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0518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33.2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docx

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深度解读

2020年安徽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

答案解析与深度解读

你拿到的试卷满分为150分(其中卷面书写占5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运用(35分)

1.默写。

(10分)

(1)日月之行,。

(曹操《观沧海》)

(2),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谈笑有鸿儒,。

(刘禹锡《陋室铭》)

(4),千里共婵娟。

(苏轼《水调歌头》)

(5)白居易《钱塘湖春行》中,描写春天鸟类活动的句子是∶

“,。

(6)《岳阳楼记》中,表现了范仲淹以天下为已任、苦已为人的精神品格的句子是:

“,。

(7)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生动形象地诠释了中华民族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参考答案】

(1)若出其中

(2)忽如一夜春风来(3)往来无白(4)但愿人长久(5)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6)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每空1分。

有添字、漏字、错别字的,该空不得分)

【素养落地】

本题要求考生默写的句子都出自古代名家的经典作品,其文学性和思想性都彰显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命题体现了"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语文试卷名句默写是古诗文中富有文采或体现主旨的重点句子,这些句子在古代诗词曲中优美或富有哲理。

前4题属于直接默写,后3题属于理解性默写。

相比于往年,今年的古诗文默写比较简单,没有难写的字,理解性默写也比较浅显。

容易错的字是“谁家新燕啄春泥”中“燕”。

古诗词中“雁”和“燕”的区别燕是春天的信使,因此“新燕”是早春常见的意象。

燕读yān时,通常做地名,燕然山这个地名在边塞诗或者描写戍边的诗歌中经常出现,比如:

范仲淹《渔家傲》“燕然未勒归无计”,王维《使至塞上》“都护在燕然”等。

雁在在古诗中主要有两种意象:

一是寄托诗人对故乡的思念。

如范仲淹的《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二是,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

王湾《次北固山下》中“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我们在平时教学中,对于这些学生易错的字我们能从理解入手,就能大大降低学生的出错率。

2.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题。

(11分)

一位本地人告诉我,这些生长在石缝里的松树,根部能够分泌一种酸性的物质,腐蚀石头的表面,使其化为养分被自己吸收。

为了从石头里寻觅生机,也为了牢牢抓住绝bì,以抵抗不期而至的狂风的撕扯与摧折,它们的根日日夜夜与石头bó斗着,最终不可思议地穿入坚如钢铁的石体。

细心便能看到,这些松根在生长和壮大时常常把石头从中挣裂!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1)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4分)

分泌()绝bì()bó()斗腐蚀()

(2)"不期而至"中"期"的意思是()(3分)

A.规定的时间或一段时间B.约定时日

C.盼望,希望D.一周年,一整月

(3)画线句子运用了、的修辞。

(2分)

(4)请把下面句子改为陈述句。

(2分)

还有什么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参考答案】

(1)mì壁搏shí(4分。

每空1分)

(2)B(2分。

每空1分)

(3)拟人、比喻(2分。

每空1分)

(4)没有什么(别的)树木有如此顽强的生命力。

【素养落地】

(4)题要求考生将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为确保句意不变,考生须熟知句式变换的内在规律,这就要求考生加强对语文基础知识,特别是语言知识的学习,并注重对语言基础知识的运用。

命题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1)本题主要考查字音字形。

“泌”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

bì和mì,其中读bì时只在地名“泌阳”读,根据新华字典该字的释义即可判断出此处的读音。

“腐蚀”中的“蚀”只有一个读音。

两个汉字的书写也比较简单。

(2)解释“不期而至”中的“期”,可以联系《陈太丘与友人期》中的“期”,这个字在那篇课文中是重点强调的字。

该题是典型的题在书外,答案在书中。

(3)修辞手法考查。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但经常考到的无外乎比喻、拟人、排比等,尤其是比喻、拟人修辞,考查到的几率非常大。

(4)把反问句改为一般的陈述句,方法是:

将肯定句中的肯定词(是、能、会、有等)改为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将否定句中的否定词(不是、不能、不会、没有等)改为肯定词(是、能、会、有等);在反问句上删除反问语气词“怎么”“难道”和句尾疑问助词“呢”“吗”;句末的问号改为句号。

3.九年级

(1)班开展"走进博物馆"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与。

(14分)

(1)请按提示修改"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6分)

实践活动注意事项

敬爱的同学们∶

为保证本次活动顺利开展,请注意以下事项。

1.严格尊重活动安全的各项规定,确保人身、财物安全。

2.按照规定的时间,准时到达指定地点。

3.举止文明,保持安静,听从指挥,有序参观。

4.仔细观察,认真听讲,勤于记录,积极参与互动。

2019年10月15日

九年级

(1)班班委会

 

①注意事项中用语不得体的一处是"",应改为""。

(2分)

②画线的句子有语病,请你修改。

(2分)

③注意事项的格式有一处不规范,请提出修改意见。

(2分)

(2)下面是活动中的三道题,请你回答。

(8分)

①在"建筑文化展厅",导游介绍古代建筑亭、台、楼、阁时,给同学们出了一道题,请你填写相应建筑的名称。

(3分)

欧阳修宴饮,笑谈“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陈子昂驻足慨叹“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崔颢置身吟咏“日幕乡关何处是?

烟波江上使人愁”;王勃凭栏藤王阁,激赏“落霞与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②在"文化名人展厅",展示屏上有一道古代文化名人“名”与“字”的搭配题,请你将正确选项填入表格。

(3分)

文化名人

诸葛亮

杜甫

辛弃疾

A.幼安B.子美C.孔明

③在"戏曲文化展厅",大屏幕正在播放鲁迅小说《社戏》中演戏场景的视频,视频里有一个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还有一个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

这两个角色分别是“小旦”“老生”中的哪一个?

请你回答。

(2分)

涂成黑脸挂着长胡子的男子是;咿咿呀呀唱戏的年轻女子是。

【参考答案】

(1)①敬爱的同学们同学们(亲爱的同学们)②将“尊重”改成“遵守”(或直接写出正确的句子)③将日期和署名调换位置

(2)①醉翁亭幽州台黄鹤,

(3)老生小旦

【素养落地】

本题通过主题活动的形式综合考查考生多方面的能力。

不仅考查考生的语文基础知识,还通过设置具体情境引导考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中。

命题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题考查考生修改应用文的能力。

解答第①题,要注意"敬爱"一词是晚辈对长辈、下级对上级的敬语,而该实践活动的主体是学生,故用"敬爱的同学们"不得体,应删去"敬爱的"或改为"亲爱的同学们"。

解答第②题,首先分析画线句的句子结构,确定语病类型;然后按要求进行修改。

分析画线句可知,"尊重"与"规定"不搭配,应将"尊重"改为"遵守"。

解答第③题,要注意日期和署名的位置,应是署名在上,日期在下。

故将署名和日期调换位置即可。

(2)题考查考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掌握。

解答第①题,考生只要知道欧阳修的《醉翁亭记》、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崔颢的《黄鹤楼》,就不难写出正确答案。

第②题考查对名人的"字"的掌握。

统编教材中诸葛亮的《诫子书》、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辛弃疾的《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的注释部分均有对作家的具体介绍,考生只要平时注意积累,便不难写出答案。

第③题考查对戏曲知识的掌握。

"老生"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在古典戏中挂髯口(胡须);"旦"扮演女子,有青衣、花旦、老旦、武旦等区别。

由"挂着长胡子的男子"可知,该角色是"老生";由"年轻女子"可知,该角色是"小旦"。

考生据此填写即可。

二、阅读(55分)

请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一】(22分)

十八岁的时候,祥子便跑到城里来。

带着乡间小伙子的足壮与诚实,凡是以卖力气就能吃饭的事他几乎全做过了。

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

做别的苦工,收入是有限的;拉车多着一些变化与机会,不知道在什么时候与地点就会遇到一些多于所希望的报酬。

自然,他也晓得这样的机遇不完全出于(),而必须人与车都得漂亮精神,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

所差的是他还没有跑过,不敢一上手就拉漂亮的车。

但这不是不能胜过的困难,有他的身体与力气做基础,他只要试验个十天半月的,就一定能跑得有个样子。

然后去买辆新车,说不定很快就能拉上包车,然后省吃俭用个一年二年,即使是三四年,他必能自己打①上一辆车,顶漂亮的车!

看着自己年轻的肌肉,他以为这只是时间的问题,这是必能达到的一个志愿与目的,绝不是梦想!

再来看看祥子的身材,他的身量与筋肉都发展到年岁前边去。

二十来岁,他已经很大很高,虽然肢体还没被年月铸成一定的格局,可是已经像个成人了——一个脸上身上都带出天真淘气样子的大人。

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②去,好更显出他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杀好了腰,再穿上肥腿的白裤,裤脚用鸡肠子带儿系住,露出那对“出号”的大脚!

是的,他()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

傻子似的他自己笑了。

按照常规的审美标准,祥子没有什么模样,使他可爱的是脸上的精神。

头不很大,圆眼,肉鼻子,两条眉很短很粗,头上永远剃得发亮。

腮上没有多余的肉,脖子可是几乎与头一边儿粗;脸上永远红扑扑的,特别亮的是颧骨与右耳之间一块不小的疤——小时候在树下睡觉,被驴啃了一口。

他不甚注意他的模样,他爱自己的脸正如同他爱自己的身体,都那么结实硬棒——他把脸仿佛算在四肢之内,只要硬棒就好。

是的,对城里以后,他还能头朝下,倒着立半天。

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

的。

这么说来,祥子确乎有点像一棵树,坚壮,沉默,而又有生气。

他有自己的打算,有些心眼,但不好向别人讲论。

在洋车夫里,个人的委屈与困难是公众的话料。

“车口儿”上,小茶馆中,大杂院里,每人报告着形容着或吵嚷着自己的事,而后这些事成为大家的财产,像民歌似的由一处传到一处。

祥子是乡下人,口齿没有城里人那么()。

设若口齿伶俐是出于天才,他天生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他的事他知道,不喜欢和别人讨论。

因为嘴常闲着,所以他有工夫去思想,他的眼仿佛老看着自己的心。

只要他的主意打定,他便随着心中所开的那条路儿走。

假若走不通的话,他能一两天不出一声,咬着牙,好似咬着自己的心!

祥子决定去拉车,于是就拉车去了。

先赁了辆破车,他要先练练腿。

第一天没拉着什么钱。

第二天的生意不错,可是躺了两天,因为他的脚脖子肿得象两条瓠子似的,再也抬不起来。

他忍受着,不管是怎样的疼痛。

他知道这是不可避免的事,这是拉车必须经过的一关。

过不了这一关,他就不能放胆地去跑。

(节选自老舍《骆驼祥子》)

【注】①打∶买。

②杀进腰∶把腰部勒得细一些。

③一边儿∶同样的。

①挺脱∶北京方音,强劲结实,挺括舒展。

4.在文中括号内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偶然毕竟灵敏B.忽然无疑灵敏

C.偶然无疑灵便D.忽然毕竟灵便

【参考答案】

(3分)C

【文章结构】

第①~③段∶交代祥子想拉车的原因及优越的自身条件。

第④段∶交代祥子沉默坚忍的性格。

第⑤段∶交代祥子刚开始拉车的情形。

文章主旨∶刻画了祥子要强、坚忍、沉默、健壮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根据语境选词填空。

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在理解词语意思并通读全文的基础上,结合语境及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分析判断。

"偶然"指事理上不一定要发生而发生的;超出一般规律的。

"忽然"表示情况发生得迅速而又出乎意料。

第一空上下文要表达的意思是拉车与做别的苦工相比,会多一些报酬,但不能依靠"偶然性",只有人和车都漂亮精神,才能遇到识货的人。

故该空应选"偶然"。

"毕竟"表示追根究底所得的结论,强调事实或原因。

"无疑"指没有疑问。

第二空前面写祥子有健壮的体格、想象自己打扮出的出色的车夫模样,据此可知祥子对"成为最出色的车夫"很有信心。

故该空应选"无疑"。

"灵敏"指反应快;能对极其微弱的刺激迅速反应。

"灵便"指(四肢、五官)灵活;灵敏。

根据第三空上文内容可知,该空所填词语是形容祥子的口齿,故此处应选"灵便"。

据此可知,答案选C。

5.从选文看,祥子为什么决定要做车夫?

(4分)

【参考答案】

一是他觉得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二是他相信自己有拉车的资格∶有力气,年纪正轻每点2分。

意思对即可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

作答时,扣住题干中的"为什么决定要做车夫"这个问题,认真阅读文章内容,锁定答题区域。

选文第①段从客观和主观两方面交代了祥子决定要做车夫的原因。

"可是,不久他就看出来,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有货可卖才能遇到识货的人"从客观方面交代原因,即与做别的苦工相比,拉车是件更容易挣钱的事。

"想了一想,他相信自己有那个资格∶他有力气,年纪正轻·……绝不是梦想"从主观方面交代原因,即他有力气,年纪正轻。

考生据此分点概括作答即可。

6.请赏析下面两段文字。

(6分)

(1)看着那高等的车夫,他计划着怎样杀进他的腰去,好更显出他铁扇面似的胸,与直硬的背。

扭头看看自己的肩,多么宽,多么威严!

(从描写方法的角度)

(2)这样立着,他觉得,他就很像一棵树,上下没有一个地方不挺脱的。

(从语言运用的角度)

【参考答案】

(1)在心理描写中融人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地塑造了样子身体健壮、充满自信的形象。

(描写方法2分,答出两种即可,表达效果1分)

(2)运用比喻手法,使用表现力很强的北京方言词汇“挺脱”以及双重否定句,将祥子身体结实的特点充分凸显出来,同时形象地表现祥子自信的心理。

(语言应用方式2分,答出两种即可,表达效果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赏析句子。

(1)题要求从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

认真品读句子,分析该句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计划着"是心理描写;对"胸""背""肩"等的描写,是外貌描写;"扭头""看看"等,是动作描写。

综合运用这几种描写方法,写出了祥子身体的健壮。

联系下文"他无疑可以成为最出色的车夫"一句可知,该句还突出了祥子充满自信的形象特点。

(2)题要求从语言运用的角度赏析句子。

语言运用包括用词、句式、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

分析该句可知,可从修辞手法、用词、句式等方面进行赏析。

答题格式为∶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句式,"××"一词富有表现力,生动地刻画了(塑造了)……的形象,表现了……的心理(情感)。

考生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7.从整本书看,祥子的形象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你认为造成这种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请用两三句话加以概括。

(6分)

【参考答案】

从一个老实、健壮、坚忍、自尊要强的“骆驼”变成了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4分。

意思对即可)

原因:

祥子的悲剧,是他个性弱点造成的,更是他所处社会压迫的结果。

(2分。

只要答出个性、社会两方面的原因即可,每空1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名著人物形象变化及原因的分析。

从题干"从整本书看"来看,解答此题,考生首先要有《骆驼祥子》全书阅读的积累,然后抓住"变化"和"原因"两个关键词组织答案。

祥子来自农村,他老实、健壮、坚忍、自尊要强。

来到北京后,选择拉洋车谋生。

他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一辆自己的洋车。

但是希望一次又一次破灭,他最终变成一个麻木、潦倒、狡猾、自暴自弃的"行尸走肉"。

分析原因时,既要结合小说的思想主旨,即深刻揭露了当时社会现实的黑暗,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又要联系祥子的人性弱点。

8.《骆驼祥子》中,除主人公祥子外,还刻画了其他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其中有泼辣而有心计的,有残忍霸道的车厂老板____,还有被祥子看作"孔圣人"的。

(3分)

【参考答案】

虎妞刘四爷(刘四)曹先生

【素养落地】

本题以名著文本阅读为载体,拓展延伸考查考生对名著中形象鲜明的人物的掌握。

这就要求考生在平时阅读名著的过程中对其中的人物进行总结记忆,并对其形象特点进行分析总结。

命题体现了"审美鉴赏与创造""文化传承与理解"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名著知识积累。

解答本题,考生要根据题干给出的人物形象的特点填写相对应的人物。

虎妞是祥子的老婆,一个泼辣而有心计的女人。

刘四爷是虎妞的父亲,人和车厂的老板,残忍霸道。

曹先生是一个平凡的教书人,既认识字,又讲理,被祥子看作"孔圣人"。

【二】(17分)

材料一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成长,一定意义上就是在重演人类的发展史。

我们的祖先通过劳动实现了人类文明的提升,我们每个人,特别是在儿童阶段的成长,都离不开劳动的淬炼。

《朱子家训》中说:

“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

”可见,古人讲究从细节培养生活自理的劳动习惯,从而保持身体和精神的基本健康。

现在有的家长却不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习惯大包大揽,目的是让孩子多点时间读书学习。

然而,这却剥夺了孩子一个非常重要的全面“学以成人”的机会。

家长这样的做法,并不一定能帮助孩子提升学业成绩,反而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我们必须谨记:

尽管人类文明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现代社会,劳动教育并不只是要锻炼体质,还要让儿童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

这对于德育、智育、体育、美育都有重要影响。

比如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让儿童学习通过劳动创造美的世界,可以提升儿童的审美情趣。

由于劳动教育关涉诸多方面的教育,因此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

(选自韩震《劳动是学以成人的基础》,2019年1月28日《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二2019年长沙市普通中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数据显示∶我市普通中学学生普遍具有正确的劳动价值。

86.79%的初中生和84.14%的高中生能正确认识劳动价值、尊重劳动、崇尚劳动;70.61%的初中生和72.38%的高中生热爱劳动;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将集中作现吃苦耐劳、敬业奋斗精神的“科学家、教师、医生、工程师、警察、军人”等作为自己术来的理想职业。

调研也发现,我市仍有部分学生劳动习惯有待加强。

1.65%的初中生和1.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从不”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26.66%的初中生和26.9%的高中生表示在家中“偶尔”主动做力所能及的家务

(摘自《长沙发布“中小学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2020年4月16日《长沙晚报》)

材料三中华民族是一个勤于劳动、善于创造的民族。

从《尚书》中的“克勤于邦、克俭于家”,到《国语》中的“劳则思,思则善心生”,再到《朱子家训》中的“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诸多古训格言都彰显了勤俭自持的中华传统美德。

当今时代,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形态发生巨大变化。

这就要求劳动教育与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相呼应,挖掘劳动教育新内涵,创新劳动教育形式,鼓励学生运用多学科知识,开展创造性劳动,使新时代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劳动教育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实现道德的提升、智慧的增长、体质的强健、美感的涵养,进一步彰显劳动教育在新时代的综合育人价值。

(选自刘余莉《积极开展新时代劳动教育》,《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有删改)

9.根据以上材料,下列理解和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儿童若缺少劳动,可能会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

B.对儿童而言,劳动教育必须系统、合理地加以推进,因为这会关涉到诸多方面的教育。

C.长沙市普通中学学生中,把工程师作为自己未来理想职业的,初中生比高中生的比例高。

D.材料一阐述了劳动和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材料三阐述了新时代如何积极开展劳动教育。

【参考答案】

(3分)C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材料内容的理解和判断。

解答此题的方法是在原文中逐一找到与选项相关的内容,然后仔细比对,从而判断选项内容的正误。

根据材料二第一段中"68.75%的初中生、76.97%的高中生……作为自己未来的理想职业"一句可知,C项表述有误,故答案选C。

10.材料一第二段采用了多种论证方法,请指出其中的一种,说说它有什么作用。

(3分)

【参考答案】

示例1:

引用论证。

引用《朱子家训》,表明古人重视从生活细节培养劳动习惯,从而论证了家长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重要性。

示例2:

对比论证。

将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与实际结果作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从而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示例3:

道理论证。

分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

(论证方法1分,作用2分)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对论证方法及其作用的把程。

常见的论证方法有道理论证(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等。

文章使用论证方法的目的是论证论点。

因此在分析论证方法作用的时候,要紧扣文章的论点或分论点,并结合各种论证方法的一般作用进行分析。

材料一第二段引用《朱子治家格言》中的话属于引用论证,论证的观点是家长应该让孩子做家务或参加其他劳动。

材料一第二段还运用了对比论证,把家长大包大揽的目的"让孩子多点儿时间读书学习"与大包大揽的结果"可能会让孩子在人格发展上出现不足,难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和责任意识"进行对比,阐述了家长不让孩子接受劳动教育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

此外,该段还运用了道理论证。

剖析家长大包大揽,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危害,论证了"劳动仍然是我们'学以成人'的基础性活动"的观点。

11.请根据上述三则材料,说说新时代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应当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6分)

【参考答案】

(6分)①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

②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先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③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④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

(每点2分,答对3点即可)

【素养落地】

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本及筛选、概括关键信息的能力。

这要求考生在答题时,不仅要全面理解材料内容,还要根据题意锁定关键语段,查找关键句,从中筛选出有用信息,并用简洁的语言进行归纳概括。

命题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思维发展与提升"的学科核心素养。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考生筛选文本信息并概括的能力。

为了达到准确理解文章内容,精准筛选要点,简洁归纳概括这一目的,答题时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①带着题目,通读材料,把握大意。

②对照考题,找到答题区域,筛选出相关的语言材料。

③选好答题角度,组织好答题语言。

④快速浏览全文,验证答案。

由材料一可提炼出"要重视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要让学生在劳动中学会生存,学会合作,学会创造,提高动手能力";由材料二可提炼出"要端正学生劳动价值观,,注意培养学生的劳动习惯";由材料三可提炼出"要使劳动教育适应科技发展和产业变革要求

""要与立德、增智、强体、育美相结合"等。

12.材料一中说“人类往往在劳动中创造美的世界”,请联系你的生活经历,谈谈对这句话的认识。

(5分)

【参考答案】

示例1:

劳动能让我们的学习环境更美,我们打扫卫生,布置教室,张贴书法、绘画作品,使教室更美。

我们要多动,让生活更美好。

示例2∶劳动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更美,我们在庭院、小区栽花种草,使庭院、小区更加舒适、美观。

我们应该多参加劳动,让生活更美好。

(联系生活经历3分,创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PPT模板 > 其它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