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82049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0.0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5年级必背古诗 1Word格式.docx

它仿佛来自万里相隔的天南地北,是一对同心离居的夫妇那痛苦叹息的交鸣!

这就是诗之结句所传达的意韵。

当读到这结句时,感觉到:

此诗抒写的思无之情虽然那样“单纯”,但由于采取了如此婉曲的表现方式,便如山泉之曲折奔流,最后终于汇成了飞凌山岩匠急瀑,震荡起撼人心魄的巨声?

因此,《涉江采芙蓉》最终仍是游子思乡之作,只是在表现游子的苦闷、忧伤时,采用了“思妇调”的“虚拟”方式:

“在穷愁潦倒的客愁中,通过自身的感受,设想到家室的离思,因而把一性质的苦闷,从两种不同角度表现出来”(马茂元《论〈古诗十九首〉》)。

从这点看,《涉江采芙蓉》,不仅虚拟了全篇的“思妇”之词,而且在虚拟中又借思妇口吻,“悬想”出游子“还顾望旧乡”的情景。

这样的诗情抒写,就不只是“婉曲”,简直是奇想了!

步出夏门行之观沧海

魏晋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

歌以咏志。

饮酒

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这首诗深刻地寄寓着作者的人生观和处世哲学,是少有的情景交融纯真自然的作品,是代表陶诗“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风格的含英咀华之作。

这首诗从结构上可以分为三部分,本诗一二节为一部分,三四节为一部分,第五节为一部分。

结庐在人境,却没有牛马的喧嚣,开头作者便以一种奇怪的现象牢牢抓住了读者的心灵,使读者产生阅读期待,“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读者顿时释然于胸。

这里“心远”颇似道家的“心斋”与“坐忘”。

这种境界是道家所推崇的化境,通过致虚守静,心灵从世俗的羁绊中解放出来,悠然自得,飘逸洒脱,心鹜八极,任白云舒卷,元气氤氲,心灵自由飞翔,人与自然和谐无间,最后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

陶渊明正是受了道家的深刻影响,不仅使他具有了孤高峻洁的人格,而且还使他的创作臻于化境。

悠然见南山,历代诗论都很推崇一种自然的风格,人们要求诗歌能够做到“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要“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在表意时没有人为斧凿的痕迹。

对自然真朴的追求,是陶渊明的审美情趣,也是道家思想在艺术风格上的体现。

老庄推崇自然朴素之美,提倡“返璞归真”并在他们的著作中反复提及,而陶渊明亦是如此。

作者并非是单纯写景,而是想通过这些自然的画卷表现自己的理想人格,他改变了六朝贵族文士只把自然当作娱人耳目的玩赏对象或是追求玄远的工具的不良风气,使物我交融情景合一,做到了情真、景真、意真。

“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

”意为自己从大自然中得到启发,领会到人生的真谛,但是这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因为“言不尽意”也无须用语言表达,因为“大音希声,大象无形”(《老子》四十一)。

这个真谛是什么呢?

这就是“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禅宗把人对宇宙的顿悟分为三个境界,第一境是“落叶满空山,何处寻形迹”这是寻不到禅之本体时,第二境是“空山无人,水流花开”这是似已悟实未悟的蒙昧状态,经三境是“万古长风,一朝风月”这是顿悟阶段。

而渊明就是处在第三境上。

这种感觉可意会,所以不能表达,末句展示了自己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无异于一种形式上的心灵独白。

送元二使安西

唐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注释】:

渭城:

秦代咸阳古城。

朝雨:

早晨的雨。

 

浥:

湿润。

阳关:

古代通往西域的重要关口,故址在今甘肃敦煌县西南。

晨雨淋洗后的渭城,土地湿润,空气清新,掩映在青翠鲜亮的柳荫之中的旅舍,令人留恋。

再干一杯吧!

朋友,西出阳关之后,再想遇到老朋友就难了。

行路难

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②,玉盘珍羞直万钱③。

停杯投箸不能食④,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⑤。

闲来垂钓碧溪上⑥,忽复乘舟梦日边⑦。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⑧,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⑨,直挂云帆济沧海⑩。

1行路难:

乐府歌辞之一。

原诗有三首,这是第一首。

2金樽(zūn):

金酒杯。

斗(dǒu)十千:

一斗酒值十千钱。

3玉盘:

玉制的盘子。

珍羞:

精美的食品。

羞:

同“馐”。

直:

同“值”。

4箸(zhù

):

筷子。

5太行(há

ng)山名,位于山西河北交界处。

6垂钓碧溪:

据《史记--齐太公世家》载,吕尚(姜太公)曾在渭水边垂钓,后来遇到周文王,被重用。

7乘舟梦日边:

传说伊尹在受成汤重用前,曾梦见自己乘船经过日月旁边。

8歧路:

叉路。

9长风破浪:

比喻远大抱负得以实现。

10云帆:

像白云一样的船帆。

济:

渡过。

沧海:

大海。

前四句写面对美酒佳肴,“停杯投箸不能食”的苦闷心情。

五六两句揭示自己虽然竭尽全力寻找出路,但阻碍重重,好像到处被冰雪隔绝。

七八两句引用典故,表示自己仍期望能像吕尚、伊尹那样受到君王的重用。

接下来四个短句,抒发了自己在寻求人生道路上的迷惘而急切的心情。

最后两句表达作者决心冲破一切艰难险阻,实现远大抱负的信心。

全诗感情跌荡起伏,感人至深。

滁州西涧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

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

野渡无人舟自横。

1. 

滁州:

现在安徽省滁县。

2. 

西涧:

在滁县城西,俗名上马河。

3. 

怜:

爱。

4. 

深树:

枝叶茂密的树。

5. 

野渡:

郊野的渡口。

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山水佳作。

本篇为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所作。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

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

“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

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

韦应物先后做过“三卫郎”和滁州、江州、苏州等地剌史。

这首诗就委婉地表达了为中唐政治腐败而忧虑,分关心民生疾苦,他无能为力的心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刘禹锡

巴山蜀水凄凉地,

二十三年弃置身。

怀旧空吟闻笛赋,

到乡翻似烂柯人。

沉舟侧畔千帆过,

病树前头万木春。

今日闻君歌一曲,

暂凭杯酒长精神。

唐代诗人刘禹锡于敬宗宝历二年(826)冬,罢和州刺史后,回归洛阳,途经扬州,与罢苏州刺史后也回归洛阳的白居易相会时所作。

对“初逢”二字,可有两种理解:

一是未见过面,初次相逢;

另一是久别之后,初次相逢。

尚无定论。

当时淮南节度使是王播。

王播在扬州设宴招待刘禹锡、白居易两位诗人。

白居易在酒席上吟诗一首,题为《醉赠刘二十八使君》,诗中有“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

亦知合被才名折,二十三年折太多”四句,为刘禹锡长期被贬的不幸遭遇鸣不平。

刘禹锡从宪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宝历二年,只有二十二年。

由于做诗时已是岁末,预计次年春初才能到达洛阳,而且刘禹锡罢和州刺史后尚未接到新的任命,所以白居易干脆称为“二十三年”,以求平仄协调,符合格律。

刘禹锡回忆往事,写了《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这首诗,答谢白居易。

首联,表现出作者不同凡响的抒情才能。

朗州在战国时是楚地,夔州在秦、汉时属巴郡,楚地多水,巴郡多山,“巴山楚水”,泛指贬地。

刘禹锡没有直率倾诉自己无罪而长期遭贬的强烈不平,而是通过“凄凉地”和“弃置身”这些富有感情色彩的字句的渲染,让读者在了解和同情作者长期谪居的痛苦经历中,感觉到诗人抑制已久的愤激心情,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诗的颔联,刘禹锡运用了两个典故。

一是“闻笛赋”,指曹魏后期向秀的《思旧赋》。

向秀与嵇康、吕安是好友,嵇康、吕安为司马氏杀害,向秀经过两人旧居时,听到邻人吹笛子,其声“慷慨”激昂,向秀感音而叹,写了《思旧赋》来表示对嵇康、吕安的怀念。

另一是“烂柯人”,据《述异记》所载,晋人王质入山砍柴,见二童子对弈,他观棋至终局,发现手中的“柯”(斧头的木柄)已经朽烂了。

王质下山,回到村里,才知道已经一百年过去了,同时代的人都已死尽。

“怀旧”句表达了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用典贴切,感情深沉。

“乡”指洛阳。

一本作“郡”,郡指扬州。

扬州是当时淮南节度使的治所,而和州是隶属于淮南道的。

诗的颈联,紧承颔联而来。

“沉舟”和“病树”是比喻久遭贬谪的诗人自己,而“千帆”和“万木”则比喻在他贬谪之后那些仕途得意的新贵们。

这一联本是刘禹锡感叹身世的愤激之语,由于它客观上包含着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其意义就不仅局限于诗人的身世之感了。

白居易称赞这一联“神妙”,就是从诗的思想性和艺术性,景、情、理相结合的角度来评价的。

后来的欣赏者和引用者可采取这一联所表达的哲理,来说明没落的事物就让它没落吧,新生的事物必然要发展起来,社会在前进,前景无限美好的道理。

后人的引用义与刘禹锡的本义不完全契合,是不奇怪的。

不同时代的欣赏者,在欣赏特定时代的某一具体作品时所产生的共鸣,不会与作者创作时的思想感情完全一致。

例如:

唐代伟大诗人杜甫在《蜀相》一诗中吟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名句,是出于其不得“致君尧舜上”的感慨;

三十多年后,领导政治革新运动的王叔文,读杜甫的这两句诗,“欷泣下”,则出于其与宦官、藩镇斗争失败的哀思。

诗的尾联,似乎说的是酒席上的事情,其实是点睛之笔。

“长精神”三字,含义深刻,表现了诗人意志不衰,坚韧不拔的气概。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运用了层层递进的手法。

首联,诗的第一层,先写自己无罪而长期被贬的遭遇,为全诗定下了愤激的基调。

颔联,诗的第二层,通过对受害战友的悼念,以及自己回到故乡竟然恍如隔世的情景,使愤激之情进一步深化。

颈联,诗的第三层,推开一步,对比了自己的沉沦与新贵的得势,诗人的愤激之情达到了顶点。

尾联,诗的第四层,急转直下,表示并不消极气馁,要抖擞振奋,积极进取,重新投入生活,以自勉自励结束。

层层深入,言简意深。

愤激而不浅露,感慨而不低沉,惆怅而不颓废,堪称刘禹锡的代表作品。

刘禹锡在这首诗中所表现的身经危难,百折不回的坚强毅力,给后人以莫大的启迪和鼓舞,所以古今传诵,交口称赞。

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这一首是李商隐《无题》中的名篇,它意境朦胧,读后谁都会觉得十分真挚感人。

它是一首爱情诗,首句就要恋绪离情写得感人肺腑,颔联更是成为绝唱,极形象地表达了忠贞不渝的爱情。

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李煜

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阑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

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

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

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

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

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

“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

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引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惆怅,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

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

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

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

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

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

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今宵酒醒何处?

杨柳岸、晓风残月。

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

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这是一首抒写别情的词。

上片描绘离别时难舍难分的场面,下片写离别依恋痛苦的心情。

本词以特定的时间地点衬托别情,结构极具层次性,情感亦波澜叠起,层层深入,缠绵悱恻,淋漓尽致。

此词是柳永的代表作。

其中佳句为人所传诵。

声声慢

宋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①将息:

将养休息。

②怎生:

怎样,怎么。

③这次第:

这一连串的情况。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

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

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

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

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

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剑客(十年磨一剑)

贾岛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今日把示君,谁有不平事。

书愤

陆游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总的说来,诗中所流露出来的爱国热情,还是相当强烈的。

诗的后半篇,虽然情调有些哀伤,但它给人的感觉是沉郁顿挫,并非彷徨失望。

不过,在它里面毕竟嫌其缺少鼓舞力量。

金陵驿

文天祥

草合离官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啼鹃:

即啼声凄厉、动人归思、能啼出血来的杜鹃鸟。

南宋末年,民族英雄文天祥抗元,不幸被俘,在元大都被杀害。

1279年,作者被押解北上,过金陵驿站小留,见风景依旧,而国家已被亡,不胜悲痛之感。

“离宫前一片夕阳荒草,天上孤云飘泊,无所依靠。

金陵的风景还是原样,而这座城池和人民已经被异族强占了。

我和满地芦花一样老去,而旧时的燕子现在在哪里飞着呢?

别了,金陵!

我但愿化作杜鹃飞回,啼出鲜红的血来!

已亥杂诗

清 

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

不拘一格降人才。

1.这是《已亥杂诗》中的第二百二十首。

九州:

中国。

2.生气:

生气勃勃的局面。

3.恃(shì

依靠。

4.喑(yīn):

哑。

万马齐喑:

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

究:

终究、毕竟。

5.天公:

造物主。

重:

重新。

抖擞:

振作精神。

6.降:

降生。

“万马齐喑究可哀”一句,深刻地表现了龚自珍对清朝末年死气沉沉的社会局面的不满,因此他热情地呼唤社会变革,而且认为这种变革越大越好,大得该像惊天动地的春雷一样。

他又认为实行社会变革最重要的因素是人才,所以他热情地呼唤:

天公啊!

请你抖擞精神,把各式各样的人才都赐给我们吧。

咏煤炭

明 

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1]混沌——指世界还没有开辟以前的状态。

乌金——指煤炭。

阳和——原指暖和的阳光,这里借指煤炭。

意最深——有深层的情意。

[2]爝火燃回一句——煤炭燃烧给人们带来温暖,就象春回大地一般。

爝火:

小火炬;

浩浩;

广大的样子。

洪炉照破一句——炉火能够冲破沉沉的黑夜。

[3]鼎彝——烹饪工具。

鼎:

炊具;

彝:

酒器。

元——依赖。

生成力——煤炭燃烧生成的力量。

铁石一句——古人以为铁石蕴藏在地下可以变成煤炭。

意思是说:

铁石虽然变成了煤炭,但它依然造福予人类。

此句和上面一句还有另一层意思:

朝廷必须依靠臣民的忠心,并表示自己至死也要为国家出力。

[4]苍生——老百姓。

登飞来峰

北宋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只缘身在最高层。

自缘:

自然因为。

感遇(兰若生春夏)

陈子昂

兰若生春夏。

芊蔚何青青。

幽独空林色。

朱蕤冒紫茎。

迟迟白日晚。

袅袅秋风生。

岁华尽摇落。

芳意竟何成。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兰终不还。

从军行:

乐府《相和歌辞·

平调曲》旧题,多写军队务旅征战之事。

王昌龄作的《从军行》共七首,这里选入第四首。

2. 

青海:

即今青海湖。

长云:

多云,漫天皆云。

雪山:

终年积雪的山,指祁连。

孤城:

指玉门关,因地广人稀,给人以孤城之感。

这句词序倒装,意思是“遥望孤城玉门关”。

4. 

穿:

磨破。

金甲:

战衣,是金属制成的盔甲。

破楼兰:

借指彻底消灭敌人。

楼兰:

汉时对西域鄯善的称呼,诗中泛指当时侵扰西北边区的敌人。

青海湖连绵不断的大片乌云,遮暗了终年积雪的祁连山;

远远眺望只看见孤独的城池,那正是春风都吹不到的玉门雄关。

在黄沙莽莽的疆场上,将士们身经百战磨穿了铁甲衣裳衫,

但是不彻底消灭入侵的边贼,他们将誓死不把家园回还!

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宣州:

今安徽省宣城县。

谢眺楼:

又称谢公楼,也称北楼。

校书:

官名,校书郎的简称。

云:

李云。

蓬莱:

指东汉时藏书的东观。

建安骨,指汉献帝建安年间,曹操父子和建安七子的作品风格刚健清新,被后世称“建安风骨”。

此诗的重点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骚。

全诗感情沉郁、奔放。

几乎句句都是精华,是李白诗的代表作之一。

开首二句,直抒郁结,道出心中烦忧。

三、四句突作转折,从苦闷中转到爽朗壮阔的境界,展开了一幅秋空送雁图。

一“送”,一“酣”,点出了“饯别”的主题。

“蓬莱”四句,赞美对方文章如蓬莱宫幽藏,刚健遒劲,有建安风骨,又流露自己才能,表达了对高洁理想的追求,也表现了诗人的文艺观。

末四句抒写感慨,理想与现实不可调和,不免烦忧苦闷,只好在“弄扁舟”中去寻求寄托。

思想感情瞬息万变,艺术结构腾挪跌宕,起落无端,断续无迹,深刻地表现了诗人矛盾的心情。

语言豪放自然,音律和谐统一。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句,是千百年来描摹愁绪的名言,众口交赞。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锺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岱宗:

即泰山。

《风俗通·

山泽篇》:

“泰山,山之尊者,一曰岱宗。

岱,始也;

宗,长也。

2.齐鲁:

在今山东省境内。

3.锺:

聚集。

4.曾:

同“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