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77325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61.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二下期半期考试历史试题及答案Word文档格式.docx

5.“循进化之理,由天演而至人为,社会主义实为之关键。

”孙中山这里所说的“社会主义”指的是

A.消灭私有制的科学社会主义B.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民权主义

C.“平均地权”和“土地国有”的民生主义D.用暴力推翻满洲贵族统治的民族主义

6.中国近代主要经历了“师夷长技以制夷”、“中体西用”、“维新变法”、“民主共和”、“民主与科学”及“马克思主义”等思潮的演进过程。

这些思想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A.发展资本主义B.反对专制统治C.反抗外来侵略D.救亡图存

7.20世纪以来,中国历代政府都重视中学历史教育。

下列历史教育目标,分别颁布于1904年、1912年、1936年和1956年。

其中1912年的是

A.“多讲本朝仁政,俾知历圣德泽之深厚,以养成国民自强之志气,忠爱之性情”

B.“了解劳动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人”

C.“明于民族之进化,社会变迁,邦国之盛衰,尤宜注意于政体之沿革,与民国建立之本”

D.“特别说明其(指中国)历史上之光荣,及近代所受列强侵略之经过,与其原因,以激发学生民族复兴之思想”

8.邓小平曾在科学和教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

“我们国家要赶上世界先进水平,从何着手呢?

我想,要从科学和教育着手”,“不抓科学、教育,四个现代化就没有希望,就成为一句空话”。

在此基础上,中国政府于20世纪90年代进一步提出

A.“普及义务教育”战略B.“双百”方针

C.“科教兴国”战略D.“三个面向”方针

9.在古希腊的某一天,两位哲人普罗塔哥拉与苏格拉底围绕一些哲学问题展开激烈的讨论,两人最有可能达成的共识应是

A.强调人类法律,否认绝对权威B.对神持怀疑态度,强调人的地位与价值

C.主张“道德就是知识”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

10.阿伦·

布洛克在《西方人文主义传统》一书中说:

“北欧人文主义传统是宗教改革运动最重要的源泉之一……路德反对牧师的中间角色以及他坚持个人与上帝的直接沟通,很可以被看作是人文主义的自然发展。

”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A.宗教改革大量吸收了人文主义的精神内涵B.宗教改革首先发生在北欧地区

C.宗教改革与人文主义在思想上完全一致D.宗教改革的核心思想是“因信称义”

11.下列两部著作的共同之处在于

A.都主要运用浪漫主义的创作手法B.都表达了对现实社会的不满

C.都深刻揭露了资本带来的罪恶D.都反映了社会制度走向衰落

12.18世纪末19世纪初西方某文学流派“以艺术的方式描摹了这一特定时代人的激荡、亢奋而敏感、纤弱的心灵世界,展现了有着强烈个性扩张欲望的自我”。

其创作风格是

A.浪漫主义B.现实主义C.古典主义D.理性主义

13.迪奥普斯一家住在梅加腊,公元前588年他想举家迁居雅典并取得公民权,根据当时雅典的政策,他达到目的最便捷的条件是自己有

A.栽种葡萄的技术B.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C.大量的土地D.高超的手工业技术

14.《史记·

商君列传》记载:

“(商鞅)集小(都)乡邑聚为县,置令、丞,凡三十一县。

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

平斗桶权衡丈尺……居五年,秦人富强”。

本段材料中涉及商鞅改革的措施有

①废井田②奖励耕织③废分封,行县制④统一度量衡

A.①②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

15.公元485年(孝文帝太和九年),北魏统治者接受了李安世的建议并下均田令诏:

“今遣使者,循行州郡,与牧守均给天下之田,还授以生死为断,劝课农桑,兴富民之本。

”对该法令理解正确的是

A.获得土地的农民承担赋税和徭役B.将政府掌握的无主土地归农民所有

C.将地主多占的土地分配给农民D.将全国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

16.据史料记载,孝文帝改革时期的洛阳,城中有不少“资财巨万”的富商大贾,有的富商住宅、车马服饰可以同王侯相比。

许多鲜卑贵族高官显宦也都经商。

该材料不能体现的观点是

A.北魏政权统一了中原地区B.当时洛阳商业繁荣

C.鲜卑贵族学习汉人经商D.迁都洛阳促进商业发展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B.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

C.“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

D.“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

18.有人说“阿里是埃及的秦始皇”。

其主要依据有

①实现了国家统一 

②加强了中央集权 

③统治残暴 

 

④遏制外来侵略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

19.英国学者罗素指出:

16世纪的宗教改革,是一次心灵追求自由的运动。

下列材料能够佐证罗素这一认识的是

A.“每个人都是自己的牧师”

B.“当钱币在钱柜中叮当作响,增加的只是贪婪和利己之心”

C.“上帝的恩典并不是毫无分别地把得救的指望赐给所有的人”

D.“教皇没有免除任何罪孽的意志和权力”

20.1824年,俄国十二月党人认为,“把人当作东西一样转让、抵押、赠送和继承,任凭自己的专横霸道”,“乃是最可耻的、违背人性和自然规律”的丑恶事情。

这表明

A.解放农奴已成为社会共识B.农奴制严重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C.启蒙思想已经传播到俄国D.俄国资产阶级力量已发展壮大

21.日本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

“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

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

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

”与此相比,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A.正好相反B.完全相同C.部分相似D.三者同步

22.“1895年,适逢甲午惨败,日本逼签条约,在北京应试的康有为等人联络各省官员上书光绪帝,要求拒签条约,变法图强,史称公车上书。

”文中错误的表述是

A.领导人B.时间C.参加者D.地点

23.康有为在《上清帝第五书》中说:

“若诏旨一下,天下雷动,士气奋跃,海内耸望……如是则庶政尽举,民心知戴。

”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维新派

A.施政纲领得到皇帝的支持B.得到清军的支持

C.没有认识到变法的复杂性D.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4.洛克说:

“法律的目的不是废除或限制自由,而是保护和扩大自由……哪里没有法律,那里就没有自由。

”这句话的本质意思是

A.自由和法律是分不开的B.只有实行法治,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C.法律为保护人权而设立D.依法限制政府的权力,人才能充分享有自由

25.“人民的议员就不是、也不可能是人民的代表,他们只不过是人民的办事员罢了;

他们并不能作出任何肯定的决定。

凡是不曾为人民所亲自批准的法律,都是无效的;

那根本就不是法律。

”这段话体现了下列哪位思想家的主张?

A.卢梭B.伏尔泰C.孟德斯鸠D.康德

二.非选择题(第26题20分,第27题18分,第28题12分,总计50分)

26.(2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399年关于苏格拉底之死的审判材料

雅典人口总数

雅典公民总数

陪审、审判人员及产生方式

表决形式

罪名及结果

约40万

约4万人

陪审员

审判员

产生方式

6000人

501人

自愿报名、抽签、随机挑选

辩论、举手、两轮投票

慢神和蛊惑青年,多数票判其死刑

雅典五百人陪审法庭第一轮投票以280票对220票判处苏格拉底有罪。

然而在短暂的法庭自辩中,苏格拉底的言论激怒了陪审团,陪审团的第二轮投票最终以360票对140票判处其死刑。

而第一轮判他无罪的陪审员竟有80人转而判他死刑。

材料二难道农民的儿子生来颈上戴着圈,而贵族的儿子生来在腿上带着踢马刺吗?

……一切享有各种天然能力的人,显然是平等的。

……除了法律之外,不依赖任何别的东西,这就是自由人。

——伏尔泰

材料三政治上的自由是公共自由,要保障公共自由,就应该避免把权力单独委托一个人、几个人或多数人,因为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变的一条经验。

为此,提出一条原则,要防止滥用权力,用权力来约束权力,形成一种能联合各种权力的政体,其各种权力既调节配合,又相互制约,即权力要分开掌握和使用。

——孟德斯鸠《罗马盛衰原因论》

材料四1895年3月,严复在谈到西方国家富强原因时指出:

“苟求其故,则彼以自由为体,以民主为用。

”20世纪初,严复指出:

“特观我国今处之形,则小己(个人)自由,尚非所急……所急者乃国群(国家)自由。

请回答:

(1)有人说,苏格拉底之死是雅典和它所象征的自由的黑色污点。

据材料一,你认为苏格拉底案说明了什么问题?

(6分)

(2)在自由这个问题上,材料二与材料三各侧重于什么?

分析他们产生这种思想的经济根源。

(3)根据材料四概括严复关于自由的观点。

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严复发表以上言论的背景。

(8分)

www.ks5u.co27.(18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其一:

你们这些财物山积、丰衣足食而且有余的人,应当抑制你们贪婪的心情,压制它,使它平衡。

其二:

我手执一个有力的盾牌,站在两个阶级的前面,不许它们任何一方不公平地占着优势。

其三:

我制定法律,无分贵贱,一视同仁。

按照正义,人人各得其所。

——梭论

材料二治世不一道,便国不必法古。

古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巡礼者不足多。

——商鞅

材料三李唐一族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遂能别创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材料四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

“……不知卿所施设,以何为先?

”安石曰:

“变风俗,立法度,最方今所急也。

材料五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

——《廿二史札记》

(1)梭伦改革和商鞅变法都在不同程度上剥夺了贵族特权,在此过程中,两者采取的策略有何不同?

(4分)

(2)依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改革产生的影响。

(3)材料四中“变风俗,立法度”主要有哪三方面的措施?

成效如何?

(7分)

(4)结合史实简要评述材料五中的观点。

(3分)

28.(12分)十九世纪中期的日本、中国、俄国,虽然所在地域不同,国情有异,但这些国家的有识之士先后进行了程度不同的改革。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三国改革的史实回答:

材料一工业革命一旦在某个国家开始,现代化的压力就形成了,迫使与它相邻的所有国家紧紧跟上……现代化在动荡中迅猛推进。

……对被侵略地区而言,问题表明得越来越清楚,它原有的文明难以抵御欧洲国家的入侵……它迟早要使人们认识到:

只有接受变革,才有可能生存。

……从19世纪中叶开始,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大陆推进了。

——摘自钱乘旦《世界现代化进程》

材料二1888-1894年日本工厂蒸汽机数量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在比较洋务运动和明治维新时,有人认为:

“中国变了,但变的是皮毛,不变的是体制。

跟着,日本也变了,但先变的体制,然后是皮毛。

(1)19世纪50年代哪一事件的发生使俄国倍感“现代化的压力”?

为打破现代化的瓶颈,“紧紧跟上”现代化浪潮,亚历山大二世采取了什么措施?

(2分)

(2)在“现代化跃出欧洲”向亚洲推进的过程中,日本开始了明治维新。

结合材料二,指出日本政府为推进工业化而采取的经济措施。

(3)结合材料三,指出材料中中国变的“皮毛”是指什么?

而日本先变的是“体制”,指出明治维新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有哪些?

(4)三国改革的共同原因有哪些(3分)

成都七中2012-2013学年度下期半期考试

历史答题卡

班级:

____________

姓名:

第一部分客观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第二部分主观题(请用0.5mm黑色签字笔作答)

26、

(1)(6分)

(2)(6分)

(3)(8分)

27、

(1)(4分)

(2)(4分)

(3)(7分)

(4)(3分)

28、

(1)(2分)

(2)(3分)

(3)(4分)

(4)(3分)

2012—2013学年下期历史半期考试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B2.D3.A4.D5.C6.D7.C8.C9.B10.A11.B12.A13.D14.B15.A16.A17.B18.C19.A20.C21.A22.C23.C24.B25.A

二.非选择题

26.(20分)

(1)说明雅典的民主政治是狭隘的民主,是少数人的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

程序公正并不表示结果一定公正;

民主政治可能产生多数人的暴政;

雅典民主制容易导致权力的滥用。

(6分)(答出三点或言之有理即可)

(2)材料二侧重于要求获得自由平等,天赋人权;

材料三侧重于如何保卫自由与人权。

根源:

18世纪的法国资本主义经济得到发展。

(3)观点:

自由是国家富强的根本;

在近代中国,国家自由最为急迫。

  背景:

甲午战后,洋务运动破产,严复对其破产原因进行反思,呼吁维新变法;

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严复探索救国之道。

27.(18分)

(1)梭伦:

崇尚中庸(调和),手段温和(2分)。

商鞅:

不畏权贵,严刑峻法。

(2)促进了民族融合(2分),为唐朝大一统和文化繁荣(为重新走向国家统一)奠定了基础。

(3)富国、强兵、取士(育才)三方面。

(3分)成效:

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一定程度上缓和了社会矛盾。

(或一定程度了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4分)

(4)王安石变法是为了维护北宋统治,客观上有利于社会进步。

北宋灭亡的根本原因在于政治腐败,把靖康之难归罪于王安石变法的观点是错误的。

28.(12分)

(1)事件:

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

(1分)

措施:

1861年签署废除农奴制的“二一九”法令。

(2)措施:

①废除封建领主土地所有制,确认土地私有,允许土地买卖;

②推行“殖产兴业”政策,发展资本主义经济;

③大力扶植和保护私人资本主义的发展。

(3)“皮毛”是指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

内容:

废藩置县;

(1分)废除封建等级制度;

(1分)颁布《大日本帝国宪法》,建立近代天皇制度。

(4)共同原因:

封建统治危机;

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示范;

有识之士的大力提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冶金矿山地质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