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886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0.6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docx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培训资料

IPO审核过程中应收账款操作实务

 

 应收账款是大部分IPO公司最为重要的流动资产之一,应收账款的可收回性是“资产质量良好”这一财务核心要求的重要内容;应收账款形成于营业收入,同时,应收账款计提的坏账准备直接计入损益表,所以应收账款的真实性又是经营业绩真实性的核心要素。

根据2016年至今证监会公开的发审会审核公告,与应收账款相关的问题是发审会常见的问题之一,应收账款问题可以归纳为三大类,审核项目涉及到的具体问题与对应的问题类别见下表:

问题类别

审核项目的具体问题

应收账款余额过大

占资产比例过高

应收账款占营业收入的比例过大

放宽信用政策

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大

账龄较长或超出信用期

期后回款情况

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

计提比例低于同行业可比公司

单项计提不足

一、应收账款余额过大

应收帐款的余额过大,IPO中存在几个潜在问题:

1、发生坏帐的风险会相应增加,一旦出现欠款较多的客户出现财务状况恶化或其他影响付款的问题时,就很可能会形成较大的坏账损失并影响经营业绩。

2、应收账款过大,回收周期过长,会造成营业资金周转缓慢,公司经营性现金流量较差,直接影响业绩质量的判断。

同时,应收账款大且账龄长,会增加坏账计提准备而影响经营业绩。

3、应收账款增长幅度如远超营业收入增幅,则很可能存在通过临时放宽信用政策等方式进行的业绩操纵,严重的,也有可能成为存在虚构交易的舞弊行为的线索。

判断应收账款大小的标准,一是应收账款占资产的比例,分母可以是总资产,也可以是流动资产;另一个是当期期末应收账款占当期营业收入的比例,比例越高,说明销售收入中的赊销比例越大,营业收入的“含金量”就越低。

应收账款的大小没有绝对值的标准,实务中,主要通过分析公司所处的行业特点、具体经营模式、报告期内应收账款的波动以及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相关指标的比较来进行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应考虑期末应收账款非因实际回款而减少的情况,比如应收账款由于保理、贴现、转换成商业承兑汇票,甚至虚构回款等造成的不正常减少。

如果存在此类因素,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应予以剔除。

二、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大

实务中,经常通过客户分析、帐龄分析和信用期分析,来判断应收账款可回收风险的大小。

资信情况良好的客户,其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较小;帐龄越长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越大;超出信用期的应收账款,回收风险越大。

长期不能收回的应收账款,可能与客户存在合同纠纷或产品质量纠纷,可能客户因财务状况不佳而难以按期付款,也可能是存在没有现金流支持的虚构交易行为。

1、账龄确认的问题

长年客户的应收账款是滚动发生的,实务中,很多公司无法将应收账款的确认与回收逐笔对应,所以经常采用“先进先出”来计算帐龄。

尽管是一种务实的方法,但往往掩盖了真实的长账龄款项。

在一些情况下,长账龄是由于应收账款的形成过程所导致的。

对于一些收入确认和款项结算相分离的行业或公司,确认收入时形成的应收款属于暂估款,与客户正式结算并开具发票后形成的款项才是正式的应收账款,确认后才可以计算信用期。

在这种情况下,在应收账款列示的暂估款可能早已形成,但未经正式结算尚不满足收款的条件,故账龄较长的应收账款并不完全代表其可收回的风险加大。

2、信用期确认的问题

正常而言,应收账款的信用期普遍都在6个月之内。

采用信用期对应收账款进行分类,存在一个可控性的问题,信用期是公司与客户协商的结果,通过协商也有可能随时修改信用期。

如果信用期存在临时延长的情况,那么依据信用期来判断可收回风险就失去了可控性。

对应收账款回收风险的判断充满了主观性,故期后回款情况是证明应收账款可收回性的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据,尤其是对因账龄较长、客户财务状况不佳及或有诉讼等已出现坏账预警的款项。

三、应收账款坏账准备计提不足

实务中,采用账龄分析法计提坏账是通行的做法,部分公司同时结合了信用期标准,信用期内的不提或少提,超出信用期再根据不同帐龄来加大计提。

由于大部分公司的应收账款帐龄集中在1年以内,所以1年以内的计提比例是最为重要的,实务中,1年之内采用5%的计提比例是比较通用且稳健的标准。

1、与同行业可比公司的比较

坏账计提比例的高低,除5%的绝对值标准之外,还需要与同行业可比公司进行比较,比较的标准,一是不同账龄段的计提比例,二是通过实际计提的坏账准备与应收账款原值比较,计算综合计提比例。

计提比例明显低于可比公司的,坏账准备计提的充分性值得怀疑。

2、单项计提的问题

除以相同风险特征为基础的账龄分析之外,对某些风险特征明显不同的应收账款需要进行单项计提。

单项计提没有统一可控的明确标准,依据的风险依据往往难以量化,且单项计提金额未来转回时,形成的损益冲回属于非经常性损益,所以公司经常倾向于采用较低的计提标准。

实际上,除基于回收风险很大而全额计提之外,其他的单项计提往往缺乏足够的可靠性。

 

四、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企业及产品竞争力不足

当前的市场,无论是高科技产品还是—般工业品,几乎都是买方市场。

一些企业在规模、技术、成本方面缺乏优势,竞争力差,生产能力大于市场份额,供大于求,产品积压。

不得不在销售过程中作出让步,如延长产品试用期和货款回款期等,使应收账款不断增加。

(二)忽视信用管理,缺乏风险防范意识

目前,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阶段,社会信用体系尚未完全建立,法制基础比较薄弱,再加上地方保护主义的存在,商业信用短缺现象比较普遍。

然而,一些企业对于这些现象缺乏警惕,在销售上存有侥幸心理,未对客户资信情况作深入调查,就急于和对方成交,在账面销售额攀升的同时给企业带来了经营风险。

(三)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

国内企业,应收账款超过两年未收回的非常普遍,除上市公司外,这种信息一般不向外公布,企业内部控制存在缺陷,主要表现为:

1.合同管理不健全

合同之所以成为控制经营风险的一个重要手段,在于它依照合同法以文字的形式明确规定买卖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法律的保护。

然而,我们发现逾期的应收账款往往缺少完善有效的合同,一旦对簿公堂,却拿不出确凿证据,只能“哑巴吃黄莲”。

2.考核制度不合理

目前很多企业实行销售人员工资总额与销售额挂钩的做法,在业绩考核中,企业注重销售额,追求账面利润;销售人员为了个人利益,关心销售任务的完成,采取赊销手段强销商品,使应收账款大幅上升。

在应收账款管理上,企业既未要求销售人员负责追款,又未明确规定监督账款回收的部门,责任不到位。

3.会计控制不严格

《企业财务准则》规定:

各种应收账款应当及时清算、催收,定期与对方对账核实,经确定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已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冲减坏账准备金;未提坏账准备金的,应当作为坏账损失,计入当期损益。

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并非严格执行,有些企业对应收账款不及时清算,形成账外债权达到上百万;有些企业长期不对账;有些企业满足一时的漂亮业绩,不愿将无望收回的应收账款作为坏账损失。

 

五、企业应收账款对利润质量的影响

应收账款是企业采用商业信用销售商品或提供劳务而应向客户应收而未收取的款项,是企业的债权。

应收账款在未来能否收回存在不确定性,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就是企业的账面利润损失,这是企业理财方面必须面对的一大风险。

可以说,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质量分析具有实质性影响,主要表现在如下几点:

1、应收账款会虚化企业的账面利润,误导不同报表使用者对利润深层次的理解

众所周知,利润的计算式是“利润=收入-费用”,这里的“收入”主要是指形成应收账款的主营业务收入。

应收账款的产生意味着企业主营业务收入没有形成现金流入,它只是企业的收款权利。

所以,应收账款在收回之前,企业所谓的实现利润,只是账面利润,是数字概念,而不是现实利润。

相当于应收账款数额的利润没有真实的货币作为基础,只不过是“纸上富贵”而已。

如果报表使用者只看利润表上亮丽的利润数据,不对其作深入的剖析,被报表上令人心动的数字所迷惑,就不可能对企业的经营情况作全面和准确的分析。

如果投资者仅凭表面账务数据作决策,就极可能陷入盲目的境地,造成决策失误带来损失。

2、应收账款弱化了每股收益评价企业业绩的意义

每股收益是指普通股股东每持有一股所能享有的企业净利润或需承担的企业净亏损。

每股收益通常被用来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衡量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及投资风险,是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据以评价企业盈利能力、预测企业成长潜力、进而做出相关经济决策的重要财务指标之一。

在企业能盈利的情况下,该指标反映了每股创造的税后利润,通常,报表使用者或信息需求者的理解是每股收益越高,表明企业创造的利润越多。

但如果企业的利润大部分是通过应收账款来支撑的,而缺少具有现实支付能力的现金为依托,那么,企业的每股收益指标对企业盈利水平的评价作用就会被削弱,因为每股盈利没有带来足够的现金流入。

高额的应收款项减少了企业的现金流入,企业如果现金流入不足,有可能导致资金链断裂,如果引发财务危机,就会因财务状况恶化而降低偿债能力,使企业信誉受损。

3、应收账款削弱主营业务利润评价企业业绩的主导作用。

我们在分析企业盈利能力时,应从企业的主营业务方面去把握,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利润的核心。

企业的主导产品或主导业务收入被认为是集中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盈利对象,企业即使为分散经营风险或延伸价值链,扩大对外投资的规模,也一定是建立在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产品或业务的基础上。

一个企业只有从主营业务中获得的利润才是真实可靠的利润。

在正常情况下,主营业务利润是企业的主要利润来源,应收账款直接影响的是主营业务利润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是公认的评价企业经营业绩的核心指标。

主营业务利润大,说明企业主业突出,经营业绩好。

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会使主营业务利润有潜在损失的风险,这种风险来自于市场环境恶化对债务人经营活动的影响。

如果客户无力偿还债务而给企业带来坏账,那么,企业账面上再好的业绩也不过是镜中之花。

这时,通过主营业务利润对企业业绩进行评价就缺乏应有的说服力。

4、应收账款一定程度上会掩盖所有者权益的真实性。

企业应收账款实际上是企业未能到账的利润,由于会计政策操作的结果,它成了企业的账面利润。

从这点上看,应收账款无疑虚夸了企业的所有者权益。

企业按规定以账面利润为基数提取盈余公积等,分配后的剩余数就是企业的未分配利润。

应收账款会使所有者权益中的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项目的数据显得不那么真实可信,如果单纯地从资产负债表上分析所有者权益,就无法直观其真实的情况。

5、应收账款成为企业财务造假的工具之一

企业财务造假的手法很多,其中应收账款就可以成为操纵利润的工具。

例如,企业为了增加某一会计年度的利润,可以通过虚开发票增加应收账款,这就可通过营业收入的虚增达到利润的虚增,在下一年度钻制度的漏洞或以销售退回为由再将应收账款冲回;再如,企业根据应收款项的账龄长短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少计提坏账准备可以增加利润,不少企业明知某些高龄应收账款已成坏账,但为了虚增利润却不予冲销,或者为了隐匿利润而多提坏账准备,财务造假严重。

最明显的是一些上市企业在年度报告中大玩所谓“二一二”亏损游戏:

即连续两年亏损,然后通过“技术手段”对利润进行操纵,最终来个“扭亏为盈”,接着再连续两年亏损,又来一个“扭亏为盈”,通过调节利润逃脱退市。

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企业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经营活动中必须获得利润,并尽可能地使企业利润最大化。

为了扩大市场份额的需要,任何企业每笔交易都无法做到钱货两清,而是大量采用商业信用,赊销就是企业扩大销售的主要竞争手段,因此,分析企业应收账款有利于准确掌握企业年报信息。

为了更好地分析企业利润质量,通过利润指标有效分析企业全面的经营情况,评价企业的管理水平,揭示应收账款对企业利润的真实影响,笔者认为应做好如下工作:

A.利润分析时应注重当期赊销比例财务指标分析

企业应在主营业务收入中进行“赊销收入”明细核算,并单独列示于利润表,准确计算和分析当期赊销比率指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