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6382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326.1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四川省资阳市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地Word下载.docx

据材料可知,北京时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升空,美国纽约(41°

W)的区时为西5区,两地相差13个时区,相差13个小时;

北京位于纽约的东侧,时间要早13小时,故C项正确。

3.考查太阳活动的影响。

太阳活动会影响空间站的安全及地球—空间站的通信联系,故A项错误,B项正确;

太阳活动的耀斑对空间站的影响大,故C项错误;

航天员入驻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开始了为期30天的太空驻留生活,故空间站在实验过程中会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故D项错误。

【点晴】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

①对气候的影响:

太阳黑子与年降水量的相关性。

②对电离层的影响:

扰动无线电短波通信。

③对地磁场的影响:

磁针不能正确指向,即“磁暴”现象。

读某地区海拔高度与相应地壳厚度变化对比剖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莫霍界面是岩浆发源地B.莫霍界面以上为岩石圈

C.大洋地壳一定比大陆地壳厚D.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不均

5.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该地区

A.火山喷发强烈B.变质作用强烈C.曾经是海洋D.侵蚀作用强烈

【答案】4.D5.C

4.考查地球的内部圈层结构。

岩浆发源自软流层,故A项错误;

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属于岩石圈,主要包括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故B项错误;

大陆地壳厚度较大,大于大洋地壳,故C项错误;

据图可知,地壳在陆地部分较厚,在海洋部分较薄,地壳厚度不均匀,故D项正确。

5.海洋生物化石分布在沉积岩当中,在外力作用下沉积而形成的,科学家在喜马拉雅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这说明该地区曾经是海洋,故C项正确。

读某同学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的一幢高效利用太阳能的房屋模型图,完成下面小题。

6.绝热窗户设计成倾斜的主要目的是

A.节约建造成本B.雨季及时排水

C.充分利用太阳能D.利于空气流动

7.冬季的白天,房间甲和乙之间的空气流动方向是

A.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B.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甲

C.冷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暖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D.暖气流从通风口①进入甲,冷气流从通风口②进入乙

【答案】6.C7.B

【解析】考查学生对温室效应原理及热力环流原理的运用,难度较大。

.....................

7.冬季的白天,房间甲温度高,盛行上升气流,房间乙温度低,为下沉气流,因此空气流动方向是暖空气从通风口1进入乙,冷气流从通风口2进入甲。

B正确。

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出大量废气和废热,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小型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

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8.市区与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

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

9.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布局在

A.甲B.乙C.丙D.丁

【答案】8.B9.C

8.考查热力环流的成因。

据图可知,市区的温度较高,气体在垂直方向上升,郊区气温相对较低,气流在垂直方向上下沉,故B项正确。

9.如果要在图中布局火电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空气的污染,应布局在城市环流之外,故C项正确。

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

某年年初由于倒春寒的影响,安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

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

A.①时段B.②时段C.③时段D.④时段

11.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下列措施正确的是

A.增大茶园的通风条件B.用塑料薄膜覆盖

C.给茶树培土D.大量施肥、施药

【答案】10.C11.B

【解析】试题分析:

10.根据材料,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于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较低的气象灾害。

读图,图中①时段气温回升,A错。

②时段气温略下降,但基本稳定,B错。

③时段气温明显较低,属于倒春寒影响,C对。

④时段气温回升,倒春寒结束,D错。

11.为防护茶园春季冻害威胁,可以用塑料薄膜覆盖,产生温室效应保温,B对。

增大通风条件,会加重冻害,A错。

培土不能防止叶片冻害,C错。

施肥、施药与防冻害无关,D错。

考点:

气象灾害类型及发生时间,防御措施。

读“四个气温和降水量统计图”,完成下面小题。

12.与资阳市(30°

E)气候特征最相似的是

A.①B.②C.③D.④

13.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

14.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

【答案】12.D13.A14.C

12.考查气候类型的特点及成因。

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①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②地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③为温带海洋性气候,④为亚热带季风气候。

资阳市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故D项正确。

13.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①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受气压带和风带交替控制而形成的气候类型是地中海气候,故A项正确。

14.据图中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可知,①地夏季炎热少雨,冬季温和多雨,属于地中海气候;

分布在大陆西岸的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故C项正确。

【点睛】气候类型的判读方法

第一步:

根据7月温度判断南北半球。

7月温度高则为北半球

7月温度低则为南半球

第二步:

根据最冷月气温判断气候带。

以“温”定“带”——根据提供的气温资料,确定气候带。

热量带

热带

亚热带

温带

寒带

最冷月气温

>

15℃

0℃~15℃

<

0℃

最热月<

5℃

季节变化

终年高温

冬暖夏热

冬寒夏热

终年严寒

气候类型

热带雨林气候

热带草原气候

热带沙漠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地中海气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温带大陆性

极地气候

第三步:

根据降水量判断气候类型

以“水”定“型”——再根据降水资料,确定具体气候类型,主要从季节变化和年降水量两个方面讨论。

热带气候

最冷月>

全年多雨,>

2000mm

热带雨林

干湿季明显,700-1000mm

热带草原

雨旱两季,>

1500mm

热带季风

全年很少,<

250mm

热带沙漠

冬雨型,300-1000mm

地中海

雨热同期,800-1500mm

亚热带季风

全年湿润,700-1000mm

温带海洋性

最冷月<

雨热同期,500-1000mm

温带季风

全年降水少,250mm左右

某野外求生训练营进行荒岛求生训练时,在沙滩上利用水循环原理获取淡水,如图甲所示。

图乙为当日塑料薄膜上下气温变化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读图甲和图乙,关于该取水装置说法,正确的是

A.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6点后

B.当日,最容易获取淡水的时段是15点后

C.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增强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

D.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

16.沿海各地没用此法获取淡水,其主要原因是

A.成本高B.破坏环境C.效率低D.技术不成熟

【答案】15.D16.C

15.据图可知,膜上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前后,说明最易获取淡水,故A、B项错误;

塑料薄膜会削弱太阳辐射量,降低装置内部的太阳辐射,故C项错误;

膜下气温比膜上气温高,是因为塑料薄膜减少了地面辐射的散失,故D项正确。

16.利用塑料薄膜获取淡水,成本较低,故A项错误;

对环境破坏性较小,故B项错误;

获取淡水的水量较小,效率较低,故C项正确;

利用薄膜获取淡水不需要较高的技术,故D项错误。

读三个海区、四支洋流分布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7.关于图中四支洋流,说法正确的是

A.①位于南半球,是寒流B.②位于北半球,是暖流

C.③位于北半球,是寒流D.④位于南半球,是暖流

18.图示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正确的是

A.①洋流南部有大渔场B.②洋流有降温增湿的作用

C.③洋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D.④洋流加大沿岸地区降水量

【答案】17.B18.A

17.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①位于北半球,属于寒流,故A项错误;

②位于北半球,是暖流,故B项正确;

③位于北半球,是暖流,故C项错误;

④位于北半球,是寒流,故D项错误。

18.考查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洋流为寒流,其与暖流交汇处形成渔场,故A项正确;

②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B项错误;

③洋流为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故C项错误;

④洋流为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故D项错误。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全球影响:

调节全球热量分布。

②对流经海区的沿岸气候:

促进高、低纬度间热量和水分的输送和交换,调节全球热量和水分平衡;

暖流对沿岸气候起增温增湿作用,寒流对沿岸气候起降温减湿作用。

例如:

北大西洋暖流——影响西欧温带海洋性气候;

副热带大陆西岸寒流——沿岸形成荒漠环境;

③对海洋生物:

寒暖流交汇处饵料丰富,形成著名渔场;

上升流将深层营养物质带到表层,形成大渔场。

纽芬兰渔场、北海道渔场、秘鲁渔场、我国的舟山渔场加快净化速度;

扩大污染范围;

④海洋污染:

扩大了污染范围,加快了净化速度。

(目前最严重的海洋污染是石油泄漏造成的)。

读某河流a,b,c三处的位置与三幅断面图,完成下面小题。

19.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A.②—b

B.①—c

C.①—a

D.③—c

20.河流位置a处受到的外力作用主要是

A.侵蚀作用B.沉积作用

C.搬运作用D.冰川作用

【答案】19.B20.A

19.考查河流位置与断面对应关系。

据图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以流水侵蚀为主,剖面应该是②;

b位于河流的中游位置,以搬运为主,剖面应该是③;

c位于河流的下游地区,水量较大,地形平坦,以沉积作用为主,剖面应该是①。

故B项正确。

20.据图可知,a位于河流的上游地区,山高谷深,河流以流水侵蚀作用为主,故A项正确。

读非洲西海岸沿19°

S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值表,完成下面小题。

21.该海域沿岸

A.存在上升流,为热带雨林气候B.有暖流经过,为热带草原气候

C.有寒流经过,为热带沙漠气候D.盛行东南风,为热带季风气候

22.该海域形成海洋渔场的原因是

A.是寒暖流交汇处B.有上升补偿流C.有大量河水汇入D.海水温度适宜

【答案】21.C22.B

21.考查洋流的分布规律。

根据洋流的分布规律可知,该海域沿岸存在上升流,性质为寒流,降温减湿,为热带沙漠气候,故A、B项错误,C项正确;

该地盛行风为东南信风,为热带沙漠气候,故D项错误。

22.考查渔场的形成原因。

该海域盛行东南信风,为离岸风,沿岸地区有上升补偿流,将海底营养物质带到表层,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鱼饵丰富,形成渔场,故B项正确。

第II卷非选择题(56分)

23.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下图中,作出太阳直射点在一年中的回归运动,并在图上标注其他3个日期。

(2)某时,某海域(23026'

N,1200E)轮船上的桅杆在烈日下的影子不见了。

据此根据所学知识写出有关的地理现象。

(3)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这一天,资阳某中学操场上旗杆的影子正午时是一年中

(最长、最短)的,日落时旗杆的影子朝向是方向。

【答案】

(1)如下左图或右图

(2)①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026'

N,1200E;

②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

③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④此时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

(3)最长;

东北

【解析】本题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春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北移,直至6月22日(即夏至)到北回归线。

夏至,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上,此后南移,直至9月23日(即秋分)到赤道。

秋分,太阳直射点在赤道,此后继续南移,直至12月22日(即冬至)到南回归线。

冬至,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上,此后北移,又在3月21日(即春分)回到赤道。

(2)考查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规律。

据材料可知,某海域(23°

26′N,120°

E)轮船上的桅杆在烈日下的影子不见了,说明了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23°

E);

夏至日,北半球一年中昼最长的一天;

中午太阳高度规律是北回归线以北地区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的一天;

此时北京时间6月22日12时。

(3)当太阳直射南回归线的这一天,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物体的影子在正午时是一年中最短的;

日落时太阳位于西南方向,旗杆的影子朝向是东北方向。

【点睛】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太阳直射点每时都在向西移动,每小时移过15度经度。

在地理题的计算中可粗略取每天移动0.25度纬度。

24.读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图a)和亚洲季风环流图(图b),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a中,画出三个风带,并标注名称。

(2)当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处于如图a所示位置时,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________(填甲或乙)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_____________,该风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此时资阳(300N,1050E)的气候特征为________________。

(3)每年8月,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______________,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其原因是。

(1)如图

(三个风带箭头和名称正确各1分)

(2)甲;

西北风;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温和少雨;

(3)亚洲低压(印度低压);

伏旱;

受副热带(夏威夷)高压(脊)控制。

【解析】本题以气压带、风带分布图和亚洲季风环流图为背景,考查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风带的分布规律。

风从高压流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作用,在北半球向右偏转,0°

---30°

形成东北信风,30°

---60°

形成西南风,60°

--90°

形成东北风。

如图

(2)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据图可知,气压带向南移动,说明是冬季;

此时北半球陆地气温降低较快,形成高气压。

亚洲季风环流为图b中甲所示,此时东亚地区的风向为西北风,该风形成的原因是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资阳位于北半球亚热带地区,冬季温和少雨。

(3)考查海陆分布对气压带风带的影响。

每年8月,季节为夏季,陆地升温较快,气压为低压,控制亚欧大陆的气压中心为印度低压;

受夏威夷高压的影响,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天气特点干燥少雨,形成伏旱天气。

25.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

(1)在图中两短线添画箭头,完成水循环示意图。

(2)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类型),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得以再生。

(3)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水资源越丰富。

(4)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采取的措施主要有、等。

(2)海陆间;

水资源;

(3)强(或大);

地下;

(4)水汽输送;

地表径流;

修水库;

跨流域调水。

【解析】本题以水循环为背景,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其影响,考查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

海陆间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包括蒸发、水汽输送、大气降水、径流和下渗。

如图所示,

(2)考查水循环的主要类型及其地理意义。

图中所示水循环中属海陆间循环,这种水循环的重要意义是:

使陆地水不断得到补充、更新,使水资源得以再生。

(3)考查水循环主要的类型及其环节。

森林具有涵养水源的功能,所以在水循环中,森林的覆盖率越高,下渗作用越大,地下水资源越丰富。

(4)考查水循环主要环节及人类生产活动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

图中所示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可通过我国夏季风完成的是水汽输送,目前人类可以施加影响的最主要是地表径流;

采取的措施主要有修建水库和跨流域调水。

【知识拓展】水循环及其类型

1.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叫做水循环。

水循环的类型:

2.按照水循环发生的空间范围不同,水循环可分为三种类型,如下表所示

类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别称

海陆间大循环、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

内陆循环、陆地水循环、陆上内循环

海洋水循环

环节

蒸发、水汽输送、凝结、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蒸发、植物蒸腾,凝结,降水等

蒸发、凝结、降水等

领域

海洋与陆地之间

陆地与陆地上空之间

海洋与海洋上空之间

26.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原因是。

锋面的位置是倾斜的,一般都倾向气团一侧,暖锋降水在锋(前或后)。

(2)2018年1月初,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

这次天气主要受()影响。

A.冷锋B.暖锋C.准静止锋D.气旋

(3)简述冷锋从甲到丙的移动过程中,资阳的天气变化。

(1)下方;

冷气团密度大;

冷;

前;

(2)A

(3)当冷锋位于甲时,资阳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

当冷锋位于乙时,资阳受冷锋控制,出现大风、降雨天气;

当冷锋位于丙时,资阳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解析】本题以主要的天气系统为背景,考查冷锋及其对天气的影响,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

从上下位置看,冷气团一般在锋面下方,原因是冷气团的密度较大。

锋面的位置是倾斜的,一般都倾向冷气团一侧,暖锋降水在锋前。

(2)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

据材料可知,来自西北强冷空气影响,我国出现大范围雨夹雪或降雪过程,安徽、江苏相继发布暴雪橙色预警,说明这次天气主要受冷锋的影响。

(3)考查冷锋对天气的影响,主要从气温、气压、降水等方面进行分析。

当冷锋位于甲地时,资阳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较高,气压较低,天气晴好;

27.读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左)和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右),完成下列各题。

(1)地形:

甲是__________,丁是________。

地质构造:

甲是________,丁是_______。

(2)简要分析丁地地形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处地貌为_______________,形成丙处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4)由于交通建设的需要,欲在甲、乙、丁三地建设东西向隧道,应修在何处?

简述理由。

(5)根据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将图中各数字所代表的地质作用填到横线上。

①______________,④______________,⑤______________,⑥______________。

(1)山地;

谷地;

向斜;

背斜;

(2)背斜顶部受张力作用,被侵蚀成谷地。

(3)冲积扇;

流水堆积作用;

(4)丁;

丁为背斜,岩层向上拱安全稳固,且地下水不易渗漏。

(5)冷却凝固作用;

固结成岩作用;

变质作用;

重熔再生作用。

【解析】本题以我国某地地质剖面图和地壳物质循环为背景,考查主要的地质构造及其地貌,考查地壳物质组成及其循环,考查主要的外力作用及其地貌,意在考查学生对材料解读与分析能力、有效信息的提取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考查地质构造及其地貌形态。

据图可知,甲地为山地,丁地为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行政公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