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983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X 页数:210 大小:221.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0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0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0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0页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2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docx

初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复习资料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初级

前言

(一)初级经济师的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纪守法并具有高中毕业以上学历者,均可报名参加经济专业初级资格考试。

(二)报名时间与报名方法

报名时间一般为4、5月份(以当地人事考试部门公布的时间为准)。

报名方法:

报考者由本人提出申请,携带有关证明材料到当地人事考试管理机构办理报名手续。

党中央、国务院各部门、部队及直属单位的人员,按属地原则报名参加考试。

(三)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

1.考试科目

初级和中级经济师均2个科目:

《经济基础知识》、《专业知识与实务》

初、中级《专业知识和实务》科目均分为工商管理、农业经济、商业经济、财政税收、金融、保险、运输(水路、公路、铁路、民航)、人力资源、邮电经济、房地产经济、旅游经济、建筑经济等15个专业。

2009年教材情况

整体而言,初级经济基础的内容大致变化了30%左右。

第一、二部分变化较小。

第三部分货币与金融

(1)第十四章货币制度与货币发行

去掉了货币职能的内容,增加了货币发行的内容(113~115页);

(2)第十七章汇率与国际收支

去掉了国际货币体系、国际金融机构的内容,增加了影响汇率变动的主要因素、汇率决定理论、国际收支的内容(134~137页)

第四部分市场营销

(1)第十八章市场营销概述

重新叙述了企业经营观念的发展那部分内容,变化主要体现在143~144页;

(2)增加第二十章消费者行为(153~159页),删掉了原有的第二十二章品牌策略

第五部分管理学基础

(1)第二十三章管理概述

去掉了管理学及其特点、组织环境的内容

(2)第二十六章领导职能

增加了沟通的内容(200~202页)

第六部分法律

变动最大,基本上是全部修订。

初级经济基础知识试卷分析

(一)试卷题型

经济基础知识考试题型都是客观题,包括单选题和多选题,题量分布为单选题70题,每题1分,共70分;多选题35题,每题2分,共70分;试卷总题量为105题,考试满分是140分,考试时间是150分钟。

(二)合格标准

考试合格的标准每年有所浮动,但基本上是总分的60%。

初、中级经济基础知识和各专业知识与实务科目试卷满分均为140分。

全国2007、2008年度经济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合格标准均为84分。

(三)答题技巧

在考试过程中,大家注意多选题的答题技巧。

多选题每题的备选项为5项,其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即每道题的正确选项最多为4个)。

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例如某题的正确答案是ABC,如果我们选择了ABD或AD,由于有错选的选项,则该题不得分;如果选择了AB,则属于少选的情况,所选的每个正确选项得0.5分,该题我们可以得1分。

所以对于多选题,大家注意如果拿不准,宁可少选,不要多选。

第一章 经济制度的变革与演化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

一、物质资料生产和基本经济规律

(一)物质资料生产

考试内容:

了解物质资料生产及其必备的基本要素。

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具备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1.人的劳动,即劳动力的支出,它是生产的最基本要素。

2.劳动资料,即劳动手段,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

3.劳动对象,即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所加工的一切物质资料。

【例题1·多选题】(2008年)人类进行物质资料生产应当具备的基本要素包括()。

A.文化条件B.人的劳动C.生产关系D.劳动资料E.劳动对象[答案]BDE

【例题2·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劳动资料的是()。

A.原料B.辅助材料C.燃料D.生产工具[答案]D

(二)社会基本矛盾运动

考试内容:

熟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动过程,熟悉社会生产关系及其主要类型。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自然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力。

生产力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生产力的构成包括人和物两大要素;生产工具的变革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

注意劳动对象不能构成生产力的因素。

在物质资料的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表现为生产关系。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的总和。

其中生产是起决定作用的环节;分配和交换是联结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消费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

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为基础,历史上的社会生产关系有两种基本类型:

(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

(2)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原始社会、社会主义及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生产关系。

生产方式是指人类社会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谋取物质资料的方式。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对立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一方面,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发展变化决定生产关系的发展和变革,生产力是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

另一方面,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也有反作用。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

建立在经济基础之上并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社会意识形态是这个社会的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对立统一构成一定的社会形态。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构成了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

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过程:

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最基本、最深刻的动力。

【例题1·单选题】(2008年)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是()。

A.市场范围的扩大B.商品交换的繁荣C.劳动者技能的提高D.生产工具的变革

[答案]D

【例题2·单选题】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

A.生产力B.生产资料所有制C.物质资料生产D.人的劳动

[答案]B

【例题3·多选题】社会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并在社会生产过程中发生的()等关系的总和。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E.流通

[答案]ABCD

【例题4·单选题】(2007年)在社会生产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A.消费B.交换C.生产D.分配

[答案]C

【例题5·单选题】在社会生产关系中,()是最终目的和动力。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答案]D

【例题6·多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存在于()。

A.原始社会B.封建社会C.奴隶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E.社会主义社会

[答案]AE

【例题7·多选题】社会生产方式包括的两个方面是()。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经济基础D.上层建筑E.生产资料

[答案]AB

【例题8·多选题】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C.落后的生产力与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矛盾

D.人类劳动与生产工具的矛盾E.生产资料与生产工具的矛盾

[答案]AB

【例题9·单选题】(2008年)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总是从()的变化开始。

A.经济基本B.上层建筑C.生产力D.生产关系

[答案]C

(三)社会经济规律

考试内容:

熟悉社会经济规律的客观性及类型。

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体现着社会经济活动的必然趋势。

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是因为:

(1)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的客观经济条件的基础上产生,并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2)任何经济规律都是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3)人们从事经济活动必须尊重经济规律,并按经济规律的要求办事。

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

了解经济规律的三种类型

二、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和演化

考试内容:

了解社会经济制度演变的原因和所经历的主要阶段

社会经济制度是一定时期占统治地位的社会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构成一定社会形态最基本、最本质的经济基础,社会经济制度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在人类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不断演进的过程中,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起着决定性作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根本原因。

生产关系随着生产力的发展改变自身的性质,是社会经济制度变革的一般规律。

人类社会经济制度的演变经历了五个阶段,即原始社会制度、奴隶社会制度、封建社会制度、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1.原始社会制度

原始公有制以及平均分配制度,构成了原始社会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

2.奴隶社会制度

奴隶主占有全部生产资料,并直接占有生产者即奴隶。

3.封建社会制度

封建主占有基本生产资料(土地)和不完全占有生产者(农民或农奴)是封建经济制度的主要特征。

4.资本主义社会制度

了解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内容:

(1)第一次科技革命——18世纪60~70年代的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

(2)第二次科技革命:

19世纪后期,以电、电机和内燃机的发明和利用为标志;(3)第三次科技革命:

20世纪40年代,以信息技术、空间技术、核能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的应用为主要标志。

由于资本主义所无法克服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有制之间的矛盾)和历史局限性,建立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题1·单选题】()是区分人类历史上不同社会形态的根本标志。

A.生产力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社会经济制度

[答案]D

三、自然经济与商品经济

自然经济和商品经济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存在的两种基本经济形态。

(一)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考试内容:

熟悉自然经济的概念和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是为了满足生产者或经济单位自身需要而进行生产的经济形式。

自给自足是自然经济的基本特征。

自然经济存在于整个原始社会历史时期,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的发展,但只是处于补充和从属的地位,自然经济在社会经济生活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

只是到了封建社会末期,自然经济才趋于瓦解。

(二)商品经济的产生和发展

考试内容:

熟悉商品经济产生的基本条件及发展的基本过程

商品经济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总和,是直接以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形态。

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经济条件:

(1)社会分工;

(2)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社会分工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人类社会的三次社会大分工是指:

畜牧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手工业从农业中分离出来;商人的出现。

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商品经济经历了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发展阶段。

在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中,处于简单商品经济阶段,简单商品经济以生产资料的个体所有制和个体劳动为基础;资本主义社会处于发达商品经济阶段,即市场经济阶段。

社会主义仍需要采取商品经济的形式,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要条件。

【例题1·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根本条件。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

[答案]A

【例题2·单选题】()是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的一般基础。

A.生产资料和产品属于不同的所有者B.社会分工C.生产资料私有制D.市场经济[答案]B

【例题3·多选题】(2008年)商品经济产生和发展所需的经济条件包括()。

A.社会产品数量的不断增加B.社会产品种类的不断增加

C.社会分工的不断发展D.存在具有独立经济利益的经济实体

E.人类对生活消费品的需要不断增加[答案]CD

【例题4·单选题】(2007年)人类历史上第三次社会大分工指的是()。

A.畜牧业从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求职职场 > 简历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