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3037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30.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4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docx

移动四网多项选择题

 系统中,以下那些接口是标准接口:

()

A、A接口

B、B接口

C、C接口

D、Um接口

ACD

2.以下关于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正确的是:

( )

A、分组交换是指在两个节点建立固定的连接以后只交换数据业务。

B、电路交换是指在两个节点建立固定的连接以后只交换话音业务。

C、电路交换是指在发送数据之前,起点与终点先建立固定的连接。

D、分组交换是指在发送数据之前,起点与终点不需要先建立固定的连接。

CD

3.世界上移动通信系统目前采用()多种址方式。

A、FDMA

B、CDMA

C、TDMA

D、BDMA

ABC

4.核心网又可以分成以下哪几种网络?

A、拜访网络B、归属网络C、传送网络D、接入网络

ABC

5.以下网元哪些不属于核心网?

A、RNCB、SGWC、IWFD、NODEB

AD

6.下面哪个不是GSM无线接口网络层的功能子层()A、MMB、CMC、RRD、RLCE、CC

DE

系统业务类别有几种()A、数据业务

B、电信业务

C、承载业务

D、补充业务

BCD

是基站子系统(BSS)的控制部分,具有无线资源管理功能,其管理的无线资源包括:

()

A、小区内信道

B、专用信道

C、业务信道

D、切换资源

E、载频单元

ABCD

9.基站控制器(BSC)根据()选择切换的目的对象

A、小区内信道

B、小区功率电平

C、手机位置

D、话音质量

E、干扰情况

ABDE

10.以下()类型切换,由BSC完全控制,不需要MSC参与控制。

A、小区内切换

B、同一BSC控制的小区间切换

C、不同BSC控制的小区间切换

D、不同MSC下的小区间切换

AB

主要分为()三部分。

A、传输单元

B、基带单元

C、载频单元

D、控制单元

BCD

基带单元主要用于()。

A、带宽分配

B、话音速率适配

C、数据速率适配

D、信道编码

BCD

13.基站识别色码(BSIC),用于()的基站发信台(BTS)的识别。

A、采用相同载频的

B、采用不同载频的

C、相邻的

D、不相邻的

AC

14.在语音信号经处理调制后发射时还会采用跳频技术,引入跳频技术主要是出于以下几点考虑()

A、引入跳频可减少瑞利衰落的相关性

B、引入跳频可增加瑞利衰落的相关性

C、在业务密集区,蜂窝的容量受频率复用产生的干扰限制

D、系统的最大容量是在一给定部分呼叫由于干扰使质量受到明显降低的基础上计算的

ACD

15.在BTS和MS间必须传送许多信息包括语音和控制信息等,其中控制信道包括()

A、广播信道(BCH)

B、公共控制信道

C、随路控制信道(DCCH)

D、业务信道(TCH)

ABC

16.公共控制信道包括()

A、寻呼信道(PCH)

B、随机接入信道(RACH)

C、接入许可信道(AGCH)

D、独立专用控制信道(SDCCH)

ABC

17.切换的目的是:

()

A、处理移动造成的越区

B、平衡负载

C、保证通信质量

D、提高码资源利用率

ABC

,服务质量,它表明了用户在某次业务中所能够得到的服务质量,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流量等级

B、上/下行最大速率和保证速率

C、传输延迟

D、丢包率

ABCD

19.下列属于CS域和PS域共用的功能实体的是:

()

A、HLR

B、AUC

C、EIR

DGGSN

ABC

20.广播信道(BCH)包括()

A、频率校正信道(FCCH)

B、同步信道(SCH)

C、广播控制信道

D、寻呼信道(PCH)

ABC

采用的关键技术有那些:

()A、TDD技术B、智能天线C、联合检测D、上行同步E、接力切换F、软件无线电G、动态信道分配

ABCDEFG

系统的多址方式有哪些:

()

A、FDMAB、TDMAC、CDMAD、SDMA

ABCD

2G独立组网和混合组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目标一致,建设3G网络同时能和2G网络融合;

B、无线接入网部分都需要新建;

C、部分核心网重用,如信令网、汇接局、关口局、HLR等。

D、无线接入网部分不需要新建

ABC

24.媒体网关按应用可分为:

()A、TMG:

即中继媒体网关;B、MGW:

即端局媒体网关;C、CMN:

呼叫协调节点。

D、IW-MGW:

即互通媒体网关。

ABD

25.对运营商来说,引进HSUPA将带来的好处有:

()A、为用户提供更高上行传输速率;B、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更好的覆盖;C、提高TD-CDMA网络承载数据服务的容量;D、增加设备容量。

ABC

无线接入网由()物理实体构成,

A、RNC

B、BSC

C、BTS

D、NodeB

AD

系统中支持的切换方式有()。

A、硬切换

B、软切换

C、接力切换

D、小区切换

AC

3G系统中,()需要基站间同步。

A、WCDMA

B、TD-SCDMA

C、CDMA2000

D、GSM

BC

29.构成通信网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

A、终端设备

B、传输链路

C、转接交换设备

D、信令设备

ABC

30.与GSM网络相比,引起3G核心网电路域组网发生改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

A、控制与承载相分离的架构代替GSM网络阶段控制与承载一体化结构。

B、IP承载的引入替代TDM承载,具备承载层网状网基础。

C、没有根本改变

D、3G资费比较低

AB

的战略发展方向包括:

()

A、交换网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B、下一代传输网向以光纤网为基础的ASON演进;

C、下一代因特网向以IPv6为基础的因特网演进;

D、移动网向以3G/E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

ABCD

32.从广义的层面上说,下一代网络包括()和下一代移动网等。

A、下一代交换网B、下一代传送网

C、下一代数据网D、下一代接入网

ABCD

33.中国移动的接入网主要包括:

()

A、移动接入网

B、无线接入网

C、有线接入网

D、IMS域核心网

ABC

34.关于边际网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主要用于扩大网络覆盖和挖掘潜在客户资源

B、覆盖半径较大

C、载频配置较低

D、单位面积内吸收话务量较低

ABCD

3G是面向新一代移动通信系统的技术,主要包括:

()

A、3GPP的LTE(含FDD和TDD)

B、移动WiMAX

C、3GPP2的UMB

D、HSDPA

ABC

36.核心网构架在传送网及IP承载网之上,并承载业务网。

中国移动的核心网分成三个部分:

()

A、电路域(交换网)

B、分组域

C、IMS域

D、以上都不对

ABC

37.在3GPPR5及其后续的版本中,UMTS系统引入了HSPA技术,HSPA技术包括:

()

A、HSDPA

B、HSUPA

C、HSSPA

D、HSCPA

AB

38.数据网方案目标是:

A、GSM承载语音

B、TD承载3G业务(高速数据、可视电话、MBMS等)

C、以实现业务分流

D、两张网络各有侧重

ABCD

系统的网络接口主要有()

A、Uu接口

B、Iub接口

C、Iur接口

D、Iu接口

ABCD

40.智能天线子系统主要包括以下组成部分:

()

A、智能天线阵

B、射频前端模块

C、射频带通滤波器

D、电缆系统

ABCD

41.智能天线、多用户联合检测的采用,使TD-SCDMA基本可以克服:

()

A、码间干扰

B、多址干扰

C、同频干扰

D、邻频干扰

AB

42.下列技术属于TD-SCDMA关键技术的是:

()

A、智能天线

B、联合检测

C、TDD技术

D、软切换技术

ABC

43.下列频段中,属于TD-SCDMA频段的是()。

A、1880~1920MHz

B、2010~2025MHz

C、2300~2400MHz

D、800~900MHz

ABC

系统中功率控制步长可为()。

A、1dB

B、2dB

C、3dB

D、4dB

ABC

45.在TD的规划中主要用到的几种室外传播模型有:

()

A、Gause模型

B、Okumura-Hata模型

C、COST321Hata模型

D、通用模型

BCD

呼吸效应不明显的原因是:

()。

A、公共信道与业务信道时分,用户增加不会影响公共信道覆盖范围

B、业务信道时分,用户增加不会显著影响业务信道覆盖范围

C、智能天线与联合检测降低了多用户干扰,用户增加不会显著影响业务信道覆盖范围

D、以上都不正确

ABC

47.在我们进行网络建设时,导频污染对我们的网络性能有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

A、呼通率降低

B、掉话率上升

C、系统容量降低

D、高BLER

ABCD

48.接收机灵敏度与那些因素有关?

()。

A、环境噪声密度

B、Eb/No

C、处理增益

D、干扰余量

ABCD

成熟阶段采用切换策略:

()。

A、基于覆盖切换

B、基于用户切换

C、基于负载切换

D、基于业务切换

CD

涉及到的码有:

()。

A、上、下行同步码

B、midamble码

C、扰码

D、扩频码

ABCD

码规划需要注意:

()。

A、相邻小区的SYNC-DL不能相同

B、相邻小区的扰码不能相同

C、邻小区的相邻小区间绝对不能使用同频同码字

D、规划时要考虑同频同码字的小区的复用距离

ABCD

码的作用是:

()

A、信道估计

B、功率控制测量

C、标识小区

D、区分小区

AB

53.子帧结构中有三个特殊时隙为()。

A、SS

B、DwPTS

C、GP

D、UpPTS

BCD

54.功率控制的作用有:

()。

A、减少小区间干扰

B、减少小区内干扰

C、减少UE的功耗

D、克服信道衰落

ABCD

无线系统需要比较高的同步要求,TDD同步分为()。

A、网络同步

B、节点同步

C、传输信道同步

D、无线接口同步

ABCD

56.关于智能天线技术描述正确的包括()

A、智能天线能够提高基站接收灵敏度,增加基站覆盖距离

B、智能天线能实现用户定位,不需要GPS

C、只有定向天线阵能使用智能天线,全向天线阵无法使用智能天线技术

D、即使用户处于同一方向时,智能天线也能发挥其优势

AB

57.联合检测能在TD-SCDMA得到实际使用的主要原因是:

()

A、基站扰码比较短

B、每个时隙的用户数比较少

C、上行同步

D、智能天线

BCD

58.基站信息包括()。

A、频点信息

B、扰码信息

C、地图信息

D、日志信息

AB

59.动态信道分配主要采用了哪些方法:

()

A、载波选择

B、时隙选择

C、信道调整

D、资源整合

ABCD

60.多频点小区可以解决以下哪些问题()

A、小区搜索困难

B、终端测量复杂

C、切换困难

D、系统效率低

ABCD

61.按阵元排列方式分,智能天线可分为:

()

A、方阵

B、园阵

C、线阵

D、三角阵

BC

62.以下描述的是RNC的功能的有?

()

A、管理和控制无线承载,支持不同QoS的业务

B、承载无线业务,如广播、寻呼、呼叫等

C、完成无线资源管理功能

D、UE和CN之间NAS消息的透明传输

ABCD

中一个物理信道的基本形式就是一个突发(burst),一个突发包括()

A、下行导频时隙

B、训练序列(Midamble)

C、数据域

D、保护间隔(GP)

BCD

系统中,不能使用联合检测的物理信道有()

A、PCCPCH

B、DPCH

C、DwPTS

D、PUSCH

AC

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和波束赋形技术,能够在多个方面大大改善通信系统的性能,包括()

A、提高了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B、提高了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功率

C、降低了系统的干扰

D、改进了小区的覆盖

ABCD

系统中采用智能天线技术,可以解决以下问题()

A、多径衰落

B、时延扩展

C、多址干扰

D、远近效应

ABCD

系统中动态信道分配技术(DCA)的实现过程包括()

A、时隙排队

B、时隙选择

C、时隙调整

D、时隙整合

ABCD

系统的同步技术包括()

A、网络同步

B、初始化同步

C、无线接口同步

D、上行同步

ABCD

系统的网络结构有哪几部分组成()

A、用户识别模块域

B、移动设备域

C、无线接入网域

D、核心网域

ABCD

-SCDMA网络中,ATM网络具有以下特点:

()

A、支持现有通信业务以及未来的新业务;

B、面向连接的技术,不存在N2问题;

C、减少了中间节点的处理时间,支持高速传输;

D、能保证各种业务的服务质量性能指标(QOS)。

ACD

系统所支持的PS域业务承载类型包含(),不含HSPA。

A、PS384K

B、PS128K

C、PS64K

D、PS32K

ABC

系统所支持的CS域业务承载类型包含()。

A、CS384K

B、CS128K

C、CS64K

D、CS

CD

系统在初始小区搜索过程中需要以下哪些步骤()

A、搜索DwPTS

B、基本中置码识别

C、控制复帧的同步

D、读广播信道

ABCD

74.应用分集接收技术可以大大降低移动通信接收信号不稳定的概率,分集技术主要包括()。

A、空间分集

B、时间分集

C、频率分集

D、极化分集

ABCD

75.下列信道中属于下行信道有()。

A、BCCH

B、PCH

C、AGCH

D、RACH

ABC

76.降低移动系统中干扰的方法有()。

A、动态功率控制

B、负荷分担

C、不连续发射

D、跳频

ACD

77.关于天线增益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是天线在其最大辐射方向的增益

B、是与基准天线比较得出的相对值

C、dBi是天线增益相对于半波振子的参考值

D、dBd=dBi+

AB

78.()是新建基站时必须考虑的因素。

A、频率配置

B、天线隔离度

C、电源供应

D、与BSC间的传输连接

BCD

79.以下关于载波干扰比C/I的说法正确的有()。

A、指接收到的希望信号电平与非希望信号电平的比值

B、手机占用非跳频小区中的TCH通话时C/I值保持不变

C、载波干扰比通常使用百分比形式

D、GSM规范中要求同频载波干扰比≥9dB

AD

80.通过调整天线下倾角可以控制小区的覆盖范围,关于天线倾角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天线的下倾方式可以分为机械下倾和电子下倾

B、天线的电子下倾角度过大时会导致天线波束严重变形

C、当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度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应考虑天线前后辐射比

D、与没有下倾时相比,天线采用电子下倾后各个波瓣的功率下降幅度是相同的

ACD

81.解决TCH拥塞的办法主要有()。

A、开启小区负荷分担功能

B、调整基站发射功率

C、调整TCH频点

D、调整切换边界

ABD

82.导频污染会产生哪些网络问题?

()

A、高BLER

B、切换掉话

C、容量降低

D、计费错误

ABC

83.切换可分为哪些步骤?

()

A、测量控制

B、测量报告

C、切换判决

D、切换执行

ABCD

84.无线资源管理(RRM)的目的是什么?

()

A、保证CN所请求的QoS

B、增强系统的覆盖

C、增强系统的容量

D、提高用户感知度

ABCD

85.下面哪些方法可以增大覆盖面积()。

A、加装塔顶放大器        

B、减小天线俯仰角

C、加大发射功率

D、抬高移动台接入门限

ABC

86.若某个直放站覆盖的范围内出现信号电平正常但掉话严重的情况,以为哪项是可能的原因()。

A、上下行功率不平衡

B、信源基站故障

C、干扰严重

D、切换不正常

E、天线不工作

ABCD

87.以下哪些信道属于双向信道()。

A、BCCH   

B、TCH

C、RACH

D、SACCH

BD

88.采取哪些技术()是提高移动通信系统频率利用率的重要特点。

A、频率复用

B、跳频

C、功率控制

D、软切换

AB

89.塔顶放大器具有哪些功能?

()

A、很低的噪声系数

B、很大的动态范围

C、告警旁路功能

D、很宽的工作温度范围

E、极强的雷击防护能力

ABCD

90.下面哪些设备不能够提供容量()。

A、基站                

B、直放站

C、微蜂窝                

D、塔顶放大器

BD

91.一个基站位于农村,原来下行覆盖半径为3公里,现欲扩大该小区的下行覆盖半径,下列哪种手段能达到目的()。

A、增大BTS发射功率

B、使用更高增益的天线

C、该小区使用更多的载频     

D、提高天线高度

ABD

92.请问下列关于天线的描述哪些是正确的()。

A、天线的机械下倾角度过大会导致天线方向图严重变形(即主瓣前方产生凹坑)

B、电子下倾通过改变天线振子的相位使得波束的发射方向发生改变,各个波瓣的功率下降幅度是相同的

C、当天线下倾角增大到一定数值时,天线前后辐射比变小,此时主波束对应覆盖区域逐渐凹陷下去,同时旁瓣增益增加,造成其它方向上同频小区干扰

D、当天线以垂直方向安装时,它的发射方向是水平的,由于要考虑到控制覆盖范围和同频干扰,小区制的蜂窝网络的天线一般有一个下倾角度

ABCD

93.用于扩容的方法都有哪个或哪些()。

A、小区分裂

B、多复用模式(MRP)

C、信号无源放大

D、信号有源放大

AB

94.无线网络规划中通常使用的传播模型有哪些()。

A、COST-231-Hata模型

B、Okumura-Hata模型

C、LEE模型

D、3D射线跟踪模型

ABCD

95.在GSM系统中,基站设备抗多径衰落的主要手段有()。

A、空间分集

B、极化分集

C、频率分集

D、时间分集

ABCD

96.下列功能中属于GSM基站功能的是()。

A、无线发射

B、无线接收

C、无线信道的分配

D、无线信号的调制、解调

ABCD

97.为在复杂的无线环境下克服各种衰落的影响、取得较好的电波传输特性,GSM引入了哪些技术()。

A、信道编码(ChannelCoding);交织(Interleaving)

B、天线分极接收(AntennaDiversity)

C、适应性均衡(AdaptiveEqualization)

D、跳频(FrequencyHopping);TA(TimingAdvance)等技术

ABCD

98.当路径损耗过大时,会发生掉话现象。

GSM中一般不通过()来解决这一问题。

A、跳频

B、切换

C、分集接收

D、交织

ACD

99.天线的极化方式有( )。

A、垂直线极化  

B、水平线极化   

C、斜极化   

D、上下极化

ABC

100.能影响小区有效覆盖范围的有()。

A、天线挂高

B、天线俯仰角

C、天线数量

D、基站发射功率

ABD

101.下面那些技术属于抗干扰手段?

()

A、跳频

B、不连续发射

C、小区负荷分担

D、动态功率控制

ABD

的战略发展方向包括()

A、交换网向以软交换/IMS为核心的下一代交换网演进;

B、下一代传输网向以光纤网为基础的ASON演进;

C、下一代因特网向以IPv6为基础的因特网演进;

D、移动网向以3G/E3G/B3G为代表的下一代移动通信网演进;

ABCD

系统的网络结构有哪几部分组成()

A:

用户识别模块域B:

用户设备域C:

无线接入网域D:

核心网域

BCD

系统的特点,网络规划要点包括()

A:

覆盖规划B:

容量规划C:

频点规划D:

码资源规划

ABCD

-SCDMA系统中的测量内容主要包括那几个方面()

A:

空闲模式下的测量B:

连续模式下的测量C:

支持定位业务的测量D:

随机测量

ABC

106.在建立一个TD-SCDMA网络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

()A、覆盖范围B、容量要求C、服务质量D、投诉问题E、整个网络的成本预算

ABCE

107.对运营商来说,引进HSUPA将带来的好处有:

()A、为用户提供更高上行传输速率;B、为高速数据业务提供更好的覆盖;C、提高WCDMA网络承载数据服务的容量;D、增加设备容量。

ABC

是一种业务驱动型网络,最大特点是()

A、业务与呼叫控制完全分离

B、呼叫控制与承载完全分离

C、业务与承载完全分离

D、承载与电路交换完全分离

ABC

109.下列对NGN组网架构描述正确的有()

A、开放分布式网络结构

B、高速分组化核心承载

C、独立的网络控制层

D、多样化接入方式

ABCD

110.软交换的协议主要包括()

A、媒体控制协议

B、业务控制协议

C、互通协议

D、应用支持协议

ABCD

的站址勘查工具有()。

A、数码相机

B、指南针

C、GPS

D、测距仪

ABCD

112.智能天线对TD-SCDMA系统性能的影响有()A)提高基站接收机的灵敏度;

B)提高基站发射机的等效发射效率;

C)降低系统的干扰;

D)增加CDMA系统的容量;

E)改进小区覆盖;

F)增加无线基站成本。

ABCDE

系统中的频点规划需考虑哪些问题()A、考虑可用频点资源多少

B、考虑用户数和用户构成

C、考虑业务类型和业务量

D、考虑站型选择

ABCD

114.对于网络优化和业务优化的陈述,以下正确的是:

()

A.网络优化是指对运行中的网络进行分析,找出影响网络运行质量的原因,通过对网络进行系统、动态的调整,实现网络资源配置的最优化,使其达到最佳运行状态,为用户提供良好的通信服务。

B.业务优化是指从端到端业务质量角度出发,分析整个业务链条中的不同环节,找出影响业务质量的原因,通过对各系统自身及各系统间的适配进行优化调整,对业务流程进行优化等措施不断提高端到端业务质量。

C.网络优化涉及网络工作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网络规划、工程建设及日常维护等各项工作中。

D.业务优化最终将以网络优化的方式落地。

ABCD

115.优化工作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

A.日常性优化B.阶段性优化C.长期性优化D.应急性优化

ABD

116.所有机房均应具备______、______、______系统。

()

A.动环监控B.门禁C.电视监控D.消防管理

ABD

117.从广义来讲,NGN是一个不同于现有网络,采用大量新技术,可以通过高速传输业务的融合网络。

下一代网络(NGN)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

A、下一代交换网B、下一代传送网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