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2006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9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docx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

初中历史八年级上册第13课《五四运动》优秀教案范文

  【教学目标】

  1.熟悉五四运动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记忆五四运动的口号、领导者、主力、结果及其意义。

通过分析五四运动对中国社会变革产生的影响,认识民族精神对国家命运和历史发展的推动作用。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归纳教材的方法,归纳1919年6月前后,五四爱国运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通过学习本课,使学生从图片、史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提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会分析不同事物间的区别与联系。

  3.五四青年表现出来的斗争精神是极其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深刻领会五四精神的内涵,从而树立为国家强盛、民族崛起而努力学习的远大理想,培养高尚的人格。

  【教学重点】

  五四运动爆发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新课导入】

  教师:

(展示图片,情景导入)2017年5月4日,全国各地青年组织各种活动,纪念五四青年节。

中央电视台还举办了主题为激扬青春梦五月的鲜花五四晚会。

  我们知道每年的5月4日被定为青年节。

那么,为什么把5月4日定为青年节?

它与什么事件有关?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本课《五四运动》。

  【新课探究】

一、爆发

  1.原因

  教师: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年,战胜国在法国凡尔赛宫召开和会。

(展示图片,并提问)

  思考:

中国是以什么身份参加的?

中国代表带着什么期望来参加和会呢?

  学生:

(阅读教材,讨论回答)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

中国代表带着废除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取消二十一条、收回主权等正当要求,希望能够改变中国在国际上的屈辱地位。

  教师:

公理战胜强权是中国人对巴黎和会的期许,也是鸦片战争以来几代中国人的梦想。

  教师:

(继续引导)一战期间中国主要面临哪个帝国主义国家的威胁?

  学生:

日本。

  教师:

巴黎和会上中日关于山东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

1898年,德国强租胶州湾,把山东作为自己的势力范围。

1914年日本对德宣战,并加紧了侵华步伐。

1915年,日本向袁世凯政府提出了二十一条。

这个条约不仅要求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给日本,还提出了其他的无理要求。

  教师:

巴黎和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的?

你如何评价巴黎和会?

  学生:

巴黎和会上列强将德国在山东的一切权益转交给日本。

巴黎和会是一次列强操纵的分赃会议。

  教师:

(展示探究问题)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国也是战胜国,为什么仍然摆脱不了主权被侵犯的命运?

  学生:

(讨论)虽然辛亥革命刚刚结束不久,但中国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都没有大的进步,北洋军阀政府对内镇压人民、对外投靠帝国主义,所以中国综合国力依然很弱,依然摆脱不了被侵犯的命运,正所谓弱国无外交。

从列强方面说,则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实行的是强权政治。

  教师:

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失败了,这个消息传到国内马上激起了人民的愤怒,尤其是青年学生,他们面对失败,感到屈辱和愤怒,一场风暴即将来临。

  2.爆发

  教师:

(播放《五四运动》片段,并提出问题)领导这次运动的人物都有谁?

五四运动中学生提出了什么样的口号?

由这些口号可以看出人民把斗争矛头对准了谁?

  学生:

(阅读教材,回答问题)领导人有陈独秀。

  学生:

口号有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誓死力争,还我青岛拒绝在和约上签字等。

  教师:

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口号将矛头指向了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

口号反映了学生什么样的心态和要求?

  学生:

维护国家主权,收复国家领土爱国;宁死也要斗争到底不妥协、不怕牺牲的斗争精神。

  教师:

五四运动分为前期和后期两个阶段。

下面大家根据教材把五四运动爆发后这一阶段的相关知识点用表格形式整理出来。

(指导学生整理)

  学生:

  时间1919年5月4日

  中心北京

  主力学生

  方式集会、游行示威、罢课

  口号外争主权,内除国贼废除二十一条拒绝在和约上签字誓死力争,还我青岛

  教师:

北洋军阀政府对学生运动采取了怎样的措施?

  学生:

北洋军阀政府出动军警镇压,逮捕了30多名爱国学生。

  教师:

北洋军阀政府的行为,激起了更大规模的学生活动。

二、五四运动的扩大

  1.变化

  教师:

6月5日以后,五四运动进入了第二阶段,发生了哪些变化?

(展示表格)

  学生:

(阅读教材,讨论、整理)

  时间前期(6月5日前)后期(6月5日后)

  中心北京上海

  斗争形势集会、游行、罢课罢工、罢市

  主力学生工人阶级

  教师:

第二阶段工人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展现了伟大的力量。

  2.结果

  教师:

(展示图片)

  教师:

由上面三幅图片可以看出五四运动的结果如何?

  学生:

北洋政府罢免曹汝霖等人的职务,释放被捕学生,中国代表也没有在巴黎和约上签字。

  教师:

五四运动的直接目标得到了实现,这是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次重大胜利。

  教师:

五四运动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交响乐中的一部雄浑的青春乐章,是中国青年引以为豪的光荣历史。

历史走过昨天,历史见证今天,历史畅想明天,让我们一起感悟五四吧!

三、五四运动的历史意义

  1.历史意义

  教师:

98年过去了,五四运动成为我们永不褪色的记忆,因为它是一场永垂青史的爱国运动,它具有杰出的历史意义。

(展示材料)

  五四运动的杰出的历史意义,在于它带着为辛亥革命还不曾有的姿态,这就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帝国主义和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封建主义。

  《毛泽东选集》

  教师:

五四运动的新姿态有哪些?

与辛亥革命相比还有哪些不同?

  学生:

是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运动,有广泛的群众基础,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具有初步马克思主义的知识分子作为主力。

五四运动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教师:

新旧民主主义革命又有哪些异同点呢?

  学生:

(讨论、分析)

  教师:

(归纳总结)

  相同点:

  ①社会性质:

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②革命任务:

都是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统治。

  ③革命性质:

都属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

  不同点:

  ①领导力量: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资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是无产阶级。

  ②指导思想: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的平等、自由思想和民主共和观念,新民主主义革命是马克思主义。

  ③革命前途:

旧民主主义革命是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完成民主革命任务后,还要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④革命发展和群众发动的深度、广度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的纲领不彻底,群众发动不充分,土地问题不能彻底解决;新民主主义革命提出了彻底的革命纲领,广泛发动群众,解决了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即土地问题。

  ⑤结果不同:

旧民主主义革命有胜利的一面,但最终果实被窃取,革命任务没有完成,社会性质没有改变,在这一意义上讲是最终遭到了失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成为社会主义的必要条件,社会主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结果。

  2.弘扬五四精神

  教师:

为了纪念五四运动,我国将每年的5月4日定为五四青年节。

除了纪念五四运动的伟大历史意义,还在于纪念它留给我们的不朽精神,即五四精神。

那么什么是五四精神?

请大家通过前面的内容结合教材概括一下。

  学生:

(讨论、发言)

  教师:

(总结五四精神)忧国忧民、不屈不挠、乐于奉献和敢于斗争的爱国主义精神,爱国、民主、进步、科学是其精神真谛。

  教师:

所以五四运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是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那么,我们又该如何弘扬五四精神呢?

大家可以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

(自由发言)

  教师:

要继承和发扬五四运动的精神,就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的坚定信念,把个人的前途同国家民族的前途紧密结合起来,把个人奋斗与集体奋斗结合起来,追求爱国、进步、民主、科学,实现自身最大的人生价值。

  【课堂小结】

  五四运动,是以一批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地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的爱国运动,是中国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折点。

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

它蕴含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其核心是伟大的爱国主义。

五四运动所体现的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