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3827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114 大小:197.9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4页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4页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4页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4页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1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docx

宋辽金文学文学史

海南大學人文传播學院

 

中國古代文學史

宋辽金文学

 

熊开发

 

绪论

重点:

宋代文学的流变与时代的关系

难点:

宋诗独特的艺术特征及其与唐诗的区别。

一、历史线索

960年元月,赵匡胤陈桥兵变,以殿前都点检取代周世宗柴荣之子柴宗训,称帝,

国号宋,定都开封。

始有宋。

注:

[1]947年,辽建国。

1125年亡。

[2]961年,南唐中主李璟卒,后主李煜继位。

[3]1032年,契丹册元昊为夏国公,是为夏景宗。

1038年元昊称皇帝,国号夏。

[4]1115年,女真首领阿骨打(1086-1123)称帝,建国金。

[5]1124年,辽亡,耶律大石西奔,至起儿曼,称天祐皇帝,是为西辽德宗。

[6]1127年4月,北宋亡。

5月赵构称帝于南京(商邱),是为高宗,史称南宋。

960年——1127年“靖康之难”(金虏徽、钦二宗北去)北宋亡,历时168年。

中晚唐、五代藩镇割据的混乱局面,随着北宋王朝的建立而结束。

宋太祖把军权、财权收归中央。

用文臣知州事,在诸州设通判来掌管军政民政,在各路设转运使来掌管财权。

选各道精兵送京城充禁旅,使武将不专领军队。

这样的方式虽然加强了中央集权,使地方势力不能同中央对抗,但同时也削弱了国防力量,使石晋割让的燕云十六州(在今河北和山西北部),还是归属辽国;西北大片地区(包括今宁夏、陕北以及甘肃和青海等的部分地区)归属西夏。

宋对辽和西夏的战争,屡遭失败,屈辱求和,直至金兵南下,攻破汴京,北宋灭亡。

南宋诸大将奋力抗金,掌握兵权,志存恢复。

可是高宗、秦桧屈辱求和,收回诸大将兵权,杀岳飞,也是贯彻太祖收回军权的国策,只保存了一个偏安局面。

直到蒙古军南下,南宋灭亡,使宋代成为一个备受屈辱的朝代。

这点在宋代文学中有强烈的反映。

“始也,太祖太宗之时,则奉契丹如骄子;继而真宗仁宗之世,则敬之如兄长;至南渡则事之如君父矣。

”(集部,别集类,明洪武至崇祯,升庵集,卷四十八)

二、宋代的社会历史环境和宋代文学的特征 

北宋巩固中央集权,太祖杯酒释兵权时,劝诸大将“多积金帛田宅以遗子孙,歌儿舞女,以终天年”。

上层官僚地主广置田园,过着沉迷于歌台舞榭的生活。

又优待文臣,除俸钱禄米外,又有职钱和职田,“恩逮于百官者惟恐其不足,财取于万民者不留其有余”(赵翼《廿二史□记·宋制禄之厚》)。

又广开科举,宋初进士,依唐旧制,每岁不过二、三十人,太宗太平兴国二年(977),放进士几500人,比旧制多20倍(王□《燕翼诒谋录》卷一)。

宋的疆域小于唐,“官五倍于旧”(宋祁《景文集·上三冗三费疏》)。

这也使中下层地主阶级士子有更多的可能进入仕途,可以过着酣歌曼舞的生活。

这跟宋朝的经济发展有关。

宋初兴修水利,扩大农田,增加农户。

农业有了发展,工商业更得到空前的发展。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记载汴京(今河南开封)的繁华景象;周密《武林旧事》记南渡后临安(浙江杭州)的盛况。

宋代都市的繁荣,造成广大的市民阶层。

歌楼舞榭,盛极一时,“瓦子”中表演技艺的场所空前繁荣。

这都是宋代词和话本发展的重要条件。

加强思想控制。

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皇权的羁制,二是思想界内部的统一(清理异端,尊立正统)。

宋代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让地方势力对抗中央,对地主阶级士子采取思想上的控制政策。

宋真宗大中祥符中,“尝下诏禁文体浮艳。

议者谓是时馆中作《宣曲》诗,‘或谓颇指宫掖’”,“赖天子爱才士,皆置而不问,独下诏讽切而已,不然亦殆哉?

”(陆游《渭南文集》卷三十一《跋西昆酬唱集》)唐朝人写诗来讽刺本朝史事、时事都没有事。

杨亿、刘筠等在被信任时,写了“颇指宫掖”的诗,就被诏书借“文体浮艳”为名而加禁止。

夏竦罢枢密使,范仲淹等执政,石介作《庆历圣德颂》,歌颂进贤去佞,孙复说:

“子祸始于此矣!

”由此招来了夏竦的忌恨而招致石介在死后差一点被发棺,并使石介子弟受连累,很久羁管他州。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在诗中反映新法推行中的缺点,即被逮捕下狱,几乎被处死,世称“乌台诗案”。

宋代表面上对文人在政治上表示宽大,在思想上则注意控制,当是宋诗在讽喻兴寄上较唐诗逊色的原因。

从此开始,封建统治阶级就编织成一张“文网”,历明代而至清代的前期,这张网愈收愈紧,终于发展到了政治上的大规模迫害。

北宋孙复著《春秋尊王发微》,既尊朝廷,又谓“《春秋》有贬无褒,大抵以深刻为主”,“变为罗织之经”(《四库全书总目》)

适应宋朝的加强思想控制,跟着产生“正统”理论。

司马光论正统,称“立法度,班号令,而天下莫敢违者乃谓之王”(《通鉴》魏纪黄初二年),强调思想统一,宋代道学家又提出“道统”,在散文创作上又有“文统”的说法。

道统、文统都推本于韩愈。

这又成为宋代的古文革新运动的社会背景。

宋代文学中贯穿着爱国主义精神,愤慨国势削弱,外族侵凌,怀抱破敌立功的壮志的,早在苏舜钦的诗里,就有《庆州败》一类的诗。

稍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里,有“射天狼”的豪情。

到南宋陆游、辛弃疾等多数作家的大量作品里,更充满着爱国忧国之情。

而到南宋灭亡前后,文天祥、谢翱等作家的诗文里,这种感情就更加强烈。

这一特色,是宋以前文学所没有的。

这种爱国主义精神一直感染着后来的读者,成为宋代文学的重要特色。

思考题:

宋代爱国主义精神产生的原因(正统、外侮、感恩);唐宋两代爱国主义的区别(外扩与御侮,犹如今日之美、中。

概括地说,宋代崇文抑武的国策,士大夫的优裕生活,儒释道三教合一,理学思想的影响,印刷业和教育的发达,城市的繁荣,民族矛盾的激化,忧患意识等等构成了宋代社会的基本面貌。

三、科枝和学校: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考任何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主焦点就在宋代。

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或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

四大书院:

白鹿洞书院,岳麓书院、应天府书院(商丘)、石鼓书院(衡阳石鼓山)。

四、文学:

词:

从唐末到五代,配合燕乐,作为歌楼舞馆的唱辞,所谓“拾翠洲边,自得羽毛之异;织绡泉底,独殊机杼之功”(欧阳炯《花间集序》),用翠羽轻绡来比,指出当时的词,风格和语言要求轻靡。

又称“自南朝之宫体,扇北里之倡风”(同前),写柔靡的恋情。

到北宋初年,士大夫的流连歌舞,加上都市的歌楼舞榭中都在唱词,这种轻靡和绮丽的词盛极一时。

北宋晁补之说词是“当行家语”(吴曾《能改斋漫录》卷十六引),李清照称词“别是一家”(《论词》),除了词要合乐外,主要指词的内容和风格都与诗不同。

到了苏轼手里,以诗为词,到了辛弃疾手里,以文为词,打破了词和诗文的界线,扩大了词所反映的生活领域,从而使词成为宋代最重要的文学形式。

随着都市的兴起,市民阶层的壮大,适应市民需要的各种娱乐活动纷纷兴起。

周密《武林旧事》称临安有瓦子23处,最大的一处有勾栏十三个。

其中“说话”的,以小说、讲史最受人欢迎。

吴自牧《梦梁录》称小说有烟粉、灵怪、传奇、公案、扑刀、杆棒、发迹等类。

还有“讲史书”,讲历代史传战争兴废之事。

说话的底本称话本。

说话在唐代已经出现,到宋代有了更大的发展。

宋代的话本反映市民生活,使小市民成为话本的主角。

话本由说话人用当时的口语和浅近的文言词语来讲说,形成了一种新的文体。

它刻画人物,运用性格化的语言,胜于过去文言小说里记述的语言。

古文:

继承韩愈《原道》的道统说。

韩愈论文是文道合一的。

因此,北宋初柳开提倡古文,他在《应责》里说:

“吾之道,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道;吾之文,孔子、孟轲、扬雄、韩愈之文也。

”这里隐约含有道统、文统的意味,但柳开讲的道没有新义,且所作文不免艰涩,影响不大。

而欧阳修领导古文革新运动,所讲的道,不限于以儒家的仁义为道,他反对“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认为应从关心百事中求道;用音乐作比,不仅要知道“八音、五声、六代之曲”,还要懂得“动荡血脉,流通精神”,使人悲喜歌泣得所以然(《书梅圣俞稿后》),即要有所自得。

这是他扩大了对道的认识。

韩愈的古文,有提倡“文从字顺”的一面,又有主张“沉浸浓郁”、追求词藻、用险难字的一面。

欧阳修的古文,避难取易,力求平易畅达,开一代风气,加上追随者的响应,就使宋代散文的发展不同于唐代散文,对后世的影响极为深远。

诗:

欧阳修的散文不取韩愈的散文奇险浓郁的一面,但宋代在诗文革新运动时期的诗,却学习韩愈的以文为诗,又有取于他的炼字琢句的一面。

大概唐诗以风神情韵为主,宋代革新时期的诗人,要求有自己的风貌,发展以议论为诗,以筋骨思理见胜。

宋诗“取材广而命意新”(曹学□《宋诗选序》)。

在命意新上,宋诗人创作了富有理趣的诗,构成了宋诗的特色。

宋人“以才学为诗”,用古典成语来表达情意,成为黄庭坚江西诗派的一个特点。

这样,宋代的诗文具有不同于唐代诗文的独特风貌。

话本和平话:

是说话艺人的底本。

话本是适应市民阶层的壮大产生的。

它反映了城市中小商人、手工业者和下层妇女的生活,以这些人为话本中的主人,塑造了各种人物,具有性格化的对话,有生动的故事情节,运用接近口语的白话。

它适应听众陆续到达的需要,在正式讲故事前有诗词或其他简短故事组成的“入话”,用韵文来对人物或情景作描写,全文用诗词作结束。

宋代话本赞美妇女对爱情的追求的,有《碾玉观音》、《闹樊楼多情周胜仙》;写公案故事的,有《错斩崔宁》,暴露封建官吏的草菅人命;写侠盗故事的,有《宋四公大闹禁魂张》,赞美宋四公等劫富济贫、惩罚为富不仁者的侠义行为等。

这种话本成为白话短篇小说的开端,对后代的白话短篇小说有深远的影响。

平话讲历代故事,有《新编五代史平话》和《大宋宣和遗事》,对后代长篇小说的创作有一定影响。

思考题:

宋代文学中为什么多有忧患意识?

 

第一章宋初文学

重点:

王禹偁的诗文,林逋的诗,西昆体的盛衰。

难点:

西昆体的艺术特征。

宋•方回《送罗寿可诗序》:

“宋刬五代旧习,诗有白体、昆体、晚唐体。

白体如李文正、徐常仲昆仲、王元之、王汉谋,昆体则有杨、刘《西昆集》传世,二宋、张乖崖、钱文僖、丁崖州皆是,晚唐体则九僧最逼真,寇莱公、鲁三交、林和靖、魏仲先父子、潘逍遥、赵清献之徒。

凡数十家,深涵茂育,气极势盛。

”(李昉、徐铉、徐锴、王奇、王禹偁、杨亿、刘筠、钱惟演、丁谓、林逋、寇准、魏野、魏闲、潘阆、赵抃)

《蔡宽夫诗话》:

“宋初沿五代之余,士大夫皆宗白乐天诗,故王黄州主盟一时。

祥符(1008-1016)、天禧(1017-1021)之间,杨文公、钱思公专喜李义山,故昆体之作,翕然一变。

注:

白体、晚唐体然后才是昆体,三者不是并时存在,而是依次演变的关系。

第一节王禹偁与白体诗

一、白体诗:

有两类,所谓同中有异:

一是李昉、徐铉等,多写流连光景的闲适生活,浅切清雅;另一是王禹偁,更重白体的“讽谕诗”。

即如王禹偁,风格亦有变化,从学白进而学杜甫,超越了白体的浅俗平易。

(如《村行》)

李昉(925-996),字明远,深州饶阳(今河北饶阳)人。

曾主持编修《太平御览》、《文苑英华》、《太平广记》。

诗见《二李唱和集》(另一位是李至。

仿《刘白唱和集》)

王禹偁《司空相公挽歌》:

“须知文集里,全似白公诗。

徐铉(917-992),字鼎臣,扬州广陵(今扬州)人。

与其弟徐锴号称“二徐”。

有《骑省集》,亦多为唱和诗风中的产物。

二、王禹偁

生平:

王禹偁(954-1001),字元之,钜野(今山东省巨野县)人。

晚年曾知黄州,故后世称王黄州。

出生于一个兼管磨坊的农家。

宋太宗太平兴国八年(983)进士。

历官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

为人忠直敢言。

三次受到贬谪,作《三黜赋》以见志。

他反对五代浮靡的文风,提倡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学杜甫、白居易,是初宋“白体诗”的代表诗人。

宋·许顗(yǐ)《彦周诗话》曰:

“本朝王元之诗可重,大抵语迫切而意雍容。

如‘身后声名文集草,眼前衣食簿书堆’……大类乐天也。

”贺裳《载酒园诗话》:

“王禹偁秀韵天成,虽学白乐天,得其清而不得其俗。

”有《小畜集》、《小畜外集》。

作品:

和郡僚题李中舍公署:

树影池光映残霞,绿杨阴下吏排衙。

闲拖屐齿妨横笋,静拂琴床有落花。

地脉暗分吴苑水,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