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4805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24.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docx

《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22个试题

新人教版八下《课外古诗词背诵十首》

2004—2011中考语文诗歌鉴赏试题一网打尽及参考答案:

22个试题

(1)赠从弟(其二)(1个试题)

1、2005江苏无锡对下列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赠从弟①

刘桢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有本性

[注释]①从弟:

堂弟。

②罹(lì):

遭受。

A.首句中,“亭亭”的意思是“高耸的样子”,写出了青松挺立风中的形象。

B.三、四两句连用两个“一何”,第一个“一何”突出了风之大,第二个“一何”突出了青松的雄健挺拔。

C.反衬手法的运用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主要特点,全诗以“山上松”的坚韧反衬出“谷中风”的迅疾。

D.本诗以松柏为喻,赞颂松柏挺立风中而不倒,历经严寒而不凋的顽强生命力,对从弟的劝勉之意不言而喻。

答案:

C(2分)

(2)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4个试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1、原创试题:

1、给这首诗划分节奏。

2、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是千古传诵的名句,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3、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4、全诗序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5、品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两句诗,简述你对其中蕴含哲理的理解。

6、感悟诗人的情怀,说说这首诗为什么在古代送别诗中是别具一格的?

7、体会“风烟望五津”句中加点的“望”的深层含义。

8、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答案:

1、见诗中。

2、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态度值称道。

3、昂扬乐观。

4、抒发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怀。

5、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缩短距离。

6、摆脱了其他送别诗伤感、低沉的情调,表现了开朗乐观、豪放的情怀。

7、望,远远地看见。

表明诗人时刻关注着友人所达的目的地,说明诗人对友人极为关切。

8、B

2(2010江苏扬州)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0~11题。

(5分)

【甲】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乙】丹阳送韦参军①    严维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丹阳郭里②送行舟,一别心知两地秋。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注释:

①参军:

官名。

②丹阳郭里:

地名,今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属江苏,是诗人送别朋友的地方。

10.这两首送别诗的感情基调有什么不同?

(2分)

                                                                                 

11.【乙】诗中的“寒鸦飞尽水悠悠”是怎亲将诗人的感情表达得含蓄动人的?

(3分)

答案:

10.甲诗乐观,开朗,豪迈。

乙诗感伤悲凉。

11.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3、2007·湖北省襄樊市(非课改区)8.对壬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诗品析有误的一项是(  )

城阕辅三泰。

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已。

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A.这是一酋剥开生霹的送别诗。

诗人抒写惜剐之情,劝慰友人只要存在着真挚的友情,就不必为离剥而悲伤。

B.遮酋诗聪表达了诗人的豁达情怀,也睡含诗人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

C.首联中的“望”字是诗人的想象,意思是从蜀州可以于风烟弥漫中望到五津。

D.颈联“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两句是全篇的中心所在.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古深情而富有哲理。

答案:

B

4、2002年甘肃省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完成

(1)—(3)题。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乙女共沾巾。

(1)诵读节奏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A.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B.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C.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D.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2)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作者是被称为“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

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C.颔联是说,诗人要跟朋友分手,去外地做官。

D.尾联紧承颈联而来,诗人劝慰杜少府,不要在临别之时像小儿女,一般哭鼻子、抹眼泪。

(3)这首诗中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是千古传诵的句子,请说说它好在哪里。

答案:

此题比较全面地考查了对古诗的赏析,突出了文学鉴赏能力的重要性。

(1)题考查对诗歌的诵读。

诵读是欣赏古诗的前提。

只有读清节奏,方能更好地理解诗句意思。

B项错在“离别”和“宦游”是一个词语不能分开,在这里它们起修饰作用。

(2)题考查对常识和内容、情感的把握。

C项错在对诗句意思的曲解。

诗人与朋友已在外做官了。

第(3)题考查对名句妙处的品味,属开放性试题。

答题时应善于对比,领悟感情基调独具一格。

参考答案为:

自古以来,写离别的诗作大多情感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两句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这种对待离别的积极态度值得称道。

(3)登幽州台歌(0个试题)

(4)终南别来王维(0个试题)

(5)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1个试题)

1、泰州市(08江苏省)

9.阅读李白的《秋登宣城谢朓北楼①》,完成下列三题。

(6分)

江城②如画里,山晚望晴空。

两水③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

[注]①谢朓,是李白很佩服的南齐杰出诗人。

谢朓北楼,即谢朓楼,为谢朓任宣城太守时所建,是宣城的登览胜地。

这首诗作于天宝十三年(754),李白在长安为权贵所排挤,弃官而去,政治失意,漂泊流荡。

②这里的“江城”,泛指水边的城。

③“两水”,指句溪和宛溪,“两水夹明镜”,是指两水绕城,水如明镜。

(1)这首诗中,最能体现秋天特点的句子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最能体现江城的美,请说说这两句诗好在何处。

(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联系学过的《宣州谢跳楼饯别校书叔云》,说说尾联流露出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9.

(1)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本题l分)

(2)“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虫下”构成对偶,句式工整。

以“明镜”喻“两水”,写出秋水的清澈、品莹;以“彩虹”喻“敬桥”,写出双桥之美。

一个“夹”字,写出二溪合流绕城的情景:

双桥好似彩虹,这“彩蚵”的影子落入了“明镜”之中,一个“落”字,将天上与水中联系起米。

(本题共3分。

能答出比喻,给1分,分别说出两个比喻的表达效果,给2分,只说出其中一个,给1分;能对“夹”“落”作赏析的,也给3分。

只答出对偶及其表达效果,给1分。

(3)诗人政治欠意的苦闷与寂寞之情。

诗人找不到出路,只得寄情山水缅怀古人,这种复杂的情感却无人理解。

(本题2分,答“苦闷”、“愁闷”、“郁闷”或“寂寞”、“孤寂”、“寂寥”给1分,答“寄情山水,缅怀古人,复杂的情感无人理解”或“无人理解其思想情感”再给l分。

(6)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7个试题)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原创试题: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2005年南通市(2-3):

这首诗表现早春特点的景物有哪些?

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4、

(1)韩愈运用朴素的文字,描绘了早春如画的美景。

诗中的一句“   ”是作者经过细致的观察和体会才能发现的。

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首绝句耐人寻味的主旨:

“   ”

(2)请你谈一谈这首绝句揭示了什么道理?

答案:

1、喜悦欢快。

2、答案示例:

小小雨、春草(答“烟柳”不对);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3、示例:

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4、

(1)草色遥看近却无;早春比暮春风光更好。

(2)答案示例:

“一切美好的事物,最好的时节就是在它的萌生阶段,它正朝着极盛方向前进,给人以希望和盼头。

2、娄底市(2009年湖南省)

(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4.“草色遥看近却无”这句诗写出了早春草色的什么特点?

(2分)

答:

15.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答案:

14.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1分)、似有似无(1分)的特点。

(意思相同也可)

15.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2分,答“热爱”也可)

3、2008·海南省

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17一18题。

(5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唐)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7.这首诗写了早春时节的哪些景物?

(2分)

18、请你说说诗中流露出诗人怎样的情感?

(3分)

答:

答案:

17、小雨草色(小草)本题2分,意思对或相近均可,多写不扣分.

18、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本题3分,意思对即可。

4、2007广西柳州北海13、古诗鉴赏(4分)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1)诗人抓住了哪些景物描摹出早春特有的景致?

(1分)

  

(2)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3分)

答案:

13、

(1)小雨、小草(答出两景给1分,仅答小草或小雨或烟柳不给分)  

(2)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

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答出对比手法给1分,写出表达效果给1

分)

5、2005江苏南通海门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①这首诗用“草色遥看近却无”来描写早春,给人以无穷的美感和趣味。

请把该句所呈现的景象描绘出来。

②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案:

①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②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4分。

每小题2分)

6(毕节地区·2011)

(一)古诗赏析(4分)

阅读韩愈的《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回答: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12.

(1)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

(2分)

答:

(2)全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

答案:

暂无。

7(2010广东梅州)赏析诗歌,回答相关问题。

(4分)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26.全诗表达了诗人对早春景色的     之情。

(2分)

27.对“烟柳满皇都”所表明的时令,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早春       B.仲春       C.暮春     D.初夏

答案:

26.(2分)喜爱或热爱  27.(2分)C

(7)无题李商隐(2个试题)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1、原创试题

1、本诗的感情基调是:

2、全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3、“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中的“丝”字用得好,请简要要析它好在哪里?

4、“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为千古名句,请简要要析它好在哪里?

5、本诗写了对爱情的坚贞、执着,其语言风格是:

___________

6、本诗的艺术技巧多样,综合运用了___________等方法,其好处是:

___________

2004新疆维吾尔7、诗中有一句用的是比喻手法,而且其中一字用了谐音,以表达情感的执着深切。

这句诗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个字是:

“___________”,以“___________”谐“___________”,使这句诗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初中古诗词赏析及考点考题:

8、本诗的诗眼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这首诗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之情,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相见时难别亦难”中的两个“难”字意义有什么不同?

11、《无题》诗中,“春蚕”两句说的是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诗人设想女方——你同意这个说法吗?

为什么?

答案:

1、凄凉伤感2、对心中恋人的相思别离之情3、“丝”用了谐音,以“丝”谐“思”,表现了诗人对意中人至死不渝的爱情和无尽的思念,从而使这句诗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

4、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以“丝”喻“思”,以蜡泪喻相思泪水,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坚贞。

5、清丽典雅、婉媚含蓄。

6、用典、寓情于景;使要表达的情感显得真挚而含蓄、深沉而婉曲、纯一而复杂,给人以永久的回味。

7、答案示例:

春,蜡;丝;丝;思。

8、别9、诗人与妻子相思离别;对爱情忠贞和执着。

10、前一个“难”指“难得”,后一个“难”是“难舍难分”的意思。

11、同意这种说法。

“春蚕”两句紧承上文的抒情主体写诗人对感情的坚贞,“晓镜”两句以对方年华易逝,孤独寂寞的感受反衬自己的相思之苦,使得意思更加深一层。

2、荆州市(2009年湖北省)

(二)阅读下面诗歌,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4分,每小题2分)

无题

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3.李商隐写了不少“无题”诗,以“无题”为题等于没有题目,你能够根据诗的内容或情感为本诗拟写一个题目吗?

请写下你拟的诗题。

24.请你从内容、情感、语言或写法四个方面,任选一个角度对诗句“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进行品析。

答案:

(二)(4分)

23.相思(思念、愁思、离情、别思、伤别等)(2分,拟题扣住诗歌内容、情感即可。

24.内容、情感:

本句表达了诗人对所爱的人至死不渝的深情(诗人借写爱情抒发了政治失意的苦闷之情)。

语言、写法:

从比喻、对偶、(谐音)双关等修辞的角度或语言风格的悲剧色彩等角度谈都可;如扣住“到”或“成”、“方”或“始”中某一字的强调作用谈也可。

(2分,如果考生答题仅从字面意思解释只给1分。

(8)相见欢(3个试题)

1(南充市·2011)7、诗词鉴赏(3分)

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这首词上片描绘出一幅怎样的景色?

(1分)

(2)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分)

答案:

7、诗词鉴赏(3分)

(1)深秋月夜庭院的清幽景色(意近即可)。

(1分)

(2)表达了作者作为亡国之君的哀之痛、思之切(意近即可,答成亡国哀思得全分)。

(2分)

2(2010湖南衡阳)

(二)相见欢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0.“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中“无言”与“月如钩”表现了词人当时什么样的心境。

(2分)

                                                                     

11.词人是如何表现离愁的?

请根据三四句词意作简要赏析。

(3分)

                                                                   

答案:

10.(2分)表现了词人因目睹残月而想起故国时产生的惆怅、寂寞。

11.(3分)词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抽象的愁绪比喻为具体的丝线,形象生动的写出了词人愁肠百结难以排遣的心情。

3(2010江苏连云港)

(一)阅读下面诗(词)句,完成7—8题。

(5分)

①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②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

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李煜《相见欢》)

③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王建《十五夜望月》)

7.在中国古典诗词中,月亮是极具文化内涵的典型意象。

请分别说出以上诗(词)句中,作者借“月亮”表达的思想感情。

(3分)

                                                                    

8.请任选一句分析其表达技巧。

(2分)

                                                                     

答案:

7.李白诗借月亮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与关切之情。

(1分)

  李煜词借月亮表达了离愁。

(1分)

  王建诗借月亮表达了对故乡亲人的怀念之情。

(1分)

8.李白诗用拟人手法,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

李煜词用比喻手法,以“钩”喻月之形,营造了凄清冷寂的氛围。

王建诗用夸张手法,推己及人,扩大了望月者的范围。

(任选一句作答,手法1分,分析1分,意思对即可。

(9)登飞来峰王安石(4个试题)

1、2004·北京海淀对诗歌赏析有误的是(  )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这是一首七言绝句,前两句写出了飞来峰塔之高,后两句写登飞来峰塔的感想。

B.这首诗前两句的意思是:

我登上飞来峰顶寻找高高的塔,听说每天黎明鸡叫的时候,在那里可以看到日出。

C.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看是写自然现象,实际暗指社会现象。

这里表示自己站得高,看得远,不怕阻挠。

D.作者善于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借景抒怀,表明自己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

答案:

B。

2、2005江苏南通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3分)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①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

(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这首诗揭示了怎样的人生哲理?

(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眼前的困难、障碍、挫折等。

(1分)②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

眼前的困难吓倒。

(意思对即可,2分)。

3(2006·浙江金华)阅读下面三则古诗文,完成18-26题。

登飞来宋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8.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

(2分)

19.你从这首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

(2分)

答案:

18.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19.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任何时候都不要怕困难、挫折)

4(广安市·2011)10.对王安石的《登飞来峰》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A.“不畏”显示出作者的自信,表达了作者不怕一切邪恶势力阻挠的豪情壮志。

B.“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C.诗人登高远望,似觉天地万物皆可尽收眼底,“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与杜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异曲同工之妙。

D.这首诗借景说理,语意双关,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矛盾心理。

答案:

10.D

(10)苏幕遮(0个试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作范文 > 制度规范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