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95433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3.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作文材料Word文件下载.docx

车子启动,我塞了张CD进车里,嘈杂的鼓点和贝丝顿时充斥了整个车。

明知道爸爸是喜欢安静的钢琴的人,我却还是自私地放了摇滚。

车子行驶,我在余光中的看爸爸,专注得开着车,脸上没有一丝不悦,似乎还带着笑意。

我有多久没这样看过爸爸了呢,又有多久爸爸想好好看看我,却被我绝之门外了呢……现在,我忽然发现爸爸竟在嘈杂的鼓点中试探着寻找拍子,方向盘上的手指一下下地和着节奏,还笑着说:

“还挺好听的。

瞬间,我的眼眶里溢满了泪水。

爸爸是最不爱吵闹的东西的,这我知道,可现在他却在努力接受着摇滚,只因为他的女儿喜爱。

我觉得我好狭隘,爸爸的世界从来为我敞开,他的心一直都在寻找她女儿喜欢的东西。

一次次的被拒绝,可爸爸依然执着地企图用他的快乐与童心,来感染她的女儿,去尽力追赶那个渐行渐远的孩子。

爸爸的爱,从来没有因为我的冷漠拒绝而消减一丝一毫,反而他却在不断的改变自己,甚至委屈自己,为的只是下一个邀请被女儿接纳。

这样的爱,执着的几近盲目,真挚的几近卑微。

我肆无忌惮的享受着这样的爱,却专注于伤害爱我的人。

我总是在用理想的标尺去衡量现实里的爸爸,挑剔中全是不好。

可我却忽略了理想中那个沉默稳重的背影从来给予不了我一丝温暖,而爸爸却在用无处不在的温暖呵护我,包容我。

每次从山上回来,爸爸总不忘带下几片枫叶和野花悄悄藏在我的书里;

再翻出来那个平安符,背面是四字“女儿平安”;

回想除夕夜,炮声中我清楚地听到的是爸爸的一声:

“高考无敌!

”爸爸把女儿来尽心爱护,我却因为爸爸像个小孩儿怨他。

人生理想这样的深刻问题,我甚至从来不愿跟他提及。

面对我那样的封闭,爸爸又怎么可能有机会和我谈呢?

我为我的拒绝而感到懊悔。

我浪费了多少时间,错过多少爱,我已经没法计算没法弥补。

我能做的只是握紧今天起的每一刻,用一个女儿早该有的谦逊和尊敬来爱护我的父母。

我知道,我在渐渐长大,马上迎来我人生中最好的年华。

而身旁的父母正日渐老去。

不经意间,皱纹爬上眼角,坚实的肩膀不再,腰酸背痛也会来侵扰他们,爸爸妈妈也会对我更加依赖。

当某一天,我的这两个最心爱的人蜕变成了两个孩子,要我照顾要我保护,我想我很愿意,并且一定能够为他们撑起一片天,让他们安稳地住在我的世界。

(二)父亲的傻

在今天的社会,某些关乎人性真善美本质的价值观正在沦为笑柄。

但总有些人在默默地坚守着一些东西,有人笑话他们很傻。

父亲就是这么个人,很多人都说他傻实在。

父亲本就性格内向,更不会阿谀奉承,只知道埋头钻研苦干,却从不会表功。

其实父亲很有才华。

父亲是搞工程的,是公司的技术骨干,大大小小的工程几乎都离不了他。

但父亲不会表现不会说,而领导只看结果,所以往往出力的是他,得功劳的却是别人。

有时我真的很为父亲抱不平,有时我劝父亲既然如此何必那么认真工作。

可父亲却依然不改他的“傻”,不管功劳最后归谁,凡是到他手里的工程,他一定尽全力做到最好,决不让一个劣质工程从他手下出现。

有人笑话父亲,我却很敬佩父亲,敬佩父亲坚守着一份正直。

有人说父亲责任心强,但在我眼中父亲的责任心早已超越了对工作对公司的负责,他是在对自己的内心负责,决不做愧对良心的事。

父亲一向好帮助别人,而且帮助他人从不惜力,从不图名。

几年前父亲的公司里有一位年轻的员工意外去世。

父亲刚得到这个消息时正在开车,震惊和悲伤让一向冷静理智的父亲都难以控制自己,不得不停下车等待自己平静下来。

第二天,父亲一个人给那名员工的父母送去了5000元。

几天之后,公司组织捐款,父亲拿出了2000块钱,确实有人捐得比父亲多。

因为那位员工生前供职于父亲所主管的部门,所以有些人议论父亲。

可是父亲却对自己单独捐款的事只字不提,我有时也会觉得父亲怎么这么傻,但我更能理解父亲,或者说,如果我遇到相同的情况,也会像父亲一样在不解或不屑中做出同样的选择。

因为我明白父亲做这一切的唯一目的,就是能给老年丧子的死者家属以一点微薄的安慰。

钱送到了,心尽到了,就足够了,又何必去宣扬什么证明什么呢?

现在每年春节,父亲一直坚持去看望那对老人。

父亲的傻,有时又傻得像个孩子。

父亲爱玩,会玩,玩起来入迷。

不过父亲从不去高档娱乐城,也不喜欢重复摸牌的方城之戏。

父亲喜欢自然科学,他以琢磨研究为乐。

父亲爱好很广,尤其喜欢摄影。

我现在还记得父亲买回那台高档相机时的兴奋,真得像个孩子,把相机拿出来又放进去,放进去又拿出来。

迫不及待地试验新相机的高级功能,蹲在地上专注地调着焦距光圈,镜头对准桌上的玩具车,还命我持一风景画立于车后作背景,力图拍出车辆在“山间公路”飞驰的效果。

拍完后和我一起特别高兴地传到电脑里给母亲展示,直到母亲勒令我俩马上收起相机洗漱睡觉。

那天在公交车上听见两个家长谈培养孩子的兴趣,其中一位说女孩子的从小学学网球呀芭蕾舞呀钢琴呀,以后社交都用得着。

不由苦笑。

真是开眼界,爱好还有这多功效。

父亲这种自得其乐的爱好,或许在某些人眼中也是很傻的吧。

其实父亲也有痛苦,也有不满,也抱怨过。

但更多的时候他不会让我们感觉到他的痛苦。

如果让我用画面来表现父亲,我会选择这么两个:

一是父亲伏案拼命工作,二是和我一起开心尽情地玩。

父亲让我相信,不管生活多么不容易,不管社会多么复杂,总有人在用最平凡而最有力量的行动坚守着人性本质的真善美。

现在有些人是太过聪明了,聪明到蔑视人性善良,将本应成为社会风尚的价值观视为笑柄。

看看书摊上众多的教人如何钻营的书籍便可知。

有些人背弃良心去换得似乎可以捏在手中的实在的利益,而到头来却发现是一场空,不只因为钱财是身外之物,更因为他们的精神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日益走向空虚和沦陷。

因为没有任何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是能用钻营技巧和金钱构建的。

相反,父亲活得“傻”,却活得实实在在,父亲的精神世界值得我仰望。

父亲并不是什么大儒或饱学之士,或许他自己不曾意识到他要去构建精神世界坚守人性什么之类的大道理。

其实父亲还曾买过《新解厚黑学》之类教人钻营的书,但很快就把它搁到了书架最底层。

真善是父亲的本色,即使他自己也无法改变。

我相信,真正撑起这个社会的绝不只是少数先知智者,他们更多的是一种先导的作用。

当然更不是那些一时光鲜的投机取巧之人,他们不过是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小丑。

真正撑起这个社会的是一个又一个像父亲这样的普通人,在真实而又不容易的生存中,以一颗拙诚之心,坚守着亘古不变的人性真善的本质,活出了最平凡又最可贵的人生。

不管世事如何变迁,我愿意像父亲一样,坚守着一些东西,傻傻地过一辈子。

(三)野草

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伟人的历史。

每个时代都有站在其中的帝王将相。

他们指点江山、开创盛世。

中国的历史归结起来也不过在十几人的身上。

可问题是,其他人都到哪里去了?

有谁还记得长平之战被掩埋的四十万士兵中的一个?

记得他们是怎样踌躇满志地上了战场?

又是怎样痛苦的闭上双眼?

有谁还记得北宋汴京中的商贩?

有谁还记得一代又一代的农夫?

——那些人,是中国历史的野草。

我们以为,“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世间的野草可以在季节的轮回中回环往复。

此话不假。

那苍劲的树木和绚丽的花朵在浩劫以后将不复存在。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两千年来指出了一个诸葛亮一样的人。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没有人再能和杨玉环相提并论。

然而如野草一样的人,战士、商贩、农民,无论历史发生什么,永远有这样一群人,在一模一样的地方,坐着一模一样的事。

因此,我们以为野草是不死的,只要春风一吹,便都能恢复模样。

然而,熊熊烈火燃烧过原野,春风又来人间时,新长出来的野草还是不是原来那个?

微风过处,它是否能如曾经那样摆动?

它是否还记得原来的鸟语花香、莺歌燕舞?

战士后面还有战士,可战士已经不是那一个。

人民之后还有人民,可人民也不是那一个。

因为我们认为野草没有分别,所以认为它们永生。

我们对待历史也是这样的态度。

对于伟人,我们看到的是个体。

对于众人,我们看到的是群体。

因而,我们会因个体的陨灭而潸然泪下,以为群体是不死的。

其实每个生命都有被看成个体的资格。

生命在本质上是同等的,都值得人们的关注、欣喜和遗憾。

正如迟子建在《最苍凉的海岸》中写道的,诺曼底的海岸,不会因艾森豪威尔的雄才大略而变得荣耀,只因年轻战士个体生命的陨落而成为了最苍凉的海岸。

生命本身的不幸与历史长河发展的方向同等重要。

那句“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怕是太不在意野草生命本身,又太在意眼前的春景了。

其实,每个生命个体都在推动着历史的进程。

假如没有战士个体的牺牲,又何来和平?

假如没有商贩的精明,又何来经济发展?

假如没有农夫的劳作,又何谈千年历史?

他们创造了历史,而历史却把他们遗忘了。

他们,是历史中的野草,成片成片铺满天地,支撑起整个春色。

他们中的任何一个,都有着独特的姿态。

血红的大火烧到天际,后来便长出类似的野草。

但,那已不是他们了。

他们死了,真的死了。

难道,你不会因此而流泪么?

(四)期望

我见过农田的播种。

将地耙成一垄一垄的,把种子随意而有序地撒入田中,把土一盖。

并没有对哪个种子有特别的照顾,每日浇水,定期施肥,偶然看到田中有杂草,顺手拔掉。

种子一天天成长,成了秋熟的庄稼。

高的、矮的,大的、小的,一并收了,一视同仁。

自己种花就大不相同。

还未播种,脑中便浮现出花开的情景:

紫花淡淡,可爱至极。

种在盆里,怕种得太深,又怕太浅;

浇水多少也是忧虑,安置好种子,恨不能隔一会儿就要看有没有变化,不在家中还在惦记,一进家门,就立刻奔到它面前——对着依旧平静的花盆。

一天天过去了,每天的照料没有使它发生丝毫变化,阳光、水、土都按《养花大全》上执行得一丝不苟,最后失去了耐心,想起来才照顾它一下,过了不久它竟然长出了几枝叶,上面还有紫中带着青的花骨朵。

有一天学《种树郭橐驼传》:

“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筑欲密”,“其时也若子,其置也若弃”,才明白要顺着树木生长天性种植,不要过分苛求,对它抱有极大的期望,对人亦是一样。

我们常感到身上负载了太多的期望:

师长授业之恩,父母养育之恩……农民并非对种子没有期望,而是他怀有一份坚定的信心:

种子定能大丰收。

相对来说,我们身上的期望则有一份缺失信心的盲目。

“赢在起跑线上”,我们是否知道赢得的是什么?

为什么要赢?

是为了光明的未来?

“钱”途的无忧吗?

是否这些期望都忘记了生命的快乐。

父母当初并无电脑、电视,只是三两个朋友玩游戏,没有升学的压力,并无对未来明确的定位,也并没有“输”吧。

我们要跑,但要有方向。

草原上并无刻意的播种,但依靠种子顽强向上的力量,不也鲜花遍地?

悬崖峭壁上也有坚强挺立的小树。

它们并没有被期望,而是在自然条件下怀有自信而成长。

我们需要期望,但是是理性的期望,是“润物细无声”的养育,没有过分的苛求,回归生命本来的快乐。

种子自信将长成坚定不倒的大树,成为种树人的依靠,反哺他的养育;

种树人也要抱以同样的信念,充满希望地等待。

(五)心中兰开

“十七大”上,有代表曾提议设置“国家读书日”。

其实很早之前我就有这个想法,希望能找那么一天,什么烦心的事都没有,泡上一杯清茶,就坐在阳台那盆盛开的兰花的旁边静静地读一天书。

我的专门“阅读日”。

然而我始终未能找到这样的一天。

并非我不爱书,事实上,我几乎算是个爱书成癖的人了。

但一日比一日繁重的学业,让我始终竟找不到这样空闲的一天。

也许我早已习惯了在每一个课间,每一个旅途,每一个临睡前的夜晚,每一个休息的点滴时间去读那一本本我所心爱的书,一如我习惯了那兰花的寂寞。

阳台上的兰花从未开过,尽管我很小心的呵护它们,但它们始终都只有片片绿色的叶子。

如同我那个专门的“阅读日”一样无法成真。

渐渐的,兰花越长越大,尽管它始终不开花。

而我也如同那兰花从土壤中汲取养分一般,感悟着那些书所能教给我的哲理,从懵懂到成熟。

很多年后我才知道,那只是一株永远也不开花的兰草。

我一直固执的要求那个开花的仪式。

但兰花没有给我。

它只是静静地积蓄着能量,静静的生长。

纵然永远不会有那个开花的仪式,它依然尽情展示自己的生命。

蓦然间意识到,其实我心中又何尝真正在乎过我的那个仪式——那个专门的“阅读日”?

但即使没有它,我依然已经读了很多的书,学到了很多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

这种静默之中的变化让我诧异。

没有宣扬,一点也不隆重。

但却早在不知不觉中悄然改变,而这不知不觉中隐含着一份矜持与庄重。

《小窗幽梦》有云:

“闭门即使深山,读书随处净土。

”很多时候我们都太重视那个仪式,似乎想要证明什么,表现什么。

然而仪式终究只是一个外壳,重要的是我们的内心,究竟想不想随时为自己关上那扇门,找到那片净土。

如若内心所愿,何日不可是“阅读日”?

何必又非得要求那一个“阅读日”呢?

仿佛那兰花,努力的成长,并不只是为了开花时的刹那芳华,而只是将生命释放到极致时的尽情。

其实,兰草纵然不开花,依然活得有意义。

而我,纵然无法完成那个“阅读日”的想法,也依然会挤出我闲余的时间去读那些我心爱的书。

因为开花和“阅读日”永远只是一个仪式,而不是内容。

真正的内容是那庄重而不知不觉中的变化,静默而神圣。

只是很多人都弄不清罢了。

这一年,兰花依旧未开,但我心中之花已开。

 

(六)我与语文教材

那一天整理过去的杂物,当我看到空白处画得满是小人的小学语文课本时,真有些不敢相信自己也曾在上课时如此地不专心——书的两边什么笔记也没有,只有幼稚的图画。

一些插图中的人物也被改得面目全非,男的变成女的,小狗戴上眼镜,狐狸长出辫子……再看看课文本身,便觉得也难怪自己无聊得要画画,那些直白纯朴的文字对于孩子来讲,真是太缺乏吸引力了,更何况课堂上并没有什么需要记录的。

相比之下,我在初中时最引以为豪的就是语文书上密密麻麻、“错落有致”的记录。

那些作家介绍、中心思想、课后阅读练习的答题段落,甚至自己有感而发的评论,不仅给这书增添了许多重量,更让当时的我心中充满了成就感。

其实,又何谈成就呢?

只不过,看着那些因为笔迹太重而变得凹凸不平的纸张,为着视觉上的充实而感到心里踏实罢了——它们至少告诉我,今天的语文课没有白上,课文没有白读。

看着这些详细的记录,我甚至能够想象自己当年奋笔疾书的样子,那是自己曾经以为的学习,那是自己曾经以为的有价值的生活。

我微笑,好像又看到那时的自己……

翻开我现在的语文教材,有的地方集中地记了些文学常识,有的课文除了生词注音以外,也便无他,更多的倒是每隔几段一点零星的评语和精彩处的赏析。

不见了中心思想的归纳和段意的概括,页面顿时冷清了许多,但却并不缺乏厚重感,于我来讲,反而好像比初中的课本要沉稳了一些,或许是因为变成了大开本,且收录了更加深刻的作品吧。

听着窗外蟋蟀鸣叫的时候,或许会想起荷塘月色中的梵婀玲;

与同学开玩笑,有时也会用上一句“地也!

你不分好歹何为地!

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

在最需要坚强的时候,总是情不自禁地想起“……真的猛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

语文,已经融入我心中太多太多的内容了,正如从第一堂语文课到现在,岁月也赋予了我们的人生太多太多的内容。

如今的语文课上,我已不再执著地照写下老师的每一句话,幻灯片上的每一点总结,而是花更多的时间,去读,品读。

是的,我的书不再那样密密麻麻,也不再苦闷于中心思想把握的不够准确,因为我不再用满篇的笔记来证明自己的听课效率,也不再用无休止的记录来打发自己的欣赏过程,更不再需要用一本增厚增重的语文书来充实自己的心灵——现在,我只要安静而专注地阅读,只是阅读,就够了。

我长长地吐了一口气,是的,这是现在的自己,这是自己正在为生活创造的价值。

(七)我的老师

我的老师叫何舫,才华不算出众,相貌不算过人,没什么特别之处。

当老师的当把最大的能耐都用在讲课上,有的诙谐幽默,有的澎湃激情,各成一派。

但何老师的课从来是极普通平常的——听磁带、读课文、记单词、讲语法,语言也平实简单,绝不会有什么花哨。

记得当时最惧怕的,就是每堂课的默写,堂堂皆有,从不缺席。

每当这时,何老师表情都很严肃,手中拿着书,口中一字一句地念着,好像很郑重。

后来我们明白,这些都是基础,是一门语言的“本”。

当时她只是说:

“这些有用,要记下来。

”我们便照做了,下意识中,觉得她说有用的一般不会没用——她一般不做没用的事。

她上课还有个习惯,爱提问,但这种问题并不是刻意设置的,只是朗读或翻译一段课文之类的任务。

但有一条,每个人都要轮流回答。

一些程度好的同学,把这当成展示自己的机会,并往往会受到她有些夸张的赞赏。

但对于一些稍吃力的同学,有时就显得艰难,往往是她带一句,那个同学跟一句,整个下来其实就是她讲了一遍。

尽管如此,她仍然坚持这种机会平等的提问,有时还会有意让学习不太好的同学做一些有难度的文段。

她说她喜欢我们每一个人,而且是教过的学生中最喜欢的。

后者无从考证,但前者深有体会。

她从不以成绩论人,也从未因此生过气,只是忧心,只有当有人撒了谎或做了什么损人利己的事,她才会真的发火。

她总是说我们都是心地很好的孩子,或许不是单纯善良到有点犯傻的人在这里是呆不下去的,因为老师是何老师。

这么说她有点犯傻喽?

可能吧。

她很简单,简单到可以让一群七八岁大的孩子觉得容易接近。

我喜欢课间找她聊天,因为可以把许多微小到不敢和其他人说的成功向她吐露,而她总会给以最真诚的赞赏,经常超乎我的预料。

五年后,我们分离了,她说:

“我教不了这么难的了。

”后来再上那些“高级”的课,听那些“高级”的老师讲英文,都有些不适应。

在我心中,英文是很纯朴的,深奥的学问、多变的技巧,绝不是它的本质。

做人也是这样,踏实、简单,走脚下的路,做真的自己。

总想到我的老师,很平常,很普通,很真实。

(八)灾难带给我们的生命感动

长时间以来我一直很好奇,每当看地震新闻的时候,常有某人在无食物甚至在没什么水的条件下坚持了多少多少小时被成功救援的新闻,人的生命在绝境里毫不犹豫地爆发出的奇迹。

然而我始终难以想象,在那样一个漆黑,封闭,孤独,无助,恐惧乃至绝望的环境里,人是如何能坚持那么久,那么确定无疑,自己一定要活下去,且一定能活下去的呢。

我曾环顾我位于二环外11层高楼的书房,楼下车水马龙,远方高楼耸立,我似乎是一定不能在这样拥挤的城市里安然逃生,我也觉得我一定没那么强的信念和动力创造奇迹,我可能简单地就决定睡过去,再不醒了。

日本地震以后,和一个留学日本的朋友聊天,我们在一个游戏群里认识,还见过面,对方是那种极温婉可人的小姑娘,纤细,弱不禁风。

震中距她的城市不远,她们的学校,住宅区也被集体疏散。

我对她讲我的疑惑,还开玩笑说你可别这么轻易地丢下生命不管啊,她回答得却很认真,在QQ里这样给我留言:

“当你脚下的地板真的开始晃动,你发现大地震来了的时候,你是无暇思考和反应的。

我只剩下一个念头,就是我要活下去,理由太多太复杂,所以不能考虑,你也不会去考虑,你的身体和本能会执着让你活下去,无论如何。

所以你说的那些活了很久的人,他们不一定有多强的爱或者执念,也不一定为了谁而不肯放弃,他们只有一个意识,就是要活下去,不能死。

那是本能,也叫生命。

看了这段话以后我开始重新审视生命,我相信这其中一定有什么格外强烈而深沉的东西真正地感染了她,让她说出如此坚强而动人的话。

我发现也许是因为我们活在这世界上太久且太平淡太顺利,我们已逐渐对“生命”本身很麻木而投身于它的附加值中了,我们已遗忘了很久,关于生命本身应有的强大力量与信念,它不需我们其他琐碎念头的支撑,就能头也不回地向着“生”的方向冲过去。

相反,处于平凡和平淡中的我们之所以活得很没有干劲,很没有“生”的渴望,则是由于我们想的太多,顾虑得太多,我们不能执着,不肯放手一搏,我们总回头,总有东西在拖着我们的脚步,让我们在通往“生”的道路上寸步难行。

灾难来临的那一瞬间是很好的载体,我们惊愕地看着生命自己狂奔向光明,痛苦,挣扎,却从未任“放弃”二字占领。

我们真的像最低等的生物那样在封闭与黑暗的空间里小心翼翼地守护生命,那一刻我们活得最直白,也最坚定。

生命用它最基础,也最崇高的意义向我们展示了它的力量,比起我们意识领域里的斗争,徘徊,犹豫,利益选择,它以最疯狂的姿态和忍耐力,告诉了我们“活”的含义。

我再也不会说“睡过去”一类的话,那样太侮辱生命了。

我肯定也会坚持到最后一秒创造奇迹。

“那是本能,也叫生命。

(九)多彩与纯色

记得从前在一本美术杂志上看到这样一句话,大意是说,一幅画拥有多个颜色,搭配的巧妙而协调,固然是好的;

可要是搭配在一起却破坏了主旨,硬添上去的。

为了使色彩“充实”的颜料却威胁了最初的美感,拉低了整个画作的水平,便不被称之为一幅好画了。

我想,这种添加色彩只“为了使色彩充实”的行为,实在是一种为了全面而全面的偏颇行为。

它忽视了作品原本所具有的艺术潜力,反倒在不应发展的地方努力发展,其结果可想而知。

不仅没有让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反倒丧失了原有的主旨。

让事物的优点隐匿于无形中夸大的缺点之下。

反观我们今天的教育,其实很多时候也正是在这条危险的道路上前行。

每一个个体天生具有其特质。

如果“扬长避短”,则会使其特质得到充分的挖掘。

但是,这原本是出于好意的“全面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反倒给其带来不必要的困扰和不自信。

这便正如材料所言:

兔子等不会游泳的动物,却被要求学游泳,在遭到失败的打击之后,有人对气馁的兔子提建议:

为什么不去发展你的特长而一味要追求全面发展去补“短呢?

实际上,我认为这种行为处于一种对自身认识的误区。

不考虑实际,一味想要超越自身的极限和本能去做一些事情。

这最终会招来不必要的苦恼。

如今我们在追求一个“综合”的理念。

什么事都要“综合”。

洗发露要集洗发、护发二合一;

电饭锅要集蒸、煮、煲功能三合一,手机等电子产要集照相、收音、传输文件等多种功能为一体,这便是一种极力追求“全面”却大多数时候忽略了其所最擅长功能与短浅目标所导致的结果。

其实,拥有多种功能的产品并不见得比单一功能的产品质量高,也许还会因为增加功能而降低了原本的质量。

追求全面发展并不一定都是好的,就像一个人在被众多颜料包围的环境中,往往会迷失在其中,从而找不到自己最需要、最合适的颜料。

也许,一个人只要一种色彩、用好一种色彩,会更加有能力画出动人的画面。

多彩与纯色之间的选择,需要我们每个人去亲自完成,只有把握好自己真正的色彩,才能够绘制出人生最美的画卷。

(十)方向

北京的大街上最常见的就是路标了。

如大的北京城倘若没有了路标,和迷宫也就没有什么区别了,所以路标就是不可辩驳的指引,它的指示绝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兵器核科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