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8367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163.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 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Word版含答案.docx

版高三历史人民版江苏必修2专题9第27讲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Word版含答案

第27讲 “蒸汽”的力量与走向整体的世界

一、“蒸汽”的力量

1.工业革命的条件

(1)海外殖民扩张和掠夺,提供了资金来源,扩大了海外市场。

(2)圈地运动提供了劳动力资源,扩大了国内市场。

(3)手工工场的发展使技术改革和机器发明的条件成熟。

(4)资产阶级代议制度的确立提供了动力和政治保障。

2.工业革命的过程

(1)工业革命首先从棉纺织业开始。

(2)瓦特改良的万能蒸汽机推动了各行业的革命。

(3)以蒸汽机做动力的汽船、火车成为重要交通工具。

(4)近代机器大工业诞生,资本主义大工厂制度得到推广。

[归纳总结] 正确理解工业革命开始的标志

(1)18世纪60年代,哈格里夫斯发明了珍妮纺纱机,珍妮机最先完成从工具到机器的转变,它推动了与此相关的织布、动力、运输等一系列行业发明和机器使用,从而揭开了英国工业革命的序幕,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2)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投入使用,它为机器大生产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把人类社会推进到蒸汽时代,成为工业革命的标志性发明。

3.工业革命的影响

(1)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英国率先从农业社会变为工业社会。

(2)改变了英国的经济地理状况和人口结构,加快了城市化进程。

(3)工业革命在欧洲大陆和美洲广泛开展,机械化生产迅速普及,推动了世界工业化的进程。

(4)人类社会进入“蒸汽时代”。

(5)促进了科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6)促进了科学共产主义的诞生。

4.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1)原因

①工业革命使英国的实力大大增强。

②民主化改革为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③运用自由主义经济思想发展经济。

④进行法制化建设,废除阻碍经济发展的旧法令,建立社会福利制度,维护资本主义自由贸易、自由竞争和自由生产的原则。

⑤对外推行“炮舰政策”,强制推行自由贸易。

⑥利用大工厂制对工人进行严格管理和残酷剥削。

⑦大力兴办教育,传播科学技术。

(2)影响

①19世纪中期,英国的生产能力比世界上其他国家的总和还要多,取得“世界工厂”的地位。

②伦敦成为国际金融和贸易中心。

5.世界市场的孕育和成熟

(1)形成条件

①物质条件:

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

②技术条件:

交通运输业的发展。

③重要保障:

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形成标志:

19世纪中期,日本的“开国”、澳大利亚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印度完全被英国控制以及中国被迫“门户开放”。

(3)成熟标志:

19世纪,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

[归纳总结] 工业革命

二、走向整体的世界

1.第二次工业革命

(1)背景

①19世纪下半叶,欧美主要国家确立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政治局面相对稳定。

②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③大量资本的积累。

④科技的成果和创新。

(2)概况

①中心发源地:

美国和德国。

②标志:

1866年,德国西门子发明第一台发电机。

③应用:

电灯、电话、电车、电影放映机。

(3)影响

①推动了钢铁工业、汽车工业、石油工业、化学工业的发展及农业的变革。

②新兴产业兴起,生产和资本高度集中,产生了垄断组织。

[归纳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2)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3)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4)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

例如:

德国和日本。

2.世界连接为一体

(1)原因: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经济的整体化趋势。

(2)时间:

19世纪末20世纪初。

(3)表现: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

①框架:

资本主义市场。

②手段:

国际贸易和殖民主义。

③内容:

以物资和物种交流、人口迁徙与种族融合、各种文化的交流与撞击、各种社会形态的冲突与选择为主要内容。

(4)影响

①人类朝着世界一体化的进程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②促进了各地区之间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与融合。

③世界动植物物种的广泛交流,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

④国际劳动分工向广度和深度发展,生产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19世纪末的国际关系日趋复杂。

[归纳总结] 第二次工业革命

考点一 改变世界的力量——两次工业革命

1.两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1)第一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生产方式:

机器生产代替手工劳动。

②技术来源:

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③开始部门:

首先发生在轻纺部门。

④范围:

首先发生在英国,后缓慢扩展到其他国家。

(2)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

①具有坚实的科学理论基础。

②侧重于基础工业、重工业、能源工业。

③几乎同时在几个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出现。

④在一些国家形成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

例如:

德国和日本。

2.工业革命对西方经济和社会结构的影响

(1)工业革命极大地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人类由农业文明时代迈进工业文明时代,工业资本主义逐渐成为社会的主要经济组织形式。

机器大生产的使用和推广,摧毁了一切前资本主义的小生产方式。

(2)工业革命引起了经济格局的变动和产业结构的变化。

工业革命使第二产业(工业)和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上升。

经济格局和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还是一个城市化过程。

(3)大工厂制度的确立,创立了进行大工厂生产的组织和管理形式,为资本主义的社会化大生产提供了可能性;使社会表现形式发生了分化重组,社会日益分裂成工业资产阶级和工业无产阶级这两大对立阶级。

(4)工业革命引起上层建筑的变化,使社会又一次出现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高潮。

工业资产阶级通过改革或革命等形式,在国家政治生活中逐渐占据主导地位。

(5)工业革命促进了思想、科学和教育的发展。

工业革命使自由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思潮成为影响社会发展的重要思想。

3.工业革命的消极影响

(1)无产阶级遭受日益沉重的剥削和压迫,贫富差距日益扩大,造成阶级矛盾尖锐。

(2)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3)工业革命后,工业化国家加强了对自然资源的开采和掠夺,造成自然环境的破坏,威胁了人类的生存环境。

(4)生产不足被生产的相对过剩取代,工业革命后,周期性的经济危机成为规律,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其破坏力越来越大,成为新的经济问题。

(5)工业革命创造的强大生产力也造就了强大的军工企业,再加上世界市场的形成,战争的破坏力更加巨大,两次世界大战都严重威胁了人类的生存,使人类更加珍爱和平。

1.论从史出:

第二次工业革命改变了世界经济格局

史料 不同时期各国GDP数据统计

   国家

时间

中国

美国

英国

日本

1820年

32.9%

1.8%

9.5%

3%

1900年

6%

23.6%

18.5%

2.4%

结论 1900年,中国综合国力大幅下降,美国国力快速上升,英国上升速度相对缓慢。

以上变化取决于对新技术的应用程度及殖民扩张、海外贸易的受益程度。

2.史由证来:

分析史料,论证观点:

就英国市场机制与工业革命的关系,论证“斯密派”和“马克思派”哪一派的观点更合理?

史料 对18世纪的英国,市场机制空间如何发挥作用,以及给英国社会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斯密派”和“马克思派”都承认18世纪的英国已经出现市场经济,商品价格最终由供需决定。

其分歧在于,“斯密派”认为“看不见的手”占绝对优势。

在他们看来,英国的工业革命应当归因于早在18世纪英国经济就实现完全的自由竞争,与之相伴的还有稳步扩展的市场,以及其所提供的创新和增长的广阔平台。

“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以众多英国人变为完全依赖工资的劳动力这一事实为例,他们认为没有政府的合谋协助是不可想象的。

——[荷]皮尔·弗里斯《从北京回望曼彻斯特:

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

提示 先选择流派再从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的不同作用论证。

论证  

答案 

(1)同意“斯密派”。

观点:

市场机制在英国的工业化中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

史实:

圈地运动提供了原料、劳动力、市场等;殖民活动扩大了海外市场;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积累了原始资本,手工工场积累了大量的生产技术和经验;商业经营模式的变化,股份公司、证券交易所出现;世界殖民霸权的确立等。

(2)同意“马克思派”。

观点:

英国工业化的推动进程中,政府的领导、保护和支持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史实:

政府颁布圈地法令,扩大国内市场;鼓励海外贸易,颁布《航海条例》;发动殖民战争,拓展海外市场;进行议会改革,加强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等。

考点二 工业文明拓展的桥梁——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

1.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过程示意图

2.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19世纪后期英国海外贸易示意图

解读 示意图表明19世纪中后期英国不仅具有广阔的原料产地,而且具有广阔的商品市场,也表明了以欧美列强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基本形成,英国居于这个世界市场的中心地位。

1.两次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关系

(1)第一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

①机器大生产的产品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

②工厂生产需要来自世界各地的原料。

③交通运输业的革命(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先后发明,远洋运输公司大量出现,世界铁路线长度急剧增加)为世界市场的形成提供了技术条件。

④工业革命密切了国际交流,各行业间和各国间生产的互补性使世界各国各地区之间的交往更加频繁。

⑤随着工业革命的深入和扩展,资产阶级极力向外扩张,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⑥资本主义国家按照自由主义原则确立了资本的自由流动、安全与增值的国际经济交流的基本准则,使世界经济交流更加理智,信用增强。

(2)第二次工业革命促使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①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了世界范围工业生产的空前发展,更多的产品销往世界各地。

②实力强大的垄断公司致力于频繁的跨国贸易和资本输出。

③交通运输工具的变革(汽车、飞机等出现)和电信工具(电报、电话等)的创新加速了商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

④国际分工日益明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提高。

⑤全球性文化交流扩大。

⑥资本主义各国通过革命或改革完善民主与法制,不断发展经济思想和管理方式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唯物史观——辩证分析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1)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促进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生产技术的传播,扩大了工业文明对世界的影响,加强了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联系,推动了世界贸易和生产力的发展,促进了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的形成。

(2)从道德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列强对亚非拉国家和地区进行掠夺和剥削的产物,造成了亚非拉国家和地区的贫穷和落后。

(3)从文明演进的角度看:

世界市场的形成,客观上促进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文化在全球的传播,结束了人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狭隘性,有利于世界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1.论从史出: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最终形成

史料 19世纪末的经济发展,再加上海洋运输和铁路上的交通革命,培植出一种真正的世界经济。

到1900年时,欧洲人从阿根廷和澳大利亚进口牛肉和羊毛……欧洲资本同样投向了海外……欧洲通过其资本、工业及军事能力而在19世纪末统治了世界经济。

——[美]斯皮瓦格尔《西方文明简史》

结论 史料表明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分工更为明确,海外市场扩大,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欧洲列强在商品输出的同时,进行资本输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控制了世界经济,表明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2.获取材料信息:

根据材料信息,归纳19世纪中期前后国际贸易的特征

材料 1820~1840年世界工业生产年增长率和世界贸易增长率分别为2.9%和2.81%;1840~1860年,分别为3.5%和4.8%;1860~1870年,分别为2.9%和5.53%……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

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

……1800年,英国、法国、德国、美国在世界贸易中占有的比例分别为33%、9%、10%、5%。

主要信息  

答案 工业革命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英国成为世界贸易的中心;国际分工的形成。

江苏卷5年考题统计

2016年

选择题T17,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

2015年

非选择题T23,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创新

1.命题点:

数据分析工业革命时期英国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

(2016·江苏单科,17)下图是19世纪英国国民总收入来源示意图。

对该图解读正确的是(  )

A.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和渔业处于稳定增长阶段

B.第二产业收入的增长与其发展的阶段特征不相符

C.第三产业收入的增长并未体现工业化阶段的特征

D.经济收入与国民经济在结构的变化上呈现出一致

答案 D

解析 19世纪,英国农业、林业、渔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大幅度下降,排除A项;19世纪的英国,伴随工业化进程的不断加快,第二产业收入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故B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相当多的劳动力因机器的采用被迫脱离工业生产,为第三产业的发展准备了条件,故C项表述错误;19世纪的英国,第一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下降,第二、三产业在国民总收入中的比重不断上升,反映了19世纪的英国因工业化进程不断加快而导致国民经济结构的变化,故D项表述正确。

2.命题点:

综合认识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社会变化

(2015·江苏单科,23,节选)生产流水线是美国工业生产组织形式的一种创新。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亨利·福特的创新是用于生产的流水线。

放上零件的人不去固定它,放上螺栓的人不用装上螺帽,装上螺帽的人不用去拧紧它。

正因为流水线有如此的速度,福特才得以在以后的十年中每年的生产量成倍地增长,并使零售价降低了三分之二。

到1914年,路上行驶的每两辆汽车中就有一辆是福特汽车。

——摘编自韦尔奇《美国创新史》

材料二 流水作业法的普遍采用推动了汽车时代的到来,从而引起了居住方面的革命……汽车的普及推动了一场社会革命,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

——李庆余《美国现代化道路》

材料三 1921年,喜剧大师卓别林兴冲冲地参观了海蓝公园的福特工厂,并与福特在总装流水线旁微笑合影。

当时人们把福特看作一个创造奇迹的大师,但在15年后,他已经成为劳动者的公敌。

在《摩登时代》里,卓别林毫不客气地讽刺了他的这位资本家朋友和残酷的流水线。

这部默片时代的经典电影也是迄今为止对大机器生产的非人性批判得最深刻的一部。

——杜君立《历史的细节》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工业发展的角度,指出福特“创新”产生的原因,简析其影响。

(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工业革命以来汽车普及前后的人口移动趋势。

答案 

(1)原因:

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

影响:

劳动生产率提高,成本降低;产量增加,更多人使用汽车;有助于垄断组织产生。

(2)普及前:

由农村向城市移动(向煤铁生产地区移动)。

普及后:

由城市向郊区移动。

解析 第

(1)问原因联系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背景作答;影响从生产成本、劳动效率、社会影响等角度总结。

(2)问根据材料二“汽车的普及……遏制了人口进一步向城市集中,从而使人口得以从饱和的城市向郊区扩散”分析说明。

1.命题点:

政府在工业革命中的角色

对18世纪后半期英国的工业化,“马克思派”认为,英国之所以发生资本积累和投资行为是因为,从生产角度看,规模经济与范围经济受到政治领导的保护和支持而大行其道。

对“马克思派”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资本积累和投资是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

B.政府支持在工业化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C.工业革命成果的推广需要依赖政府支持

D.市场机制在工业化中的作用微乎其微

答案 B

解析 材料强调的政府的保护与支持,故B项正确;政府支持是英国工业化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决定因素,C项理解不准确,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提到市场机制,故D项错误。

2.命题点:

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革命的差异性

下面是1810~1812年间英、德、法、美四国机器棉纺业中拥有的纱锭数量的对比示意图。

下列对图中的信息说明正确的是(  )

A.英国已经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B.美国民主制没能推动经济发展

C.法国共和制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D.德国的分裂严重影响了工业化

答案 D

解析 英国于19世纪三四十年代完成工业革命,与材料中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B项不符合史实,故B项错误;法国于1875年确立共和体制,1810~1812年法国处于拿破仑帝国时期,故C项错误;1810~1812年德国还未统一,德国的分裂影响统一市场的形成,因而影响工业化,故D项正确。

3.命题点:

工业革命时代的动力结构变化

下图为1834~1878年西欧某国棉纺织业工人就业情况(%),可用来研究(  )

年份

孩子

男性(13~18岁)

女性(13+)

男性(18+)

1834

13.3

12.5

47.8

26.4

1847

5.8

11.8

55.5

26.9

1850

4.6

11.2

55.5

28.7

1861

8.8

9.1

55.7

26.4

1870

9.6

8.5

55.9

26.0

1878

12.8

7.2

54.7

25.3

A.女性社会角色的转变

B.劳动就业率的增加

C.工人家庭收入的增长

D.非法雇佣童工的现象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不难看出,在工业革命基本完成后,该国女工在棉纺织业的比例始终稳定在55%左右,这就表明女性的社会角色发生了明显的转变,故A项正确。

4.命题点:

唯物史观——辩证看待工业革命的影响

托克维尔指出:

“从这条污浊的排水管中,排出人类工业的最大一股潮流去滋润全世界,从这条肮脏的下水道中,排出纯金的潮流。

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

”对此观点的全面理解是(  )

A.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

B.工业文明创造了环境污染

C.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

D.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

答案 D

解析 材料并未涉及工业文明创造了巨大财富,故A项错误;材料并非说明工业文明创造了环境污染,故B项错误;工业文明开创了世界市场说法有误,且材料未体现,故C项错误;据材料“在这里,人类的发展成就既是最完备的,又是最野蛮的”可知工业文明带来了双重影响,故D项正确。

5.命题点:

工业革命对国民收入分配的影响

下表

英国国民总收入变化表

年份

约1770

约1790~1793

约1830~1835

数额(百万英镑)

140

175

360

英国工人实际工资变化表(即按实际购买力计算的工资,1851年为100。

年份

1755

1797

1835

指数

42.74

42.48

78.69

综合上表可知,在工业革命期间,英国(  )

A.工人实际收入与经济发展同步增长

B.经济快速发展依赖于廉价的劳动力

C.工人生活整体上没有改善

D.社会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知“国民总收入”增长幅度大,工人实际工资增长幅度相对小,这说明国民贫富差距扩大,故D项正确。

题干表格中“国民总收入”两次增加,而工人的实际工资只有一次增加,故不能得出“同步增长”的结论,A项错误;工业革命期间,经济快速发展更多依赖于机器生产的采用、工厂的推广、海外市场的扩大等而不是廉价的劳动力,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表格,工人实际工资有较大增长,C项错误。

课时作业

一、选择题

1.(2017·南京、淮安5月联考,16)蒸汽机刚出现时工艺水平很差,制造和维修存在很大问题,到处找不到合格的机械师,就连瓦特也不是每次都能修好机器。

因此到1830年,1/3的棉纺织厂还以水为动力,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

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瓦特蒸汽机的效率较低

B.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

C.工人阶级对机器的抵制

D.科学研究缺乏社会认同

答案 B

解析 瓦特研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A项错误;“直到机械学科出现,这一状况才有所缓解”表明当时科技理论发展较为滞后,B项正确;题干信息强调的是制造和维修机器存在很大问题,C、D两项与题意无关,排除。

2.(2017·泰州高三阶段性诊断考试,17)下图体现了工业革命机器发明的递进状态。

推动这种“递进状态”出现的主要因素是(  )

A.科学理论的突破B.思想文化的进步

C.政府措施的激励D.市场需求的带动

答案 D

解析 结合材料来看,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是为了解决人工纺纱效率低下问题;水力织布机的发明是为了提高织布效率;瓦特改良蒸汽机是为工业革命开展解决动力难题,每一次技术发明都是为了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促进工业生产以满足巨大的市场需求,故D项正确。

3.(2017·宿迁二模,33)在17到18世纪,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并对河流河床进行综合整治,最终打造成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这些措施(  )

A.引发了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

B.推动了英国对外进行殖民扩张

C.加速了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

D.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

答案 D

解析 英国交通领域上的革命要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动力出现才引发,材料时间不对,故A项错误;据材料“英国在全国各地修建了多条主干道”可得这些措施是在英国本土进行的,不属于对外的殖民扩张,故B项错误;17至18世纪的“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与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确立没有内在的逻辑联系,故C项错误;“四通八达的水陆交通运输网”的形成有利于国内市场的扩大,这为工业革命的发生和发展创造了条件,故D项正确。

4.(2017·靖江二模,33)1819~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从2940万英镑上升到4670万英镑,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其余满足国内需求。

可见,英国(  )

A.社会贫富差距拉大

B.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增长

C.对殖民地市场的依赖性增强

D.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

答案 B

解析 1819~1846年英国棉纺织品的销售额得到迅速的发展,这是由于工业革命促使生产力得到很大的提高,其中每年出口的比例稳定在50%~55%,45%~50%满足国内消费需求,可见英国国内消费能力有较大的提升,故B项正确。

5.(2018·盐城高三模拟)下表反映了19世纪英国的社会经济状况,据此可以合理推论出(  )

时间

社会经济状况

1760~1830年

水渠长度增加了3倍

1850年

英国修建了大约9654千米的铁路

1852年

英国生产的铁总量约为300万吨

1800~1850年

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

A.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

B.19世纪早期的伦敦贫富差距日益扩大

C.交通变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

D.19世纪中期的英国成为“日不落帝国”

答案 A

解析 根据“1800~1850年伦敦的人口增长了236%”可知工业革命导致了城市规模的扩大,故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收入情况,不能推断出贫富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天文地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