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2139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33.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docx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复习资料

说明:

不定项选择答案后面有“?

”的,估计有点问题。

请自行查找资料确定正确答案。

学委只能帮到这里了(请打印随身携带复习,考试不要夹带哈)。

浏览虽易,整理不易,且看且珍惜。

选择题(结合学习指导书学习)

不定项选择(此部分学习指导书上没有)

1、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ACD

A、德国古典哲学

B、德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D、法国和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

2、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

BCD

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

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马克思主义哲学

3、马克思和恩格斯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BD

A、劳动价值论B、唯物史观

C、阶级斗争学说D、剩余价值学说

4、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两位人物是:

BC

A、康德B、黑格尔

C、费尔巴哈D、费希特

5、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两大特征是:

BD

A、阶级性B、科学性

C、客观性D、革命性

1、运动和物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ABD

A、根本属性B、普遍状态

C、主观形式D、存在方式

2、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

ACD

A、提供了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B、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形式和状态

C、揭示了事物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永恒发展的内在动力

D、是贯穿于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主线

3、在下列命题中,包含辩证法思想的有:

ABD

A、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B、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C、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D、天下之势,循则极,极则反

4、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

AB

A、心外无物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5、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

ACD

A、相互联系不可分离的联系

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

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

D、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

6、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

AB

A、心静自然凉

B、审时度势

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D、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7、下列命题中,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

CD

A、存在就是被感知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8、下列格言或成语中,体现质量互变规律的有:

ACD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有无相生,前后相随

C、奢糜之始,危亡之渐

D、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9、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

ABD

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

B、绝对和相对的关系

C、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D、相互联结不可分割的关系

10、下列命题中,属于主观唯心主义的哲学观点有:

AB

A、心外无物

B、物是感觉的集合

C、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

D、世界是绝对观念的异化

11、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实践是:

ABCD

A、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客观的物质活动

C、社会历史活动

D、具有直接现实性的活动

12、“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这一著名诗句包含的哲理是:

BD?

A、时空是无限性和有限性的统一

B、时空是绝对性和相对性的统一

C、时空是物质的存在形式

D、时空与物质运动不可分的

13、马克思说: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这一命题的主要含义是:

BC?

A、实践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B、实践是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

C、实践构成了社会生活的现实基础

D、实践构成了社会发展的动力

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的辩证过程是:

AC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的发展

B、从间接经验到直接经验的转化

C、实践——认识——实践的无限循环

D、从抽象到具体再到抽象的上升运动

2、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

AD

A、反映论B、能动反映论

C、先验论D、可知论

3、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统一会导致:

AC

A、唯理论B、诡辩论

C、经验论D、反映论

4、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BCD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5、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表现为实践是:

BCD

A、认识的主体

B、认识发展的动力

C、认识的目的

D、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6、“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便会变成错误”,这句话意味着:

AD

A、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B、真理和谬误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阶段

C、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

D、真理和谬误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领域内才有绝对的意义

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是:

CD

A、从相对真理到绝对真理

B、从实践到感性认识

C、从实践到认识

D、从认识到实践

8、真理和谬误是:

ABCD

A、主观对客观的反映

B、相比较而存在

C、相斗争而发展

D、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9、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D

A、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

B、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C、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和发展

D、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10、“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的力量只能用物质的力量来摧毁,理论一经群众掌握,也会变成物质力量。

”这一论断的哲学思想是:

ABD

A、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

B、理论不能代替实践

C、理论本身就是物质的力量

D、理论的作用可以通过实践表现出来

11、下列观点中包含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原理的是:

ABC

A、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B、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C、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D、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12、人们对一个复杂事物的认识,往往不是一次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

ABCD

A、人们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

B、人们受到客观事物发展过程和表现程度的限制

C、人们的认识受到一定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

D、物质世界及其发展是无限的

13、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

ABCD

A、认识是对客观世界的反映

B、世界是可以认识的

C、认识的基础是实践

D、认识是思维对存在的无止境的接近

14、19世纪英国作家惠兹里特说:

“一个除了书本以外一无所知的纯粹学者,必然对书本也是无知的。

”与这句话在内涵上相一致的名言还有:

ABD

A、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B、尽信书,则不如无书

C、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觉它

D、饱经风霜的老人与缺乏阅历的少年对同一句格言的理解是不同的

1、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有:

ABCD

A、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

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

C、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

D、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

2、人类社会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其基本结构有:

BCD

A、民族结构B、社会意识结构

C、社会物质经济结构D、社会政治结构

3、杰出人物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表现为他们:

ABD

A、是历史事件直接参与者

B、是完成历史任务的组织者、领导者

C、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D、能加速或延缓社会发展进程

4、生产力对社会的决定作用表现在:

ABC

A、生产力是生产关系变革的前提和基础

B、生产关系是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而建立的

C、生产力的变化规定着生产关系的变化和发展

D、生产力是对人类社会发展唯一起作用的力量

5、下列各项属于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容的有:

ABD

A、一切依靠群众 

B、一切为了群众

C、一切按照群众的意见和要求办

D、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6、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是:

ABCD

A、生产力的发展必然引起生产关系的变化

B、生产力是生产方式的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形式

C、生产力必须在一定的生产关系中存在

D、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

7、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

ABD?

A、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C、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规律的创造者

D、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9、科学技术作为生产力的特点有:

BCD

A、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它日益成为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

B、在投入生产过程之前,它还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物质生产力

C、在投入生产过程前后科学技术都是潜在的、知识形式的生产力

D、科学技术对现实的作用必须通过渗透到三要素和管理过程中才能发挥出来

10、“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

是决不会灭亡的:

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存在的物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

”这段话说明:

ABCD

A、社会形态总是具体的、历史的

B、生产力的发展是促使社会形态更替的最终原因

C、一种新的生产关系的产生需要客观的物质条件的成熟

D、无论哪一种社会形态,当它还能够促进生产力发展时,是不会灭亡的

11、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缺陷是:

BC

A、没有研究人的主观能动作用

B、没有考察人们思想动机的物质根源

C、没有说明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

D、忽视了历史人物的社会作用

15、“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产和精神生活过程。

不是人们的意识决定人们的存在,相反,是人们的社会存在决定人们的意识。

”这一段话表明:

ABC

A、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们从事政治活动和精神活动的前提

B、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既不可能进行政治活动,也不可能有精神活动

C、意识归根到底是对社会物质生活过程的反映

D、社会历史活动可以脱离人类意识而存在

16、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表现为:

ABCD

A、它的发展变化与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不完全同步

B、它与社会经济水平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

C、它的发展往往具有历史继承性

D、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

1、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的最基本方法有:

BC

A、外延扩大再生产

B、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C、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D、超额剩余价值生产

2、资本积累:

ABCD

A、是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

B、实质是资本家用无偿占有的剩余价值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

C、是扩大再生产的源泉

D、源泉是剩余价值

3、产业资本循环经历不同阶段采取的相应职能形式是:

ACD

A、货币资本B、流动资本

C、生产资本D、商品资本

4、产业资本的运动,必须具备两个基本前提条件是:

AB

A、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空间上的并存性

B、产业资本三种循环形式时间上的继起性

C、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D、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5、把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意义在于揭示了:

BCD

A、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B、剩余价值的源泉

C、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D、资本家对雇佣劳动者的剥削程度

7、价值规律的内容是:

ABC

A、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B、商品交换以商品的价值量为基础

C、商品交换必须实行等价交换

D、价格围绕价值自发波动

8、关于商品的价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