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13771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43 大小:32.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4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docx

小学美术二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备课时间:

年2月21日第1课时授课时间:

周星期总课时1

课题

第一课我和昆虫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

体验参与学习、主动学习的快乐,通过观察,学会抓住特点表现不同种类的昆虫。

教学

重点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

难点

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充分发挥想像力。

抓特点表现昆虫。

训练组织画面能力。

教学

用具

有关昆虫的资料、彩笔、油画棒、彩色纸。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

二、新授。

集中注意力,提要求。

让我们先了解昆虫——板书课题一部分:

昆虫。

(1)引导学生观看录像片。

(展示部分昆虫)

   提示:

你知道片中昆虫的名称吗?

可以边看边说出名称。

教师介绍:

昆虫标本

 

(2)引导学生观察昆虫的变化过程。

组织小组讨论——“说一说昆虫变化的过程”。

 

学生认真听要求。

 

学生介绍昆虫资料。

 

了解学习内容。

了解自然界中昆虫的种类和特点,知道表现主题的方法。

认识对称的基本特点,发现昆虫的对称。

 

三、提要求,完成作业。

 

四、小结:

(3)看书第2、第3页分析昆虫的形态、颜色、花纹。

 (4)总结归纳。

  (5)自然界昆虫与人类有密切的关系,你能想象你和昆虫之间会发生什么故事吗?

编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6)欣赏优秀作品。

内容生动有趣;表现手法多样;昆虫特点突出;颜色鲜艳漂亮。

展示、讲评作业。

学生认真观看课本内容。

 

学生进行作业。

分小组讲故事,比一比谁的故事最有趣、最有想像力。

学生自评作业。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了解自然的好习惯。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引导学生观察、了解有趣的昆虫,大胆表现有情节的故事内容。

培养学生的想像能力和表现能力,引导他们积极参与教学,培养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板书设计:

我和昆虫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备课时间:

20XX年3月1日第2课时授课时间:

周星期总课时

课题

第二课绘画游戏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能力目标:

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情感目标:

观察、分析生活中点并体会美感,培养学生的象创作能力。

教学

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教学

难点

如何抓住爬行动物的特点大胆表现,并充满画面。

教学

用具

图片小动物(小昆虫)的标本,动画、作业纸。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引导学生观察、回忆不同种类爬行动物的外形特点。

1、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①你认识这些爬行动物吗?

②你能给大家介绍一下它长得什么样子吗?

③它们给你们带来什么样的美感?

 ④你能把你看到的爬行动物画下来吗?

学生介绍课前收集的有关爬行动物的资料、图片。

 

学生欣赏爬虫及爬行动物的图片以及教材中的内。

思考问题。

引起学习兴趣。

 

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三、作业要求:

 

四、小结:

 

2、如果你是一只小爬虫,你会爬到什么地方呢?

怎么样爬才能到达目的地呢?

(1)教师出示树叶、木头、石块等模型。

(2)启发学生谈一谈爬行动物们还会碰到什么有趣的现象。

每组设计爬行动物的头饰或服装以及爬行的背景,设计的旅行又奇妙又有趣,最后表演《爬虫一家的奇妙之旅》。

教师巡视指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今后你还想了解哪方面的知识呢?

学生描述或表演爬行的情景动作。

 

学生小组内谈一谈。

 

 小组讨论:

谁画头饰、谁画背景?

每个人如何分工?

小组创作。

 

回家后观察身边的爬行动物,看一看它们是怎样生活的?

如果你有兴趣还可以将它们写生下来。

了解爬行动物特点学科学习的能力。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学习能力。

使学生了解爬行动物的习性,并发挥自己的想像力,创作出富有情趣的、奇妙的爬行画面。

板书设计:

绘画游戏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备课时间:

20XX年3月9日第3课时授课时间:

周星期总课时

课题

第三课纸盒变家具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能力目标:

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情感目标:

通过欣赏活动,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活动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快乐。

教学

重点

不同种钟表的特点及其设计制作方法。

教学

难点

如何巧用材料以及对表盘的设计。

教学

用具

各种钟表、废弃的盒子、废挂历纸、图钉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导入新课。

 

二、新授。

语言进行组织教学。

引导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出示课题:

漂亮的小钟表

1、提问:

你知道有哪些不同种类的钟表?

 引导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分析其外形的不同特点。

2、教材第6页、第7页上钟表的表盘,是怎样利用生活中、自然界

 

学生欣赏师生课前准备的各种钟表实物。

 

学生分析课本第6页中的钟表图片。

明确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

 

引导学生利用自己设计制作的钟表,认识表盘上的时间,进行跨学科的综合。

 

三、课堂作业。

四、小结:

中的形象进   行巧妙设计的?

 3、人们为什么这样来设计表盘?

4、你能利用课前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与众不同的钟表吗?

怎样设计?

教师根据这几位同学的介绍,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展示几种巧用材料的作品,并且引导学生了解如何使表针能拨动。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

你喜欢钟表吗?

为什么?

同学自我介绍如何巧妙地运用材料。

 

学生认一认钟表。

通过钟表的设计与制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设计与制作能力。

板书设计:

纸盒变家具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备课时间:

20XX年09月03日第1课时授课时间:

周星期总课时

课题

第四课和妈妈在一起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情感目标: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教学

重点

通过本课的学习,适形造物的方法,发散学生维,创作出较生动的形象。

教学

难点

创造出丰富多样的形象。

教学

用具

针线、胶水、扣子、彩色纸、等装饰用品。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组织教学引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播放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录像片。

提出思考问题:

动物和妈妈在一起时什么样?

它们在一起做什么?

组织学生讨论,出课题。

提问:

你能用泥表现出小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样子吗?

请你用泥尝试着做一个动物妈妈或孩子。

做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困难和问题?

学生回答。

 

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东西。

明确学习内容,引起学习兴趣。

 

初步感受适形造物手法。

 

 

三、课堂作业。

四、小结:

请几位同学展示作品。

提问:

他们的作品表现的是什么动物?

你是从哪看出来的?

小结:

要表现出想做的动物,关键是什么?

分析教材中的图片和自己带来的动物图片中动物的特点

展示动物“和妈妈在一起”的范作,分析制作方法。

提问:

可以用哪些学过的方法捏出动物?

学生变手套。

 

学生小组讨论。

 

学生小组完成。

学生分组作业。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

培养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力和创造思维的能力。

能大胆地创作,通行简单的添加创作出某种新形。

板书设计:

会变的小手套

教学反思:

1、教学的成败得失:

2、学生的信息反馈:

3、今后的教学建议:

月日(星期)总第课时

课题

第五课小花饰

课型

新授课

 

知识目标:

通过对小花饰用途的分析、制作方法的学习,了解小花饰的装饰功能,掌握小花饰最简单的制作方法。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审美感受能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动手能力,从中体验到造型活动的乐趣。

教学

重点

小花饰和制作方法。

教学

难点

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教学

用具

彩色纸、订书器、剪刀、绳等。

教学

方法:

观察法、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操作法。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导人新课。

组织教学。

(1)教学创设情境。

教师出示一件有小花饰的物品,或是自己天天用的粉笔盒或是其他礼品盒,让学生观察并思考一个问题:

你觉得这盒子与其他盒子有什么不同?

(2)教师肯定学生的回答内容,并告诉学生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与小花饰有关的的内容。

 

学生观察、议论并发言。

学生观察、思考、议论并发表白己的看法。

这盒子的颜色漂亮。

    这盒子多了一个装饰

    盒子上的花漂亮。

 

引起学习兴趣。

了解小花饰的用途,感受小花饰的审美特征。

二、讲授新课

 

三、课堂作业。

四、小结:

(1)思考与回答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欣赏本课教材的内容。

思考小花饰还可以用在什么地方?

你还在什么地方见过小花饰?

(2)讨论与探究。

引导学生欣赏教材中的作品图片。

布置作业,教师巡视辅导,展示、讲评作业。

在讲评作业时,你受到了们么启发?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最大的感受是引么?

你还想知道哪些方面的内容?

学生回答。

学生朗读第10页上“爸爸妈妈:

我去上学了”

每组选派代表发言,以搜集到的物品说明小花饰有多种用途。

说一说小花饰是怎样做出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