指医疗卫生服务的提供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一定价格(收费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提供的卫生服务。
(四)卫生服务供给需要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愿望,二、是有提供卫生服务的能力。
二、卫生服务供给的特点
思考:
用卫生服务供给的有关理论去评价市场化、商品化这个卫生体制改革的导向。
(一)卫生服务供给的目的
1、卫生服务供给的基本目的
通过卫生服务的提供,承担起保护生产力和人们身心健康的社会职能,保护与增进人群健康。
2、卫生服务供给的多元性
不同的卫生服务的供给者有不同的目的。
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医疗机构有不同的卫生服务供给目的。
1.卫生服务供给的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2.具有极高的专业技术性
分析非法行医的不可取性
3.垄断性和供方主导
分析过度医疗产生的原因
4.即时性,医疗卫生机构提供卫生服务的同时也是消费者消费、使用卫生服务之时。
5.外部性
外部性是指那些生产或消费对其他团体强征了不可补偿的成本或给予了无需补偿的收益的情形。
外部性可以划分为正外部性和负外部性。
6.一定的福利性或公益性
思考:
卫生事业的性质应如何定性?
纯福利性、市场化为什么在中国都行不通?
三.卫生服务供给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价格
2.卫生服务成本
3.卫生服务需求水平
4.卫生服务提供者的目标
5.卫生服务技术水平
6.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视程度
7.医务人员和医疗机构的相关条件和能力
8.卫生服务机构的设置,布局状况
9.医疗卫生服务的管理水平
总体包括经济因素与非经济因素。
第二节卫生服务供给的弹性
一、供给弹性的内涵
是指某一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对于该商品或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它表示某种商品或服务的供给量与价格变化之间的相对关系。
二、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一)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内涵
表示卫生服务供给量对卫生服务价格的敏感程度,用以表示卫生服务供给量与卫生服务价格变动之间的相关关系。
常常也把卫生服务供给的价格弹性简称为卫生服务供给弹性。
卫生服务供给弹性=卫生服务供给量变化的百分比/卫生服务价格变化的百分比
(二)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特点
与一般商品相比,卫生服务供给缺乏弹性;不同类型的卫生服务供给项目,其供给弹性也有所不同。
(如高精尖项目、急救项目等的供给弹性较小,而一般性卫生服务的供给弹性较大)
(三)卫生服务供给弹性的影响因素
1、卫生服务供给量调整的难易程度
容易调整供给量的卫生服务项目的供给弹性比较大,而难以调整供给量的项目则供给弹性较小。
(如名老中医的供给弹性较小,而普通中医的供给弹性则较大)
2、时间因素
能够在短期内增加卫生服务供给量的供给弹性就大;相反,则供给弹性就小。
3、卫生服务的替代性
某卫生服务项目的替代项目越多,则该项目的供给弹性就越大;相反,则供给弹性就较小。
第三节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略)
一、生产函数
二、成本理论
三、卫生服务供给者行为
(一)效用最大化;
(二)利润最大化;
(三)医生收入最大化。
第四章卫生服务市场
第一节卫生服务市场概述
思考:
我国的卫生体制改革应否引入市场机制,应否发展卫生服务市场?
(一)卫生服务市场的内涵
卫生服务市场是指卫生服务产品按照商品交换的原则,由卫生服务的生产者提供给卫生服务消费者的一种商品交换关系的总和。
(二)卫生服务市场的结构
由卫生服务要素市场、卫生服务市场、卫生筹资市场等组成。
二、卫生服务产品分析
(一)卫生服务产品的特点
1.生产性。
具备生产的基本特征(如有投入和产出),但具有自己的特点。
产品是健康,效益是人力资本的提高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外部性。
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准公共卫生服务产品具有此特点。
3、排他性。
个人卫生服务产品具有此特点。
4、竞争性。
卫生服务利用时具有此特点。
(二)卫生服务的分类
预防服务、保健服务、康复服务、医疗服务。
(三)卫生服务产品
1、公共产品
2、准公共产品
3、个人产品(必需消费品和特需消费品)
讨论:
如何运用卫生服务产品的理论去提供卫生服务产品?
(公立医院如何去提供卫生服务?
)
三、卫生服务市场的特点
1、卫生服务市场与一般商品市场的共性
(1)从市场构成要素看,卫生服务市场也具备市场的五大要素:
即商品交换的场所、供需双方、可供交换的商品、可供交换的媒介——货币与商品的价格水平。
(2)从市场经济主体看,医疗机构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即拥有业务建设的决策权、经营开发管理权、劳动人事安排权和工资奖金分配权。
(3)从市场机制的作用看,主要表现为价格机制、竞争机制和供求机制的作用。
2.卫生服务市场的特殊性
(1)有严格的市场准入标准。
卫生服务市场不同于一般的市场,它不能自由进入。
(2)供求关系的特殊性。
在卫生服务市场上,由于消费者缺乏医学专业知识,不能判断自己是否需要卫生服务,需要哪些卫生服务以及需要卫生服务的数量、质量、价格、时间等问题,而这些都要由医学专业人员来提供。
(3)存在大量的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
卫生服务的产品中有大量的产品为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导致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供给短缺和不足。
市场机制在卫生领域中不能实现卫生资源的有效配置。
(4)市场的垄断性
卫生服务领域的法律限制、技术权威都导致卫生服务领域垄断的存在。
卫生领域中垄断的存在,影响了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领域作用的发挥,出现“市场失灵”。
(5)价格形成及变化的特殊性
由于卫生服务产品的特殊性与消费者的个体差异,使医疗服务价格只能通过有限的竞争形成。
(6)需求的不确定性
在卫生服务中,特别是医疗服务,个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具有不确定性。
(7)存在外部经济
在卫生服务领域,许多的卫生服务都具有效益的外在性,即卫生服务关系之外的人也会受到一定卫生服务的影响。
(8)提供者不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提供者要把社会效益、救死扶伤放在首位。
四、卫生服务市场的外部影响因素
(一)政治、经济、社会环境对卫生部门的影响
政治形势、政府的经济政策、社会福利政策和卫生事业方针都直接影响到卫生服务市场。
卫生部门还会受到经济体制和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二)健康保险市场的影响
健康保险市场对卫生服务市场的最大影响体现在卫生筹资和费用的支付上。
(附:
广州市三种医疗保险制度的缴费标准与待遇比较)
(三)医生护士等人力资源市场的影响
卫生人力市场的发展和人力供应情况,影响着卫生服务机构人力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各类人力的比例关系,从而也直接影响着卫生服务机构能够提供什么样的服务以及服务的数量、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等问题。
(四)资金、药品、医疗设备、替代品(替代服务)等要素市场的影响
◆融资渠道是否畅通和多样化,对卫生服务的提供影响极大。
◆药品的获取、药品的经营、药品的价格,对卫生服务有很大的影响。
◆替代品主要是指可以代替卫生服务的服务和商品。
如果这些服务和商品可以代替卫生服务,并且价格合理,那么卫生服务就会受到冲击;相反,如果卫生服务的作用无法用替代品代替,卫生服务就会相对活跃。
第二节卫生服务领域的市场机制的作用与市场失灵
思考:
为什么市场化不是中国卫生体制改革的方向?
一、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作用
(一)市场机制的内涵
是指市场体系内的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要素之间的互相联系及作用的机制。
包括供求机制、价格机制、竞争机制、风险机制。
(二)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市场中的作用
在资源配置、医疗机构经营管理、卫生筹资等领域中都有作用。
1、效率与竞争
效率主要体现在卫生服务的费用上;卫生服务市场不能建立在完全竞争的基础上。
2、卫生服务的外部性
由于卫生服务存在着外部性,因此市场本身就会不愿意提供该卫生服务产品。
3、需要与公平
市场本身决定了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购买力才能使卫生服务需要转化为需求,这样就容易产生公平问题,就难以做到为大众提供均等的获取卫生服务的机会。
二.卫生服务市场失灵
(一)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原因
1.卫生服务市场中垄断的存在;
2.卫生服务提供者和消费者之间信息的不对称;
3.卫生服务价格形成的非市场化现象;
4.卫生公共产品供给不足;
5.外部经济的存在。
(二)卫生服务市场失灵的主要表现
1.卫生服务市场出现自发性和盲目性
2.市场机制在卫生服务市场中受限制,经济出现滞后性;
3.容易导致医疗机构片面追求经济利益;
4.不能解决卫生公平性的问题。
第三节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作用与政府失灵
一、政府在卫生服务领域中的作用
规范服务市场、提高卫生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公平与稳定。
二.政府的失灵
(一)市场失灵需要政府的干预
1、容易被诱导需求;
2、政府不但有责任提供“公共产品”和“准公共产品”,还要为弱势群体提供“私人产品”性质的医疗服务。
3、市场失灵的存在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和医疗救助的客观前提。
(二)政府失灵的表现
1、政府制定的计划、法律、法规也是不完善的;
2、管制也会失灵;
3、公共产品提供不足、公共部门的效率低下;
4.寻租行为的存在;
5.直接从事微观经济活动。
第四节卫生服务领域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的结合
思考:
有人认为:
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的成就得到国际社会的公认,而以市场化为导向的卫生体制改革却出现了许多问题。
你怎么看这个问题?
在卫生服务领域中,一方面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另一方面需要加强政府的干预,使市场机制与政府干预实现有机结合。
1.制定卫生事业长期的发展战略,确定卫生事业发展的目标.方针.基本原则和方向;
2.培育卫生服务市场;
3.推动卫生法制建设;
4.加强卫生服务市场的监督管理;
5.科学配置卫生资源,提高卫生服务的水平和效率.
第五章卫生总费用
中国政府明确指出,我国的卫生总费用应控制在GDP的5%左右;英国近年来卫生总费用占GDP的7-9%左右,政府提出必须控制卫生总费用的过快增长;日本每年卫生总费用占GDP的7%左右,成为发达国家解决基本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