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
《北师大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北师大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北师大新版一年级数学上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上册》
课程类型:
基础型课程(数学)
教案材料: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课程小学数学第一册
课时数:
61--65课时
授课教师:
王伟
适用年级:
义务教育小学一年级
一、课时安排
(一)数一数(1课时)
(二)比一比(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10课时)
1.1~5的认识(3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5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3课时)
(五)分类(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20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5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4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4课时)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1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4课时)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2课时)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2课时)
(八)认识钟表(2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11课时)
实践活动:
我们的校园(1课时)
(十)总复习(4课时)
二、学生情况分析
一年级两个班现在共有学生102人。
从学生的年龄特点看,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小学学习,新的学习和生活对孩子们来说充满了好奇和有趣,对学校环境、对老师同学、对课堂学习、对学校的要求都充满了新鲜感。
部分学生活泼好动、思维活跃,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可塑性强,也有少数同学基础差,注意力易分散,还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需要教师要以爱心、恒心来引导学生慢慢地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
从整体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们都活泼可爱,已经形成一个积极向上的班级体。
根据上面的情况,教师在教案时,应注意建立良好的师生情感,让学生爱数学,并通过学习体会到学数学的乐趣,除此之外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三、指导思想
根据小学数学新课标和教案要求,以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为依据,尽量使用直观形象的教具,联系生活实际,促使学生主动地去获取更多的信息来解决自己发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达到学会学习主动发展的目的。
同时,在教案过程中渗透教育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感,力求使学生成为一名全方位发展的人材。
四、课程目标
数学是基础教育阶段的必修课程。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结合实验教科书确定课程目标。
1、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能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会用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能比较数的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与20以内数的组成,能认、读、写0——20各数。
2、初步了解数位和计数单位,知道个位、十位上的数各表示什么意义。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10以内的减法,20以内的进位加法,解决生活中的一些简单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20以内数的大小。
5、通过实物模型辨认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等立体图形,能辨认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圆等平面图形,会用这些图形进行拼图。
6、初步了解事物比较和分类的方法,结合实际,能把同类事物进行比较和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初步培养操作,观察、比较、辨析、整理、概括、语言表达、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五、课程内容
单元
序号
单元
主题
训练
重点
学习
目标
课文
题目
1
数一数
掌握数数的方法
1.在和谐愉悦的氛围中,初步了解儿童人认数、数数的情况。
2、通过观察等探究活动,使学生初步建立数感,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3、使学生体验与人合作、交流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
4、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对人物热爱的情感,初步培养学生会听、会说、会补充的良好习惯。
1.数一数
2
比一比
学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1.使学生通过操作,初步知道“同样多”、“多”、“少”的含义,会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初步感知“长”、“短”、“高”、“矮”的含义,学会比较物体长短、高矮的方法。
3.培养学生互助合作精神和用数学的意识。
1、多少
2、长短
3、高矮
3
1~5的认识和加减法
1~5的 基数含义和写法
1.使学生能认、读、写5以内各数,并注意书写工整。
会用5以内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和事物的顺序,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
2.使学生掌握5以内数的顺序和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4.使学生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会用自己理解的方法口算5以内的加、减法。
5.能运用5以内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物,并进行交流。
1.1~5的认识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
认识物体和图形
建立空间观念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等立体图形与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使学生初步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5
分类
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
1.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
2.能选择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
3.在分类活动中,体验分类结果在单一标准下的一致性、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
6
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理解6~10的数的概念和相应的加减法计算方法
1.使学生熟练地数出6~10各数,会读、会写这些数,并会用这些数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和位置。
2.使学生掌握6~10数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
3.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的含义,知道用这些符号来表示数的大小。
4.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
5.使学生比较熟练地进行10以内的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计算。
6.使学生用10以内的加减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
7.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热爱家乡、热爱自然、保护环境、讲卫生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情感、态度等方面的健康发展。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
数学乐园
7
11~20各数的认识
使学生通过操作进行学习
1.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
2.使学生初步认识“十位”、“个位”,初步了解进制;能够正确地、迅速地读、写11~20各数。
3.使学生能够熟练地口算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
1.数11~20各数、读数和写数。
2、10加几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
8
认识钟表
建立时间观念
1.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和半时。
2.培养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和遵守时间的良好习惯。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9
20以内的进位加法
理解凑十法
1.使学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初步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1、9加几
2、8、7、6加几
3、5、4、3、2、加几
整理和复习
实践活动我们的校园
10
总复习
1、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组成和序数及进一步巩固“基数”和“序数”的含义。
2、培养学生数数、读写和比较大小的能力。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能力和综合和运用知识的能力。
区别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爱惜时间。
1、20以内数的认识。
2、复习2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3、综合复习
4、用数学
六、课程实施
(一)教案方式:
1.对于课程中的基础知识通过师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形式进行。
2.采用多样化的教案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
(歌曲、故事、游戏、猜谜语等活动)
3.加强演示、观察与操作,让学生经历用数字和数学符号描述现实世界的过程。
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并与同伴交流。
4.对于一些比较抽象或难度较大的内容,可以充分借助现代信息技术进行教案,以增强教案的实效性。
5.重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良好习惯。
6、对孩子的进行多鼓励,少批评的语言,来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学习方式:
1.基础知识以课堂听讲为主,结合自主学习和探究活动等形式,提高学习的兴趣。
2.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在课堂教案中,注意多一些有利于孩子理解的问题,而不是一味的难、偏、广。
应该考虑学生实际的思维水平,多照顾中等生以及思维偏慢的学生。
(三)课外拓展性练习
1.课后练习主要是完成练习册和自编练习相结合,分基础部分和提高部分。
2.部分学生的数学学习程度比较好,可以指导这些学生进行一些课外拓展性的练习,比如参加数学竞赛辅导或推荐学生自主学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辅助教材。
(七)课程评价
1、评价原则
评价包括日常性、阶段性、总结性三种,以日常性评价为主。
日常性评价一般不采用考查或考试的方式,以定性(作业评语)为主。
考查或考试主要用于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
阶段性考查一般按两单元课程内容设计题目。
考查或考试采用百分制、等第制等定量评价方式。
评价方式:
(1)平时学习评价包括学习态度、作业情况(按时完成的:
优、良、中、差。
写的干净整洁的:
上、下。
)、成长档案袋的整理、成绩等构成。
1、学习态度包括:
(1)预习情况(学习内容的预习、课本准备。
从课堂上的回答情况来评价学生的预习情况)
(2)课堂学习状态(听讲、
参与、回答、讨论、合作)学习态度评定等级为: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课堂上老师对孩子发言的评价:
你回答的真好、你真棒、再想想。
2、作业情况构成:
(1)是否上交
(2)是否独立完成(3)是否及时纠错(4)是否定期小结。
评定等级:
优秀、良好、合格、需努力。
(2)测试成绩评价
形式:
卷面测试,统一命题;评定等级:
(1)95分以上为优秀;
(2)80—94为良好;(3)70—60为及格(4)60分以下为不及格.
备注:
(课程纲要编写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1.对学生的具体情况了解不够充分,接触时间段。
2.对学生了解有待于加深,学生情况参差不齐,对不同的学生需要有不同的评价方式,事先制定好的评价方式有待于改进完善。
3.由于课堂的生成性,在课程实施过程中,个别计划有待于做出调整,事先的教案计划的课时数是理想化的状态,由于个人教案实践经验的欠缺,在对整个教案计划的把握上难免欠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