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9256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85.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0部最好看的低成本电影Word格式.docx

7000美元导演:

谢恩卡鲁斯带有实验色彩的情节结构,富含哲学意味的故事,逻辑复杂的对话,一部没有特效,仅用对话和科学概念就把观众彻底绕晕的科幻电影,数学专业出身的谢恩卡鲁斯热烈响应了罗德里格兹的“零成本”制片概念,只是这位头脑缜密的工程师,没有选择低级的打打杀杀,或者装神弄鬼,而是用不到7000美元的极限成本,玩弄时空概念,编织了一个让观众必需绞尽脑汁才能一知半解的时间旅行故事,有评论称:

“任何人如果看一遍就说他完全搞清楚了影片在讲什么,那他不是专家就是骗子!

”与影片粗糙的制作形成强烈对比的是,初始者的时间旅行概念让人耳目一新。

长久以来,除了回到过去或者前往未来,和那个时空里的人相遇,而后改变生活和历史,时间旅行题材似乎难以再拍出什么新玩意。

在这种套路里,时间旅行者总是主动改变了未来或者过去的那个人,初始者的创新在于,回到过去的那个自己产生了新的想法,自行其是,失去了控制,于是时间旅行者不得不回到更早以前,去处理那个自行其是的自我,就这样循环往复,自我在时空中不断递归,事情的发展越来越难以控制。

这个故事大概讲述,主人公Abe和Aaron,同在一个四人小组工作,工作之余他们在仓库里做自己的副业研发。

不过后来Abe和Aaron两人开始找借口支开另外两人,独立完成研发,这是因为他们在这台机器身上发现了有趣的事情:

它不仅可以减轻物体的重量,而且,它可以使时间延缓。

原来在无意之中,他们竟然造了一台时间机器。

两人最初用时间机器炒股,他们利用现在的股市行情,回到过去购买股票。

但后来他们产生了冒险的想法,想回到过去对过去的自己产生影响。

在这一过程中,影片变得越来越复杂难解,其实影片的时间线是顺序的,只不过分清谁是Aaron1、2或者Abe3、4变得越来越困难,不久就如坠云雾里。

因为俩人都试图改变历史,各自回到过去后,由于观点意志的不同,两人经历也不尽相同。

由于对于如何使用机器意见逐渐出现分歧,也导致了两人互相猜忌,互相欺骗,直至友谊破裂。

时间旅行中产生了一大堆的“我”,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初始者?

最后,Abe并没有跟Aaron一起走,他留了下来,继续尝试阻止最初始的Abe和Aaron,也就是片名寓意的“Prime-er初始者”。

3.“零成本”电影教科书杀手悲歌1992美国成本:

7000美元导演:

罗伯特罗德里格兹刚离开德克萨斯大学,23岁的电影青年罗德里格兹一文不名,他那时的电影履历仅有数部大学期间拍摄的短片,短片反响都很不错,他完全可以去好莱坞谋一份差事,再图长远发展,但对这个迫不及待想要把满脑子的电影构想付诸实践的叛逆分子来说,“在好莱坞被别人的方案牵着鼻子走”的路径太过循规蹈矩,哪怕只是一部在西班牙语家庭录像带市场发行的低成本作品,也比先做个副导演来的更爽快。

想要开始这部长片处女作的制作,首先他需要快速地挣到一笔钱,同时不能占用写剧本的时间,很快地,他就找到一份同时能满足以上两个条件的活儿为德克萨斯一家药物实验室做临床药活体试验,一个月后,3000多美金到手,一名“同事”成为他的主演,同时一部名为杀手悲歌的电影剧本也在此过程中诞生,故事讲述一名心狠手辣的罪犯越狱后,来到小镇找仇家报仇,仇家的手下只知道那个罪犯将武器藏在吉他盒子里随身携带,却从来都没有见过他本人。

一名流浪的吉他手路过小镇,想在此谋生,他与小镇酒馆的女主人暗生情愫,但一次意外发生的掉包让他卷入了一场追杀中加上朋友的资助,一共7000美金,罗德里格兹觉得,这些钱足够他把这个落魄吉他手的故事拍出来了。

简单的筹备后,影片在墨西哥边境小镇阿库尼亚开拍,开场的监狱戏是在阿库尼亚郊区的一所监狱拍摄完成,当然,片中出现的监狱看守实际上也就是那家监狱的守卫。

因为根本没钱请演员,除了朋友友情出演,其他所有演员都是罗德里格兹在小镇上现抓现用;

枪大多都是水枪,实在混不过去的镜头找镇警察局借了真枪,而负责监管借出枪支的警察,干脆拉来扮演片中警察;

不用三脚架,罗德里格兹全片手持摄影,大量的移动镜头靠手推医院找来的破轮椅完成;

两盏200瓦的夹式便携台灯,既省了租灯的费用,也不用请什么灯光师傅;

为了省去汽油钱,影片全部在两个街区内拍摄完成,于是,我们看到男主角刚刚逃出的旅馆总是又出现在他的身后;

甚至为了省钱,罗德里格兹连场记都没用,打板这事,让演员喊一声也就解决了。

14天拍完,影片在圣丹斯电影节放映后,其带有传奇性的“零成本”噱头,以及影片本身富有的幽默感和机智的制作技巧,让其迅速走红。

罗德里格兹从一开始就没敢奢望这部“习作”进院线,更没想到圣丹斯后,哥伦比亚公司如获至宝,买下版权,花费数十万美元“清理”影片糟糕的录音和画质,并作了全美发行,影片产生的巨大影响力,使其成为美国90年代“零成本”制作风潮里的一块试金石。

罗德里格兹从杀手悲歌的拍摄、剪辑到出售都做了详细的记录,后来在此基础上写了一本书,名为不要摄制组的叛逆分子,几乎成了所有美国电影学校的必读书目,而整本书的主旨就是:

别信好莱坞那套,也别呆在电影学校里学那些没用的,行动起来,去拍自己的电影。

4.“荼毒青少年的思想”的俄国最卖座电影兄弟1997俄罗斯成本:

约1万美元导演:

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在当代的俄罗斯影坛,风格桀骜大胆的导演阿历克塞巴拉巴诺夫堪称奇葩,他执导的兄弟、畸零与色情等片让主流媒体难以接受,克里姆林宫最喜欢的导演尼基塔米哈尔科夫(对,就是拍毒太阳的那个大胆家伙)就曾攻击称兄弟的主人公“充满破坏欲”,“荼毒青少年的思想”。

但就是这样一部能够令米哈尔科夫大师都感到过分黑暗的影片,仅在一个月内即完成拍摄,约1万美元的成本却成为了当年俄罗斯最卖座的作品,并令巴拉巴诺夫扬名欧洲。

主人公达尼拉是个来自车臣的退役军人,退伍后来到已经改名为圣彼得堡的列宁格勒,身处急剧变化的转型时代里,眼前的一切变得动荡纷乱,达尼拉在都市中四处碰壁痛苦无比,他不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

此时,他的哥哥,一个黑帮头子兼雇佣杀手,收留了达尼拉,哥哥让达尼拉去替他完成几项杀人任务。

身手不凡而又冷酷无情的他似乎真的具有做一名顶尖杀手的潜质,第一次他铲除了高加索人,第二次干掉了哥哥贩卖毒品的竞争对手,之后又把绑架哥哥的黑社会分子全部打死,然后他拿着黑社会的10万美金离开了圣彼得堡。

如同评论,影片在金黄的暖色调中,不断展现达尼拉极具人性的一面,如他为流落街头的德国老人抱打不平,此外他与一位普通女工的萍水相逢的爱意,也更多的含有“患难见真情”的意味。

影片还以较多的篇幅表现出达尼拉对音乐的痴迷,一个随身听几乎占据了他生活的全部,为了他心仪的流行女歌手的音乐,常常跑到音像店去催问她的音乐,甚至为了不错过她的演唱会,还将行刺计划推置脑后。

而在街头邂逅的一个热爱音乐的女孩,也因此成为他走向另一种生活的指引。

电影中,这一切无非是想证明达尼拉不是一个天生杀人狂,他之所以走上杀手之路,完全是个人在急剧变化的转型时代的无计可施,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

影片成为了1997年俄罗斯电影的领头羊,作为一部典型的社会犯罪暴力片,兄弟在选取演员、情节设计、节奏把握、甚至音乐选取上都精益求精。

片中一改杀手模式化的冷酷形象,达尼拉爱憎分明,他身上兼备残酷与温情,虽然他是一个杀手,但他的正义感和浪漫主义气质博得了人们的喜爱。

影片一上映就受到了青年观众的追捧,获1997年俄罗斯塔夫尔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芝加哥电影节最佳男演员奖,男主演达尼拉的主演者塞尔吉伯洛夫也在迅速打开海外市场知名度的同时开始尝试导演制作小成本影片,导演处女作黑道小狂花等于是向兄弟致敬。

而三年后,导演巴拉巴诺夫又推出了兄弟的续集兄弟2,杀戮战场从俄罗斯转战至欧洲和美国,剧情更加紧张,枪也更大,杀人更猛,充满俄罗斯血性。

5.最酷的话痨科幻片这个男人来自地球2007美国成本:

1.47万美元导演:

理查德施科曼尤其喜欢充满“坐看云起时”般从容隽永的片尾曲永远:

我见过河流形成,看过山谷消失,见证无尽的景观曲终人散。

我见过星星相撞,听过大海咆哮,我知道失去唯一的朋友意味着什么,没有永远。

我总是听到这样的说辞,好花美丽不常开,好景迷人不常在,你也知道这是事实,没有永远。

我见过人类将世界变成他们的囊中之物,并改变它,塑造它,根据他们自己的角度。

感受过地球的震动,看到了人类的立场,和他们别无选择时的抗争,没有永远这部电影改编自著名科幻作家杰洛米贝斯拜生前完成的最后一部小说,类似于著名的十二怒汉,全部情节都是在一个密闭空间里通过对话展开。

所以从表面上看这部只花了不到两万美元拍成的影片在形式上就是一场小组式清谈节目,所有场景都是发生在一个坐落在郊区房子的客厅里,时间是从下午到傍晚,但所谈论话题的内涵却足以颠覆整个西方文明史。

35岁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翰奥德曼突然要辞职远去,他的几个教授同事和一名学生前来送行并对他的突然辞职表示不解,于是在客厅的炉火前伴着一瓶陈年苏格兰“蓝方”威士忌,约翰开始娓娓道来自己的经历。

他说自己其实是活了14000年的远古穴居人,因为某种不知名的原因,他永远停留在35岁,永不死去。

每过10年,为了防止身边人发现他不老的秘密,就开始新一轮迁徙,改换身份,重新生活。

他曾追随佛祖修行,被原始部落奉为神灵,曾和哥伦布相识,和梵高交好,更震撼的是,他甚至就是耶稣!

大家当然表示不信不解甚至不屑,但当“长生不老”的约翰以一个人类历史的“亲历者”身份毫无破绽的解答哈佛人类学、考古学、生物学、心理学教授们的轮番提问,并不断给予他们和观众一些似曾相识却又颇具颠覆的回答时,影片的张力不断加大,在座的各位教授和观众都会不由自主的相信或者开始质疑人类建立起来的我们熟知并视作真理的整个知识体系、精神体系的真实性与合理性。

影片代领我们跨越万年岁月、见证历史变迁,坐地日行八万里,但没有任何与之配套对应的镜头画面,只有空灵睿智的对话,这种于无声处听惊雷般的心灵震撼和头脑风暴,却是亿万美元视觉特效也营造不出来的,这也正是影片的高明之处。

导演理查德施科曼和编剧杰洛米贝斯拜的创意实在是令人叹服,IMDB至今仍高分8.2悬挂,绝大部分科幻大片都应该脸红。

片中约翰说:

“人若不思考,就无法产生信仰。

”至于你信不信,反正我是信了。

这是个神片。

6.都市另类青年群像都市浪人1991美国成本:

2.3万美元导演:

理查德林克莱特都市浪人的超低成本很好理解,影片似乎是对一群人“生活流”的记录,在奥斯汀和德克萨斯的大街上,一些人四处游走,目的不明,前言不搭后语,行为也往往出乎意料,整部影片像是建立在一种随机与捕捉性的视点态度上。

林克莱特早期的影片多呈现出这样一种状态:

没有具体情节,人物众多,遍布着散乱的小事件,某种程度上对语言的强调与依赖多过叙事的编排与设计,虽然在都市浪人里还是依稀有一些情节铺陈:

影片中第一个人物由导演本人饰演,他在火车上睡了一觉,下火车后打了一辆出租车,他开始向出租车司机陈述他在火车上做的一个怪梦:

“比如一个人现在这样,谁知道他接下来会怎么样呢。

”一语成谶,他下车后便遭遇一场车祸,一个女人被撞死在街上,肇事者逃逸影片在看似随意的情节背后有着对社会精心的体察,甚至某些段落具有行为艺术色彩与超现实意味,比如一个人身负几台电视机,电视机里是不同的电视画面,其中包括色情录像,人物嘴里念叨着:

“我喜欢电视,但电视是什么呢。

”都市浪人无主角、无固定场景的流动式拍摄手法,在美国独立电影中并非孤例,格斯范桑特的大象也是如此。

都市浪人中的人物可以用中国90年代的一个词来形容,即“盲流”,这些人在现代性社会语境中,多少有一些“局外人”的涵义,也流露出一星半点波西米亚气质,可以看成是对另类青年的精神写照。

林克莱特的另一部影片半梦半醒的人生中有一句话:

我们只有理论,没有行动。

在都市浪人的人物身上,念白往往充满哲理:

“以美国的传统文化让自己变得更好”,“几乎没有人在从事自己本来想要做的事,而往往只是对自己目前的状态伪装快乐”,语言在林克莱特的电影总是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在这部影片中,满口高论的人往往得不到回馈,语言的交流充满障碍,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成为了难题。

7.“边走路边谈恋爱”的马路爱情代表作寻找午夜之吻美国2007成本:

2.5万美元导演:

AlexHoldridge寻找午夜之吻堪称最近几年小成本浪漫爱情电影的楷模,除了没有曾经那些动人的音乐,两者在形态和美妙程度上,多有可比较之处。

请注意,影片成本只有区区两万五千美元,在地球上的某个地方,这很可能不过是几盒包装花哨的月饼的价钱。

这部爱情电影还有个不太寻常的打法,男女主角的感情都极度空虚,当然,他们并不惹人讨厌,相反,他们的幼稚和单纯还很能令人同情、怜爱。

洛杉矶新年前夕,29岁的威尔森正处于人生最低潮混乱的阶段,他没有女友、没有工作(他是混迹好莱坞外围企图有朝一日跻身其中的无数无名编剧中的一员),陷入困境,为了阻止他继续对自己女友意淫,他的好友贾柏建议他在网上征友,找个能在一起度过孤独除夕夜的女孩。

很快,一个金发姑娘给了他回应,就这样,充满活力而风趣的薇薇安(和威尔森差不多,这是个企图成为女明星的失恋小演员)与倒霉的威尔森开始了洛杉矶街头的漫游。

他们天南海北地聊天,在街道上探险,随着对彼此越来越了解,也越来越投缘,这次原本纯粹为了应付孤独除夕夜的一夜冒险,慢慢升华了它的价值。

叙事发展主要靠男女主角之间的对话展开,这很容易让人想起爱在黎明破晓前,两部影片在很多方面都有相似之处,有人甚至说寻找午夜之吻是“社会底层版爱在黎明破晓前”。

的确,它比那部古典主义气质的电影更生活、更写实,也流露出了更多的寂寞和失落。

故事的男女主人公拥有所有独立电影世界里居民的共性,他们象在成人世界里玩耍的小孩,他们的身体已经长大,但精神方面还远未成型,就像爱在黎明破晓时、爱在日落余晖时中表现的那样,寻找午夜之吻走的也是这条“边走路边谈恋爱”的压马路爱情路线。

此外,寻找午夜之吻还具有纯粹的美国风味,本片获2008年弗罗里达电影节评委会大奖最佳影片奖、2009年独立精神奖JohnCassavetes奖和2007年伍德斯托克电影节最佳剪辑奖。

摄影方面,影片是部黑白片,摄影师显然在遵循曼哈顿的足迹,但也许两万五千美元的成本实在捉襟见肘,所以,也有人说它现实有余、美感不足。

但一个苍白的大男孩和一个与周遭格格不入的萌女孩,一部发生在洛杉矶的新年夜中关于爱、性和浪漫的电影,一部超小成本制作的现代爱情故事,它真实剖析了现代都市年轻男女的情感,对一部“低到尘埃里去”的独立电影来说,这就足够了。

8.影迷凯文史密斯的疯狂实践疯狂店员1994美国成本:

凯文史密斯曾经在便利店里打过4年工的凯文史密斯回忆起那段岁月时表示最大的收获就是无所事事和看了不少影片,而理查德林克莱特拍于1991年的都市浪人尤其是史密斯的挚爱,这部反常规的小成本片子没有什么线索情节,主要内容就是一些人在街上来来去去,发表或听到各种高论。

因为是现场取景和同期录音,现场感非常强,加上出场人物往往有意想不到的行为,令影片多少带上一些超现实主义色彩,这些“怪诞”元素令史密斯深深着迷,他也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并开始付诸于实践,而故事就是讲便利店里一天发生的“琐事”,一个店员和朋友、女友以及各种顾客的对话充斥全片,毕竟这是来自于史密斯最熟悉也最有感觉的的生活。

1994年,疯狂店员在精打细算中开拍,就是这样一部成本区区2.5万美元的影片就已经将囊中羞涩的史密斯逼入“绝境”他先是卖掉了自己珍藏的大部分漫画,然后刷爆信用卡透支额度再找亲朋好友借贷了部分,作为报答就是将身边毫无表演经验的朋友和老妈都塞进影片中充当角色。

取景也仅限于便利店,等于是一堆相当业余的演员加上一筐鲜辣对话串起了全片。

片子也确实简陋,如果不是黑白胶片的颗粒感,看上去和现在一般DV爱好者们拍出的作品没有区别,更不用说演员也相当的业余,场景变换处有极重的剪辑痕迹,甚至结尾处的很多镜头中在柜台后的玻璃上都能看见剧组和摄影机。

就是这部小成本的简陋之作,却通过几个美国愤青大量看似无聊的对话将现实巧妙而又无情的嘲讽,可以说片中无时不刻的粗口、荤笑话,偶尔的冷笑话正是本片的反文化黑色幽默精髓,比如:

便利店店员修灯管。

一顾客在旁,作关切状:

小心,它们会让你得癌症的!

知道吗?

我以前有个朋友是在马戏团嚼玻璃的。

但是他后来死了。

便利店店员:

癌症?

顾客:

不是,他是被车撞死的。

而一些该片的狂热粉丝也不断在片中大量看似唠叨的台词中不断发掘出超级影迷史密斯对星球大战、帝国反击战、夺宝奇兵和大白鲨等影片的戏谑式致敬。

影片不但成为影史CULT经典之作,并创造以2.5万小成本博得3000多万美元票房的神话。

2006年,已经成为独立电影巨匠的史密斯召集原班人马拍摄了疯狂店员2,虽然成本已经激升为500万美元,但片中的鲜辣嘲讽仍然充满“疯狂”的诚意。

9.“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小武1998中国成本:

2.8万美元导演:

贾樟柯先看贾樟柯的一段语录:

“我想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首先要尊重世俗生活。

在缓慢的时光流程中,感觉每个平淡的生命的喜悦或沉重。

”这句话献给他的第一部独立制作长片小武。

说到小武的拍摄缘由,还要上推到1996年,当时还是北京电影学院学生的贾樟柯,携小山回家参加了第二届香港独立短片和录像电影节。

这趟旅程不仅斩获电影节金奖获得了初步认可,关键是贾樟柯此行结识了几位志同道合的香港电影制作者周强、李杰明和余力为,当年他们就加入了李杰明新成立的公司胡同制作。

凭借着小山回家的成功,贾樟柯获得了生平第一笔投资20万人民币,贾樟柯和胡同制作决定用这笔钱拍摄一部低成本短片,贾樟柯先写出一个剧本,片名借用了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的经典小说夜色温柔,描述一对年轻男女在宾馆房间一起度过第一夜的事。

这部电影的长度预计为三十分钟,只有两位演员,全部采用内景镜头,描绘的事件跨越一个夜晚。

他们计划在过完新年后开拍,但当贾樟柯带余力为回老家汾阳过年时,他被家乡小县城由内至外的巨大变化所吸引所打动,于是春节后,他写出了小武的剧本,叙述了中国中部某小县城一个叫梁小武的小偷的故事。

三个部分中,小武先后失去了友情、爱情和亲情,最后一无所有的小武因偷盗被公安机关收容。

片中主人公小武的原型是贾樟柯学生时代的结拜兄弟,外号“毛驴”,后来成了一个在看守所成天跟警察探讨“人为什么活着”这类哲学话题的小偷。

在小武开机前,被故事打动之余,摄影师余力为不得不对20万能否拍出片子表示怀疑,对此贾樟柯说:

只要摄影机转起来了,就有办法。

果然,他们只用21天在贾樟柯的家乡山西汾阳就完成了全部拍摄。

因为成本极低,小武采用16mm胶片拍摄,按照国产电影技术审查的规定,32mm以下胶片拍摄的电影无法进入院线。

“我当时就一直觉得我拍的是一个学生作业,我们也不可能有什么商业上的企图”贾樟柯说。

正是这部被业内称为“不伦不类”的学生作品一问世就开始收获国际性的赞誉,著名的电影学家,德国的乌尔里希格雷戈尔,他作为柏林电影节青年电影论坛的主持人,只看了本片的前30分钟,就决定将其带往德国参赛,并在柏林取得了传奇般的成功,影片先后获得国际影展8项大奖,贾樟柯从此成为“亚洲电影闪电般耀眼的希望之光”。

10.越粗糙越真实女巫布莱尔1999美国成本:

3.5万美元导演:

丹尼尔米瑞克、艾德亚多桑奇兹用3万5千美元换来全球约2亿美元的票房,和用3万5千美元开创恐怖电影拍摄技巧的新纪元,以及用3万5千美元为电影营销学注入新词汇“病毒营销”,这三个绝不靠谱的事情,都发生在1999年上映的女巫布莱尔身上。

女巫布莱尔诞生于两个美国的应届毕业生手上,当时这两个名为丹尼尔米瑞克、艾德亚多桑奇兹的学生刚刚从美国佛罗里达中央大学电影学院毕业,两个人手头上只有区区3万5千美元,还没有在纽约开公交车的司机年薪多(美国纽约公交车司机年薪约为6万美元)。

用3万5千美元来拍一部恐怖电影,这在1999年绝对是个疯子导演才会想到的主意。

但凭借着一台16mm的DV摄影机,丹尼尔米瑞克、艾德亚多桑奇兹毫不犹豫动手就干,这一切并不是因为他们疯了,而是丹尼尔米瑞克和艾德亚多桑奇兹清楚的知道,电影可能会花很多钱,但创意本身其实花不了多少钱。

而女巫布莱尔卖得其实就是创意。

在丹尼尔米瑞克、艾德亚多桑奇兹为女巫布莱尔撰写的简短剧本中,主线故事用一句话就能说明白:

三名闲来无事的学生想去美国马里兰州的布莱尔镇拍摄一个关于“女巫布莱尔”的恐怖传说,最终却在布莱尔镇边上的森林里被神秘力量害死。

这个简单的故事需要的东西也很简单,三名主演、一台DV和一片森林就能支撑起全部拍摄任务。

在真正拍摄时,两名年轻导演完全不按照常理出牌,他俩根据故事大纲一样的剧本,不时写给三位主演一些下面剧情应该怎么演的纸条,让他们按照提示自己去临场发挥。

而丹尼尔米瑞克和艾德亚多桑奇兹两个人更是在电影拍摄之前,就把这部电影设定成是一部“伪纪录片”,既用DV纪录片的方式来讲故事。

这个想法几乎就是为3万5千美元量身定做的,它不需要灯光、大牌演员和电脑特效,女巫布莱尔拍摄得越是粗糙、画面越是没有构图感、甚至干脆没有剪辑,它反而在伪纪录片的层面上拍得越好,因为粗糙相对来说会让人觉得真实。

而丹尼尔米瑞克和艾德亚多桑奇兹甚至直接在电影开始挂上了这么一段字幕:

1994年10月,三名制作电影的学生在靠近布克特斯威利镇的森林里拍摄纪录片的时候失踪,我们现在看到的影片就是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