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2 文档编号:20103620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docx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

《猎人海力布》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能借助情节梯等,提取主要信息,概括复述故事。

2.紧扣海力布的三次语言,小组合作,视频引路,分角色表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初步学习创造性表演的方法。

教学过程:

板块一:

链接旧知,明确目标1.回顾以前学过的汉族民间故事,如《西门豹》、《除三害》等,引入蒙古族民间故事——《猎人海力布》。

出示课题,齐读。

2.民间故事在老百姓的口耳相传中流传下来,怎么学好它呢?

出示单元导语。

板块二:

借助图示,熟练概述1.回顾长文快读的方法。

2.用这样的方法快速默读课文,看看写了海力布的哪几件事。

3.找出与第一、二个故事相对应的段落,概括故事情节,出示情节梯的格式。

(1)介绍“情节梯”。

(2)借助情节梯,说好文章的主要内容。

4.海力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最能反映他舍己为人品质的是第几个故事?

5.聚焦第二个故事,还有什么办法能帮我们梳理文章写作脉络呢?

(根据学生回答,出示相关图示:

思维导图、表格、鱼骨图等),自己结合第二个故事画一画。

6.看着图示简要复述第二个故事。

板块三:

以读促演,初学方法1.读一读第二个故事,找一找海力布劝说乡亲的语言,划一划。

2.出示海力布的三次语言,比较:

三处语言有什么不同。

3.指导朗读,读出语气:

从急切——急得掉下了眼泪——镇定。

第一次语言:

注意标点符号,两个“!

”——关注重要标点第二次语言:

带着点无奈(发誓)。

——加上动作神态第三次语言:

做好决定,沉着冷静。

——注意感情变化4.四人小组第一次合作,表演三个不同的海力布,模仿他的动作、表情。

(1)出示评价标准:

关注重点标点;

注意情感变化;

加上动作、神态。

小组试演。

(2)小组的第4位同学根据评价标准给星。

5.如果我们来再现当时的场景,海力布这个主角的语言要保留,还要请几个群众演员,可以是谁呢?

他们会有什么表现?

(1)交流,评价标准:

是否符合年龄、身份、生活经验、实际情况。

(2)重点指导老人的语言朗读。

(3)我们刚才演了那么多,书里只用了一句话,(海力布焦急地催促大家,可是谁也不相信他。

)这叫“细化情节。

”(板书:

细化)4.观看动画片片段,仔细观察海力布的表情、动作、语言。

哪些情节你印象最深刻?

交流1:

改叙述性语言为人物语言。

(板书:

修改)交流2:

加入想法、动作、语言、神态。

(板书:

添加)5.小组第二次合作:

演一演,海力布劝说乡亲们赶快搬家的部分,把课文中的情景再现出来。

(1)出示评价标准:

把握故事主干;

细化情节;

添加动作神态语言;

修改叙述方式;

其他方法。

(2)小组试演。

(3)展示,评价。

6.今天,我们重点学习了海力布救乡亲变石头的故事,知道创造性表演要在保留主要人物语言的基础上,运用细化情节,添加语言、神态、动作的方式,这样能使故事变得更生动。

下节课,我们要学着用这样的方法来创造性地复述第一个故事。

反思牛郎织女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重难点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知道《梁祝》《夫妻双双把家还》吗?

2.很好,他们反映的都是民间故事。

(板书:

民间故事)其实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我们早已接触了大量的民间故事。

你知道吗?

3.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再学一个民间故事(板书:

牛郎织女)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这个民间故事的无穷魅力!

二、初读课文,理清故事中的人物及其关系1.自由读课文,找出文中的人物,并在文中圈注。

2.初读汇报:

文中的人物有哪些?

学生说出人物,师板书:

(哥哥嫂子牛郎老牛王母娘娘织女)3.默读课文说说人物之间的关系,并找出文中相应的内容重点读:

(1)哥哥嫂子牛郎课文第1自然段用一个词或一句话说说哥哥嫂子对牛郎的态度。

学生讨论交流。

多指名读与自己表达的词或句子有关的课文内容。

将自己的感受读出来。

用一个词表达自己对哥嫂的情感。

再读

(2)牛郎老牛课文第2自然段,“牛郎照看老牛非常周到,他把一些好的东西都给老牛吃,你看,他让牛吃又肥又嫩的青草。

老牛渴了,牛郎就牵着它到小溪的上游去喝最干净的溪水。

”老牛知恩图报,“那头老牛跟他很亲密,常常用温和的目光看着他,有时候还伸出舌头舔舔他的手。

(板书“舔”,教学“添”)老牛还给牛郎介绍织女,就是对牛郎的一个回报。

老牛还让牛郎在它死后,剥下它的皮,紧急的时候披上它。

(其实这里,作者还使用了一个写作方法——铺垫。

铺垫是为下文的出现而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了它,后文会显得很突然。

)(板书:

铺垫)(3)牛郎织女牛郎在老牛的指点下见到了那位美丽的姑娘了吗?

见面后的结果又向哪发展了?

大声读课文相应的自然段(4-----6自然段)初评牛郎织女。

-------分组讨论交流自己对牛郎织女的印象汇报时说出自己的理由。

启发想像:

如果故事中不出现意外情况,牛郎织女一家的幸福生活将会是什么样的?

小组讨论后写一段描绘牛郎织女幸福生活的话。

代表汇报自己的描述,集体评议。

齐读课文第4--6自然段。

(4)牛郎与王母娘娘在牛郎和织女的婚姻关系上,王母娘娘算是一个破坏者。

读读文中对王母娘娘的描写吧。

“一天,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两个孩子跑过来,死死的抓住妈妈的衣裳,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孩子跌倒在地,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齐飞向天空……”(5)牛郎与喜鹊。

鹊对牛郎来说,是他婚姻的帮助者。

喜鹊搭桥,让牛郎和织女见面,真感人。

(找到喜鹊搭桥的段落,并和同学们一起读。

板书:

喜鹊)三、概括主要内容1.好,借助人物关系,让我们从内容上具体说说《牛郎织女》写了一个()的故事?

2.出示:

《牛郎织女》是一则民间故事,课文主要讲述了孤儿牛郎在的帮助下认识了()。

他们()的生活。

王母娘娘知道后,()。

牛郎(),用竹筐挑着两个孩子去追赶织女。

被王母娘娘()。

从此,(),天长日久,他们()。

3.生交流你们真了不起,通过刚才这样的梳理,我们对“写了什么”既做了细致的分析,又学会了简要的概括。

反思牛郎织女

(二)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会用有关词语造句。

3.观察夜晚的星空,找到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经过写成一篇短文。

教学时间:

两课时第一课时复习导入:

指名复述《牛郎织女

(一)》的主要内容。

牛郎织女后来的生活怎样了呢?

(揭题)一、初读指导:

1.轻声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划出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考虑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4.检查自读情况:

(1)朗读生字,正音。

(2)按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读得正确、流利。

(3)说说各个自然段主要内容。

二、学习第一段:

1.指名朗读,考虑:

这一段主要写什么。

2.从语言文字中体会牛郎织女“日子过得挺美满”。

(男耕女织、辛勤劳动、生儿育女------)3.有感情朗读第一段。

4.考虑本段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三、学习第二段:

1.一天,牛郎去喂牛,发生了什么事?

老牛又讲了什么话?

老牛讲话时的神情怎样?

有感情地朗读老牛的话。

老牛死了,牛郎和织女心情怎样?

小结:

善解人意的老牛离开了牛郎,分手前还留下了“把我的皮剥下来留着,碰到紧急的事,你就披上我的皮------”的话语,也给下文牛郎披上牛皮追织女打下了伏笔。

安排作业:

完成文后习题2,指导书写。

有感情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一、学习第三段:

1.牛郎织女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但织女有时也会发愁,为什么?

2.王母娘娘知道织女下嫁人间有何表示?

3.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王母娘娘神态的句子。

王母娘娘更是气得大发雷霆,发誓要把织女抓回天庭,严厉惩办。

王母娘娘趁牛郎到地里干活,便带领天兵天将闯进牛郎家里,来抓织女。

王母娘娘狠狠一推,两个小朋友跌倒在地。

王母娘娘拽着织女,一起飞向天空。

王母娘娘拔下头上的玉簪往背后一划,霎时间,牛郎的面前出现一条天河。

4.通过王母娘娘的举动,可以看出她是个怎样的人?

5.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读出对不讲骨肉亲情、心狠手辣的专制者的憎恨之情。

6.默读第3-5自然段,划出描写牛郎与织女的句子。

A“织女一边------一边------”朗读体会织女不愿离开人间,不愿与亲人分离的痛苦情感。

B“牛郎-------赶紧------一出屋门就------”朗读体会牛郎的心急如焚。

7.有感情地朗读3-5自然段。

8.第三段讲了几层意思?

概括出每个自然段的小标题。

A知道下落,发誓抓回。

B闯入家里,抓走织女。

C心急如焚,携子追赶。

9.根据小标题说说这段课文的内容。

二、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6、7自然段,考虑这两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想象:

牛郎织女隔着天河相望,他们会想些什么呢?

七月初七在鹊桥相会时又会说些什么呢?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领略课文的意境美和语言美。

三、总结课文:

1.这个故事讲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2.依照“男耕女织,日子美满——老牛诀别,忍痛剥皮——王母知情,发誓追回——闯入家里,抓走织女——心急如焚,携子追赶——划出天河,牛郎被拦——隔河相望,化作星辰——喜鹊搭桥,一年一见”的顺序复述课文。

四、安排作业:

1.造句:

心急如焚——霎时间——2.观察夏夜的星空,找出天河、牵牛星、织女星,将观察的结果写下来。

和板书:

牛郎织女

(二)(生活美满)↓☆(王母娘娘:

残酷、专制)牛郎隔河相望织女(老牛:

病死、剥皮)☆第三单元习作的教学设计一、单元概述:

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民间故事”,导读为“民间故事,口耳相传的经典,老百姓智慧的结晶”。

编者在这个单元安排了两项语文元素的学习训练,一项是“了解课文内容,创造性地复述故事”,另一项是“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

两项语文要素从字面意思来看,就可以发现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一个是由简变繁,一个是由繁到简。

二、理解“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要素。

“缩写”字典解释为“把文学作品改写,使篇幅短小”,从文学的意义来说,缩写就是把内容复杂、篇幅较长的文章压缩,保留主要内容,使人一目了然。

缩写是一种习作的形式,它的前提是在提取主要信息的基础上完成的。

关于提取主要信息,这样基本能力学生在简要复述过程中已经在逐步练习。

课程标准第二学段指出:

学生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而且我们已经初步了解到,四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复述的要求是按照顺序,有详有略的复述,有了这样的基础,学生对于提取主要信息应该不成问题了。

在课程标准里走一圈,虽然没有发现缩写的字样,但是发现一些相关的语句与缩写的关系。

第二学段的阅读能力目标中: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

第三学段: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

从这几句表述中,我们发现缩写是要表达文章的意思,那么和文章主要内容和复述以及梗概就有了关系。

上文已经阐述提取主要信息,缩写故事与复述的关系,这里不再赘述。

下边来谈谈梗概与缩写之间的关系。

梗概的意思为:

粗略;大概,大略的内容、要点或讨论题的主要原则。

看似与缩写差不多,但是细细品味一下,我们就发现,缩写是一种写作方法,而梗概是文章内容的一种呈现方式。

再简单说,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

所以说,二者在本质上是有着区别的。

如果我们都用动词来表示的话,缩写和写梗概的原则也是不一样的:

缩写: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

即不重要的情节简写,重要的情节特写。

3.表达方式不变。

4.不含评论。

写梗概就是按一定的要求,把原文的内容压缩而写成一篇较短的文章的方法。

一篇有血有肉的较长的文章,剔除“血”和“肉”,只保留“主干”但应注意以下几条原则:

1.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起因、经过、结局都不能变。

2.必须体现原文的中心思想,保留原文体裁、重点。

3.原文的表达方式可以改变,可将原文详细描写的内容改为概括叙述,即将描写改为叙述;

还可以将引用的内容改为转述等等。

4.可以评论。

两者的三和四两点有着明显的区别,所以我们在指导学生缩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

部编本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习作指出了具体方法:

摘录、删减、改写、概括。

简单来说无非是“删、留、缩、合、改”,“删”即删掉一些与中心无关或关系不大的内容,不要改变愿意。

“留”即原文中的主要内容,重要情节和关键语句留下。

“缩”指原文中不必要的修饰词限制词删掉,把句子缩短。

“合”即把原文中有关于段进行合并,“改”把原文中不是重要内容的地方,用概括的语言写出来。

我们虽然通过查资料并结合书上所给出的内容,简单总结出了缩写的方法,但是要想指导好学生,我认为,我们还必须清楚的知道,缩写的基本要求:

一要比原文短小,如果有字数要求,就不要超过规定的字数,二应紧紧结合原文的内容,既不增加原文的内容,也不能加入自己的看法、感想和体会,更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

三、要忠实原文的中心,写出原文的情节或主要内容。

四、缩写后的文章,要保持原文的结构层次,并且要首尾贯通,句与句段与段之间要连贯,同时,应尽量保持原文精彩的语句。

五、缩写时原文的人称不能改变。

掌握了缩写的要求,还要掌握缩写的方法,才能写好这类文章。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缩写,要注意:

1.缩写之前,要把文章多读几遍,读懂内容,抓住要点;

2.再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想清楚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减,并考虑连缀成文;

3.缩写后,再和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

简言之,一句话“缩写”就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一个是由丰及简的过程。

“缩写”(写作训练)的设计思路【理解概念】齐读《猎人海力布》1-4自然段缩写,对照原文,看看保留了什么,删减了什么,哪些句子是改写,哪些句子是概括。

从前有一个猎人,名叫海力布。

他热心帮助别人,大家都非常尊敬他。

(删减:

在内蒙古自治区,流传着一个动人的民间故事。

)有一天,海力布打猎时看见一只老鹰抓住一条小白蛇,他急忙救下了小白蛇。

(改写)小白蛇告诉海力布,她是龙王的女儿。

为了感谢海力布的救命之恩,小白蛇要送给海力布许多珍宝。

小白蛇还告诉他,龙王嘴里含着一颗宝石,谁含着那颗宝石,就能听懂各种动物说的话。

不过动物说的话只能他自己知道,如果对别人说了,他就会变成一块石头。

(概括)总结:

在保留原意的情况下,什么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

(故事的引入部分一般可以删去,故事的主人公、起因、经过、结果必须保留)【习作指导】以《猎人海力布》5-6自然段为例,进行讲解:

1.齐读5-6段,说说哪些地方可以删减?

(“敬爱的猎人,您要记住,动物说的什么话,千万不要对别人说。

如果说了,您马上会变成石头,永远不能复活了!

”)2.哪些地方需要改写?

(海力布什么珍宝也没拿,他对龙王说:

“如果您真想给我点儿东西作纪念,请把您嘴里含着的那颗宝石送给我吧。

”)要怎么改?

(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

)3.剩下的内容要用什么方式缩写?

(概括)4.结合上面删减和改写的内容,概括这两个自然段。

(海力布来到龙宫,龙王想送他珍宝表示感谢,海力布什么也没拿,只是要了龙王嘴里的宝石,龙王稍加思索后就给他了。

临走时,小白蛇再三叮嘱海力布不要忘记刚才它说过的话,海力布谢过小白蛇便回家了。

)5.除了把主要内容概括出来之外,还要注意两点:

1.不能改变故事的原意;

2.改写之后的语言必须通顺。

6.学生交流并按方法练习概括其他自然段。

【评价标准】与原文比较一下,看看故事是否完整,情节是否连贯,语句是否通顺【归纳小结】总而言之,缩写故事就是要注意以下三点:

第一,要体现原文的风格和面貌。

也就是说,缩写不允许改变原文的中心思想,不能改变原文的体裁,甚至连人称也不能变。

要保持原文的主要事件,保持原文人物的基本特点。

第二,要按缩写的要求将原文的篇幅缩短或者去掉部分描写语句,或者把有些次要事件加以概括,或者删去无关紧要的介绍。

第三,要衔接自然,使文章成为一个整体。

小结:

综上所述,本单元两个语文要素“创造性复述”(阅读训练)与“缩写”(写作训练)本身也具有内在的联系性。

“创造性”复述表面上是将原本简略的情节说得更具体,而“缩写”则是将较长的故事简洁地表达出来,一个是从简入丰,一个是由丰及简,两者是互为可逆的。

更为深入的思考,本单元在达成这两个语文要素的过程中,学生更为深入的体会到了民间故事的独特魅力,加深了对民间故事主题、内容和表现手法的理解。

也就是说更好地理解了“人文主题”。

单元教学整体设计本单元所有的语文训练都是围绕着“创造性复述”与“缩写”这两个核心语文要素展开,这两个要素分散在课文学习、口语交际、习作,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和快乐读书吧每个板块中,在进行课程设计时,不能按照教材线性的顺序,从前到后照本宣科地去学习,而是应该将其相关内容融入到课程学习的每个环节中,使整个单元的教学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设想如下:

1.民间故事荐读(前置处理)——“快乐读书吧”《中国民间故事》读整本书放在假期,“口语交际”讲民间故事放在每节课前口语交际。

2.单元整体感知——除了读本单元《猎人海力布》、《牛郎织女

(一)》、《牛郎织女

(二)》三篇文章,还可以选择《牛郎织女》除教材之外的其他版本,通过对比进行阅读,发现不同版本牛郎织女故事之间的异同,并对民间故事作整体性的感知。

3.简要复述缩写——《猎人海力布》

(1)学习文本,理解文本,感知形象。

(2)抓住事件,复述故事,指导缩写。

(3)策略迁移,强化巩固,练习缩写。

“习作”部分缩写策略:

第一,摘录、删减;

第二,改写、概括;

第三,检查、修改,并提出了具体的操作要求——以《猎人海力布》为例,练习将课文缩写成简单的故事。

4.创造性复述

(1)充分理解文本

(2)策略前置学方法——口语交际和交流平台“口语交际”提供“创造性复述”策略:

第一,可以适当丰富故事的细节。

第二,可以配上相应的动作和表情。

“语文园地”的“交流平台”部分则提供了以下策略:

第一,角色自居,可以把自己设想成故事中的人物,以他的口吻来讲,让人有身临其境的感觉。

第二,大胆想象,对故事情节进行“添油加醋”,为故事增加合理的情节。

第三,变换情节的顺序,先讲结局,设置一些悬念吸引听众。

(3)结合课后提示练方法策略的分层:

在“口语交际”部分中提供的讲民间故事的策略是更基础的,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学会的:

而在“交流平台”部分提出的策略则是进阶性质的,程度较好的孩子,跳一跳能伸手够得到。

最后,可以举办一个“民间故事会”,让学生们选取适切的方法,对自己读过的、感兴趣的民间故事进行创造性复述。

5.单元小结回顾,拓展外国民间故事第一,尝试梳理出民间故事的特点:

1.口耳相传;

2.寄托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盼望和朴素的愿望。

第二,带学生回顾创造性复述的方法。

第三,学生们进行国外民间故事推荐。

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欧洲的《列那狐的故事》第四,“快乐读书吧”实践作业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