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2678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79.1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 《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docx

高中语文选修中国文化经典研读教案8《天工开物》两则2人教版

《天工开物》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学情分析及对策:

本文两篇文章《稻》和《冶铁》从体裁方面来说都是科技说明文,学生对课文所涉及到的农业和手工业知识了解有限,许多学生可以说是“不识稼穑,不辨黍麦”,不了解水稻经历了怎样复杂繁琐的种植过程才被端上饭桌的,更不要说冶铁技术了。

生活中学生缺少观察实践的机会,书中所讲与学生生活相距甚远。

针对这种情况,我策略有三:

1、细读原文,吃透文章。

2、图表梳理,化繁为简。

3、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图片,让学生有更直观的理解。

教学目标:

1、预习环节引导学生掌握重要文言词语,疏通文意。

2、通过对文段的细致解读,明晰《稻》一文所介绍的稻种类别、种植步骤、收获成熟周期以及一些特殊品种等知识点。

3、引导学生运用图表法归纳总结《冶铁》一文的知识点。

4、了解封建时代文人冲破科举考试的束缚,转而关注民生问题,献身科技事业的伟大精神,认识中国古代科技曾经有过的辉煌成就,增强民族文化自信,提高自身的科学素养。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比较归类,指导学生运用图表分析文本内容。

2、引导学生明白作者重农、惜农、敬农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由诗歌《悯农》导入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同学们知道我们碗中的颗颗米粒是怎么来的吗?

古人又是怎么记载水稻的呢?

二、分析文本

1、知人论世,总体了解《天工开物》

依次:

ppt2 单元总览

ppt3-4介绍《天工开物》

ppt5介绍作者宋应星

ppt6两课生字词带读(字、词、文意在预习时已作布置)

边播边讲,依次推进。

2、分析文本《稻》

凡稻种最多。

不粘者,禾曰秔,米曰粳。

粘者,禾曰稌,米曰糯(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质本粳而晚收带粘(俗名婺源光之类),不可为酒,只可为粥者,又一种性也。

凡稻谷形有长芒、短芒(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长粒、尖粒、圆顶、扁面不一。

其中米色有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不一。

引导学生注意不同颜色的关键字,学着用提取关键词的方法迅速梳理信息。

教师带着学生边分析边归纳整理,形成板书:

禾—秔

a不粘

米—粳

禾—稌

b粘

横米—糯

对c特例:

婺源光

比造酒

功用

做粥(食用)

长粒

形状粒尖粒

圆顶

扁面

色泽雪白牙黄大赤半紫杂黑

总结:

经过这样的介绍,同学们对稻的种类、形态、功用都有了明晰的认识。

ppt出示第2段

湿种之期,最早者春分以前,名为社种(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最迟者后于清明。

凡播种,先以稻麦稿包浸数日,俟其生芽,撒于田中,生出寸许,其名曰秧。

秧生三十日即拔起分栽。

若田亩逢旱干、水溢,不可插秧。

秧过期,老而长节,即栽于亩中,生谷数粒,结果而已。

凡秧田一亩所生秧,供移栽二十五亩。

点拨:

顺着时间先后顺序纵向梳理(红色标注动词,绿色标注表示时间先后的词)

方法钥匙:

1、时间先后(可根据时间顺序梳理步骤)

2、一句话概括本段:

育种分秧的过程

3、用三到四个关键词概括本段所讲内容。

此环节可以设计学生活动

参考:

三步法:

湿种——生芽播种——育秧——拔起分栽评:

详尽清晰

或四步法:

湿种——播种——分栽评:

简明扼要

第一二两段大表格总体梳理:

出示ppt,对前两段说明的对象,说明内容,说明方法一一梳理总结:

 

 

第3段谈收获和成熟期

ppt出示:

1凡秧既分栽后,早者七十日即收获(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最迟者历夏及冬二百日方收获。

2其冬季播种、仲夏即收者,则广南之稻,地无霜雪故也。

(举例子)

3凡稻旬日失水,即愁旱干。

4夏种秋收之谷,必山间源水不绝之亩,其谷种亦耐久,其土脉亦寒,不催苗也。

5、6湖滨之田,待夏潦已过,六月方栽者。

其秧立夏播种,撒藏高亩之上,以待时也。

活动:

逐句抠出关键词

早熟70天

1、收获周期

晚熟200天

2、气温

3、对水的依赖

4、水、地温(稻种生成期长,地温又低)

5、6潦(虽未提水,但“潦“指的就是夏天的雨水)

结论:

1水资源多寡影响播种收获时间;2气温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3种植水稻要因时制宜,因地制宜。

第4段谈南方两季稻的栽种,以及水稻的一些特殊品种

南方平原,田多一岁两栽两获者。

其再栽秧,俗名晚糯,非粳类也。

六月刈初禾,耕治老稿田,插再生秧。

其秧清明时已偕早秧撒布。

早秧一日无水即死,此秧历四五两月,任从烈日旱干无忧,此一异也。

凡再植稻遇秋多晴,则汲灌与稻相终始。

农家勤苦,为春酒之需也。

凡稻旬日失水则死期至,幻出早稻一种,粳而不粘者,即高山可插,又一异也。

香稻一种,取其芳气以供贵人,收实甚少,滋益全无,不足尚也。

分析:

早稻

1、对比

晚稻抗旱(优势)(一奇)

2、又一奇:

“高山可插”的旱稻-更耐旱

3、“香稻”专贵人,产量低,营养少,故不取。

有崇尚食用、贬抑奢华之意。

联系本文出自《乃粒》,乃粒二字出自《尚书》,“烝民乃粒,万邦作乂”,百姓有粮食吃,天下才能天平。

可窥见作者的重农惜农思想。

ppt19、ppt20总结回顾全文内容

ppt21总结技法:

1本文涉及到的说明方法

举例子分类别列数字作比较作引用

2解析课文主要运用的方法

分类别列图表

方法总结:

图表反映了比较和归类的思维

治铁(活动课)

任务:

比较、归类,运用图表梳理《治铁》内容(要求:

分段分组)

活动设想:

以《稻》的解析为例,把《治铁》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每小组讨论后,把结果整理在大张白纸上,上台展示,并由小组内一同学作进一步解说。

学生活动预测示例  第一组学生展示图表:

熟铁(毛)

治铁原料劳铁

学生展示结束,教师ppt总结:

第一段

原料

熟铁(毛铁)

影响成本

劳铁

第二段

用炭

煤炭

铁炭

火性内攻

焰不虚腾

炊炭

木炭

火更炽烈

第三段

锻铁工艺

逐节粘合-黄泥

淬火

坚韧

中西方

铸成

国际视野

锻成

 

作业布置:

体会小字夹注的妙用。

全文在正文之间辅以夹注,既对正文作了补充说明,又传达出更为深广的社会生活内容,且语言生动有趣,有舒缓叙事节奏、调节阅读气氛的作用。

试对文中六处夹注一一分析。

南方无粘黍,酒皆糯米所为

俗名婺源光之类

江南名长芒者曰浏阳早,短芒者曰吉安早

遇天寒有冻死不生者

粳有救公饥、喉下急,糯有金包银之类,方语百千,不可殚述

俗名火矢,扬烧不闭穴火

古代科技成就回顾:

(1)先秦:

商朝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和月食记录。

春秋鲁国天文学家留下世界上关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记录。

战国甘德、石申的《甘石星经》是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

                  

(2)秦汉:

编写于前1世纪的《周髀算经》比西方早500年提出勾股定理的特例。

西汉《九章算术》有些内容是世界上最先进的。

张衡的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测定地震方位的仪器,比欧洲早1700多年。

(3)三国两晋南北朝:

祖冲之在世界上第一个把圆周率准确到小数点后七位数,比欧洲早1100多年。

(4)隋唐:

赵州桥是现存世界上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桥。

僧一行在世界上第一次测量子午线。

唐太宗时办了分科较细的医学校,比西方早200年。

《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国家编定和颁布的药典,比欧洲早800年。

《金刚经》卷子是现存世界上最早有确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5)宋元:

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比欧洲早400年。

指南针用于航海。

唐宋时发明了火药和火药武器。

沈括的“十二气历”比英国早800年。

郭守敬的《授时历》比现行公历确立早300年。

 

2017科技成就回顾

歼-20入列、“复兴号”运营

首艘国产航母下水、“中国天眼”发现新星

“深海勇士”海试、C919试飞成功

“天舟一号”升空、可燃冰试采成功

“慧眼”成功发射、“墨子号”新成果

结束语:

航母已下海,“嫦娥”已飞天,中国“天眼”正含情脉脉地凝望着宇宙。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正成为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我国正在从科技大国走向科技强国。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每一个年轻人应铭记我们祖先创造的辉煌,增强文化自信,更要勇担重任,继往开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