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上册复习.docx

上传人:b****1 文档编号:20112189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471.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上册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上册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上册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上册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上册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上册复习.docx

《中考上册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上册复习.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上册复习.docx

中考上册复习

考点:

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化学性质与物理性质

一、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石墨变金刚石是化学变化。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指的是物理变化。

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

颜色、状态、气味;硬度、密度、沸点、熔点、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吸水性

化学性质:

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稳定性、活泼性、酸性、碱性、毒性、腐蚀性

氮气和稀有气体可以做保护气。

这虽然不包含化学变化,但利用了它们的化学性质(稳定性)。

1、下列变化中,物质分子发生变化的是

A.活性炭吸附有毒气体  B.液态水受热变成水蒸气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  D.二氧化碳气体溶解在水里

2、下列物质性质的描述中,属于物理性质的是

A.甲烷可以在空气中燃烧B.氮气可以用作保护气

C.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D.铝具有良好的延展性

考点:

常见仪器及化学实验基本操作

注意:

书写仪器名称时不能有错别字

常考:

酒精灯使用、倾倒液体、取固体药品、试管、蒸发皿、胶头滴管、量筒读数、托盘天平使用、玻璃棒的使用、仪器连接装配、装置气密性检查

1.化学实验既要操作规范,更要保障安全。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给液体加热B.取用固体粉末C.闻气体气味D.滴加液体

2、化学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对化学实验结果、实验过程的师生安全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必须先         ,后集中加热。

(2)点燃可燃性气体(如H2、CO等)时,都要先         ,后点燃。

(3)清洗加热后的试管时,应先_____________后再冲洗。

(4)燃着的酒精灯内酒精不足时,添加酒精前应先后再添加酒精。

3.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的是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别二氧化碳和氮气B.用蒸馏水区别氧化铜粉末和铁粉

C.用二氧化锰区别过氧化氢溶液和纯水D.用燃烧木炭的方法制备纯净的二氧化碳气体

4、请填写下列空白。

(1)某同学想利用家里的物品进行过滤实验,其中可以用水杯替代__________(填仪器名称,下同),可以用筷子替代_______________。

(2)过滤时,若滤纸没有紧贴漏斗内壁,可能导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过滤后滤液仍浑浊,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点即可)

考点:

空气的成分及其性质与用途、空气污染与防治

一、空气的成分

气体

氮气

氧气

稀有气体

二氧化碳

其他气体和杂质

体积分数

78%

21%

0.94%

0.03%

0.03%

二、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资源

1、氮气:

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溶于水,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化学性质不活泼。

2、稀有气体:

无色、无味的气体,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化学性质很不活泼。

氧气

①动植物呼吸②医疗急救③金属切割④炼钢⑤宇宙航行等

氮气

①超导实验车②化工原料③作保护气④食品充氮作防腐剂等

稀有气体

①保护气②制多种用途的电光源③激光技术④液氦冷冻机等

三、空气污染和防治

1.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项目为:

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和臭氧等。

2.空气污染的危害:

造成世界三大环境问题(温室效应、臭氧层破坏、酸雨)、损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平衡、影响作物生长、破坏生态平衡等。

3.防治空气污染:

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改善环境状况;减少使用化石燃料;使用清洁能源;积极植树、造林、种草;禁止露天焚烧垃圾等。

4.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

二氧化碳、臭氧、甲烷CH4、氟氯代烷等

1、下列各组气体中,均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SO2、CO、NO2BCO2、HCl、N2

CCH4、CO2、H2DHCl、N2、O2

2、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是造成灰霾天气的主要元凶之一。

下列做法中不利于PM2.5治理的是

A发展燃煤发电B研发新能源汽车

C禁止焚烧垃圾D加强建筑工地扬尘控制

3、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分子B.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的气体是氧气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用途D.空气中CO2含量的增加对环境没有任何影响

4、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

B.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

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

D.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

考点:

氧气与常见物质发生的反应以及现象

4P+5O2

2P2O5

实验现象:

在空气中:

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白烟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大量的白烟

C+O2

CO2,

在氧气中:

剧烈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在空气中:

发红,放热。

做木炭燃烧实验时,燃烧匙应慢慢从瓶口向瓶底伸入(充分利用瓶内的氧气)。

S+O2

SO2,

在空气中:

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在氧气中:

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的火焰,放出热量、生成一种带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实验时,要在瓶底装少量水(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

3Fe+2O2

Fe3O4,

铁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固体。

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

(注:

集气瓶里要预先装少量水或在瓶底铺上一薄层细沙,是为了防止灼热的生成物溅落使集气瓶瓶底炸裂。

4Al+3O2

2Al2O3

现象:

发出耀眼的白光,放热,生成白色固体

1、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红磷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B、水通电后,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C、生石灰与水反应,放出大量的热。

D、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烈的白光。

2、下列物质能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的是(  )

 

A.

木炭

B.

红磷

C.

铁丝

D.

硫粉

3、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白磷自燃产生大量的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C.细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D.电解水时正极产生的气体比负极产生的气体多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木炭在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学科王

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三氧化二铁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5、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电解水的实验中,正极与负极所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C.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

D.光亮的铁丝伸入硫酸铜溶液中一会儿,其表面有红色物质析出

6、请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A装置中,水的作用。

(2)B装置中,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反应方程式是。

(3)如C装置所示。

①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操作的方法是:

把加热到红热的木炭由瓶口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

②证明木炭与氧气发生了化学反应的方法是。

考点:

氧气的性质、制取、催化剂

一、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实验原理】4P+5O2

2P2O5

【实验装置】如右图所示。

弹簧夹关闭。

集气瓶内加入少量水,并做上记号。

【实验步骤】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立即伸入集气瓶中,并塞紧塞子。

③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实验现象】①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②放热;③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沿着导管进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空气总体积的1/5。

【实验结论】①红磷燃烧消耗空气中的氧气,生成五氧化二磷固体;②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注意事项】

1.红磷必须过量。

如果红磷的量不足,集气瓶内的氧气没有被完全消耗,测量结果会偏小。

2.装置气密性要好。

如果装置的气密性不好,集气瓶外的空气进入集气瓶,测量结果会偏小。

3.冷却后再打开弹簧夹,否则测量结果偏小。

4.不能用木炭、铁丝或硫代替红磷!

原因:

木炭和硫燃烧尽管消耗了瓶中的气体,但是产生了新的气体,气体体积不变,容器内压强几乎不变,水面不会有变化。

铁丝在空气不能燃烧

二、氧气的性质

【物理性质】密度略大于空气的密度。

不易溶于水。

气态的氧是无色无味的,液态氧和固态氧是淡蓝色的。

【化学性质】氧气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氧气具有助燃性和氧化性。

氧气的检验方法:

把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如果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证明是氧气。

三、氧气的制取

1、工业制法(分离液态空气法)

原理:

利用液态氧和液态氮的沸点不同。

——物理变化(蒸馏)

2、氧气的实验室制法(化学变化)

注:

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思路:

(原理、装置、检验)

(1)发生装置:

由反应物状态及反应条件决定:

①反应物是固体,需加热,制气体时则用高锰酸钾制O2的发生装置。

②反应物是固体与液体,不需要加热,制气体时则用制CO2的发生装置。

(2)收集方法:

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决定:

①难溶于水用排水法收集CO只能用排水法

3密度比空气大(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上排空气法CO2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

③密度比空气小(或相对分子质量<29)用向下排空气法

双氧水(过氧化氢)制取氧气

2H2O2MnO22H2O+O2↑

注:

MnO2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起催化作用

注意事项:

①、分液漏斗可以用长颈漏斗代替,但其下端应该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中逸出;

③、气密性检查:

用止水夹关闭,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向漏斗中加入水,水面不持续下降,就说明气密性良好。

⑤、该装置的优点:

可以控制反应的开始与结束,可以随时添加液体。

用高锰酸钾、氯酸钾制取氧气

2KClO3

2KCl+3O2↑

2KMnO4

K2MnO4+MnO2+O2↑

操作步骤:

(连)查、装、定、点、收、离、熄。

①连接装置:

先下后上,从左到右的顺序。

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将导管的一端浸入水槽中,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若水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证明装置不漏气。

松开手后,导管口出现一段水柱。

③装入药品:

按粉末状固体取用的方法(药匙或纸槽)

④固定装置:

固定试管时,试管口应略向下倾斜;铁夹应夹在试管的中上部

⑤加热药品:

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在反应物部位用酒精灯外焰由前向后加热。

⑥收集气体:

a、若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气体,当气泡均匀冒出时再收集,刚排出的是空气;水排完后,应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小心地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密度比空气大)(防止气体逸出)

b、用向上排空法。

收集时导管应伸入集气瓶底部(为了排尽瓶内空气)

用排水法收集时,导管放在集气瓶口

⑦先将导管移出水面

⑧再停止加热

易错事项:

a).试管口要略微向下倾斜:

防止生成的水回流,使试管底部破裂。

b).导气管伸入发生装置内要稍露出橡皮塞:

有利于产生的气体排出。

c).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气管

d).排气法收集气体时,导气管要伸入接近集气瓶底部:

有利于集气瓶内空气排出,使收集的气体更纯。

e).实验结束后,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然后熄灭酒精灯:

防止水槽中的水倒流,炸裂试管。

收集方法:

①排水法(不易溶于水)

②向上排空法(密度比空气大)

检验、验满:

检验: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发现木条复燃,说明是氧气;

验满:

用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证明已满。

三、催化剂:

1、概念:

在化学反应中能改变其他物质的反应速率(加快或变慢),但本身的化学性质和质量在反应前后没有发生变化的物质。

2、特点:

两不变(质量、化学性质)、一改变(反应速率)

1、下列有关氧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中,可以将红磷换成硫粉

C氧气易于多数金属发生反应,生成金属氧化物

D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是可燃物

2、下图依次是实验室制取、收集、检验氧气和验证其性质的装置,其中无法达到目的的是

3、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氧气在氧化反应中提供氧,它具有氧化性

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C.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反应,释放能量,维持生命活动

D.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是因为温度升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5、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纯净氧气时,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

B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放出时就立即收集,防止生成的气体跑掉

C把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固定在铁架台上

D加热时,先要移动火焰,使试管均匀受热,然后再集中加热

6、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和化学性质都不变

B.催化剂可以提高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C.催化剂可以降低某些化学反应的速率

D.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过氧化氢

氯酸钾

7、右图图示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1)其中不是通过化学变化获得氧气的途径是:

氧气

高锰酸钾

空气

(2)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实验室里既可用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在加热条件下使其分解制取氧气,也可用如图装置,通过分解过氧化氢(H2O2)来制取氧气。

请你根据已学化学知识和经验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化学方程式:

(2)写出如图装置中仪器a的名称:

(3)与高锰酸钾(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相比,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优点是:

(4)收集氧气的方法还可用法,你选择此方法的理由是:

还可用哪种方法收集氧气,理由是:

,什么时候才能收集气体

(5)如图发生装置还可以用于制取的气体有。

(6)停止加热前先将导管从水中移出的原因是 

(7)如何检查装置气密性:

11、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a

b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

a;b。

(2)请写出实验室分别用上图中的A和B两套发生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各一个:

;。

(3)请求算欲制取9.6g氧气,最少需要取用g氯酸钾。

(4)当使用A和E装置组合制取氧气时,实验结束时应先从水槽中移出导管,后熄灭酒精灯,目的是。

若需要回收反应后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可采取的步骤是:

溶解、、洗涤、干燥。

12、某同学在实验室用以下装置制备氧气并探究氧气的性质。

(1)该同学制备氧气时应选用的药品是(限选:

H2O2溶液、MnO2、KMnO4),生成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2)下列制取和收集氧气操作错误的是(填字母)。

A.将药品用纸槽装入试管中

B.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里,然后加热,立即收集氧气

C.等到气泡连续且均匀时,再将导管口移入集气瓶

D.待集气瓶充满氧气,在水中盖好玻璃片后,再移出水面

E.收集完成后,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熄灭酒精灯

F.收集完成后,先熄灭酒精灯,再将导管移出水面

(3)收集完成后,该同学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浅紫红色,产生该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4)该同学用燃烧匙放少量硫,加热,直到燃烧,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里,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硫分别在空气里和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燃烧反应的剧烈程度与有关。

考点:

物质的分类

1、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单质的是

A氯化钾、铁B空气、水

C医用酒精、氢气D冰水混合物、氧气

2、若“

”和“

”代表两种元素的原子,则下图中表示单质的是()

A.

B.

C.

D.

3、下列物质中,属于化合物的是

A海水B铜C氧化铁D氢气

4、下列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A.CO和C60都属于化合物B.煤和石油都属于化石燃料

C.H2O和C2H5OH都属于氧化物D.自来水和蒸馏水都属于纯净物

考点:

水的净化;水的组成;硬水与软水

一、水、纯净水、蒸馏水、冰水混合物都是纯净物;自然界的水、矿泉水、盐水、糖水、雪碧饮料等都是混合物

二、净化水的方法:

沉淀、过滤、吸附、蒸馏

1、沉淀(吸附沉淀):

试剂:

明矾

净水原理:

利用明矾溶于水形成的胶状物对水的杂质进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的目的。

2、过滤①适用范围:

用于分离难溶性固体与液体(或可溶性固体)

②操作注意事项:

“一贴二低三靠”

“一贴”:

滤纸紧贴漏斗的内壁

“二低”:

(1)滤纸的边缘低于漏斗口

(2)漏斗内的液面低于滤纸的边缘

“三靠”:

(1)漏斗下端的管口紧靠烧杯内壁

(2)用玻璃棒引流时,玻璃棒下端轻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3)用玻璃棒引流时,烧杯尖嘴紧靠玻璃棒中部

③仪器:

铁架台、烧杯、玻璃棒、漏斗玻璃棒的作用:

引流作用

④过滤后,滤液仍然浑浊的可能原因有:

A承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B倾倒液体时液面高于滤纸边缘C滤纸破损

3、吸附常用的吸附剂: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除去水的难溶性杂质、色素和异味。

4、蒸馏:

利用液体沸点不同将液体分离的方法

三、硬水与软水

1、定义:

硬水是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例:

井水

软水是不含或含较少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

例:

开水

2.鉴别方法:

用肥皂水,有浮渣产生或泡沫较少的是硬水,泡沫较多的是软水

3.硬水软化的方法:

蒸馏、煮沸

4.长期使用硬水的坏处:

浪费肥皂,洗不干净衣服;锅炉容易结成水垢,浪费燃料,易使管道变形甚至引起锅炉爆炸。

水的净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沉淀、过滤、吸附、蒸馏(均为物理方法),其中净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馏;既有过滤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净水剂是活性炭。

四、水通电分解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可用肥皂水区别硬水和软水B.过滤可以使硬水变软水

C.可用适量杀虫剂消毒自来水D.长期饮用硬水可以补钙

2、下列关于电解水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电解水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约为2:

1

B水的生成和分解实验,都可以证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C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玻璃管内得到的气体能在空气中燃烧

D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说明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4、水是生命之源。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明矾具有一定的净水能力

B.硬水通过蒸馏可以转化为软水

C.在活性炭净水器里,活性炭起到了吸附和过滤水中杂质的作用

D.将河水经过沉淀、过滤、活性炭吸附等净化处理后,所得的水是纯水

5.用右图的简易净水器处理河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能杀菌消毒B.能得到蒸馏水

C.能把硬水软化为软水D.活性炭起吸附杂质的作用

6.下列关于电解水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A.正极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是氢气

B.负极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燃烧更旺

C.两电极相连的玻璃管上方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

V(H2):

V(O2)=2:

1

通电

D.电解水的化学方程式为:

2H2O══O2↑+2H2↑

7、今年我国西南地区出现了严重的干旱,缺水给当地居民的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分子是由氢分子和氧原子构成的B.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C.大量使用化肥和农药,不会造成水体污染D.浑浊的河水经过滤后可得到纯净物--水

8、井水中通常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如果想知道某井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以用___________检验。

为降低水的硬度,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自然界中的水都不是纯水,下列方法能得到纯水的是(  )

 

A.

吸附

B.

沉淀

C.

过滤

D.

蒸馏

10、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11、水系生命的重要物质之一,天然水需净化才能饮用,下图是水厂净化水的过程:

(1)下列属于该自来水厂净水方法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沉淀B.过滤C.消毒D.蒸馏

(2)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的水属于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在沉淀池中,高硬度的水加入生石灰后可适当降低硬度.生石灰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取水后加入絮凝剂(明矾)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漂白粉【有效成分为:

次氯酸钙,化学式Ca(ClO)2】可用于饮用水消毒。

工业上制备漂白粉是把氯气通入石灰乳【化学式为:

Ca(OH)2】中,反应生成氯化钙、次氯酸钙和水,请根据以上信息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考点:

物质的微观构成和宏观组成

一、构成物质的微粒:

分子、原子等微粒

1、由分子构成的物质:

例如水、二氧化碳、氢气、氧气等物质

2、由原子构成的物质:

金属、稀有气体、金刚石、石墨等物质

3、由离子构成的物质:

4、物质构成的描述:

物质由××分子(或原子)构成。

例如:

铁由铁原子构成;氧气由氧分子构成。

二、分子

1、基本性质:

⑴质量、体积都很小;

⑵在不停地运动且与温度有关。

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例:

水的挥发、品红的扩散;

⑶分子间存在间隔。

⑷同种物质间分子的性质相同,不同物质间分子的性质不同。

2、分子的构成:

分子由原子构成。

分子构成的描述:

①××分子由××原子和××原子构成。

例如:

水分子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

②一个××分子由几个××原子和几个××原子构成。

例如:

一个水分子由一个氧原子和二个氢原子构成

3、含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例:

氢分子是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三、原子

1、含义: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

例:

氢原子、氧原子是电解水中的最小粒子

2、分子与原子的比较

分子

原子

定义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微粒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

性质

体积小、质量小;不断运动;有间隙

联系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分子、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

区别

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3、化学反应的实质:

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1、下列物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

A氯化钠B硫酸铜C铝D过氧化氢

2.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带电的微粒都称为离子B.镁离子的符号是Mg2+

C.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微粒D.原子是化学变化的最小粒子

3.生活中的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闻到成熟菠萝蜜散发出的浓浓香味,说明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交通运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