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21666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4.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docx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

区间比大小中班教案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

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

有梨、桃子、香蕉。

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

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

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

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

有几只猴和几个桃?

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

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等于3”。

5、认识符号“>”的含义

a)让学生根据问题:

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

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

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学生汇报,师生总结:

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大于2”。

6、认识符号“<”的含义。

a)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师提问:

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

你怎么知道?

c)生自己总结:

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

“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

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

指名说说。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

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练习二6

教学内容:

教科书17页,练习二5、6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认识符号“>”、“<”、“=”的含义,知道用词语(小于、大于、等于)来描述5以内数的大小。

2、初步建立数感、符号感,会用数字、符号或图形进行表示和交流。

德育结合点:

1、通过观察、比较、操作等实践活动向学生渗透集合、对应、统计等思想。

2、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符号“>”、“<”、“=”的含义。

教具、学具准备:

图片学具:

3只猴、4个梨、3个桃、2根香蕉

教师准备“猴吃水果图”电脑课件

教学过程:

一、讲授新课

1、创设情境(出示“猴吃水果图”的电脑课件)

在一片绿色的草坪上,有三只可爱的小猴子抱来一堆水果。

有梨、桃子、香蕉。

他们围成一圈,要分水果吃。

2、数画面中的水果。

让学生观察画面,师提问:

画面上有哪些水果,各有多少个。

然后以小组为单位,每个人都说一说。

学生说的时候,教师到各组巡视、倾听,并加以引导。

数水果的数量是最好按一定的顺序数。

3、示象形图。

在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说出水果的数量的基础上,派代表说说。

根据学生所说的让主题画中的猴、梨、桃和香蕉依次从画面中跳下来,摆成如第17页的象形图,并标上数字。

4、认识符号“=”的含义

(1)提问:

有几只猴和几个桃?

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吗?

(2)让学生用学具摆出表示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的图案。

教师巡视,引导学生用前面所学的一一对应的方法摆出。

并用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7页中的“3只猴对3个桃”的图。

(3)教师指名回答问题,师生共同总结:

“有3只猴和3个桃,猴的只数和桃的个数同样多,每只猴能吃到1个桃。

(4)教师在两个3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等于3”。

5、认识符号“>”的含义

a)让学生根据问题:

有几只猴和几根香蕉?

每只猴能吃到一根香蕉吗?

以小组为单位用学具摆一摆。

b)学生汇报,师生总结:

有3只猴和2根香蕉,猴的只数比香蕉的个数多,有1只猴吃不到香蕉。

c)教师在3和2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大于2”。

6、认识符号“<”的含义。

a)用前面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学。

b)师提问:

每只猴能吃到一个梨吗?

你怎么知道?

c)生自己总结:

有3只猴和4个梨,猴的只数比梨的个数少,每只猴都能吃到一个梨,还有一个。

d)教师在3和4之间写上“<”,并带着学生读:

“3小于4”。

6、扩展活动

学生认识了各个符号后,引导学生思考:

“不看图,能确定3>2、3<4吗?

”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教师巡视。

学生说的也许不是教师心里的答案,但对学生的想法应予以鼓励,并引导学生回顾1---5的点子图的排列情况,想1---5的排列顺序,最后师生共同概括出:

3在2的后面,所以3>2,3又在4的前面,所以3<4。

7、认识符号“>”、“<”

让学生对着“>”、“<”每个人发挥想象,他们象什么,同桌或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怎样记住“>”、“<”。

指名说说。

只要学生说的合理,就要予以肯定,或许他们想的是你所没想到的。

同时要让学生用适合自己的方法记忆,教师不要横加干预。

二、巩固练习

1、练习二5

让学生先看图,数出图中物体的个数,再在()里填上数,然后根据“>”、“<”的含义在不等号两边的方框里填数。

2、练习二6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操作能力

2、初步理解图形在横向和纵向上的排列规律,并能按图形的大小和形状进行有序排列。

3、培养幼儿勇敢、活泼的个性。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小博士闯关〉、4张橙色图形卡片、5张黄色图形卡片、ppt、三种不同大小、不同形状的玩具(每个桌上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随音乐"汽车开来了"做律动入活动室。

二、展开活动:

1、引导幼儿观察讲述

今天天气真好,图形宝宝排队准备做早操了(运用多媒体操作)。

小朋友看,他们都穿着什么颜色的衣服呀?

(橙色的)他们的班都有什么形状的图形宝宝?

(正方形的、三角形的、还有圆的)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

(最上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小的,中间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不大不小的,最下面一排的图形宝宝都是最大的。

)每一排的图形宝宝有什么不同点?

(他们形状长得都不一样)从纵的方向来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有什么共同点?

(他们形状长得都一样)有什么不同点?

(大小不同)

2、教师小结

图形宝宝的排队规律是:

从横的方向来看,每一排的图形宝宝长得都不相同;从纵的方向看,每一队的图形宝宝形状都是相同的,但大小不同。

3、引导幼儿将4张橙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小朋友看,还有4个图形宝宝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我们按照小一班的排列规律,!

.星星.!

帮他们找到自己的位置好吗?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4、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

教师运用多媒体讲解操作,进一步帮幼儿理清思路,并让幼儿把自己的操作结果和老师的操作结果进行比较。

5、引导幼儿观察讲述第5页〈图形〉,并将5张黄色图形卡片分别摆放在相应的位置上。

6、启发幼儿比较图形宝宝排列规律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7、请小朋友按照一定的排列规律帮玩具宝宝排队

每个桌上都有一些玩具宝宝,他们胡乱地堆在了一起,看起来很乱,小朋友能帮他们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成一个方阵吗?

每个桌上请一位小朋友说说他们按照什么规律排列的。

三、结束:

今天你们不但帮这么多图形宝宝找到了自己的位置,还帮玩具宝宝排好了队,你们真棒!

教学反思

在这教学过程中,幼儿都能积极的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都能把自己所看见过的物体拿来做比较。

活动目标:

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及认知的匹配,让幼儿互相交流一下。

活动准备:

1、购买好4种以上水果若干(如苹果、梨、香蕉、桔子等、西瓜、火龙果等等)。

2、果盆4个。

3、水果奖章数个。

4、图片,卡片。

活动过程:

1、出示苹果、梨、香蕉、桔子各若干只。

2、出示贴有苹果、梨、香蕉、桔子图案的果盆各一个。

3、让幼儿自选一个水果,跑到相应的果盆前将水果放到果盆中,然后跑回。

4、每次都放对的幼儿获得水果奖章一枚。

指导重点:

1、根据实物水果的形状、颜色与果盆上水果图案进行认知匹配。

2、让幼儿学说水果名称。

活动结束:

小朋友互相探讨,然后一起听音乐,吃点心。

幼儿园托班数学活动:

小猪住新房

活动目标:

1、在情境游戏中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并能根据圆点或数字找到相应数量的小猪。

2、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培养与同伴间的合作能力,养成互相谦让的品质。

活动准备:

美丽的森林场景、数字卡片1——9、圆点卡片1——9、小房子9幢、小猪大卡片1——9张活动过程:

一、童谣《小肥猪》引入。

师:

小猪宝宝,过来让妈妈看看你们长得怎么样?

(幼儿围在老师身边一起律动童谣。

二、新房上的秘密。

1、师:

你们吃得好,睡得香,所以都长得胖胖的,真好,妈妈也真高兴。

前几天妈妈在森林里给你们造了许多漂亮的小房子,等会儿我们一起去看看,小房子上还藏着秘密,看你们谁能发现。

2、幼儿自由欣赏新房,寻找房子上的秘密。

3、集中交流。

(新房上有圆点卡片,它能表示多和少。

4、进一步理解数的实际意义,找到与圆点表示相同数量的数字卡片。

师:

圆点上的多和少可以用数字宝宝来表示,那我们一起帮圆点找到他们的好朋友吧!

5、猜猜小房子上的卡片有什么用处,发散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

6、交待妈妈设计卡片的用意。

师:

刚刚呀你们都说了好多好多卡片标记的用处,是的,不同的地方标记有不同的用处,今天呀妈妈用这些卡片就是告诉你们,每幢房子上面圆点或数字是几就住几只小猪。

三、小猪住新房,尝试同伴间的合作意识,巩固对数字的理解。

师:

现在我们要去住新房了,你可以请上你的好朋友,住进你们喜欢的新房,等会儿妈妈要来检查的,你们不可以争抢的哦。

四、根据小猪大卡片上小猪数量的多少,找到相应的小房子,进一步巩固理解数的实际意义。

师:

刚刚我们的小猪宝宝真好,都能和好朋友一起住新房,看,我们还多出了许多房子,那我们邀请远方的朋友一起来住,好吗?

我们根据他们上次寄来的照片,帮他们安排好新房吧。

(幼儿操作,老师巡回检查。

五、音乐律动《小火车》。

师:

房子安排好了,那我们开着小火车去接他们吧!

幼儿园托班数学教案:

感知2以内数量的关系

活动目标:

1、幼儿手口一致点数2个物体并说出总数。

2、通过活动,加深幼儿爱妈妈的情感,表达对妈妈的爱。

活动准备:

1、苹果、大红花、帽子、衣服个两样。

2、兔妈妈、猫妈妈图片。

3、幼儿操作材料。

4、送妈妈的礼物,里面幼儿不同数量的物品。

活动过程:

(一)出示图片兔妈妈和猫妈妈。

今天是兔妈妈的节日,我们来看看兔妈妈有几个?

(1个)也是猫妈妈的节日,猫妈妈有几个?

(1个)

一个兔妈妈一个猫妈妈,有几个妈妈?

数数。

(二)出示实物,感知2的数量。

今天,小兔和小猫一起去超市买了很多的东西,我们一起来看看买了什么,而且每样东西有多少。

1、出示2个苹果,数数苹果有几个?

(练习手口一致点数,并说出总数)

2、出示2朵大红花,数数有多少?

3、出示2顶帽子,数一数?

4、出示2件衣服,数一数?

(三)给妈妈送礼物。

我们小朋友也来给妈妈送些礼物吧。

有几个妈妈,每个妈妈送一样,应该送几个礼物。

提供操作材料,幼儿给妈妈送礼物。

教师指导幼儿送时说说一个妈妈送一样,两个妈妈送两样。

(四)在创设好的环境中找2数量的物体,加深对2数量实际含义的认识(幼儿找到了给予肯定及鼓励)。

活动目标:

1、感知和分辨大与小。

2、体验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大、小皮球、箩筐各一个,大小苹果若干、树一棵、饼干若干、大小(脸盆、包、书、瓶子、盒子、玩具汽车、椅子、)环境布置:

大小(蝴蝶、树、花朵、草莓、鱼)活动过程:

一情景导入:

1、(出示青蛙)谁来啦?

今天小青蛙要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你们欢迎吗?

2、看小青蛙给我们带来了什么礼物呀?

(出示皮球)

二观察初步认识、感知大与小

1、有几个皮球呢?

(幼儿手口一致点数)带来几个呢?

哪个大呢?

哪个小呢?

(学说大球、小球)

2、谁会用手势做一做大球的样子?

那小球的样子可以怎么做呢?

(一起学一学)

3、游戏大与小。

师:

大球。

幼:

边说边做动作。

(教师说的速度由慢到快)

4、比大小

(1)老师和幼儿比大小手,谁的大?

谁的小?

(2)小朋友和爸爸、妈妈比一比手、鞋、衣服,看看谁的大/谁的小?

(亲子同乐)(3)幼儿自由交流。

(4)邀请幼儿在大家面前讲一讲。

师:

你是和谁比的?

比了什么?

谁的大呢?

谁的小呢

(5)游戏《拍手、跺脚》(亲子同乐)师:

大手拍(家长拍三下),小手拍(幼儿拍三下)小手大手一起拍(家长幼儿一起拍)跺脚的方法同上。

5、找大与小幼儿在活动室里找一找什么是大的,什么是小的?

(金鱼、蝴蝶、树、箩筐、)三、游戏。

1、《吹泡泡》。

(亲子同乐)幼儿和爸妈一起游戏,吹泡泡,吹泡泡,吹成一个大泡泡幼儿和爸妈慢慢的往后退。

吹成小泡泡时,一起往前走。

2、摘苹果。

师:

小朋友真聪明,找到了这么多的东西,老师这里还有什么?

(出示苹果树图片)这是什么树呀?

树上结满了什么样的苹果?

红红的苹果有大有小,想不想摘几个带回去呀?

师:

但要按要求摘,假如摘错了就不能带回去,摘对了才能带回去呀,摘到的可以存在爸妈那里。

幼儿按要求摘。

幼儿园数学教案:

3的相邻数、比大小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活动,使幼儿初步理解和掌握3与相邻两数的数差和顺序关系。

2、会用>、、、重点:

比较4比5少1,6比5多1从而推出5的相邻数就是4和6。

难点:

能够用语言清楚正确地表述比较的结果。

数学活动:

给“大大”与“小小”送礼物

活动目标:

1、通过送礼物等游戏的方式,认识大小标记及其特征。

2、学习用目测的方法比较物体大小。

3、有兴趣参加数学活动。

4、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5、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及动手操作能力。

活动准备:

1、大、小标记图片、大小娃娃各一

2、各类大小不同的物品:

幼儿人手一份、教师处若干

3、一把大椅子和一把小椅子、大小娃娃家

活动过程:

1、导入。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个游戏。

我说‘请起立’,你就说‘我起立’;我说‘请坐下’,你就说‘我坐下’,试试看好吗?

2、“今天,有两位客人和我们一块儿做游戏。

1出示大娃娃。

“这是大大,我们拍拍大大,对它说句话好吗?

”(大大你好!

大大我喜欢你!

大大欢迎你!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大大力气大、大大是个大胖子、大大要吃大蛋糕’…”(加上动作)

2出示小娃娃。

“这是小小,我们也和小小打个招呼好吗?

”(小小你好!

小小我请你喝水!

小小我跟你玩!

)“请起立”“我们一起说‘小小力气小、小小不锻炼、小小吃小面包’…”

3、游戏:

给大大、小小坐椅子。

“这儿有两把椅子,看看它们一样吗?

”(不一样。

一把大、一把小)“我请大大和小小坐椅子,谁来帮助它们?

小结:

大大坐大椅子,小小坐小椅子。

4、幼儿送礼物

要求:

幼儿能在目测比较出礼物的大小后,将对应的送给客人,并能讲一句话。

(1)教师提供,个别幼儿进行。

1相同的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相同的三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3从许多同类的东西中(每类3---4个)找出大小不同两件东西,比较后,大的送给大大,小的送给小小。

(2)每个幼儿将自己小篮里的礼物送给大大和小小。

(3)将大大小小送回相应的家,幼儿在娃娃家游戏。

活动目标

1、运用感官感知物体的大小,发展幼儿初步的比较能力。

2、通过观察比较大小不同的物品,初步理解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3、提高幼儿思维的敏捷性。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重点难点

感知物体大小的相对关系

活动准备

皮球兔子篮子雨伞等教学挂图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

教师和小朋友做游戏。

二、活动过程

1、比较皮球的大小:

黄色球最大,红色球不大也不小,蓝色球最小。

2、兔子找篮子:

先把4只大小不一样的兔子和篮子贴在小黑板上,然后让4个小朋友连线,最后老师移动篮子配给一样大小的兔子。

3、展示挂图:

蓝色云朵、绿草地、红花、胡萝卜、白菜、房子……

小朋友把胡萝卜摘下来。

小朋友把胡萝卜和篮子连线,老师把胡萝卜放进篮子。

小朋友把大小不同的白菜放进篮子

三、拓展延伸

雨伞和数字搭配

1、小朋友上黑板连线:

4把大小不同的雨伞和数字1234连线

2、教师发给每个小朋友一张图画,全体操作。

教学反思

活动结束时还有部分幼儿不会连线,特别是第2、3把雨伞容易连错,下次教学应该突破这个难点。

教学目的:

1、寻找发现生活中大小不同的物品。

2、通过观察、比较,能用语言清楚地表达出“谁的大,谁的小”,发展语言表达能力。

3、能主动参与,在活动中积极探索。

4、随即进行谦让教育。

活动准备:

1、创设天线宝宝家的情景,摆放各种大小不同的物品,如:

碗、盘子、汤匙、玩具、衣服、鞋子等。

2、在活动周围贴上大小不同的卡片,一样的卡片大小各一。

3、活动室外面铺上大地垫和小地垫,摆放大的天线宝宝、大纸箱和小的天线宝宝、小纸箱。

活动预设:

一、谈话引入

天线宝宝欢迎大家来到天线宝宝乐园来做客。

丁丁喜欢大的东西,拉拉喜欢小的东西。

(出示天线宝宝和他们喜欢的大东西和小东西)引导幼儿说一说他们分别喜欢什么?

观察分析

该环节作为引入,孩子很感兴趣。

但是有些孩子吸引力都在天线宝宝上,不能听清老师的要求。

二、找一找,说一说

天线宝宝乐园里还有许多有大有小的东西,请大家去看一看、找一找,回来告诉老师和朋友。

小朋友可别乱拿东西,天线宝宝们会生气的!

幼儿自由探索——集中个别讲述:

我看到什么东西大,什么东西小?

(结合社会性,进行谦让教育)。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桌上摆放的玩具动物很感兴趣,许多男孩在玩玩具,出现了争抢的现象。

活动后的讲述活动,一些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不能倾听老师和同伴的话。

三、比一比

小朋友很聪明,天线宝宝们在卡片上画了许多的礼物送给大家。

每人到周围拿一张卡片,然后去找和你卡片上礼物一样的小朋友,两个人手拉手随便找个位置坐下来,说一说:

我们的礼物都是什么?

谁的大?

谁的小?

老师简单示范——幼儿自由找朋友——集中讲述。

观察分析

在找卡片的过程中,能力强的孩子会主动去找自己卡片上内容一样的好朋友,能力较弱的孩子则不能,有些孩子没有找到好朋友。

因为固定位置的影响,有的孩子找到了好朋友却不能一起坐。

四、延伸活动

天线宝宝要到外面去玩,小朋友们要不要一起去呀?

门口有一条宝宝通道,拿大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大的通道,去找大的天线宝宝;拿小礼物的小朋友要爬过小的通道,去找小的天线宝宝,然后把卡片放进他们的口袋里。

可千万别放错了!

幼儿根据卡片上物体的大小怕地点——根据物体的大小将卡片放进大小不同的篮子里。

观察分析

孩子们对爬很感兴趣,能按老师的要求不推不挤。

有个别孩子将大卡片放进小箱子。

新一轮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改版使用,与老教材的知识结构有了很大的变化,不过,在对"多与少"方面的教学内容上实质没有多大的变动,只是在教学"多与少"的相关问题时,侧重于学生的自主探究与归类总结,其好处在于能够培养学生多元化的数学思维。

可这一来,不少学生在对"多与少"的理解时,却容易产生混淆(特别是高年级中的分数复合应用题,混淆就更严重了),现就此问题作以下一些探讨性分析。

1.简单"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低年级就开始给合"图文"对"多与少"问题开始进行相关的训练教学,当然,这类问题对这些小学生来说,也许会答得津津有味,但要真正理解其中数学量的含义,我想应该没有几个学生弄懂。

比如:

谁比谁多几?

谁比谁少几?

(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小数"),虽然问法不同,含义不同,但在同一个题中都可以用同一个减法算式。

例如:

小明有8个苹果,小东有5个苹果,小明比小东多几个?

小东比小明少几个?

其解答都是用同一个算式:

8-5=3(个)。

2.一般"多与少"的理解

进入中年级后,"多与少"的教学内容就更进了一步,我认为在此阶段,学生在理解上存在几方面的难度。

第一、在数字上稍偏大,学生会列算式,但容易算错;第二、条件比原来要多了,也就是说不像低年级学习时的只有两个量,而现在出现了第三个量,运算过程也多出了一步;第三、给出的条件开始有了转弯,这种新的数学逻辑思维方式,学生一时还不易掌握。

例如:

(1)甲有1200元钱,乙有8500元钱,甲比乙少多少元?

乙比甲多多少元?

(像这样只有两个量,学生都知道是用大数减去小数,只是计算难度稍大一点)。

(2)小红有70元钱,小华有85元钱,小西有80元钱,小红比小华少多少元?

小华比小西多多少元?

(此类给足条件的应用题,只要学生多加细心,找准了谁和谁比、问题也会迎刃而解)(3)甲有7个桔子,比丙少3个桔子,而丙比乙又多5个桔子,甲比乙多多少个?

(给出的条件有了隐性条件存在,学生就容易产生思维上的混乱了。

解答方法:

首先求出丙的7+3=10(个)、然后求出乙的10-5=5(个)、最后用甲的个数减去乙的个数7-5=2(个),因此,读懂题意是首要,找出乙的个数是关键)。

3.复杂"多与少"的理解

小学高年级的"多与少"教学,其复杂之处就在于分数应用题方面了,很多学生就会直接求出,如:

甲比乙多几分之几?

甲÷乙或甲-乙,这样的求法就不对了,产生错误的原因就是未能

活动名称:

马路上

活动目标:

1.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与视觉上的辨识,并能比较出异同。

2.通过观察,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3.乐意参与活动,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乐趣,有强烈的表现欲和求知欲。

活动重点:

通过观察比较,能从几个物品中找出不同的一个。

活动难点:

能依据物品的特征做简单分类,培养幼儿分辨物品间差异的能力。

活动准备:

梨子四个(黄、绿),卡车、小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图片各四张,操作单。

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一、实物引入。

师:

今天一早老师买了一些水果,小朋友们看一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水果?

(出示梨子)一共有几个梨子呀?

(四个)你们再仔细看一看,这四个梨子都一样吗?

哪儿不一样?

那谁能把那个不同的梨子给拿出来?

(幼儿取出黄色的)

总结:

小朋友们真棒,都能找出不相同的这个梨子,小眼睛真厉害。

二、基本部分。

过渡语:

今天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观汽车城,你们想不想去?

1、现在我们来到第一个车间,(张贴卡车图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职业教育 > 中职中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