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8100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2 大小:626.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2页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2页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2页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2页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10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校概况研究发展处文档格式.docx

因為學校科系跨屬工商領域,因此陳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大華工商專科學校」。

自此,學校規模日張,民國八十一年,增設二年制「國際貿易科」。

並聘請林傳槐先生出任校長,積極拓展校務。

民國八十二年,又設立五年制「電子資料處理科」及「國際貿易科」。

民國八十三年,「電子資料處理科」,更名為「資訊管理科」。

民國八十四年,奉准將原有之「機械工程科」,更名為「自動化工程科」。

民國八十五年,配合國家僑教政策之需要,與宏碁電腦公司及華隆微電子公司,推展建教合作,辦理馬來西亞僑生建教班,此乃本校僑教班之濫觴。

大華技術學院時期

  由於掌握了社會多元化、專業化之發展趨勢,本校在穩定中不斷向上成長,於民國八十六年更達另一高峰,升格改制技術學院。

先期設立電子工程、化學工程、資訊管理及國際貿易等四系及應用外語科。

次年再經核定,開辦自動化工程系、電機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等三系。

民國八十九年林傳槐校長退休,董事會禮聘陳文洲教授續掌校務,此後學校發展日趨成熟穩健,科系持續擴張。

同年,增設觀光管理系,九十一年設資訊工程系,九十二年設財務金融系,應用外語科亦改制應用外語系。

九十三年獲准設立機電工程研究所,九十四年復增設行銷與流通管理系,計十二系、一研究所,學校整體學制更趨完整成熟。

  民國九十二年六月,第一屆董事會一致推舉陳建中先生改任本校創辦人,並由陳西京董事繼任董事長,指導大華校務發展。

本校經三十餘載之奮勵經營,規模己具、根基漸穩。

深信在如此豐實的基礎上,我們將會有一片更為璀璨光明的遠景,並朝科技大學之路邁進。

科研概況

本校自五十六年六月建校以來,皆能在不同階適時轉型且成功地扮演技職教育需求配合者之角色。

由最初的「私立大華農業專科學校」,設有食品製造、園藝、畜牧三科。

陸續經過「私立大華工業專科學校」,「大華工商專科學校」的改制,與科系調整,由於掌握了社會多元化,專業化之發展趨勢,本校在穩定中不斷向上成長。

更由於因辦學績優,民國86年升格改制為技術學院,至94學年度為止,共設有十二個系一個所:

電子工程系、電機工程系、自動化工程系、化學工程系、工業工程與管理系、資訊工程系、資訊管理系、國際貿易系、應用外語系、觀光管理系、財務金融系、行銷與流通管理系及機電工程研究所。

科研項目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35案,教育部專案計畫11案,公民營機構委託研究計畫72案,94學年度科研經費4741.29萬,其中自工系何世偉教授、與國貿系張慧文教授、資工系莊清華教授分獲教育部補助200萬元、500萬元與800萬元執行『沉浸式運動訓練平台』、『建構e時代全球貿易運籌管理整合性教學平台』及『建構崁入式多媒體行動通訊及遊戲開發平台』等發展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計劃外,電機系陳士麟講座教授更獲能源局補助1000萬元執行『提升我國電力系統可靠度之分析規劃』。

此外,更由於本校多年累積產學績效卓著,獲中國工程師肯定並獲評定為『產學合作大學組績優單位』。

獲獎情況本校相當重視學生專業技能之提升,除安排專題製作課程外,訂定專題製作辦法獎勵師生參加國內外專題製作競賽94學年度獲獎7件外,其中工管系何惠珍教授組隊參加『2006MOSBest全國盃技能競賽』分獲『一般組電子試算表類第二名』與『團體賽第二名』,成果卓著。

論文專利本校於鼓勵師生發表學術論文與專著方面成效顯著,94學年度共發表138,其中被SCI(SSCI,EI,TSCI)收錄56於國際研討會發表225,國內外專利核准6件,專書出版12本,展現本校研究水準。

進修研習本校除鼓勵教師論文升等外,更補助教師赴國內外知名大學進修博士學位以提升本校助理教授級以上之師資,94學年度新聘或升等12位助理教授以上外,另45位攻讀博士中。

另,為配合科技脈動與連動產業趨勢,本校積極鼓勵教師參與各職類相關之專業研習或研討會,94學年度共有143人次之教師與會,足現本校教師之企圖心。

本校今後除將繼續配合社會需求,在領導創新與變革上主動、積極的扮演技職教育前瞻者以有效引導教育發展方向,創造學校未來競爭力;

智慧技術合作者以在技術研發上,積極與業者研究單位合作,創造智慧資產,提升台灣科技競爭力;

科技人才養成者以長期且先驅地培育產業所需之各類技術人才,以做為產業發展的重要資源並未來以發展建立多元前瞻人性之學習環境,促進產學合作,強化國際交流,鼓勵終身學習的科技大學為目標,回饋鄉里,為台灣社會教育與科技發展盡一己之力。

 

系科重點科研概況

【工程技術學群】

機電研究所暨自動化工程系

本系之前身機械工程科於民國58年即已成立,而後於民國84年配合地區產業需求正式成立「自動化工程科」,為繼雲林科技大學(原雲林工業專科學校)後全國第二所培養自動化專業人才的搖籃,民國87年經教育部評鑑為一等改制自動化工程系,開始招收二技部學生,民國九十年開始招收四技部學生,並於93學年度起成立機電工程研究所,開始招收研究生。

自工系之教育目標係培養學生在機械與電機兩方面之基礎,培養機電整合能力,使學生具備產品設計、自動化控制與生產設備維修之工作能力。

機電所則以伺服控制與精密機械設計與製造為主軸,培養機電相關之高階研發人才。

本系於94學年度計承接國科會、教育部其他公民營機構計畫10件,合計金額

元,發表期刊論文11篇,研討會論文41篇,專書1本,專利1件,並辦理「IC檢測技術與實務應用學程」與「精密機構與產品設計實務學程」等兩件就業學程。

同時於本學年度繼續執行教育部補助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專案計畫--「沉浸式運動平台計劃」之第二年計畫,該計劃係以

⏹運動控制與模擬技術

⏹數位多媒體技術

⏹機電系統整合技術

三項專業項目作為發展之重點特色領域。

本年度繼續「電控與量測監控系統」功能之建置,特別加強量測與監控系統中的影像處理與檢測、影像即時追蹤控制與PLC邏輯控制相關能力;

於電控系統方面,則在既有「電控系統」架構下,著重電路設計模擬與數位電路發展等相關技術機能。

於完成後,於實體上建構「主從運動訓練實驗室」、「3DVR復健輔具單元」、「大型球面螢幕教學說明系統」、「中央監控單元」、「學員訓練模擬系統」與「教官訓練模擬系統」等設施。

化工與材料工程系

一、教師承接研究計畫案情形

94年度化工與材料工程系專任教師獲得外部計畫案件總共有25件,其中國科會計畫案有8件,民營企業產學合作計畫有11件,教育部及其他公家機關案件有6件。

總計畫經費約為714萬元。

本系教師研究領域涵蓋材料技術、程序工程、生化技術等三大領域,各領域均能發揮獨特開發技術。

其中,材料技術領域以印刷電路板、奈米觸媒、奈米材料應用與高分子材料應用為主;

程序工程領域以燃料電池反應動力與控制、蒸餾塔程序控制、活性碳纖維吸附再生程序、相平衡與反應工程為主;

生化技術領域則以透明質酸化妝品材料應用、中草藥活性篩選與高溫放射菌聚酯化合物分解等研究方向為主。

本年度產學合作案或業界委託案13件,呈現本系教師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結關係,也顯示技職體系研究發展的特色。

二、教師研究論文發表之情形

94年度本系所教師發表論文共計39篇,其中期刊論文有15篇(屬SCI論文有12篇),研究會論文有24篇,所發表的論文質與量均較以往更加提升。

三、教師獲得專利之情形

94年度本系教師共計獲得專利一件,另有三件申請中。

顯示,研發成果已具有實用性。

工業工程管理系

本校為配合國家經濟建設,提高工業生產力,於民國七十七年設立工業工程與管理科,本科系經歷十五年發展與努力,戮力於培育能解決實務問題之工業工程與管理專業技術人才,並配合產業電子化之發展趨勢,訓練學生能應用資訊科技及網路工具以系統觀點整合運用各項資源,以培育管理合理化、數位化、制度化之專業人才,使學生就業後能擔任下列職務為目標:

(1)優良之管理系統設計改善者。

(2)專業之工作研究、生產管理、物料管理、品質管理、專案管理、方法研究工程師。

(3)優良之經營企劃者、智囊者,協助管理階層作出優質之生產和經營決策。

本系從創立之日間部五專一班成長至目前涵蓋日間部之四技、二技、五專及進修部之四技、二技、二技在職專班、二專等學制。

本系歷史沿革如下:

●民國77學年度設立日間五專部。

●79學年增設夜間部二專部。

●80學年度增設日間部二專。

●87學年度升格為工業工程與管理系,增招二技日間及進修部。

●88學年度增設二技在職專班進修部。

●91學年度再增設招收四技部日間及進修部,同時停招日間部二專。

94學年度本系學生班級數總計29班(日間部14班,進修部13班)。

94年6月本系日間部畢業學生人數,二技88人,五專79人,總共167人。

夜間部畢業學生人數,二專64人,二技81人,二技在職專班90人,總共287人。

總計94年日間部、進修部畢業學生人數合計454人。

本系現有專任專業師資26位,其中教授1位,副教授7位,助理教授6位,講師12位,助理教授以上師資佔53.85%,講師中並有6位正進修博士學位,兼任教師34位。

本系專、兼任教師均具有豐富實務經驗,並積極參與擔任產業界教育訓練課程之培訓。

本系專任專業教師九十四學年度各種研究計畫,含國科會專題計劃、國科會小產學、勞委會、民營企業及實務性計畫等共有25件;

著作發表於國內、外期刊論文76篇,研討會會議論文47篇,專書著作10冊,教師獲獎計2件,學生獲獎6件。

由以上資料得知,本系在研究能量、產學合作與論文發表數量,都有相當不錯的表現。

本系今年度重要事蹟,對外辦理推廣教育(企業在職教育)項目有:

科學園區管理局-製程良率提升課程、聯測科技教育訓練案、力晶半導體教育訓練案、與彰化水泥公會合作開設彰化二技學分班三學期。

今年11/12校慶工管系在校運會佳績有:

教師組大隊接力季軍!

學生組女生大隊接力亞軍!

教師組拔河冠軍等佳績。

大學部本位課程於94學年度正式實施,五專後期中等教育課程規劃完成,於95學年度開始實施,同時94年度本系辦理工業工程與管理實務暨國際專業證照就業學程等。

【電機資訊學群】

電機工程系

1、教師研究論文發表之情形

為因應本校升科大及本系增設電機研究所之需求,近幾年來本系積極鼓勵教師發表論文,總計於94學年度本系教師發表論文及專書,總計有48篇,其中期刊論文有17篇(其中屬SCI論文有2篇、屬EI論文有3篇),國際(EI)研討會論文有10篇,其他研討會論文有21篇。

研究領域不僅符合國內科技發展之需求,亦能迎合國際學術發展之趨勢,所發表的質與量皆能受到國內外學術界的肯定。

2、教師取得專利、技術、授權、創新表現之情形

本系教師於94學年度取得發明專利共有1件。

3、教師產學合作及研究計畫承接之情形

本系94學年度教師產學合作及研究計劃承接之情形如下:

部會(國科會及教育部)研究案共7件,總金額為3,204,000元;

其他部會之產學合作案共1件,總金額為10,000,000元;

技術服務案件共4件,總金額為200,000元,總計94學年度承接計畫共12件,總金額為13,404,000元。

4、教師獲獎與榮譽之情形

1.謝振中老師榮獲本校研究傑出獎(連續近5年累獲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2.謝劍書老師榮獲本校研究優良獎(連續近3年累獲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2.盧豐彰老師榮獲本校研究優良獎(連續近3年累獲執行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5、教師取得專業實務經驗及參加國內外學術研究或會議之情形

本系教師於94學年度主辦技能檢定、研討會、實務研習會議次數總計4次,參加國際及國內學術研討會或實務研習次數總計43次(國際學術研討會總計5次,國內學術研討會總計17次,實務研習次數總計21次)。

電子工程系

電子業無疑是台灣目前最重要的產業,範圍包含:

晶片設計、電路控制、光電、半導體、計算機軟硬體、通訊等技術領域,這幾乎涵蓋台灣的主流科技,也指引技術發展的重點方向。

事實上,本校剛好臨近於最主要的發源地─新竹科學園區,並且位於其與新竹工業區之發展腹地的中心交集處,也是最靠近新竹科學園區的技術學院,佔據地利之便,因為如此,本系於研究與教學之發展方向,朝向電子應用技術,搭配區域產業的週邊發展需求,以培育敬業樂群之中階電子實務人才為目標,希望培養本系科畢業生具備正面積極的職場工作態度,並且訓練執行專業工程之基本技能,以符合區域產業的需求。

電子業也將是台灣未來最重要的產業之一,這是因為台灣在工業設計、工程應用、生產製造、校測維修等科技領域,擁有最堅強的基石,為了保持在電子主流市場的領先地位,不斷地追求技術升級與管理,才有機會掌握未來優勢。

在這種情況下,中階技術人才有相當彈性的發展空間,包含設備維修、製程管控、IC佈局、韌體應用、…等實務製作,都直接指向系務所追求的方向,這是一種實務性與應用性的整合趨勢,不僅僅只是實際動手的實習課,更必須落實課程的規劃,貫徹「做中學」精神,從繁雜的電子技術細節中耐心地學習,鑽研工程技能。

目前本系科共有日間部五專部7班、二技部4班、四技部4班,進修部則有二專部4班、二技部4班(含專班)、四技部4班,合計共27班。

專科部佔41%,大學部佔59%,分別根據電路應用/系統整合的技能,培養學生的專業興趣。

為了有效地區隔大學部(二技部、四技部)與專科部(五專部、二專部)的知識學習方向,本系(大學部)期望建立學生在電子應用系統上的設計觀念,整合實務技術與理論知識;

本科(專科部)則加強於應用電路的實務技術,強調實作過程的工藝訓練。

電子技術的發展相當快速,積體電路、通訊、計算機、半導體等開發工具進步的速度日新月異,已成為電子教學上的一大挑戰。

由於電子專業知識的觀念不斷地突破,顯然成為師生專業知識龐大的負荷,如何站在電子基底,眺望整個電子發展方向,都是本系在教學策略(研發能量)及調整的重點,也是本系持續努力的方向。

事實上,在眾多的電子領域中,本系已經盡量提供各種基本的專業技術課程,讓學生有機會廣泛的接觸,提昇學生就業競爭力,規劃專業證照(丙級、乙級)以及就業學程(IC佈局)的學習生涯,並且以學程課程的觀念貫通主軸,包含:

專業基礎、光電半導體、電腦資訊、通訊等學程教學,搭配著若干關聯實驗室踏實地教學,希望能夠激發學生興趣,培養學習動力。

本系94學年度教師發表論文來累計有59篇,其中期刊論文有13篇(全屬SCI或EI論文),研究會論文有46篇,研究領域不僅符合國內科技發展的需求,也能迎合國外發展方向,發表的論文的質與量均有大幅的成長,研究領域涵蓋:

感測電路、電腦網路、影像處理、光電半導體、通訊及電力電子等各項電子工程相關領域。

電子系教師94學年度發明專利有1件申請中,顯示本系教師對實務研究的能力,已部份達到可商業化的階段。

溫兆俊老師帶領學生參加第九屆義隆盃微控制器應用暨人工智會製作大賽(振動子動態特性自動測量系統)榮獲佳作獎。

電子系教師94學年度承接的計畫案共12件,對本系的教學研究有極重大的助益。

其中國科會計劃案有2件,教育部重點特色計畫案有一件,展現本系爭取政府單位經費的用心及成效。

其餘9件都是產學合作案或業界委託案,呈現本系教師與產業界的緊密聯結關係,也顯示技職體系研究發展的特色。

值得一提的最近甚至與廠商直接建教合作,其中訊利電業甚至捐贈本系IC測試及L5710測試機,金額高達二百五十萬元,目前已建置於4F晶片佈局實驗室,並安排多場項研習活動。

今年義隆電子亦捐贈本系USB發展系統一批,並且合辦對外公開的USB研習活動。

這都呈現本系教研環境及成效已獲得相關業界的賞識與信賴。

資訊工程系

本系配合學校「教學為主、實務研究為輔」的發展方向,研究發展以能支援教學為目的,技術之研發以個別教師教學需求與興趣為導向。

本學年度自本校自動化工程系與資訊管理系分別轉聘1位專長與本系發展方向相符之講師及副教授。

本學年度開始透過申請教育部專案計畫的方式,逐漸發展出本系技術研發團隊。

本學年度即將結束前,獲得95年度技專校院發展學校重點特色暨推動技專校院整合專案計畫「建構嵌入式多媒體行動通訊及遊戲開發平台」的補助,本年度計劃金額1040萬(教育部補助800萬)。

本系負責第一子計畫「嵌入式遊戲發展技術」(經費4322000元)之規劃與執行。

基於產業界對於小型化、行動化、人性化之系統需求及本校本位課程教學所需,將以「手持式設備遊戲軟體設計(軟體)」、「嵌入式遊戲週邊應用(韌體)」及「FPGA硬體應用設計(硬體)」三部份專業技術作為本子計畫發展重點項目,以利本系畢業生能儘早習得產業新知,完成就業準備。

為了達成此項目標,本系教師利用計畫經費導入研發所需之最新設備,進行新技術的研究開發,並且發展教學課程。

此項策略不僅可提升本系培養專業人才的教學能量,專業技術研發的成果亦可提供給相關產業研發產品之參考。

科研項目:

本學年度獲得國科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2件、國科會大專學生參與專題研究計畫2件,合計補助金額1006000元。

另外,本系1位助理教授利用暑假期間至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所擔任短期學術訪問學者。

著作論文:

本系教師9人發表9篇期刊(均為SCI、EI等級)及4篇國內外研討會會議論文,平均每人1.44篇。

【商業管理學群】

資訊管理系

本系教師94學年之研究論文發表統計如下表:

類別

學年度

期刊論文

研討會論文

專書

合計

94(94/8~95/7)

10

18

1

29

期刊論文共有10篇,其中有1篇刊登於SSCI期刊、4篇刊登於SCI期刊、2篇刊登於EI期刊。

本系教師94學年所獲得的產學合作與研究計畫統計如下表:

學年

國科會研究計畫

其他部會研究計畫(教育部、勞委會)

非國科會及其他部會之產學合作計畫

技術服務案

合計

94

件數

12

13

金額

677,200

563,200

1,240,400

國際貿易系

本系教育宗旨充分配合產業環境需求:

本系以養成優秀的國貿管理人才為主要宗旨,另外因鄰近新竹科學園區,配合高科技產業發展所需,也積極配合提供高科技產業在國際行銷及金融產業投資所需的專業訓練。

課程規劃配合相關經貿產業發展趨勢:

國際貿易,進入此一全球運籌(Globallogistics)與電子商務(e-commerce)的階段,已不能單藉著傳統的貿易手段來拓展全球市場,必須更進一步在目標市場的選擇、服務價值與全球供應鏈的掌握上,皆能提供學生最完備的教學與實習環境。

故本系近年來大力投入各項軟、硬體設備及引進新觀念,積極培養具有e時代國際目標市場規劃與拓銷能力的高級國貿經營人才。

本系專業教學及學生學習成就目標設定:

在配合「全球化」、「電子化」、「創新化」的經貿環境裏,我們特別強調三項目標作為同學學習的基本要求:

國際語文能力提升:

特別是英、日語文讀、寫、聽、說能力的提升,並藉著本系外籍老師的「身教」環境,與配合課程輔導參加全民英檢、日語檢定考試,使得同學們的外語能力,更趨良好,目前已獲得極佳成效。

電子化經營知識的培養:

例如電腦基本技能、網際網路知識及對電子商務的基本認識,及e化運籌管理網路的瞭解。

國際貿易實務與經貿法規訓練:

目的在於培養同學們融入國際貿易實作環境的技能,特別是因應目前WTO時代與區域經貿興起之所需的各項操作實務與法規條件。

此外,本系亦大力與本校其他關連科系如資訊管理、財務金融、應用外語系、自動化工程、工業工程管理、行銷與物流管理等系進行跨系合作,開設諸如製商整合學程與電子化教學平臺計劃、建構e時代全球貿易運籌管理整合性教學平臺計畫、提昇學生外語能力計畫,以拓展學生的學習領域與綜合執行能力,目前透過教育部系務特色劃與教學品質改善計劃的交織運用,目前已取得有利成果請參閱以下相關說明。

系發展計劃與國家中長程系務發展契合

在挑戰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畫中,政府選擇具優勢的四大重點產業群加強推動發展,包括

(1)傳統高附加價值化產業、

(2)兩兆雙星產業、(3)四大新服務業、(4)綠色產業及全民創新運動,其中流通服務產業為重點四大新服務業之一,而全球運籌又為我國產學界亟需加以努力發展的新興項目,針對此項發展政策,本系也擬妥因應配合對策,分述於下:

本校位置靠近新竹科學園區,配合國家政策,並考量科學園區廠商之全球化佈局,其所需要的專業人才愈趨多元化,故建構e時代全球貿易運籌管理整合性教學平臺,有效並有系統地建立全球運籌管理數位化教材,及訓練學生具有e化流通管理、全球運籌管理所需之專業能力列為本系發展重點特色之一。

是以透過本計畫的執行可提供業界全球運籌管理業之全方位人才,並提昇教學品質及學生就業能力;

此外,有鑑於台灣產業介面對全球化之挑戰,如何能以機動、彈性、零時差方式有效供應國際主要目標市場客戶所需,是成敗的最關鍵點。

故將課程與相關規劃的發展置於「全球」、「整合」與「零時區」的重點方式,希望以e化及時虛擬安排,達到全球供應鍊同步協作的境界。

過去國際貿易所扮演的角色涵蓋商流與金流(參考次頁圖1-1),本系課程規劃結合全球運籌的核心觀念,配合產業電子化與商業自動化、全球化趨勢,可以訓練學生具備國際觀,利用資訊進行管理決策之概念,並解決實務問題能力。

此外本校商管各系畢業生,近幾年來已有不少比率已在流通或運籌相關產業任職或有意願轉往此領域發展。

故配合此一新興的就業風潮,妥善的規劃教學與實習環境,將能有效提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

系務發展近中程目標

近程目標:

1.因應多元化入學方案,爭取學生來源,辦理周邊社區國中與高職應屆畢業生巡迴宣導。

2.落實製商整合教學中心,推動製商整合學程。

3.鼓勵教師專心從事專題研究,帶動系上研究風氣並提昇研究水平。

中程目標:

1.改名國際企業系,調整科班發展並辦理就業學程,提供本系學生主修及副修領域已建立特色。

2.推動與資管、工管、及行銷與流通管理合系作之教學資源,成立全球運籌整合教學中心與學程,提升畢業生附加價值。

3.配合本校改名科大計畫,持續提升師資結構與充實圖書、期刊質量。

透過發展重點項目之執行落實,將可有效達成下列計畫目標:

1.建構國際貿易全球運籌的教學平臺,建立優質之學習環境,有效訓練學生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