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再造汽车.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45063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8.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芯片再造汽车.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芯片再造汽车.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芯片再造汽车.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芯片再造汽车.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芯片再造汽车.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芯片再造汽车.docx

《芯片再造汽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芯片再造汽车.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芯片再造汽车.docx

芯片再造汽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芯片再造汽车

芯片正潮水般占领汽车产业,决定着汽车产品的竞争力和未来。

 对于车企和从业者而言,必须要全力以赴地拥抱半导体,破除掉所有不

必要的中间环节,尽可能地接近算力,从发挥算力的角度推动产品创新,

否则必然会在竞争中失败。

 硅片正在急速占领包括汽车在内的所有物理世界,资本为之疯狂起舞。

 2017年11月6日,市值1200亿美金的博通被曝将以1300亿美金的价

格收购手机芯片霸主高通。

 2017年11月3日,三星电子股价骤升14%,市值高达3640亿美金,英

伟达的股价在过去的18个月增长了700%,英特尔、台积电等巨头,过去

不到6个月时间内,市值增加均超过500亿美金,双双超过2000亿美金。

 全球半导体产业的股票几乎全部处于一个疯狂上涨的周期,资本市场的

疯狂只能用恐怖来形容。

然而,比资本市场更疯狂的,是硅对物理世界的

占领速度。

 也许人们没有意识,人类的第一个晶体管诞生于1947年,人类第一块

集成电路诞生于1957年,世界上第一台PC机诞生于1981年。

然而,使

机器具备智能的进展是如此之快,而且是不可逆的。

 半导体,作为机器智能的承载体,开始进入整个物理世界。

现在,潮水

般的半导体大军终于开始对汽车产业发动了攻击,这是一次不可逆的占领,

必将颠覆产品、产业和格局。

 在过去很长时间内,汽车行业的视野之中并没有半导体。

但在接下来的

十年,车企及从业者如不能拥抱半导体,必将被新时代的浪潮所淘汰。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在接下来的很多年时间内,汽车产品的迭代和发展,80%以上将主要由

半导体的进步驱动,无论是电动化还是自动驾驶,无论是车联网还是整车

OTA(Over-the-AirTechnology空中下载技术)。

所有的传感器,所有的屏

幕,所有的电动马达,都将随着硅片的进步而进步。

 汽车产品功能的强大与否,用户体验是否优异,将取决半导体的性能,

将取决于软件和半导体的结合程度。

在IOT的世界里,AI和算法工程师已

经甩掉所有的中间环节,直接在芯片层面上与硬件工程师紧密结合,协同

工作,争取最大程度发挥算力的作用。

 这样的例子同样适用于智能汽车领域。

 在过去的世界,所谓的软硬结合是软件工程师和硬件工程师的紧密协同

的话,在新的时代,所谓的软硬结合是软件工程师和芯片工程师的紧密协

作。

 这也许是特斯拉Autopilot部门最终掌权的都是做芯片起家的人的原因。

前AMD的首席架构师、苹果A5芯片的设计者JimKelle最终控制了整个

Autopilot部门。

这也是为什幺电子工程出身的谷俊丽成为小鹏汽车自动

驾驶负责人的原因。

 对于所有的硬件企业、软件企业、应用企业和所有的从业者而言,都必

须向半导体靠近一步,接近半导体,意味着接近创新的源动力,意味着新

技术、新产品更快的商业化,意味着在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这个时代,可能在猝不及防间,一个创新产品和创新的商业模式就会横

空出世,对原有市场展开降维攻击,比如特斯拉的ModelS或Model3,

几乎统治了所在的细分市场。

要变得习以为常,满湖的“黑天鹅”在游荡。

 这样的故事,在PC、手机行业已经上演过了两个来回。

汽车产品和IOT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产品显然不能例外。

对于任何智能设备而言,能力提升首要的驱动力是芯

片算力的提升,其次才会在软件和应用层面上迎来爆发。

 车企和从业者们,转变,必须要转变。

向产品创新转变,向着产品创新

的底层芯片接近吧。

然而谈何容易?

随着汽车产业电动化、智能化向着纵

深推进,很多企业和从业者会因难以完成技能升级而被淘汰。

 你准备好了吗?

 半导体是如何进入汽车的?

为什幺半导体对汽车创新如何重要?

在接下

来电动化、整车OTA、智能驾驶等浪潮中,汽车半导体将会发挥怎样的作

用?

汽车半导体市场格局如何、会怎样发展?

中国的整车企业以及汽车人

才在这个领域该如何转型?

何去何从呢?

 为解决上述疑惑,车评君访问了全球第二大汽车半导体企业英飞凌大中

华区副总裁、汽车电子事业负责人徐辉女士。

 徐辉在汽车行业有着20多年从业经验,在过去5年多领导英飞凌大中

华区的汽车半导体业务,是非常稀缺地打通了机械制造和半导体两个行业

知识的专业汽车人士。

因一直从芯片底层运营和驱动汽车业务,对智能汽

车行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有着深入洞察。

 对车评君而言,这是一次颇为吃力的对话,读者读起来恐怕也会吃力,

然而干货满满,转型从来不易,不是吗?

Enjoyit!

 Q:

建约车评

 A:

英飞凌大中华区副总裁、汽车事业部负责人徐辉

 80%以上的创新将由汽车半导体驱动

 Q:

我的提问从整体汽车产业未来趋势来切入。

半导体应该是非常核心

和底层的,作为半导体从业者,如何看待一辆汽车?

在智能汽车时代,半

导体的角色和燃油车时代有什幺不一样?

 A:

汽车行业一百多年前起步的时候,更多的是用机械的方式,把人和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物体从A点带到B点。

随着技术发展,计算机行业的发展,开始有了电控

技术。

电子控制技术逐步发展,慢慢进入汽车行业。

电子控制技术其实更

多的是把机械控制方式数字化。

半导体是数字化和电子控制的基础。

 举一个最简单的电子控制的例子——自动驾驶,它的原理就是靠传感器

感知周边物体,比如前面的障碍物或行人;把信息传到单片机,这就是控

制的大脑,大脑做判断,需要做怎样的操作?

是刹车还是转向或停车;处

理或执行就涉及功率器件,比如判定要刹车,要靠我们的功率器件做一个

指令执行、做刹车。

 不管系统复杂还是简单,基本的电控原理就是我刚才说的。

 电控的优点在于:

第一,更安全、可靠。

第二,能实现更多的创新。

机械上很多不能实现的东西,都要靠电子化来实现。

 传统的燃油车也有它的电控系统。

电动车和智能车,无非是用更多的电

气化或电子控制系统取代传统机械操作。

 Q:

您说的“更可靠”我很好奇,传统观念感觉机械结构是更可靠的。

您是电子方面的专家,提出这种观点我还是很惊讶的。

 A:

我认为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

 第一,从器件的角度来说,我们可以从可靠性、寿命、保护以及诊断几

个方面来考虑。

 首先,通过AEC-Q相关标准、以及英飞凌更为严格的生产检验流程的电

子器件,在寿命上会明显优于机械类的器件。

以继电器为例,通常它的

“电耐久性”是10万次。

而电子器件无论是智能开关、MOSFET、IGBT等,

都远远高于继电器这类机械器件。

 其次,通常电子器件都很容易具有短路、过压欠压、过温等保护特性,

使得整个应用系统安全可靠。

但是机械类的器件则不具备这些特点,必须

通过外加复杂的辅助器件来实现这些功能。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此外,电子类器件是很容易实现诊断功能的,可以及时准确的把工作状

态反馈给整车系统,但是机械类的器件则不具备这样的功能。

而且,如果

考虑到开关速度、电磁兼容等其它特性,电子器件也是具有一定的优势的。

 第二,从系统的角度来说,以电动汽车为例,电动汽车器件的平均寿命

需求是传统燃油车的4倍。

因为传统汽车发动机关掉,就不需要工作了,

而电动汽车在车停止情况下,充电系统要充电、储电,所以使用的工况比

传统内燃机更恶劣。

需要更高的耐久性、可靠性。

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半

导体产品或电子产品会更可靠,也需要更高质量和更多功能的产品

 另外,电控有个好处,就是可以实现在使用的时候打开,不用的时候就

可以关掉。

机械控制的是没有办法自己关掉的,处于长时间的咬合状态。

所以这种情况,它的节能和耐久性可能就更差。

 从这两个角度来讲,我们认为电子控制一定是精度更高、更可靠、耐久

性更好、更节能。

 回到您的问题,我们认为,半导体的作用就是能真正更可靠地实现控制

原理,让车内的更多系统电气化,达到更清洁、更安全、更智能的目标。

 Q:

半导体对汽车产品的创新会发挥怎样的作用?

 A:

这些年汽车的创新,其实80%甚至以上都是要靠电子系统和电子化实

现。

更高级一些,就是人工智能;更低一些,就是一些比较简单的控制系

统。

所有这些新技术的提出,都可以叫做创新。

人工智能是一个更大的创

新,智能网联也是。

 所有这些创新,都要通过电子化的形式来完成。

那怎幺实现电子化?

 还是要回到最基础的电子控制的原理,需要电子半导体器件先实现传感、

计算、执行三种功能,只是根据不同系统要求,会有不同的芯片。

 比如传感器领域,我们需要毫米波雷达、摄像头或激光雷达、温度和距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法律文书 > 调解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