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111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7.0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docx

高考地理二轮专题复习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第2课时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导学案

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与能量交换

大气圈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第二课时:

全球气压带与风带、分析判断气候类型

【知识构建】

考试说明关于本课的“考试要点”是“气压带与风带”。

其具体要求包括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二是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三是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成因及分布。

其框架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

 

 

【教学目标】

1.绘制全球气压带、风带示意图,了解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分析其分布、移动规律及对气候的影响,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读冬、夏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分析海陆分布对气压带的影响,理解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影响。

3.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4.通过拓展训练题达到对考试要点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5.读图说出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的一般规律、结合气候统计资料说出主要气候类型的特点。

6.理解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能够分析主要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7.掌握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能够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主要气候类型。

8.利用近几年高考试题中的典型试题进行解题训练,归纳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重难点分析】

本节的重难点内容是“全球的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及其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和“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1、复习重点:

理解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分析其对世界气候的形成产生影响。

气候类型判断的一般步骤和方法,即根据气候的分布、成因、特征等方面判断气候类型。

2、复习难点:

分析“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西南季风的成因”对学生思维的综合性要求较高,需要通过对众多相关示意图和统计图表的分析、比较、判断。

全球的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季风环流对气候的影响。

【课前准备】

结合《考试说明》,阅读教材,把握主干知识,构建专题内的知识体系。

结合导学案,进行适当的课前训练,记录有疑问的知识点,尽量分清题目训练中出错的原因。

【课堂活动设计】

第一部分:

复习导入设计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考向

分析

投影展示近年来江苏高考题中有关“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的内容和题目。

分析试题涉及的考点,理解高考试题中有关“气压带与风带”“季风环流”问题的切入点和重难点。

高考试题的分析和运用。

会学生深入理解高考考点,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学习

目标

展示

投影展示《考试说明》中关于本部分的考试要点及具体的考试内容,要求学生说出考点关键词。

①朗读考试要点;②说出关键词并根据自己理解简要分析考试要求。

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生学习的有的放矢的能力。

第二部分:

复习内容设计

考点诠释1: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

大气环流

1.大气环流的概念:

全球性有规律的大气运动。

三圈环流和季风环流属于大气环流的组成部分。

2.大气环流的作用:

调节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的热量和水汽分布;对各地的天气和气候有着重要影响。

二、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1.三圈环流:

(1)影响因素:

高低纬受热不均、地转偏向力。

(2)分布情况:

低纬环流(0°-30°),中纬环流(30°-60°),高纬环流

(60°-90°)

(3)三圈环流在近地面的表现:

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赤道低压为轴南北对称,高、低压相间分布,中间为风带。

探究活动1: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气压带、风带的布和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①投影如图2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示意图”,以及如图3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

②展示导学问题:

请在图2中填写A、C、E、G气压带的名称,画出B、D、F风带的风向。

全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有何特点?

图中气压带的成因是否相同?

气压带和风带各有何特点?

根据图3分析气压带、风带有何移动规律?

结合实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完成表1-3。

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绘图并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

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如表1所示。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填写表3、表2和表3。

④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绘图和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掌握绘图技能,提高读图分析能力,建构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知识,并培养协作能力。

[内容解析]图2为“气压带、风带的形成与分布示意图”,由图可知,从赤道到极地在立体方向上存在三圈环流,而从赤道到极地在近地面上存在四个气压带和三个风带。

不同的气压带和风带因大气运动状况不同而具有不同的属性,在其影响下出现不同的天气、气候特征。

图3所示的“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示意图”,由图中二分二至日气压带、风带分布的位置可得出结论:

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就北半球而言,大致夏季偏北,冬季偏南。

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常又会使同一地区在不同季节表现出不同的天气、气候状况。

如地中海气候区,夏季受副热带高压带控制,炎热干旱;冬季受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再如,热带草原气候正处在赤道低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地区,干湿季明显交替。

(注意:

气压带和风带都指近地面的情况,而不是高空。

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对气候的影响

表1气压带的特点

气压带

成因

特征

气流

属性

极地高气压带

副极地低气压带

副热带高气压带

赤道低气压带

表2风带的特点

风带

风向

属性

信风带

西风带

极地东风带

表3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对气候影响的实例

气候类型

大气环流状况

降水特征

热带雨林气候

常年受控制

雨型

温带海洋性气候

位于温带大陆海岸,常年受带影响

地中海气候

位于亚热带大陆海岸,夏季受控制,冬季受带影响

雨型

热带草原气候

夏季受带影响,冬季受控制

雨型

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

夏季盛行来自海洋的风,

冬季盛行来自大陆内部的风

热带沙漠气候

常年受带或带控制,降水稀少

雨型

读图训练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图的判读。

1.说出数字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2.与杭州白昼时间最短的时刻相一致的是

3.说出数字代表的气压带、风带名称。

[典型例题1](2011年江苏卷)

图5为北非简图,图6为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统计图。

读图回答问题。

 

(1)甲、乙两地气温和降水的差异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试从气压带、风带的

移动规律分析产生上述差异的原因。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影响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①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典型例题1的图(图4和图5)。

②教师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进行评价。

③提炼解答同类试题的思路、技巧和方法。

使用多媒体投影展示图5,教师进行图形变换的解读,指出本题的命题意图。

①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典型例题1。

②学生说出解题思路和所选答案,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

①选择江苏高考题中的典型例题进行解题训练。

②指导学生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模。

③使学生形成成熟的思维体系和稳定的解题方法。

答案:

(1)降水:

甲地降水多,主要分布在冬半年;乙地降水少。

气温:

乙地全年高于甲地;乙地年较差大于甲地。

(2)甲地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冬季受湿润的西风影响;乙地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信风带控制

思路点拨:

本题考点定位是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1)气温差异主要从气温高低与气温年较差回答;降水差异要从降水量多少,降水的季节分配两方面回答;第

(2)题原因甲地位于地中海沿岸,受副热带高气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乙地位于北回归线附近的热带荒漠带,常年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或者信风带控制。

三、季风环流的形成及其影响

探究活动2: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研讨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表4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半球

月份

形成原因

气压中心

大陆

海洋

北半球

7月

带被大陆压切断

低压

和亚速尔高压

1月

带被大陆压切断

高压

阿留申和冰岛低压

南半球

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气压带基本上呈状分布。

 

表5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比较

项目

东亚季风

南亚季风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冬季风

夏季风

风向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北半球)

蒙古、西伯利亚

印度洋(南半球)

成因

特点

 

冬季风强于夏季风

夏季风强于冬季风

范围

中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

中南半岛、印度半岛、菲律宾、我国云南南部和海南岛

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亚热带季风气候区:

一年两熟或三熟;温带季风气候区: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两季播种,旱季收获

有利:

;不利:

等灾害

教学

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及季风环流

投影图7“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图8“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和图8“亚洲季风示意图”。

展示导学问题:

观察图7、图8,北半球气压带分布有何特点?

形成原因是什么?

完成表4。

图9中左右两图分别表示什么季节?

判断的依据是什么?

比较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完成表5。

③对学生的学习进程进行及时指导。

④对交流的成果组织评议,最后教师给予准确评价。

①小组内每一位成员先自主学习,读图思考教师提出的导学问题,并在自己的学案上填写表4和表5内容。

②小组内交流,讨论,提出新的疑问。

讨论过程中记录员及时填写“小组合作学习研讨过程记录表”。

③小组组长整合每个成员的个人观点,完善表4和表5。

④2-3个小组分别投影已经完成的比较表,并让发言人交流小组成果,其他组可提出补充意见,发言人回答其他组成员的质疑。

通过合作学习,加强生生互动,增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协作精神,同时使学生学会从图中提取有效信息,增强读图分析能力和解题能力,也有助于学生对该重点知识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内容解析]图7表示“一月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图7表示“七月海平面气压分布示意图”,这两幅图直观的反映了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由于海陆之间热力性质的差异,形成了冬夏海陆气压活动中心,从而使实际的气压带往往不能呈现出明显的带状分布,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也因此表现出不同的特点。

图9为“亚洲季风示意图”,季风环流是全球性大气环流的重要组成部分。

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使原本分布对称的气压带和风带受到破坏,形成冬、夏海陆大气活动中心,这些高、低气压中心,其强弱随季节而消长,位置随季节而移动,进而形成了季风环流,影响着世界各地的天气和气候。

季风环流以亚洲最为典型,通过对东亚和南亚季风的比较分析,突出季风环流的成因、冬夏季风的风向、特点以及季风环流的影响。

[典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