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群业艺术家不是一种职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
《顾群业艺术家不是一种职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顾群业艺术家不是一种职业Word文档下载推荐.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在一切都太方便了,缺失了所谓的繁文缛节。
现在都网络会议了,为什么还要围坐在一起面对面讨论?
你看政府开电视电话会议,大家在自己办公室里看电脑就好了嘛,为什么还要坐在会议室里一起看?
就是个仪式感。
所谓隆重、盛大,这些形容词都是修饰仪式感的。
山东馆的孔子像两只手要抱在一起,和尚要双手合十,天主教徒要划十字,为什么?
所以说,形式绝对是有必要的。
以下为正文:
大家好,欢迎收看由招商银行特约为您播映的《腾讯会客厅》,我是主持人茜茹。
今天我们特别荣幸地邀请到了山东馆的副馆长顾群业,同时他也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的副教授,您好。
您好。
先跟我们腾讯的网友们打个招呼吧。
腾讯网的朋友们大家好。
我知道您个人对当代艺术这部分比较了解,也是出于个人的一个兴趣,所以今天我想请您,咱们一起来聊一聊世博园区中的当代艺术元素。
首先,我觉得我们应该先做一个知识的科普,就是关于当代艺术的界定,您能不能帮我们科普一下这个知识。
好,谢谢茜茹,当代艺术应该到现在也就是六、七十年的历史,当代艺术的理念应该是发端于20世纪初,它的一个代表性人物是杜尚,它的一个代表作品叫《泉》。
他这个作品是怎么作的呢,就是把一个现成品小便池签上它的名字,直接摆到展览馆。
他带来观念上的冲击,我把一件现成品换了一个位置,就把一个现成品转换成了艺术品。
当时艺术从他开始引起对传统美术的颠覆。
到后来,像美国的安迪·
沃霍尔,把梦露的头像通过印刷的方式大量复制,反映了一种商业文化。
还有一些代表性的人物,比如说波依斯,但是他主要是做行为艺术。
这个当代艺术对传统的,就是原来的架上绘画,带来一种观念上的变化,让人们发现这也可以是艺术。
当代艺术就是说,它的概念界定,指具有现代精神和具备现代语言的艺术。
还有一种界定就是从评价体系上的界定,一般认为具有当代性,所谓当代性就是反映的当代精神,反映为艺术家对今天社会生活感受的当代性。
您刚才也提到了当代艺术对传统艺术是一种冲击,或者说是一种颠覆,您所说的冲击和颠覆是指创造形式上还是类似主题上?
从观念到形式全部都颠覆掉,所谓颠覆就是把原来的推翻了。
全部都推翻了?
没有任何继承和发展的东西?
有,肯定有继承和发展的。
但是,你想,我们认为文艺复兴时期以来的,像罗丹的写实雕塑,我们认为那才是艺术品,但是后来小便池拿到美术馆也成为艺术品,给人带来的冲击可想而知,都说这个东西怎么可以。
而且还有很多艺术家,比方说把垃圾堆到展览馆。
虽然是垃圾,但是我赋予它一定的意义,我把它放到展览馆。
包括,这次在世博园里,当时看有个主题馆有件作品我觉得就非常棒,他把垃圾压制在一起,但是有个灯光打到墙上,是个城市的投影打到墙上。
当时这件作品给我的印象就非常深刻,这就是当代艺术,它反映的一种观念,但是不拘于形式,我只要把我的观念表达出来就可以。
您刚才提到的签了名的小便池,他是可以作为当代艺术的一个起点吗?
杜尚是后现代艺术。
在美术史上,讲到当代艺术,肯定要讲它。
算是一个代表作了?
是一个关键性的转折点。
因为我们对这个确实了解不是很深刻,可能还要麻烦您给我们讲一讲,这个作品他的艺术之处在于什么地方?
艺术之处就是转变人的观念,我们现在讲也叫观念艺术。
就是想让大家知道,其实艺术品不仅是所谓的美,所谓的造型。
后来有好多观点,刚才我讲的安迪·
沃霍尔,包括后来我讲的波伊斯,波伊斯的一个观点就是“人人都是艺术家”,大概到1982年有个美国人叫丹托,他当时在一个演讲里就提到,生活就是艺术,艺术就是生活。
就是说,艺术发展到现在,生活和艺术的界限已经模糊了,生活艺术边界到底在哪儿?
在中国有很多艺术理论家也在研究这个问题,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什么才是艺术?
艺术消失了。
到1987年,德国有个人就写了一篇文章,叫《艺术史的终结》,就没有艺术了。
好像有人宣称上帝死了一样,但事实是什么呢,但艺术家才在创作,艺术市场还在交易,人们还是在欣赏艺术品。
我的不解就是在于这个地方,艺术还在交易当中,艺术家还在创作当中。
这就是对艺术的概念是什么,到底什么东西才是艺术。
每个人的理解是不一样的。
当代艺术所展现出来的东西是什么?
就是生活。
这其实是理论家对艺术内涵及发展走向的一种反思,实际上艺术还是存在的,但我照这个形式发展下去,就没有艺术了,艺术史也没法写了。
就好像在世博园里看到的,好多作品,包括我们山东馆当中的鲁班锁,实际上它就是一件电子雕塑作品,或者是新媒体艺术作品。
然后在德国馆,德国馆那个金属球,“大家冲他喊”,那是典型的当代艺术作品。
说他是行为艺术也可以,那也是LED的球幕。
这都是当代艺术非常惯用的手法,而且他那个作品当时给我很震撼的,就是靠大家一起喊,就是说集体的力量,群策群力的那种,很振奋人心的。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甚至在我们演播间,任何一个实体物放在这里,只要它有一个呈现形式,就可以被称作是当代艺术。
这是一个复杂一些的理论命题,是不是艺术要看这里面是不是被赋予了一种观念内涵,经由设计师造的实体物品,与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两者是不同的,毕竟艺术家表达的重点在观念,而设计师是要通过设计来满足人们某种使用的需要。
您觉得当代艺术的价值是什么?
它的价值体现是什么?
包括我们现在搞的当代艺术,完全都是从西方的这种观念过来的,不是我们本土的。
我们本土的艺术不讲这个,实际上,我认为当代艺术,刚才在访谈之前交流,我就说为什么当代艺术走到穷途末路,再往下发展就不好发展了,什么都是艺术,艺术没了,再怎么发展呢。
所以我就觉得西方的价值体系不如我们中国的传统文化高明。
你看西方艺术家研究艺术作品,是把它作为一个对象,是外在的、客观地研究、创作,艺术家就是创作作品。
但是在中国传统里面,我们是文人画体系,它是讲什么呢,是讲做人,内在的,自我完善,艺术是自我完善的实现方式。
而不是把它作为一个外在的东西去做,而是做“我”,艺术创作的目的是提升自己,而不是拿出一个东西来给人看,这完全是两套路子。
回到中国的这种模式,就可以找到答案了,把它作为自我完善的方式,艺术就可以继续存在了。
当代艺术在您看来,当代艺术是外国体系的一种艺术,把它拿到中国来,用中国的传统艺术去诠释它,让它得到重生,是这个意思吗?
也不是说是诠释,我觉得在根本上,当代艺术的理论架构本身有缺陷。
西方的思想体系为什么说不如中国的文化高明呢,就在这儿。
在园区当中有没有一些令你比较难忘的当代艺术作品?
刚才我提到德国馆是给我冲击比较大的,然后我在广东馆看到一个新媒体作品,但他们都是作为一个展项来说,包括德国馆,还是一个展示设计的概念。
实际上,已经具备当代艺术特征的,我们完全可以把它称之为当代艺术作品。
广东馆的那个,大家去了以后,一起鼓掌,一棵小树苗在大家的掌声下,长成一棵茁壮的大树。
这个我是在广东馆门前走过,听到里面很多人在欢呼,就吸引我去看一下,发现是这样的,觉得这个作品非常有意思。
说到这儿,又想起一个问题,在西方的价值体系里有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叫创新。
我觉得这也是有问题的,我们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是在提倡创新。
实际上这个问题很大,就是说创新带来的结果是什么呢,大家为了创新,你不创新就没有办法,就死掉。
像当代艺术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困境,就是创新,大家要不停地创新。
但是怎么创新,艺术形式就那么多,从原来架上绘画走到后来现成品,现在是新媒体艺术。
我再往下发展,做什么艺术?
这种创新让人觉得最后变化节奏太快了,像我作为一位艺术家,我为什么喜欢看当代艺术展览呢,我原来到北京就要看798;
到了上海,这些创意产业园都要到处去转一转,包括上海美术馆、当代艺术馆,有什么展览都要去看一看。
但是现在给我的感觉是什么呢,能打动我的作品越来越少,为什么会这样呢,审美疲劳嘛,老看,感觉就这么回事。
创新的语言,大家做来做去,最后就开始趋同了,比方说隐喻、象征,无非就是这些手法了,创作手法在我看来已经很单一了。
可是您的这种想法,本身它也是矛盾的,您并不赞成创新,可是您……
我不是不赞成创新,而我是说创新是有问题的。
这种给人带来的压力,为了创新而创新。
我明白您的意思。
为了创新而创新。
刚才讲到审美疲劳,现在这个问题就是这样,大家为了创作作品,西方这种观念下,艺术家为了创作作品,到了极端出现什么问题呢,就是行为艺术,恶心人那种东西。
甚至更极端的,在1992年的时候,有一个双年展,有一个艺术家用刀割自己身上的肉,旁边有人给他拍照,他最后死掉了,留下的影像是他的作品。
这是活生生的,我要做一件作品,这个艺术已经走向极端、走向反面了。
所以我认为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但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也是有问题的,例如“重道轻术”。
在您看来,什么才是一个健康的发展模式呢?
你看我们传统的价值观,是积极的、健康的。
我再给你举个例子,像苏东坡,苏东坡是文人,文人是做官,要治理当地百姓。
他本人还要从事艺术创作,他阐述的全是正面的东西,没有负面的影响。
像安迪·
沃霍尔吸毒、同性恋,这在当时是时尚标志,包括现在艺术界为什么有那么多吸毒的或者同性恋,都是用同性恋等来标榜个性,或者说人生的虚无感,带来很多的负面影响。
但是你看中国传统的价值观给人的作用是积极的。
所以你觉得以中国的传统价值观来发展当代艺术,就应该是健康、合理的?
就是出路怎么找,刚才一直在说当代艺术出路在哪儿。
我觉得,回到我们这个价值体系才有出路,如果继续按西方的这套发展下去,我觉得艺术确实已经消亡了。
可是按照您的说法,在回到中国体系传统的艺术发展角度上,不是还会永远出现您的审美疲劳吗?
不是,这是内在的,我做东西不是为了给别人看,不存在审美疲劳。
现在这个体制是什么呢,艺术家已经成为一种职业了。
艺术家不应该是一种职业吗?
我觉得不是这样,艺术家成为职业以后带来的问题很多,就像我们工作一样,工作整天很疲劳、很累。
你想,做艺术做到那个份上,做成工作了,还有什么意思。
如果按照这个体系,我就认为没有意思,你想想是不是这样。
但现在作为职业的,我创作作品是商业价值,要卖。
你这个艺术家有没有身份,看你拍卖多少钱了,你作品出来,没有人要,没有人买,你这个艺术家就没有价值了,完全是两种不同的价值体系。
我们应该以什么样的标准去衡量它的价值?
就是我刚才讲的,中国传统的这种,还是自我的完善,艺术是自我完善的途径,把它作为自我完善的方式。
我觉得这要理解起来很困难。
不要作为外在的东西,而把它作为内在的东西。
您觉得现在有多少艺术家能够达到这个水平?
能做到这一点?
肯定还是有人,追求自我完善还是人的本性,肯定是大有人在的。
你比较欣赏的当代艺术家,或当代艺术作品是谁?
我比较欣赏的,像蔡国强。
还有很多艺术家,我很喜欢他们的作品,但没有记住名字,就说这些艺术家没有像明星一样,没有到那个份上,造星是商业文化、消费文化的结果。
蔡国强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案例,但也不是他所有的作品我都喜欢,比方说他当时在拉斯维加斯放了一个小原子弹(蘑菇云),这个作品当时是感动我的,他用爆破的手法来做。
这都是当代艺术带来的问题,他用爆破的手法来做,画大家都画,大家都画,已经没什么意思了,最后爆破吧。
蔡国强·
蘑菇云
这不算是一种创新的做法吗?
这就是创新,这就是当代艺术在西方的观念下出现的东西,你想这种东西在中国为什么没有,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还是在画国画。
但是我们承认它是一种艺术,也是一种当代艺术啊。
包括这种方式,为什么不可以被接受呢?
可以被接受,我没说他们不能被接受,而且现在已经普遍被接受了。
就是说这是现实,你不可能不接受。
但是它有风险。
您刚才也说了,您参观了很多当代艺术展,对吧?
对。
给您印象比较深刻的一个展的主题是什么?
印象深刻的当代艺术展,我看的比较多了。
印象最深刻的?
还没有印象太深刻的,有些作品对我印象很深刻。
但整体的展览没有太深刻的。
我还喜欢一件作品,他把信用卡做成“金缕玉衣”,当时出土的一件文物,全是用黄金片穿起来,实际上尸体防腐的,有点类似于棺材的东西。
他全部用信用卡,或其他的什么卡,他就反映了一个观念。
刁建中装置雕塑金缕玉衣2008
您觉得能够打动您的艺术作品,它的要点是什么?
它内在的精神,要表达的观念,就是想要说什么事。
现在大量的作品都是在玩技巧,玩手法,把西方的手段拿过来,但是它的精神也可能是我们还没有理解,但是不能打动人。
所以我觉得艺术作品最关键还是打动人,对我的心灵产生冲击,或者有所感动,这才是它的价值。
在园区当中,其实也有好多当代艺术作品的展现,给您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
刚才讲的像德国馆的,包括其他馆,比方说4D电影,像电影也是一种综合艺术,实际上就是当代艺术。
尤其是4D电影,是沉浸式的,就是整个人都融在里面了,这是将来艺术的发展方向,当然这种形式不是现在才有,早就有,这可能代表将来的当代艺术怎么发展,我觉得会向这种完全虚拟的,就是人会沉浸在里面这种艺术方向发展。
到那个时候又带来一个问题,就是真实和虚幻已经完全分不清了。
一直都有一个界限的模糊?
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幻。
什么是艺术,什么是生活。
全都没有界限了。
刚才我说审美疲劳也是这个问题,实际上德国馆那个东西,当时我见的时候我还不知道,后来听他们说,在日本的那个世博会上,有件类似的作品。
这个朋友跟我说这个事,我马上觉得它的价值就降低了,艺术还讲究一个原创性。
像杜尚,为什么我说现在当代艺术越看越没意思了,比方说,杜尚把小便池放在里面,后面很多艺术家把垃圾放在里面,或者怎么样,都是在学他。
就是在观念上没有突破,虽然形式变化很多,有行为艺术、装置艺术等各种形式,但最后的观念没有突破。
所以说,当代艺术发展到今天,几十年过去了,还是停留在当时杜尚那个框架之下,没有任何新的提升。
我明白了,您刚才说的创新意思,是指不要求形式是创新的,我要求内涵、主题和观念是创新的。
对,改变人的观念,改变人的思想。
人类文明发展这么多年了,也没有什么可以改变的,实际上我也很迷茫艺术是什么,刚才你跟我说好多是矛盾的,现实就是这样,这个世界就是一个矛盾的世界。
我自己也很迷茫,到底什么是艺术,我整天在做这些东西,表达我的想法,表达我的观念,但是我回过头来一看前面的作品,好多我说的话,实际上前人早就说过了,我没有说出任何新鲜的东西。
当时自己还觉得这就是我要表达的东西,把他表达出来也很喜悦,但是再回过头来看,没有任何的创新,我说的话前人早就说过多少回了,我只是换了一种说话的形式而已。
这问题就来了,艺术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就是你弄来弄去还是那一套。
我可不可以这样理解,当代艺术现在已经发展到一个瓶颈期的状况?
我是这样认为,我认为现在当代艺术应该需要寻找新的突破方向。
当时我想,到现在这个阶段,很多艺术家又开始回归架上绘画,又想拿起画笔来,包括我本人也想这样,我现在非常想画画,而不是想再做什么装置,做什么当代艺术。
您认为它最辉煌的时期在什么时候?
杜尚是个转折点,从他开始就是在走下坡路,一直走到现在,应该寻找新的突破点。
就是从整个美术史的发展的过程来看,我觉得是这样的一个状况。
我记得您曾经给我说过,本届世博会是唯一一届把雕塑作为一种艺术品,是吧?
单独把它作为一个艺术品来展示出来的。
应该算是上海世博会的一大特色了,在历届世博会是没有这样的情况?
对,把它作为一个景观雕塑。
实际上,雕塑参与世博会是有的。
在美国费城那届世博会上,当时的自由女神像,就是法国送给他的,但当时是作为建筑送给他的,自由女神像是一个局部。
实际上雕塑是有了,包括埃菲尔铁塔那一届,我们也可以把埃菲尔铁塔理解为雕塑作品或者装置,或者把它当做一个当代艺术作品,反映了工业时代的辉煌、科技的成就。
但把雕塑作为一个纯艺术,把它单独拿出来,比方说我们现在放在世博园区,大概有4个区,集中放置雕塑的几个区域。
在这届世博会是第一次,也反映了当代艺术开始得到大家的认可,被大众普遍接受。
因为当代艺术还是比较小众的,像我们做专业的,谈一些话题大家都可以互相理解,但是很多人们还是觉得不可理解。
像刚才吴菁讲到中国馆前面的东西。
那个生生不息的雕塑。
对,大家看这要表达什么观念,很多人还是不理解。
比方说,我们在工业园放的很多大铁球,一些抽象的雕塑,仍然是有这个问题,大众不理解,这个东西想说明什么问题。
当时看报纸,有个读者提了一个建议,他建议世博园区把雕塑都写上说明,就是作者为什么要创作它,想表达什么观念,这样就便于欣赏。
但是我觉得这样做,好像也就失去价值了,失去了艺术品所想表达出来的价值。
艺术的解读可以是多元的,每个人看都可以有自己的感受。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它是一个抽象的,尤其是抽象的作品,并不一定非要怎么样,你觉得它好,它就是一种感觉。
其实您这次来做我们《腾讯会客厅》的专访,我觉得您带给我们很多观念上的改变,同时也让我们深层次地认识了当代艺术。
再次感谢您带来的这些新鲜理念,谢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也谢谢你,茜茹。
——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