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8212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4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doc

社会保障学考试问答题及答案

1、 社会保障的功能有哪些?

答:

(1)保障基本生活,提高生活质量;

(2)保证劳动力在生产,促进经济发展;(3)维护社会稳定;(4)促进社会精神文明的进步。

2、 简述1601年英国颁布的《伊丽莎白济贫法》的主要思想及历史意义。

答:

(1)主要思想:

政府和国家介入济贫救灾领域;让那些没有工作能力的人,如孤儿、无赡养老人和残疾人,得到救济或赡养;给那些有劳动能力的人一份工作,让他们能够以此谋生。

(2)历史意义:

它客观上促进了社会保障形式的重大变化,使政府和国家介入济贫救灾领域,是一个制度化的机制,赋予国家救济贫民的责任。

开创了国家立法救助的先河,是社会保障制度的萌芽,并且为欧美各国社会保障的立法提供了可以借鉴的经验。

通过立法来保证社会保障措施的实行,是社会保障历史进程中的一大飞跃,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

3、 简述《贝弗里奇报告》的主要内容。

答:

报告分析了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现状、问题,对以往提供的各种福利进行了反思,并据此提出政府要统一管理社会保障工作、通过社会保障实现国民收入再分配的建议。

报告设计了一整套“从摇篮到坟墓”的社会福利制度,提出国家将为每个公民提供9种社会保险待遇,还提供全方位的医疗和康复服务,并根据本人经济状况提供国民救助。

提出社会保障计划应包括:

社会保险;社会救济;自愿保险。

并提出六条原则:

基本生活资料标准补贴一致的原则;保险费标准一致原则;补助必须充分的原则;全面和普遍性的原则,即社会保障应覆盖全体居民并包括他们不同的保障需要;管理责任统一的原则;区别对待原则。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社会经济背景是什么?

答:

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带来了深刻的变化,生产技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社会的体制和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生产效率大大提高,但同时,失业,工伤、疾病和贫困等社会问题凸显,矛盾丛生。

为了减轻这些问题带给人们影响和困扰,必须以政府为主体建立起现代社会保障制度。

另一方面,随着工业革命的到来,劳动生产能力大大提高,产品大量增加,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大幅度提高,使得建立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成为可能。

4、 为什么现代社会保障制度最早建立于德国?

答:

德国的社会保险制度,是为了满足政治斗争的需要自上而下产生的,是国家统一、社会安定的需要。

同时,也是顺应历史潮流,为调和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的冲突和巩固政府的权威而建立的。

(1)政治背景:

1871年德国实现全国统一,便企图加快经济发展,以谋求成为欧洲的霸主。

蓬勃兴起的社会主义运动德国社会矛盾和阶级矛盾更加错综复杂,并日趋尖锐。

因此,德国当时的俾斯麦政府决定首先要稳定国内政局,缓和阶级冲突,通过制定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来保护劳动者,缓解劳资之间的矛盾。

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社会改革政策,包括一些社会保险和社会福利的法规、措施。

使德国率先建立了社会保险制度。

(2)理论背景:

19世纪末资本主义社会矛盾日益尖锐,社会改良思潮兴起,德国新历史学派,提出了福利国家理论,为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奠定了理论基础。

5、 自由主义社会福利思想的特点是什么?

自由主义福利理论是福利理论体系基础部分,其核心思想与基本特征是反对国家干预社会经济事务和国家直接提供福利。

主张非调控化:

推崇市场原教旨主义,反对国家干预自由放任政策主张:

主张福利个人化:

强调保障的责任由国家向个人转移,反对福利国家。

6、 简述德国新历史学派的主要观点。

(1)强调精神和伦理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希望通过对民族精神、伦理道德的教条来消除社会主义的影响;

(2)强调国家在社会和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主张强有力的国家干预;(3)资本主义经济组织形式的变化可避免经济发展中的弊端;(4)提倡社会改良,主张实施社会立法,促进福利事业的发展,加强劳动保护,对贫困者实行救济。

通过国家的活动,对国民收入进行再分配,以缓和、协调当时的阶级矛盾。

7、 简述“中间道路”社会福利思想的主要内容及其对当代社会保障改革的影响。

中间道路学派倡导政府参与下的福利经济的多样化,通过充分的竞争使服务的效率和质量有所提高。

该理论认为,稳定与秩序是全部社会生活的基础,而不公平和贫困不仅剥夺个人的自由和保障权利而且对国家和社会的稳定构成了威胁和挑战,因此为了保证社会稳定和秩序,就需要国家提供相应的社会保障。

但同时认为,国家不应提供过多的福利,认为这样会造成对国家的依赖,并会侵蚀人们的意志和自我负责的精神,他们主张国家与个人负责并重,社会保障体系应当是国家、非政府组织和个人共同参与的体系。

8、社会保险制度在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中有什么地位?

答:

社会保险就是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运用社会力量,给这些丧失生活来源劳动者以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使之能继续达到基本生活水平,从而保证劳动力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的正常运行,保证社会安定的一种制度。

社会保险是社会保障体系中的核心部分。

这是因为它的保障对象是劳动者,即人口中最多、最重要的部分。

它能承担的风险最多,包括劳动者在全部生命周期中发生的使他们失去工资收入的生、老、病、伤、残、失业等所有风险。

它所占用的资金也是社会保障基金中的最大部分。

10、社会保险主要分为哪几类?

答:

(1)老年社会保险。

劳动者达到法定的退休年龄,解除劳动义务,有社会给予工资补偿的制度;

(2)疾病社会保险。

劳动者在患病后,由国家和社会给予假期和收入补偿、提供医疗服务的制度;(3)失业保险。

对那些由于非本人原因暂时失去工作的劳动者给予物质补偿的制度;(4)工伤社会保险。

劳动者因工负伤或因职业病暂时失去劳动能力,从国家和社会获得补偿的制度;(5)生育社会保险。

这是对女性劳动者因生育期间中止劳动失去工资给予的补偿,是保护妇女劳动者的社会保险;(6)残障社会保险。

因病或因工伤致残的劳动者享受残障社会保险待遇;(7)死亡社会保险。

包括:

一是死者的丧事治理和安葬费用;另是对死者遗嘱的抚恤金或一次性补助。

11、简述社会救济、社会保险、社会福利的不同特点。

答:

(1)资金来源不同:

社会保险基金采取劳动者、用人单位和国家三方负担原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负有法定的缴纳社会保险的义务。

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所需资金来源于国家和社会,由国家拨款,或由社会各界捐赠,社会成员没有缴纳义务;

(2)实施依据和条件不同:

社会保险根据劳动者丧失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的具体情况实施,还需劳动者履行劳动和缴费义务,特定主体也需履行缴费义务,才能享受社会保险的各项待遇。

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的实施,一般是根据公民的收入水平、家庭成员的负担等状况确定;(3)实施对象不同:

社会保险以靠工资收入维持生活的劳动者为保险对象,只有作为或者曾经作为劳动法律关系主体一方的劳动者才能享受社会保险权利,社会保险与劳动密切联系。

而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则以全体公民为帮助对象,并不以是否以工资收入为主,是否参加劳动法律关系为享受条件;(4)保障程度不同:

我国社会保险的保障程度高于社会救济、社会福利,社会保险待遇在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需要的前提下,略低于或不低于劳动者原有生活水平,属于经常性的物质帮助。

我国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仅限于维持受救济人的最低生活需求,属于临时性物质帮助。

12、简述社会保险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答:

特点:

(1)对象的有选择性;

(2)基金来源的多样性;(3)权利与义务的相对统一性;(4)基金的互济性。

效果:

(1)更好的体现了公平与效率目标的统一;保险基金在受保者之间调剂使用,也体现了保险互助互济的宗旨;

(2)容易受到人口结构变化的影响,一旦老年人口比重加大就会出现问题;(3)容易产生代际之间的矛盾。

13、简述福利国家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与效果。

答:

特点:

(1)项目的齐全性;

(2)对象的全民性和普遍性;(3)权利与义务的不对等性;(4)标准的高水平性。

效果:

(1)成就:

促进了经济的稳定与发展;缓解了贫困,稳定了社会;缩小了贫富差距,促进社会公平。

(2)问题:

高福利滋生了福利病—人们的积极性受到影响,工作效率受到影响;企业的竞争能力削弱—高福利使得劳动力成本增加,以及税收上升过快,使得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减弱;国家财政不堪重负。

14、简述强制储蓄型社会保障制度模式的特点和效果是什么?

答:

特点:

实行强制储蓄;采取激进积累制度或建立个人账户实行完全积累;国家支持;强调效率,忽视公平。

效果:

(1)成就:

有效解决了社会保障基金的保值、增值问题,减轻了国家财政的负担;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的发展;强化了公民的自我保障意识,调动了公民的工作和储蓄积极性,提高了储蓄效率。

(2)问题:

忽视了互济性和公平,拉大了社会成员间的差距,弱化了社会再分配的职能。

15、社会保障基金的筹资原则是什么?

答:

(1)确保社保制度的正常运行的原则;

(2)妥善处理积累与消费关系的原则;(3)有利于资源有效配置的原则。

16、社会保障基金筹资模式有哪些类型?

答:

(1)从保障基金来源的角度区分:

企业全部缴纳;政府全部出资;个人全部缴纳;企业与个人共同缴纳;企业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缴纳与国家资助;个人、企业、政府三方共同承担;

(2)从基金收支平衡方法不同来区分:

“现收现付”的纳税方式;二是“储备积累式”或全基金方式。

17、如何完善我国社会保险基金监管体系?

答:

一、强化立法监督;二、调整管理体制,整合行政监管;三、完善监管体系,重视专门监管;四、建立和完善相关制度,丰富监督手段;五、充实社会监督制度,拓宽监督渠道;六、建立预警机制,确保基金安全;七、完善信息监管制度,提高监控能力

18、简述中国农村老年人社会保障的主要问题和对策。

答:

问题:

覆盖面过窄;保障水平低;缺乏健全的法制化的管理和规范;思想观念不适宜;农民投保能力十分有限。

对策:

(1)由政府出面理顺农村养老保险管理体制;

(2)从实际出发,由政府领导负责,积极、稳步、适度开展;(3)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队伍建设;(4)对于特殊对象,如独生子女、军烈属等应有一定的优惠政策;(5)将社会化养老搓死和家庭养老相结合;(6)发挥农村基层组织的作用,调动小区群众组织的积极性。

19、分析我国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低的原因。

答:

(一)缴费率偏高。

(二)养老保险账户流动性差,限制了工作流动性大的工人参保的积极性。

(三)经济状况限制使很多人无法参保;(四)参保意识淡薄,影响了其参保;(五)劳动市场不完善及政府强制执行能力有限;(六)城乡社会养老保险的二元体系实际上将农民排斥在社会养老保险体系之外,影响了参保率。

20、比较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论述我国现行养老保险基金筹资模式的内容和特点。

答:

社会保险基金筹资模式,是依据一定的收支平衡原则,确定一定的收费率,以取得一定的保障收入,用以满足社会保障事业和经济稳定发展需要的一项制度。

我国的现行模式—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

其核心是引进个人账户储存基金制的机制,积累基金建构在个人账户的基础上,同时又保持了社会统筹互助调剂的机制。

单位缴纳的保险费大部分统筹调剂用于支付已退休人员的费用,职工个人缴纳的全部保险费和单位缴纳统筹保险费的一部分一起进入职工个人账户。

这种模式由于建立了养老金个人账户,具有激励机制和监督机制,同时也保留了社会统筹互济的优点,集聚了完全积累基金制和现收现付社会统筹制两者的优点,防止和克服了两者的弱点和可能出现的问题。

21、医疗社会保险有哪些主要特点?

答:

(1)医保具有普遍性,是社会保险体系中覆盖面最广,作用最频繁的品种;

(2)医保涉及面广,具有复杂性。

不仅与经济发展水平有关,还涉及医疗保健服务的需求和供给;(3)医保具有短期性、经常性。

由于疾病的发生时随机的、突发性的,所以医保提供的补偿也只能是短期性的。

22、为什么实行个人医疗账户和社会统筹资金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答:

“统筹”可以实现医疗基金的互济互助、统筹调剂,较好的分散风险、均衡负担,有利于实现社会公平。

建立个人医疗账户对需方(患者)和供方(医疗机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