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
《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我换牙了统计》教案1Word格式文档下载.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愿意跟腾腾交朋友吗?
愿意!
那让我们先来认识一下腾腾吧!
课件出示腾腾的照片。
瞧!
这就是腾腾。
先来猜猜看,他有几岁呀?
告诉老师,你是根据什么猜的。
6岁。
因为他的牙齿掉了。
2、介绍乳牙、恒牙的有关知识。
这个同学能根据牙齿来判断一个人的年龄,你真了不起!
懂的知识可真多!
确实,有的时候,从牙齿也能看出一个人的年龄。
你知道吗?
每个人一生中能长出两副牙齿,从你一出生,就长出的牙齿,叫乳牙,大约2岁半就长齐了。
可是这副牙伴随咱们的时间可很短,从6岁开始,乳牙就一个个脱落,大约12岁左右,乳牙会全部掉光,长出一种新的牙齿,谁知道这种牙叫什么?
恒牙。
对了,叫恒牙。
所以刚才同学说根据牙齿猜他的年龄是6岁是很有道理的!
告诉你们,腾腾今年啊,还真是6岁。
来,露出你最灿烂的笑容,让我看看你的小牙齿,同桌之间互相看看换牙了没有?
找找哪是乳牙?
哪是恒牙?
有谁换牙了大声告诉老师——我换牙了!
(教师板书课题)
【评析: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
教师通过图片资料“猜一猜腾腾的岁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接着从孩子们身边最熟悉、最感兴趣的换牙情况入手,巧妙地拉近了孩子们与新知识距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的奇妙和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了本节课的研究主题。
】
2、新课学习
1、初步了解同学们换牙的情况,进行简单的分类。
(1)介绍有关恒牙的知识,由此引出想了解同学们的换牙情况。
从同学们的回答中,老师听出来了:
换牙了,让你感觉很自豪,很高兴!
是啊,换牙也是一种成长的标志!
知道吗?
你们的恒牙大约在14岁之前会全部出齐,总共有28颗呢!
有的同学会长到32颗!
很期待是吧?
那你现在换了多少颗呢?
谁愿意告诉老师你换了几颗牙?
(2)让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1颗、2颗、3颗、4颗、5颗……
2、引导学生思考统计的方法。
(1)激发学生提出问题。
瞧,都是一年级的小朋友,换牙的情况却不一样,是吗?
说说你是换了几颗的?
学生自由发言,说说自己换了几颗牙。
同学们这么说老师可听不清楚。
可是呢,老师又特别想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还想知道换3颗牙的有几人。
你还想知道什么?
我还想知道换6颗牙的有几人。
我还想问换5颗牙的有几人。
……
是啊,每种情况各有几人?
换几颗牙的小朋友人数最多?
这么多的问题,可把老师难住了!
同学们,你们快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才能让大家都清楚明白地看到每种情况的人数呢?
如果让你来调查你打算怎么调查?
“学源于思,思起于疑”。
让学生主动提出问题是自主学习的开始,是潜能得到开发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学习的起点。
学生换牙情况的各不相同,引起学生的争相交流。
教师抓住契机,巧妙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针对班级的换牙情况提出了问题——怎样才能知道每种情况的有各有几个人呢?
这样,自然而然地把学生带入自主探究的学习中,更体现了本次统计活动的必要性。
(2)学生独立思考后,进行小组交流。
不少同学有了自己的想法。
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一会儿,你把你想到的调查方法先说给你小组里的同学听,比一比谁讲得最明白;
别人讲的时候呢,你要仔细听,咱还要比一比谁学到、想到的办法多。
听明白了吗?
好,小组4个同学凑到一起,赶紧说说你想到的办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方法。
(3)集体交流。
用什么方法能知道每种换牙情况的人数?
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现在这么多了!
哪个小组先来说说你们的方法?
生1:
可以让小朋友换1颗牙的围成一圈,换2颗牙的围成一圈……
就是按照种类分一分是吗?
教师板书:
分一分。
生2:
可以问小朋友谁没换牙,举手数一数,再问谁换了1颗牙再举手数一数,就这样一直问下去。
问一问,数一数。
生3:
老师,您黑板上不是有一些小牌上写的“0颗”、“1颗”、“2颗”……的吗?
可以在上面做记号,换了几颗牙就在“几颗”的上面做个记号。
这个方法真不错,能把换牙的情况清楚明白地在黑板上表示出来。
生4:
还可以让小朋友排成队。
生5:
还可以让小朋友举手做出手势表示自己换了几颗牙。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统计过程中的一些关键步骤和方法。
如:
问一问、数一数、记一记、分一分、排一排等。
师小结:
刚才只有几个人有办法,小组一交流,就有这么多同学想到了办法;
有的同学,本来只有一种方法,你一种,我一种,小组里一交流,就有了这么多的方法。
你说,小组合作这种学习方法好不好?
好!
就是啊,人多力量大嘛!
在以后的学习中,咱们碰到什么不明白的问题,也可以用小组讨论的方法,你们说好不好?
教师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获得,更注重对学法的指导。
学生初次经历“小组探究”的学习方法,因此对小组活动的知道很重要。
教师对小组活动中学生的说、听都进行了细致地指导和要求,通过小组探究、集体交流,让学生初次体会到小组合作的优越性,为以后的小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3、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
(1)引导学生选择合理的方法统计。
瞧,同学们想到了这么多的方法!
都可以调查出换牙的情况。
那么到底用那一种方法能又快、又准、又清楚地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呢?
记一记,记在黑板上。
都喜欢这种方法?
那好,你们看这样行不行:
你们每人手中都有一张笑脸,就让这张小笑脸来代替你,到黑板上来排排队,你说好不好?
(2)指导学生完成统计图。
我来采访一下,你换了几颗牙?
我换了5颗。
那你知道小笑脸该贴哪儿吗?
贴上去。
生把笑脸贴到“5颗”的上方。
你掉了几颗牙?
你也贴上去。
还有谁想贴?
都想贴?
那大家排好队,从这边上,贴完后从这边回座位好吗?
学生依次到黑板上贴上笑脸。
教师注意组织学生仔细观察图的变化。
新课程下,要求教师既要允许学生解题方法多样化,又要正确处理和优化解题方法。
学生在得出了问一问、数一数、记一记、分一分、排一排等多种方法后,教师适时地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从中选出既快又准的方法进行统计。
无论是统计方法的获得、选择,还是原始数据的收集、整理,都是学生亲力亲为,教师让孩子们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了统计的全过程,对统计活动有了亲身的体验。
4、认识统计图、统计表。
(1)揭示课题。
小笑脸排得可真整齐!
同学们,看,现在你能清楚地看出每种换牙情况的人数了吗?
能。
咱们回想一下:
本来,咱们对换牙的情况不了解,后来大家想到了调查的办法,又按照你们想到的办法把全班同学的换牙情况清楚明白地表示出来,让人一眼就能看明白每种情况的人数,这个过程,在数学上就叫做统计。
咱们刚才的这个调查、整理活动叫做什么?
统计。
教师板书课题:
统计
学生对整个统计活动的过程,只是一种经历,是一种零散的、感性的认识,只有使其上升到理性认识,才能内化为学生的思想和方法。
因此,在经历了数学活动后,教师引领学生回忆学习过程,把学生零零散散的各个统计步骤进行系统地归纳、整理,让学生的思维有一个回收、整理的过程,这样,统计的整个流程就完整、清晰地浮现与学生脑海,让学生充分认识和理解了“统计”这一数学方法。
(2)认识统计图。
咱们把统计的情况用这样的图表示出来,这样的图,就叫“统计图”。
统计图。
A、教会学生看图。
看看这个统计图,现在你能知道换2颗牙的有几人吗?
换2颗牙的有3人。
你是怎么知道的?
1个小笑脸就代表1个人,3个小笑脸就表示有3个人。
大家数数看是不是。
生齐数。
看图,你还知道什么?
换6颗牙的有5人。
没换牙的有9人。
B、体会统计图的重要作用。
刚才小朋友都是用数的方法知道了每种情况的人数是吗?
现在咱增加点难度:
不许数,能不能一眼就看出换几颗牙的人数最多?
换0颗牙的人最多。
你是说没换牙的人数最多,你怎么知道的?
数的吗?
没数。
没数?
没数怎么知道啊?
因为没换牙这一行最高,所以他就是最多的.
噢!
哪一行最高,就表示最多。
你们同意吗?
同意。
多有思想的孩子呀!
不用数,就能能一眼看出哪种情况人数最多。
那你能一眼看出换几颗牙的人数最少吗?
怎么看出它最少的?
换3颗牙的人数最少,因为他最低。
你们的发现可真了不起!
一下子就抓住了统计图的特征:
最高的一列就表示最多的;
最低的一列就表示最少的。
这可是统计图最大的优点!
我们再看一遍:
换几颗牙的最多?
换几颗牙的最少?
C、根据统计图提出数学问题。
知道了每种情况的人数,你还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换6颗牙的有多少人?
这个问题我们刚才解答过了,谁还能提出更有价值的问题?
老师,为什么换0颗牙的人数最多?
多有价值的问题啊!
是啊,为什么换0颗牙的人最多?
针对这个问题,咱们可以课后搞个小调查,看看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还有什么问题?
换2颗牙的和换1颗牙的一共有几人?
很有难度的一个问题!
你想请谁来解答?
生指名回答。
还有谁想提问?
生提问并指名回答。
波利亚说过:
学习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内在规律、性质和联系。
教师引领学生对统计的数据进行分析、探究,学生不仅从中发现了各种情况的人数,而且体会了统计图的作用,更是提出了具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为什么换0颗牙的人数最多?
一系列地问题与发现,加深了学生对统计的理解,体现了统计的意义。
(3)认识统计表。
A:
引出统计表。
瞧,从统计图上,我们不仅能数出每一种情况的人数,还能一眼看出换几颗牙的人最多,换几颗牙的人最少,这个统计图的作用还真不少!
在同学们的帮助下,老师终于知道了大家的换牙情况!
我想,你们的爸爸妈妈肯定也特别想了解你们班的换牙情况,咱们把换牙情况告诉你们的家长好吗?
那怎样才能让家长清楚地了解咱班的换牙情况呢?
记下来。
怎么记?
照样子一张张笑脸地画下来?
不用画笑脸,可以做记号。
打个钩就行。
做个记号,这个方法不错!
其实统计图的样式是多种多样的,除了贴笑脸表示人数,可以做记号,也可以用一个小方格代表一个人。
这个方法确实简单多了,还有没有更简单的?
可以记数就可以了。
怎样记?
你来说我来写好吗?
先写0颗,然后写9人,再写1颗,写2人……
大家一起数一数,告诉老师,老师来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你们想到的方法真不错,这样既简便,又能表示出每种情况的人数。
老师想在你们的想法上再补充一点。
看,在这加一条横线,线上表示我们统计项目,线下表示每一项各有几人,这样是不是清楚一点?
还有哪儿可以画上线?
中间可以加上竖线。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每一种情况之间再画上竖线。
这样,就画成了一个表格。
瞧,是不是更漂亮、更清楚了?
把统计的情况画成图,就叫统计图;
那把统计的情况写在表里,这表该叫什么表?
统计表。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
B:
体会统计表的重要作用。
从统计表中,你能看出什么?
刚才你们的发现还是去数吗?
不用一个个去数,就能清楚地知道每一种情况的人数,这就是统计表最大的优点。
(4)引导学生认识到统计图、统计表各自的优点。
统计图和统计表相比,你喜欢哪一种表示方法?
古希腊哲学家、教育家苏格拉底曾经说过:
没有一种方式,比师生之间的对话更能提高沟通能力,更能启发思维机能。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通过语言与学生思维的多次碰撞,让学生在思维的交互中比较、综合、优化,思维的灵活性得到充分发展,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的过程,而且是师生共同建构知识的过程,实现了师生知识共享、情感交流和心灵交通。
(5)小知识。
同学们把咱班的换牙情况统计得这么清楚明白,我想啊,你们的爸爸妈妈看到这张表,一定会为你们感到自豪的!
现在我们知道了咱班的换牙情况,老师想问问你,关于换牙的知识你还知道多少呢?
你说恒牙如果再掉了坏了还能再长出来吗?
不能了。
那么对牙齿的保护到底要做到什么呢?
我们听听科学家怎么说的吧!
课件出示保护牙齿的小知识。
能做到吗?
3、结论总结
看,本来咱班的换牙情况让我们觉得很乱、很糊涂,后来大家这么一统计,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你说,统计的作用大不大?
大。
以后,咱们想要了解个什么情况,就可以用咱们这节课学到的统计方法。
比如:
咱们可以统计一下8岁小朋友的换牙情况,还可以统计一下小朋友喜欢看什么动画片,你还想到哪些情况也可以用到统计?
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吃什么水果。
还可以统计小朋友喜欢上什么课。
4、课堂练习
5、作业布置
6、板书设计
我换牙了——统计
把学生整理的统计图和统计表贴在黑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