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考研真题库.docx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考研真题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考研真题库.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考研真题库
教育综合考研孙培青《中国教育史》考研2021考研真题库
第一部分 考研真题精选
一、单项选择题
1据古籍记载,我国学校教育设立“小学”始于( )。
[统考2019年研]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汉朝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礼记·明堂位》:
“殷人设右学为大学,左学为小学,而作乐于瞽宗。
”《礼记·王制》:
“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
”郑玄注:
“上庠,右学,大学也,在西郊。
下庠,左学,小学也,在国中王宫之东。
”,这些材料说明我国商朝时期已经在学校教育中设立“小学”。
2孟轲认为人先天具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其中恻隐之心是( )。
[统考2019年研]
A.仁之端
B.义之端
C.礼之端
D.智之端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孟子认为人性表现为四心: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3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 )。
[统考2019年研]
A.《仓颉篇》《凡将篇》《千字文》
B.《仓颉篇》《凡将篇》《三字经》
C.《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
D.《急就篇》《三字经》《千字文》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汉代书馆常用的识字教材有《仓颉篇》《凡将篇》《急就篇》等。
《仓颉篇》是秦朝李斯颁发的字书,成为儿童习字的课本;《凡将篇》是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著;《急就篇》是汉代黄门令史游所编,一直使用到唐代才被新的字书取代。
《三字经》《百家姓》是宋元时期的识字教材。
4按照唐代礼制规定:
学生初入学,约定时日,身着礼服,隆重举行拜师礼。
同时还要求向学官敬献礼物,以示尊师。
这一学礼制度被称为( )。
[统考2019年研]
A.束脩礼
B.释奠礼
C.释菜礼
D.乡饮酒礼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束脩礼主要指拜师礼,源于孔子,“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
”即只要本人有学习的愿望,主动奉送10条干肉以履行师生见面礼,就可以成为弟子。
释奠礼与释菜礼是古代学校的祭祀礼。
乡饮酒礼是周代流行的宴饮风俗。
5“切己体察”是朱熹“朱子读书法”的主要内容之一,其意思是指( )。
[统考2019年研]
A.精神专一,集中注意力
B.量力而行,计划安排
C.不可先入为主,牵强附会
D.不停留在书本上,要身体力行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朱熹强调读书穷理,他的弟子将其概括为“朱子读书法”六条,即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其中,切己体察指读书不能仅仅停留在书本上、口头上,而要见之于自己的实际行动,身体力行。
6明代洪武初年,朝廷明确规定士子在考试中对经文的解读必须依据( )。
[统考2019年研]
A.汉儒传注
B.唐人传注
C.宋儒传注
D.明人传注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明清统治者竭力推崇程朱理学,把它作为思想、文化、教育领域的统治思想。
明朝曾明确规定:
“国家取士,说经者以宋儒传注为宗。
”
7颜元抨击宋明教育陷于“训诂、清淡、禅宗、乡愿”,提出“习行”的教学方法。
下列选项中最符合颜元“习行”观点的是( )。
[统考2019年研]
A.轻视书本知识
B.强调躬行实践
C.重视习惯培养
D.重视功课复习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颜元所强调的习行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联系实际,坚持练习和躬亲实践,认为只有如此,学得的知识才是真正有用的。
颜元强调“习行”,并非排斥通过读和讲学习书本知识,而是主张读书、讲说必须与“习行”相结合,而且要在“习行”上下更多的功夫,花更大的精力。
820世纪20年代,舒新成将美国一种个别教学制度引入中国,率先在上海吴淞公中学部试验,以自由、合作与时间预算为原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教学制度是( )。
[统考2019年研]
A.道尔顿制
B.设计教学法
C.文纳特卡制
D.葛雷制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道尔顿制是一种个别教学制度,核心原则是自由与合作。
20世纪20年代,道尔顿制在许多国家如英国、苏联流行一时,产生过较大影响。
帕克赫斯特于1924年和1925年分别到日本和中国介绍其方法。
在中国,这种方法由舒新成率先采用。
91925年,在回收教育权运动的推动下,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相关法令,规定( )。
[统考2019年研]
A.禁止外国人在华办学
B.学校不得开设宗教课程
C.外国人所办学校收归国人办理
D.外国人在华办学须向政府立案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1925年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了《外人捐资设立学校请求认可办法》的文件。
规定:
凡外人捐资设立各等学校,遵照教育部所颁布之各等学校法令规程办理者,得依照教育部所颁关于请求认可之各项规则,向教育部行政官厅请求认可,即要求教会学校向政府立案注册,这是中国政府管理教会学校的第一步。
10陈鹤琴提出“活教育”的目的是“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对“现代中国人”的要求除了健全的身体、建设的能力、能够合作、服务的精神之外,还包括( )。
[统考2019年研]
A.反思的能力
B.自治的能力
C.创造的能力
D.批判的能力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赋予“现代中国人”五方面要求:
①有健全身体;②有建设能力;③有创造能力;④能够合作;⑤要服务。
11农耕时代教育的目的是强调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素养的统治者,工业时代兼顾脑力劳动者和体力者的培养。
信息时代更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这说明教育的目的受限制于( )。
[统考2018年研]
A.文化传统
B.生产方式
C.教育理论
D.教育政策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不同时代对人才要求不同,而农耕时代、工业时代和信息时代主要的变迁是生产方式的重大变革,体现了不同生产方式对当代教育目的的不同要求,生产方式包含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教育目的随生产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生产方式是决定教育目的的根本原因,因此答案选B。
12“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这一观点出自( )。
[统考2018年研]
A.《墨子》
B.《荀子》
C.《庄子》
D.《韩非子》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威势之可以禁暴,而德厚之不足以止乱也”出自韩非的《显学第五十》,可译为:
威严和权势能够禁暴,而道德再好也不足以制止混乱,强调法治,轻视道德,据此可以得知这是法家主张的观点,《韩非子》正是法家的代表作,因此答案选D。
13朱子读书法中的“居敬持志”,其中“居敬”的确切含义是( )。
[统考2018年研]
A.对书中的观点要敬畏
B.保持读书场所安静、肃穆的气氛
C.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
D.读书时保持恭敬的姿态和表情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朱子读书法是古代最有影响的读书方法论,宋代理学家朱熹的学生汇集他的训导概括归纳为六条:
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
所谓“居敬”,“敬”是指读书时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全神贯注。
朱熹说:
“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
”因此答案选C。
14中国近代早期教会学校中开设儒学的经典课程是为了( )。
[统考2018年研]
A.满足在校士大夫子弟的要求
B.执行中国政府的相关文教政策
C.提高学生对儒家学说的批判能力
D.在中国文化环境中立足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近代新教传教士在华教育活动与中国传统封建教育向近代教育体制的转变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各教会学校均强调儒家经典教育,甚至把其置于西学之前,地位仅次于宗教教育,真正目的不是教育,而是吸引信徒和培养传教助手,即作为宣教的辅助手段,宗教教育仍然占据教会学校的主导地位。
早期教会学校开设儒学课程是为了满足中国人学习儒学的需要,适应中国的国情,并有助于他们立足于中国,因此答案选D。
151921年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中提出五育并举的教育方针,其中超越政治的教育为( )。
[统考2018年研]
A.实利主义教育、世界观教育
B.实利主义教育、军国民教育
C.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
D.军国民教育、美感教育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蔡元培提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世界观教育、美感教育皆近日之教育所不可偏废”的五育并举教育思想。
蔡元培认为,军国民教育、实利主义教育、公民道德教育是维护国家发展的根本教育,属于政治的教育,而世界观教育和美育是超越政治的,是体现人性本质色彩的高境界的教育,因此答案选C。
1620世纪20年代的“工读主义”教育思潮有一派认为,工读就是用自己的劳动延续求学经费而己,不必去理会什么主义,这一派的代表人物是( )。
[统考2018年研]
A.周予同
B.胡适
C.李大钊
D.王光圻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工读主义分为三种:
一是做工的人求学;二是求学的人为了实验学理而劳作;三是贫苦学生为补助学费半工半读。
以胡适为代表的是纯粹的工读主义,胡适认为工读主义“不过是靠自己的工作去换点教育经费而已”。
因此答案选B。
17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戊辰学制”的指导原则,对1922年新学制标准进行了调整,特别提出( )。
[统考2018年研]
A.“多留各地伸缩余地”
B.“使教育利于普及”
C.“根据本国国情”
D.“谋个性之发展”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1922年新学制颁布不久,出于推行“三民主义”的教育需要,主张修订学制系统。
1928年提出《整理中华民国学校系统案》,即“戊辰学制”,分原则与组织系统两部分。
第一部分提出7项原则:
根据中国国情,适应民生需要,增高教育效率,提高学制标准,谋个性发展,使教育易于普及,留地方伸缩之可能。
第二部分为学校系统,分设中学、师范、职业三种学校。
“戊辰学制”只是在1922年新学制基础上,根据时局需要做出局部变通而已。
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以大总统令颁布的《学校系统改革案》中规定的学制系统。
为区别于壬子癸丑学制,又称新学制。
此改革案由全国教育会联合会提出。
《学校系统改革案》列有七条标准:
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发挥平民教育精神,谋个性之发展,注意国民经济力,注意生活教育,使教育易于普及,多留各地方伸缩余地。
以上两个学制比较,可以发现戊辰学制特别提出了“根据本国国情”,因此答案选C。
18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规定大学的办学目标是( )。
[统考2018年研]
A.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
B.教授应用科学,培养专门人才
C.教授应用科学,培养技术人才
D.研究高深学问,培养技术人才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蔡元培在改革北京大学时提出,大学的性质和任务是:
研究高深学问,培养专门人才,大学的办学理念是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因而他对当时官僚习气盛行的北大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公布《大学组织法》和《大学规程》正是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制定的,因此答案选A。
19下列选项符合陈鹤琴“活教育”课程思想的( )。
[统考2018年研]
A.直接的知识要优于书本知识,故书本知识应予以摒弃
B.打破学科组织体系,采取活动中心和活动单元的形式
C.儿童经验固然是重要的,但学科课程体系也不可破坏
D.打破知识的学科界限,按照儿童的兴趣组织课程内容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活教育”课程论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是把大自然、大社会做出发点,让学生直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
他明确指出大自然、大社会是知识的主要源泉。
他说:
“我们并不是说在学习过程中要摒弃一切书本。
如果恰当地用作参考材料,书本是有用的,但不应像过去那样,把书本作为学校学习的唯一材料。
”他还对“恰当地用”作了具体的阐述。
他分析说,“依照活教育的理想,国语、算术的课本教学也应当打破。
不过依照目前中国的情形及社会上的传统习惯,一时尚不能取消。
为补救起见,只有想办法尽可能改善这些课本的内容及教法。
”陈鹤琴从来不反对学习书本知识,他只是主张重视直接经验,打破学科体系,也不代表摒弃间接经验的知识,陈鹤琴本人主张按照活动单元划分课程,而不是兴趣划分课程,ACD三项错误,因此答案选B。
2020世纪30年代初期,梁漱溟在山东邹平、菏泽两县设立乡农学校,开展乡村教育实验,这种乡农学校性质上属于( )。
[统考2018年研]
A.农业职校
B.农民夜校
C.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
D.教育与军事合一的机构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乡农学校是1931年教育家梁漱溟仿照北宋《吕氏乡约》,以自然乡(村)为单位,在山东邹平、菏泽等地创办的乡村学校。
作为其乡村建设理论的实验,旨在“推进社会,组织乡村,以乡村自救为本,进而求得整个乡村社会的改善与进步”。
学校分初、高两级,村学是乡学的基础,乡学是村学的上层,以当地全体民众为教育对象。
学校组织由学长、学董、教员、学众构成。
梁漱溟的乡农学校主要是以政统教,政教合一,乡农学校既有学校的职能,也有政府职能,性质上属于教育与行政合一的机构,因此答案选C。
21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心,其最广泛、最普遍的教育形式是( )。
[统考2018年研]
A.工读校
B.半日校
C.列宁学校
D.冬学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社会教育以成人教育为核心,群众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冬学、夜校、雨校、半日学校和识字班等,其中冬学是最主要的形式,是利用冬季农闲时开办的教育形式,因此答案选D。
22我国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强调( )。
[统考2017年研]
A.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B.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C.坚持立德树人
D.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我国在1958年确立的教育方针可以归纳为“两个必须”:
①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②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23“物理不外于心”,“吾辈用功只求日减,不求日增,减的一分人欲,便是复得一分天理”。
持这种观点的教育家是( )。
[统考2017年研]
A.孟轲
B.荀况
C.朱熹
D.王守仁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王守仁认为,“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夫物理不外于吾心”。
王守仁关于教育作用的主张:
明心、存心、求得其心,即是去人欲,去习染,即是存天理,去人欲。
24“虚心涵泳”是朱熹的读书法。
此处的“涵泳”是指读书时应( )。
[统考2017年研]
A.细心玩味
B.融会贯通
C.敬守此意
D.收敛此心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虚心涵泳”是朱熹提出的一条重要的读书方法。
“虚心”,是指静心思虑,熟心体会作者本意,不可先入为主,穿凿附会;“涵泳”,是指反复思考,细心玩味,深刻体会书中的旨趣。
25《大学》是儒家学者论述大学的一篇文章,它提出大学的终极目标是( )。
[统考2017年研]
A.“明明德”
B.“止于至善”
C.“化民成俗”
D.“明人伦”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大学》是一篇论述儒家修身治国平天下思想的文章,它指出大学的目标为“明明德”“亲民”和“止于至善”三个等级。
其中,“明明德”是指恢复和发扬人先天的善性,以达到修己的目的;“亲民”是指推行德治与仁政,使民众弃旧图新、去恶从善;“止于至善”是大学的终极目标,是指达到儒家封建伦理道德的至善境界。
26颜元特别强调学校应该培养( )。
[统考2017年研]
A.“实才实德之士”
B.“读书明理之人”
C.“博学笃行之士”
D.“明体达用之才”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颜元是清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
他继承和发扬了孔子的教育思想,强调“习动”“实学”“习行”和“致用”并重,主张培养文武兼备、经世致用、有实才实德的人才。
27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了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这种教育机构是( )。
[统考2017年研]
A.书馆
B.精舍
C.社学
D.私塾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明代在城乡广泛设立“社学”,作为一种对儿童进行教育的机构,它在招生择师,学习内容和教学活动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
民间凡十五岁以下的儿童皆可入学就读,学习冠、婚、丧、祭之礼及经史历算,并兼读“御制大诰”和“本朝律令”。
28清朝地方官学实施严格的“六等黜陟法”,其基本特点是对生员进行( )。
[统考2017年研]
A.思想控制
B.动态管理
C.分类教学
D.身份限制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六等黜陟法”是清朝在地方官学管理上所采取的一种方法。
在地方官学中,生员的等级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根据学业成绩或升或降,这是对生员进行动态管理的表现。
29张之洞是中国近代教育发展中的重要人物,以下有关他的表达,正确的是( )。
[统考2017年研]
A.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
B.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
C.组织草拟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D.主持制定了“癸卯学制”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A项,1861年冯桂芬在《校邠庐抗议》中说:
“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最早提出了“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B项,19世纪末,严复系统阐述了“体用一致”的文化教育观;C项,1898年梁启超组织草拟了《奏拟京师大学堂章程》。
30在中国近现代学制发展过程中,取消大学预科始于( )。
[统考2017年研]
A.壬寅学制
B.壬子癸丑学制
C.1922年新学制
D.戊辰学制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1922年11月,中华民国北洋政府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又称1922年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其中取消了大学预科,使大学不再负担普通教育的任务,这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
31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实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在中等教育阶段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统考2017年研]
A.设置国立中学
B.实施毕业会考
C.中学西迁
D.实行军训制度
【答案】A查看答案
【解析】基于“抗战建国”的基本国策和“战时须作平时看”的教育政策,国民政府采取了相应的调整措施:
①高校调整重组,高校迁移;②学校国立,在大后方新设国立中学;③建立战地失学失业青年招致训练委员会;④设置战区教育指导委员会。
32陈鹤琴“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是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 )。
[统考2017年研]
A.行动实践
B.批评研讨
C.更新改进
D.指导提高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结合了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和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提倡儿童在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独立思考去发现问题。
“活教育”教学包括四个步骤:
①实验观察;②阅读思考;③创作发表;④批评研讨。
33在文献记载的中国古代学校中与乐教最为相关的是( )。
[统考2016年研]
A.庠
B.成均
C.序
D.泮宫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周礼·春官宗伯》:
“大司乐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乐师主管音乐事务,日常演奏歌唱之地,也为实施乐教之地,这个场所称为成均。
成均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学校的萌芽。
A项,“庠”是氏族储存公共粮食之所,由老者看管,所以也成为老人聚集活动的场所,也是氏族敬老养老行礼之地。
C项,“序”产生于夏,最初是教射的场所,后来发展成为奴隶主贵族举办一切公共活动的场所。
D项,“泮宫”是西周时期诸侯王都所设的大学,因为建造比较简单,一面临水,称为泮宫。
34“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这一关乎学习过程的论述出自( )。
[统考2016年研]
A.论语
B.墨子
C.孟子
D.荀子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荀子,战国时期人,致力于儒家经典的传授,主张培养“大儒”的教育目的,他认为,完整的学习过程是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再到行动的过程,其基本路线是:
闻-见-知-行。
这一学习过程是逐步升华、逐步提高的过程。
35王充认为教育的最高目标是培养鸿儒,其有别于儒生、通人、文人的显著特征是( )。
[统考2016年研]
A.博览古今
B.讲授章句
C.兴论立说
D.上书奏记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王充认为教育的理想目标是培养“文人”和“鸿儒”。
他把知识分子分为五个级别:
文吏、儒生、通人、文人、鸿儒。
文吏是仅受过识字教育。
儒生是以教学为职责的最普遍的儒家知识分子,“能说一经”,“旦夕讲授章句”。
通人虽“博览古今”,但不能把书本知识和社会实际结合起来。
文人的知识渊博,能够将各种知识融会贯通,将书本知识和实际政治联系起来,并利用自己的知识“上书奏记”,对实际政治加以评论和提出自己的建议,他们能够成为称职的行政人员。
鸿儒是最高级别的人才,他们不仅系统地掌握了各种知识,而且还能“精思著文”“兴论立说”,即具有创造性的理论思维能力。
36下列唐代中央官学中,对学生入学年龄限制最为宽松的是( )。
[统考2016年研]
A.国子学
B.太学
C.四门学
D.广文馆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国子学、太学、四门学、律学、书学、算学、广文馆都属国子监管理,一般限年14岁以上,19岁以下;律学18岁以上,25岁以下。
唯广文生不受年龄限制。
37北宋“熙宁兴学”强调实用人才的培养,在教学内容方面的改革是编写和颁行《三经新义》。
所谓“三经”是指《诗》《书》和( )。
[统考2016年研]
A.《礼仪》
B.《周礼》
C.《礼记》
D.《大戴礼记》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在宋神宗熙宁年间发起,是王安石变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史称“熙宁兴学”。
其中的措施有改革教育内容,新编《三经新义》作为统一教材。
在熙宁六年,特置经义局,王安石亲自阐释《周礼》,谓之《周官新义》。
《诗》《书》则由其子王雾与吕惠卿共同诠释,合谓《三经新义》。
38中国近代科举考试改革中,清政府正式提出设立“经济特科”是在( )。
[统考2016年研]
A.太平天国时期
B.洋务运动时期
C.百日维新时期
D.清末新政时期
【答案】C查看答案
【解析】百日维新(又称戊戌变法、维新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派在光绪帝的支持下,采取了一系列的变法措施,教育方面的具体措施有:
改科举、废八股、改设经济特科等,以培养经世致用之才。
39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次年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不平等的《辛丑条约》,向中国勒索战争赔款四亿五千万两白银。
出于在华长远利益考虑,后来部分国家退回了部分赔款。
1911年成立的清华学堂其经费主要来源于( )。
[统考2016年研]
A.英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B.美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C.法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D.德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答案】B查看答案
【解析】出于在华长远利益考虑,美国政府率先把从中国掠夺去的“庚子赔款”的一部分用来在中国兴办学校,“培养”中国的留学生,“教育”中国学生,这就是所谓的“退款兴学”;而清政府为了选拔留学人员,在国内设置了清华学堂,其教学模式也是效仿美国的教育,其经费主要来源于美国退回的部分赔款。
40“五四”新文化运动期间,中国兴起了工读主义教育思潮,并形成了不同派别。
以李大钊为代表的初步具有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有别于其他派别的主张是( )。
[统考2016年研]
A.靠自己的辛勤工作去获取教育经费
B.工学并立,扫除“贵学贱工”的千年旧见
C.“人人做工,人人读书,各拿所得,各取所需”
D.知识青年与工农打成一气,创造“真正人的生活”
【答案】D查看答案
【解析】在思潮发展和具体实践中,“工读”这两个字实际上表现出不同的含义,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指勤工俭学,勤工是为了获得经济收益,解决求学的费用;第二种是工学结合,把所学的内容和生产劳动结合起来;第三种是劳心与劳力的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