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20165764 上传时间:2023-01-17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65.4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语文江西省九江市湖口二中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试题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唐人古体以五言、七言为主,更似绝句律诗。

D.五七言古体至唐而新变,是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

唐人古体虽为“古体”,其实已与以往古风不同。

2.下列关于“汉魏古诗”和“唐人古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汉魏古诗大多局限于比较单纯的抒情写景,在作品表现范围上,不像唐人所作古诗那样开阔。

B.就含蓄淳厚的作风而言,汉魏古诗略胜一筹;

就表情达意的功能而论,唐人古诗则更具优势。

C.唐人古诗有的在今体诗的影响下表现为声律和谐与对仗工整,有的继承汉魏古诗有意“反律化”。

D.两者各具特色,由汉魏古诗到唐人古诗,是变化,是拓展;

一味地贬抑唐人古诗,失之偏颇。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清王士禛对唐人五言古诗只认可五家,足见其偏见;

明许学夷明察唐人五古特色,其观点可谓通达。

B.本文第三段采用了对比论证的方法,明确了唐人古体中的五言和七言在节奏感和韵律感方面的不同。

C.本文引用的语句分诗论和诗句两类,其作用是帮助读者准确把握不同时代古体诗形式和内容的异同。

D.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抒情悲慨,读来抑扬抗坠,铿锵成韵。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善人老舍

汪太太最不喜欢人叫她汪太太;

她自称穆凤贞女士,也愿意别人这样叫她。

她丈夫很有钱,她老实不客气地花着;

花完他的钱,而被人称穆女士,她就觉得自己是个独立的女子,并不专指着丈夫吃饭。

穆女士一天到晚甭提多忙。

不说别的,就先拿上下汽车说,穆女士——也就是穆女士!

——一天得上下多少次。

哪个集会没有她?

哪件公益事情没有她?

换个人,那么两条胖腿就够累个半死的。

穆女士不怕,她的生命是献给社会的;

那两条腿再胖上一圈,也得设法带到汽车里去。

她永远心疼着自己,可是更爱别人,她是为救世而来的。

穆女士还没起床,丫环自由进来回话。

她嘱咐过自由不止一次了:

她没起来,不准进来回话。

丫环就是丫环,叫她“自由”也没用,天生的不知好歹。

她真想抄起床旁的小桌灯向自由扔去,可是觉得自由还不如桌灯值钱,所以没扔。

“自由,我嘱咐你多少回了!

”穆女士看看钟,快九点了,她消了点气,是喜欢自己能一气睡到九点,身体定然不错;

她得为社会而心疼自己,她需要长时间的睡眠。

“太太,不是,女士!

”自由想解释一下。

“说,有什么事!

别磨磨蹭蹭的!

”“方先生要见女士。

“哪个方先生?

方先生可多了,你还会说话呀!

”“老师方先生。

”“他又怎样了?

“他太太死了!

”自由似乎很替方先生难过。

“不用说,又是要钱!

”穆女士从枕头底下摸出皮夹来:

“去,给他二十,叫他快走!

自由拿着钱要走,又被主人叫住:

“叫博爱放好洗澡水。

”自由走出去后,穆女士又想起来:

方先生家里落了丧事,二少爷怎么办呢?

无缘无故的死哪门子人,又叫二少爷得荒废好几天的学!

穆女士是极注意子女教育的。

“博爱,开饭!

”她赌气似地大喊。

穆女士的早饭很简单:

一大盘火腿蛋,两块黄油面包,草果果酱,一杯加乳咖啡。

吃着火腿蛋,她想起方先生来。

方先生教二少爷读书,一月二十块钱,不算少。

不过,方先生到底可怜,她得设法安慰方先生:

“自由,叫厨子把鸡蛋给方先生送十个去;

嘱咐方先生不要煮老了,嫩着吃!

穆女士咂摸着咖啡的回味,想象着方先生吃过嫩鸡蛋必能健康起来,足以抵抗得住丧妻的悲苦。

继而一想,以后索性就由她供给他两顿饭,那可就得少给他几块钱。

他少得几块钱,可是吃得舒服呢。

她总是给别人想得这样周到;

不由她,惯了。

她永远体谅人怜爱人,可是谁体谅她怜爱她呢?

想到这儿,她觉得生命是个空虚的东西。

工作,只有工作使她充实,使她睡得香甜,使她觉到快活与自己的价值,她到书房去看这一天的工作。

她的秘书冯女士已在书房等了一点多钟了。

冯女士才二十三岁,长得不算难看,一月挣十二块钱。

穆女士的交际多么广,做她的秘书当然能有机会遇上阔人;

假如嫁个阔人,一辈子有吃有喝,岂不比现在挣五六十块钱强?

穆女士为别人打算老是这么周到,而且眼光很远。

见了冯女士,穆女士叹了口气:

“哎!

今儿个有什么事?

说吧!

”她倒在个大椅子上。

冯女士把记事簿早已预备好了:

“穆女士,盲哑学校展览会,十时二十分开会;

十一点十分,妇女协会,您主席;

十二点,张家婚礼;

下午……”

“先等等,”穆女士又叹了口气,“张家的贺礼送过去没有?

”“已经送过去了,一对鲜花篮,二十八块钱,很体面。

”“啊,二十八块的礼物不太薄——下午一共有几件事?

”“五个会呢!

“甭告诉我,我记不住。

等我由张家回来再说吧。

穆女士不想去盲哑学校,可是又怕展览会相片上没有自己,怪不合适。

她决定晚去一会儿,正赶上照像才好。

这么决定了,她很想和冯女士再说几句,倒不是因为冯女士有什么可爱的地方,而是她自己觉得空虚,愿意说点什么解解闷儿。

她想起方先生来:

“冯,方先生的妻子过去了,我给他送了二十块钱去,和十个鸡蛋,怪可怜的方先生!

”穆女士的眼圈真的有点发湿了。

冯女士早知道方先生是自己来见汪太太,她不见,而给了二十块钱,可是她晓得主人的脾气:

“方先生真可怜!

可也是遇见女士这样的人,赶着给他送了钱去!

穆女士脸上有点笑意,“我永远这样待人;

连这么着还讨不出好儿来,人世是无情的!

”“谁不知道女士的慈善与热心呢!

也许!

”穆女士脸上的笑意扩展得更宽了些。

“二少爷的书又得荒废几天!

”冯女士很关心似的。

“可不是,老不叫我心静一会儿!

”“要不我先好歹的教着他?

我可是不行呀!

“你怎么不行!

我还真忘了这个办法呢!

你先教着他得了,我亏不了你!

”“您别又给我报酬,反正就是几天的事,方先生事完了还叫方先生教。

穆女士想了会儿,“冯,你就教下去,我每月一共给你二十五块钱,岂不是很好?

”“就是有点对不起方先生!

“那没什么,遇机会我再给他弄个十块八块的事;

那没什么!

我可该走了,哎!

一天一天的,真累死人!

4.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小说中关于穆女士上下汽车的细节描写,寥寥数语却极富画面感,一位丰腴的太太拖着两条胖腿赶场式地奔忙于各种集会,为救世而不辞辛苦的形象跃然纸上。

B.穆女士因能一气睡到九点而稍稍消解了对“自由”贸然进来回话的怨气,她这种为社会而心疼自己的做法,意在告诉人们为了奉献社会,需要且一定要保证长时间的睡眠。

C.小说主要由穆女士处理方先生丧妻之事,享用早餐并赠予方先生鸡蛋,听取冯女士汇报日程这三个场景构成,情节紧凑,并有助于集中刻画人物形象。

D.穆女士虽然很关心二少爷的学业因方先生妻子去世而要荒废几天,却由衷同情方先生的不幸遭遇,资助他钱,给他送鸡蛋,并在向冯女士谈起他的不幸时湿了眼圈。

E.这篇小说主要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对话和细致深入的心理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用穆女士自己的言行心理给“善人”这一称号做了最好的注解。

5.“冯女士”在小说中有什么样的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6.穆女士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4%,较2014年上升了0.4个百分点。

从阅读量来看,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与2014年相比增加了0.02本,但对比2013年的4.77本还有微弱下降。

报纸和期刊阅读量分别为54.76期和4.91期,与2014年相比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

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的阅读环境,随着生活节奏加快,数字阅读已成为人们在碎片化时间重要的阅读方式。

据林克艾普大数据,2012年至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电子书阅读量分别为2.35本、2.48本、3.22本和3.26本,呈现出逐年增长的趋势。

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较2014年的58.1%上升至64.0%,提升了5.9个百分点,其中,手机阅读增速最快。

据统计,2015年,我国成年国民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长为62.21分钟,比2014年的33.82分钟增加了28.39分钟。

这是历次统计中首次日均手机阅读时长超过1小时。

数据监测发现,纸质出版物阅读仍是国民倾向的阅读方式,而年轻人则更倾向于数字化阅读形式。

在数字化阅读用户中,90后成为了绝对的主力军,占比达到53%;

80后以22%的占比紧随其后;

其他年龄层占比25%,可以预见的是,未来00后的数字阅读潜力还有很大的发掘空间。

(摘编自林克艾普公司《2016年最新国人阅读大数据分析报告》)

材料二:

2014年,我国15岁及以上人口的识字率较2007年增加了3.48个百分点,基础教育进一步普及,人口识字率持续上升;

2014年6岁及以上人口中,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口较2007年上升4.9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发展有效提高了国民综合文化素质。

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每年组织实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并发布《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对国民图书阅读量、阅读习惯、数字阅读发展趋势等进行统计研究。

近5年来,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与年均图书阅读量均稳步上升,2014年人均图书阅读量4.56册、成年国民图书阅读率为58.00%,反映了随着消费结构升级、居民收入增加、受教育程度提高,国民逐渐养成阅读习惯,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支撑图书市场稳步发展。

与发达国家相比,中国人均读书数量较低,发达国家不仅以经济手段支持图书产业发展,也通过多种途径营造社会读书氛围,如韩国颁布《读书振兴法》、美国颁布<

卓越阅读法》,从立法层面鼓励读书。

随着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阅读习惯的养成与深化,中国图书市场有进一步的增长空间。

(摘编自《2017-2022年中国图书零售连锁市场供需预测与投资战略研究报告》)

材料三:

2015年我国国民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58本,这其中还包括教材教辅。

而据不完全统计,犹太人以64本的年人均阅读量雄踞世界首位。

日本、法国、韩国的人均阅读读书量分别为40本、20本和11本。

与日韩等国相比,我国纸质图书平均阅读量差距不小。

造成这个问题的原因有很多:

其中一大原因是,确实没时间读书,首份《中国国民休闲状况调查报告》显示,中国人每天用于休闲的时间仅3.156个小时,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18个国家平均值5.736小时,而中国人工作的时间则达到9.249小时。

有限的休闲时间,国人又大把扔进了应酬、交际中。

相对于其他国家,我们中国人工作强度是全世界最大的。

此外,网络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日益增多,快餐化、娱乐化的阅读方式也令人们很难静下心捧一本书细细品味。

当然,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应试教育影响,从小学到大学,被强迫学习,读死书,导致很多人对读书都很抵触,甚至害怕读书。

(摘编自天下趣事网《2016年中国人读书数据》等)

7.下列针对三则材料的理解和分析,合理的两项是()(5分)

A.材料一显示2013至2015年,我国国民阅读方式中,纸质图书的阅读量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而电子书的阅读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B.材料一显示,2015年手机阅读增速最快,这一趋势与人们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内容”阅读的倾向一致。

C.材料二中发达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立法方式鼓励国民读书,营造良好的社会读书氛围来促进国民阅读,这种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D.材料三显示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中还包括了对教材和教辅的阅读,这充分说明了我国广大中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抵触。

E.三则材料从不同角度对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进行了分析,都认为我国国民的阅读情况虽和发达国家相比有差距,但会越来越好。

8.根据材料,我国国民的阅读现状怎样?

导致这种现状的原因是?

9.请你对提高我国国民阅读量提出两条合理建议,并结合材料简要阐述。

二、古代诗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完成10~13小题。

秦将王翦破赵,虏赵王,尽收其地,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

太子丹恐惧,乃请荆卿曰:

“秦兵旦暮渡易水,则虽欲长侍足下,岂可得哉?

”荆卿曰:

“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

今行而无信,则秦未可亲也。

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太子曰:

“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丹不忍以己之私,而伤长者之意,愿足下更虑之!

荆轲知太子不忍,乃遂私见樊於期,曰:

“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今闻购将军之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樊将军仰天太息流涕曰:

“吾每念,常痛于骨髓,顾计不知所出耳!

”轲曰:

“今有一言,可以解燕国之患,而报将军之仇者,何如?

”樊於期乃前曰:

“为之奈何?

”荆轲曰:

“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秦王必喜而善见臣。

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将军岂有意乎?

”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曰:

“此臣之日夜切齿拊心也,乃今得闻教!

”遂自刎。

太子闻之,驰往,伏尸而哭,极哀。

既已,无可奈何,乃遂收盛樊於期之首,函封之。

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乃为装遣荆轲。

燕国有勇士秦武阳,年十二,杀人,人不敢与忤视。

乃令秦武阳为副。

荆轲有所待,欲与俱,其人居远未来,而为留待。

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疑其有改悔,乃复请之曰:

“日以尽矣,荆卿岂无意哉?

丹请先遣秦武阳!

”荆轲怒,叱太子曰:

“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

今提一匕首入不测之强秦,仆所以留者,待吾客与俱。

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

”遂发。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至易水上,既祖,取道。

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

又前而为歌曰: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节选自《荆轲刺秦王》)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B.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C.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D.于是太子预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赵人徐夫人之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药淬之/以试人血/

濡缕人/无不立死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足下,对对方的尊称,译为“您”。

属于历史词,现已不再使用。

B.金,先秦甚至秦汉时期,白银还没有成为货币,“金”就是铜。

C.祖,此处指临行时祭祖先,引申为饯行和送别。

D.变徵,古时音乐分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

悲凉。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为家境贫困受到太子丹的接济,所以当太子丹希望得到樊将军的首级来献给秦国,以便完成刺秦计划时,樊於期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B.荆轲对樊於期说,刺秦王的目的是“解燕国之患”,“报将军之仇”,除“燕国见陵之耻”,表现了荆轲为国分忧的思想品质。

C.过了一阵还没动身,太子嫌荆轲走晚了,怀疑他有改变初衷和后悔的念头,就又请求他早点动身,这一情节表现了太子丹生性多疑的性格特点。

D.易水诀别的场面,作者通过“士皆垂泪涕泣”“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等细节描写,渲染了凄凉悲怆的氛围和同仇敌忾的气势。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诚能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2)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共11分)

阅读下面文诗歌,完成14~15小题。

晓行巴峡

王维

际晓投巴峡,馀春忆帝京。

晴江一女浣,朝日众鸡鸣。

水国舟中市,山桥树杪①行。

登高万井出,眺迥二流明。

人作殊方语,莺为故国声。

赖多山水趣,稍解别离情。

【注】①树杪:

树梢。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5分)

A.巴峡乡邑旭日东升,众鸡鸣唱,晴朗的江边一个女子在浣洗。

B.水国乡民在舟中行商,山上有桥,行人走在桥上,如在树颠。

C.诗人登高远眺,万亩良田,井然有序,二水流过,分外澄明。

D.诗人在暮春之际来到巴峡,山水之趣宽解着诗人的离愁别绪。

15.诗人描绘山峡,请运用意象鉴赏此诗并说明这首诗抒发的情感。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鹰击长空,鱼翔浅底,___________。

(2)在雨的哀曲里,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又前而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①新兴国家在世界经济体量中的比重跟过去不可________,即使经济增长率有所下滑,但以新兴国家为代表的发展中国家还是贡献了经济增长的70%。

②古人将草木和美人________,《离骚》中有“唯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的句子,以四美比喻四季,用四季来衬托四美,恰如其分。

③时下,很多学校都把校本课程作为特色课程来设计,实际上,两者并不是一回事儿,在理念和操作上都不能将两者________。

A.同日而语 相提并论 混为一谈

B.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C.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同日而语

D.同日而语 

混为一谈 

相提并论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今年的《两会提案》建议在贫困地区尝试推行十五年免费教育,计划把贫困地区的高中教育和学前教育统一纳入免费教育。

B.一些中国游客的“不文明行为”,其实是某些国内“思想家”臆想的“洋规矩”。

对所谓“民族劣根性”的批判,常是国内热议的话题。

C.为传承中华茶文化,北京大学附属中学开设公益茶文化选修课,来自三个首都报社的热爱茶文化的编辑,教授了茶之历史、品茶礼仪等。

D.通过了解屠呦呦等人在抗疟药青蒿素的研究方面的经历,我们知道了中西医药各有所长,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优势互补,潜力无限

19.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国家,国家,国如家。

说形象具体点,她________家里的一个西瓜,________家里的一栋房子。

________每个家庭成员都有份,________决不容许任何个人以任何手段拆毁她。

________个高的、手长的、力大的都去捞一把,你拆一块砖,我揭一片瓦,她将迅速土崩瓦解,到时谁都无栖身之所。

A.既是   又是   不仅   而且   假如

B.不仅是 

而且是 

假使 

便 

譬如

C.好像 

更像 

由于 

因此 

何况

D.不是 

而是 

虽然 

但是 

如果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20个字。

历史题材剧要对历史有敬畏感,①_____________,只一味地在乱弹历史的道路上狂奔。

它们大多缺乏深刻的思考、缺乏主旨,拼凑噱头、制造话题,用生硬的技法去堆叠“特效”。

②_____________,不仅使历史“变脸”了,而且“变味”了,缺乏应有的格调。

有时电影全片没有铺陈,③_____________,便急不可耐地让角色说出一些“杀身成仁”“保境安民”的套话空话以仓促收尾,让人看后哭笑不得。

21.下图是第14次全国成年国民阅读调查报告中各类传统与新兴媒介阅读时长对比图,请根据图表提供的信息写出调查结论。

要求内容完整,语言连贯,不超过80字。

四、写作(60分)

22.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扬长避短”有三层解释:

第一层解释,发挥自己的长处,回避自己的短处;

第二层解释,宣扬别人的长处,回避别人的短处;

第三层解释,善于学习使自己擅长的技能更长,避开自己的短处。

这三层解释包含了应用、交流和学习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教育 > 幼儿读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