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736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66 大小:47.8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6页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6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东南大学工程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文档格式.docx

1、课程设置课程应按工程领域、结合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实际需求以及工程硕士生特点进行设置。

课程内容应具宽广性、综合性和相应深度,应能反映当代工程科学技术发展前沿新水平以及培养复合型、应用型高层次人才的需要。

总学分要求不少于32学分,其中学位课程不少于18学分,非学位课程不少于10学分,所有课程学习一般应在2年内完成。

学位课程:

政治理论课(共3学分,其中自然辩证法2学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

第一外国语(5学分,含基础与专业外语两部分);

专业基础课;

专业必修课。

部分学位课程(基础外语和数学等)在原课程考试基础上,每年由研究生院组织两次全校统一考试,该统考通过者方可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和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非学位课程,按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

实践环节(2学分),主要是解决企业12个工程实际问题(难度与工作量适中),要求有分析与实施总结报告,并由企业出具使用效果证明。

参加学术会议,作(或提交)学术报告(一般不少于3次)。

2、导师工程硕士研究生的指导应采用双导师制,即由所在学科点安排一位具有工程实践经验的校内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一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或相当技术职称(专业相同或相近)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员联合指导。

校内导师在开学后一周内确定,应负责指导工程硕士生制定培养计划和选课;

企业导师最迟应在选题前确定,由各工程领域所在院系进行任职资格审查,合格者报研究生院培养与学籍管理办公室备案并办理聘任手续。

校内导师和企业导师共同负责工程硕士生的选题和论文指导工作,其中校内导师侧重负责工程硕士生学位论文的学术水平,企业导师侧重负责工程硕士学位论文的工程技术指导。

3、中期检查在第四学期结束前,工程硕士生须进行中期检查,要求填写“工程硕士研究生论文工作中期检查表”,并附成绩单。

4、学位论文(设计)学位论文(设计)工作是工程硕士生培养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环。

通过学位论文(设计)工作的全过程,可使工程硕士生得到全面基础训练,巩固和深化所学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培养独立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与专业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利于他们为国家和所在企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工程硕士学位论文(设计)内容一般应包括:

文献阅读、选题调研及其报告撰写、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或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改造与开发等)、论文(设计报告)撰写以及预评审、评阅与答辩等环节。

其中有的环节可视选题与实际要求不同有所取舍。

工程硕士生的学位论文(设计)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与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的设计或课题研究或是技术攻关或技术改造专题或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

在选定学位论文(设计)题目以后,必须进行有关文献的检索和中外文献的阅读(30篇以上,其中至少含外文资料2篇),在此基础上写出相关阅读综述报告(应附上文献清单:

作者、题目、刊名、页码、日期等)并阐述论文研究领域的概况和发展趋势。

选题的准备工作在第三学期着手进行,最迟在第四学期应完成并提交选题报告与论文工作计划。

所在学科点应安排有关教师并会同双导师对选题报告(含论文工作计划)进行审核并举行开题报告,经由3至5人组成的专家小组审议通过后,方可进行论文写作工作。

学位论文(设计)应在双导师指导下由工程硕士生独立完成,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完整性,应能体现研究与撰写者应用所学的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确保质量,学位论文(设计)必须有一定的工作定量,用于完成学位论文(或工程设计与实施)工作的实际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年。

6、预评审学位论文(设计)基本完成后,应先由所在学科、专业点聘请至少3名同行专家对论文进行预评审并提出修改意见。

工程硕士生应按预评审意见对学位论文(设计)进行认真修改,经导师审阅认可后方可向研究生院培养与学籍管理办公室申请正式评阅与答辩。

学位论文(设计)如须进行盲审的则不需预评审。

7、评阅与答辩工程硕士生一般应在第六学期申请答辩,最早答辩时间为第五学期开学初。

如在第五学期申请答辩或超过四年申请答辩则须进行学位论文盲审。

在学位论文正式送审评阅与答辩前,工程硕士生应向研究生院培养与学籍管理办公室提交如下能反映自身独立从事业务和技术工作能力的有关材料(原件及其复印件,原件供审核用):

在学期间在正式出版的学术刊物上,以第一作者正式发表至少1篇与学位论文(或设计)内容有关的学术论文,或有专利或获奖证书或项目验收鉴定(国家发明专利、省部级及以上的获奖、省部级及以上验收单位的项目验收鉴定不限排名,其他均要求排名在前三位)。

评阅人与答辩委员会委员中均应安排有来自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且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专业相同或相近)的专家参加。

论文评阅人应不少于2人(双导师不参加),其中至少1人应为校外专家(非论文作者本工作单位专家)。

答辩委员会一般为35人(双导师不参加),其中至少1人应为校外专家(非论文作者本工作单位专家),答辩委员会主任原则上应由校外专家担任。

四、学位授予工程硕士研究生按培养方案要求取得规定学分,达到规定成果要求并通过学位论文(设计)答辩,由相应的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和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授予相应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发给工程硕士学位证书,报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机械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工程领域有工学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点,覆盖了机械制造及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等二级学科。

现有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35名。

每年承担多项国家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高科技、国家各部委(省)科技攻关和厂矿企业课题。

年平均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

近年来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各部委(省)科技进步奖及美国工程师学会(SME)CIMS工程工业领先奖等20多项。

一、培养目标培养机械工程领域的高层次科技人才。

掌握机械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先进的技术方法,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能熟练地应用中、外文资料和计算机等工具。

二、研究方向机械系统动、静态特性分析、优化设计与理论现代设计、制造、管理技术与集成机电一体化及CADCAD/CAM/CAE及其集成技术先进制造系统(CIMS/FMS)理论与技术高等机构分析与综合机器人学与智能控制工程车辆CAD/CAM车辆结构优化设计与制造技术汽车测控技术与工程微型机电系统理论及应用生产系统建模与仿真机电产品可靠性工程机电系统质量监控与智能诊断三、知识域要求掌握机械工程领域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能熟练地应用中、外文资料和计算机等技术工具,着重培养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总学分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学位课公公共课G00001自然辩证法402讲课笔试全部必修G0000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讲课笔试G00021学位英语1204讲课笔试G00027专业英语1自学笔试专业基础课G00030数值分析603讲课笔试任选2门G00031工程矩阵理论603讲课笔试G00201现代机械设计方法603讲课笔试专业必修课G0020k微机控制及自动化603讲课笔试任选2门G00212计算机辅助402讲课笔试机械设计G00214机电一体化原理应用603讲课笔试G00216单片微机及应用技术603讲课笔试G00229现代控制理论402讲课笔试G00231机械故障诊断学402讲课笔试G00233机械振动与噪声控制603讲课笔试G00271计算机实时控制系统603讲课笔试G00294系统分析与设计方法402讲课笔试非学位课根据学位论文需课程总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学分30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材料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工程专业是我校首批成立的工程硕士学位授予点,由材料系和化学化工系联合创建,现有教授、副教授40余人;

工学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学位授予点8个。

本专业研究方向为新材料、新技术的研究与开发,材料管理及其工程应用,每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防科工委基金、各部委委托项目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近年来获国家及省市级奖多项。

一、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材料工程技术及其管理人才。

掌握材料工程领域坚实的基本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及管理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独立承担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开发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二、研究方向先进功能材料的理论与技术内耗材料与技术新型金属结构材料的理论与技术过程模拟与优化新型建筑材料理论分离技术新型生物医药材料高分子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复合技术及控制材料表面工程凝固过程及控制固体化学与材料制备材料塑性加工与模具技术三、知识域要求在坚实的数学、物理、化学、外语和计算机应用等知识基础上,掌握材料工程的基础理论和现代分析与测试方法。

在复合材料、结构材料、功能材料、材料制备与加工、化学工艺与新材料等领域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总学分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学位课公公共课G00001自然辩证法402讲课笔试全部必修G0000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讲课笔试G00021学位英语1204讲课笔试G00027专业英语1自学笔试专业基础课G00030数值分析603讲课笔试任选1门G00031工程矩阵理论603讲课笔试G00032数理统计402讲课笔试G01401最优化理论与方法603讲课笔试专业必修课G00559弹塑性力学603讲课笔试任选3-4门G01230高等物理冶金402模块化教学小论文或笔试G012A1现代材料分析技术603模块化教学小论文或笔试G01238材料物理603讲课笔试G01239传输原理402讲课笔试G01906高等物理化学603讲课笔试G01907高分子材料科学工程603模块化教学笔试加小论文G01905高等无机化学402模块化教学小论文或笔试G01913功能高分子化学402模块化教学笔试加小论文非学位课根据学位论文需要在课程总学分30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工程领域主要教学与研究单位为动力工程系(热能工程研究所),所在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设有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现有一级学科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博士学位授予点。

热能工程为江苏省重点学科。

建有国家火电机组振动工程中心、洁净煤发电与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本工程领域多年来承担国家攻关、863高技术、973基础研究项目、国家及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教委各项基金、各部委及企业委托开发等各种科研项目,已取得了一批重要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发明奖、国家各部委(省)科技进步奖等近50项,专利30多项。

一、培养目标培养动力工程领域高层次的工程技术或管理人才。

掌握本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

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现代化技术手段和试验方法;

具有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

具有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熟练地阅读相关工程领域的外文资料。

二、研究方向工程热物理能源信息技术热能工程能源环境工程动力机械计量测试与仪表制冷与低温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控制工程流体机械环境工程化工过程机械新能源技术现代火力发电厂旋转机械振动与控制三、知识域要求掌握动力工程领域的设计、运行和管理的基础理论知识和相应的专业知识,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总学分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学位课公公共课G00001自然辩证法402讲课笔试全部必修G0000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讲课笔试G00021学位英语1204讲课笔试G00027专业英语1自学笔试G00030数值分析603讲课笔试专业基础课G00301高等传热学603讲课笔试任选1门G00302流体力学603讲课笔试G00303高等热力学603讲课笔试G00379燃烧理603讲课笔试论与技术专业必修课G00358制冷与低温原理603讲课笔试任选2门G0035A热工控制理论与技术603讲课笔试G00367热工信息化技术与系统603讲课笔试G0037B气固两相流动与数值模拟603讲课笔试G00391动力机械运行特性及诊断603讲课笔试G00392热能系统动态特性603讲课笔试G00394可再生能源603讲课笔试G00396制冷空调系统优化与节能技术603讲课笔试非学位课根据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课程总学分30电气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电气工程领域有一级学科工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和博士后流动站,目前在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和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四个二级学科招收博士和硕士研究生,现有博士生导师10名,硕士生导师29名。

每年承担多项国家、部委(省)科技攻关和厂矿企业课题,科研经费总额每年大幅度增加。

一、培养目标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电气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管理知识以及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科学方法;

具有独立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从事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一种外文专业资料以及计算机等工具。

二、研究方向微特电机理论与应用新型数字化驱动系统与控制技术电机调速与节能运行电机及电气设备的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电气设备内部电磁场、力场和温度场的分析计算方法电力系统的规划、运行与控制电力电子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保护电力系统数字仿真及其应用变电站和配电系统的综合自动化电力系统的市场化运营电力电子技术电子测量技术及智能仪表微机在自动检测系统中的应用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三、知识域要求掌握电气工程领域分析设计、制造和管理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知识,能熟练地应用中、外文专业资料和计算机等工具。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总学分授课方式考试方式备注学学位课公公共课G00001自然辩证法402讲课笔试全部必修G0000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讲课笔试G00021学位英语1204讲课笔试G00027专业英语1自学笔试专业基础课G00030数值分析603讲课笔试任选1门G00031工程矩阵理论603讲课笔试G00033随机过程402讲课笔试G01401最优化理论与方法603讲课笔试G01646电力电子技术402讲课笔试必修G01619交流电机统一理论603讲课报告任选1门G01605同步电机理论603讲课报告G01618电机电磁场603讲课报告G01617现代控制理论603讲课报告专业必修课G01647现代电机调速系统402全部讲课与课堂讨论全部笔试或作小论文任选2门G01602电力系统稳态分析603G01603电力系统动态分析603G01628自检技术与测试系统402G01601数字信号处理603G01627微机测控系统603G01637单片机智能化仪器603G01638电力系603统微机保护非学位课根据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课程总学分30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工程领域涉及电子科学与技术和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包括了无线电工程系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电路与系统、微电子学与固体电子学、物理电子学六个二级学科,其工程技术涉及集成电路设计与制造、通信与网络和其它电子系统的设计与制造,以及与此相关的工程与技术领域,如电磁场微波理论、数字信号处理等领域。

本工程领域现有8个博士点,8个硕士点,博导22名,硕导68名。

一、培养目标培养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掌握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宽广的专业与理论知识、先进的技术方式,具有独立承担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和从事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的能力,能熟练地应用中、外文资料和计算机等工具的高层次人才。

二、研究方向现代移动通信系统理论与技术数字通信理论与安全通信技术宽带多媒体无线通信网络技术信息处理理论与技术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象处理与识别超高速集成电路研究射频、光电、微波集成电路研究通讯网络VLSI研究通信与测量中的电路技术微波毫米波理论与技术微波毫米波电路、网络及CAD微波毫米波新型元器件微波毫米波传输、辐射及散射器件微波毫米波电子工程光波电子学与光纤通信工程电子束、离子束及显示工程信息光电子工程气体电子学真空电子工程VLSI器件物理与可靠性VLSI和ASCI设计与应用微电子系统设计与制备微电子机械系统设计与制备半导体光电子器件与系统功能电子材料与传感技术纳米材料与技术三、知识域要求具有扎实的数学和专业基础、了解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最新进展,能从事技术开发、工程设计、实施及相关管理工作。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数总学分授课方式考试备注方式学学位课公共课G00001自然辩证法402讲课笔试全部必修G00002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01讲课笔试G00021学位英语1204讲课笔试G00027专业外语1自学笔试专业基础课G00030数值分析603讲课笔试无线电系选2门电子系选1门G00031工程矩阵理论603讲课笔试G00402随机过程603讲课笔试G00401现代数字信号处理603讲课笔试无线电系选1门G00437集成电路设计技术基础603讲课笔试G00689信息技术基础603讲课笔试电子系必修专专业必修课G00403数字通信603讲课笔试任选2门G00420数字图象与视频处理603讲课笔试G00444微波网络603讲课笔试G00428VLSI设计技术603讲课笔试G00602应用电子光学603讲课笔试G00611显示器件603讲课笔试G00626光电子物理与技术603讲课笔试G00660VLSI物理学402讲课笔试G00679VLSI系统设计603讲课笔试非学位课根据学位论文需要在导师指导下按选课目录选修课程总学分30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控制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培养方案本领域有控制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和一级学科博士点,一级学科下设有四个二级学科博士点:

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系统工程、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和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

本学科点的“控制理论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主要研究方向有基础自动化、综合自动化、数据库及信息系统、软件技术和人工智能、计算机应用等。

学术带头人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冯纯伯教授等。

控制工程领域包括了自动化学科和管理学科。

一、培养目标培养控制工程领域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掌握好控制工程学科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关应用领域的基本专业知识,掌握应用计算机解决自动化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担负自动化应用工程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具有从事自动化应用项目或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能力。

二、研究方向生产过程建模、优化与仿真检测技术与仪表智能化计算机管理与控制综合自动化模式识别与智能控制系统计算机分布式控制工程管理自动化先进控制规模的理论及其应用企业系统工程运动控制三、知识域要求本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生要求的知识面包括自动化、管理等学科的基本知识,要求掌握现代控制理论和现代管理理论。

在计算机方面应熟练地掌握计算机网络、数据库系统等方面的理论知识及应用技术。

四、课程设置类别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学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解决方案 > 学习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