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

上传人:b****3 文档编号:2006875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doc

浅谈西方学前教育发展的历程对我国学前教育的启示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

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我国学前教育起步晚,为了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必须在借鉴别国的经验同时结合自身的特点,走中国特色的教育路线,并与国际教育发展趋势接轨。

首先我们来看看国外发达国家对学前教育发展所作出的策略。

一、通过立法保证学前教育的发展

各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并非是一开始就有的,其中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

虽然学前教育机构产生于18世纪,但其地位直到第二次工业技术革命之后才逐渐被各国以立法的形式得以确立。

二、加大财政投入

为了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各国都广开门路,采用不同的方式,加大对学前教育投资的力度。

以日本为例,日本政府于1961年通过了振兴幼儿园教育的决议,制定并实施了三次幼儿园振兴计划,旨在通过为适龄幼儿提供奖励和补助费、向幼儿园提供园舍设施完善费、园具设施完善费等一系列措施,创造条件让更多的幼儿进入幼儿园。

近些年来,日本不断提高学前教育经费投入的比例,1990年比1985年增长了27%,1993年又比1990年增长了8%。

直到现在,日本政府对教育的支出比例依然在增长。

三、推进多样化学前教育机构,倡导合力教育

为了推动学前教育的普遍发展,世界各国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运用适当的策略,积极创造条件,兴办各种各样的学前教育机构。

以欧美国家为例,在美国,主要有托儿所、儿童保育中心、幼儿园、学前班、蒙台梭利学校、早期补偿教育中心等;在英国,主要有幼儿学校、幼儿班、日托中心、游戏小组、幼儿保育学校等。

四、培养优质学前教育师资

学前教育发展的关键不仅仅是资金和设备,更重要的是教师和儿童,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培养师资的工作看作是学前教育发展与提高的基石。

为了培养高质量的学前教育师资,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许多国家都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首先,是延长职前学习的年限。

西班牙、匈牙利、朝鲜、澳大利亚把学前教育师资的培养时间从2年延长至3年或4年;奥地利把教师培养时间从4年改为5年。

其次,是优化职前学习课程的结构,既做到基础课和专业课相互补充,又注意理论和实践相互结合。

例如西班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第1年要学习西班牙语、外语、社会科学、数学、文学艺术等公共基础课,第2、3年除了学习幼教理论、幼教史、幼教方法、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等专业课以外,还要在幼教机构实习4个月。

再次,是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

一些国家注意通过多种形式来培训学前教师,例如日本教师的在职进修形式有院内培训及公开保育活动、国际间研修交流、幼儿教育研究会举办的短期培训班等。

最后,是注意教师的性别构成。

丹麦、瑞典、澳大利亚、马来西亚、日本等国都十分重视男性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支持、鼓励男性从事学前教育工作。

这使男性学前教师能占有一席之地,以促进儿童人格的健全发展。

此外,许多国家十分重视提高学前教师的地位,改善其物质待遇,满足其生活与心理需要,保持教师队伍的稳定。

五、加强国际学前教育交流与合作

自幼儿园创办以来,国际交流与合作就对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成为发展学前教育的一股重要力量。

特别是二战以来,随着新科技革命的发展,世界全球化和一体化的趋势逐渐加强,各国间的往来与交流也日益频繁。

每个国家都十分重视和积极推动学前教育领域的国际交流与合作,作为推动学前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策略。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世界各国都积极推动有关儿童发展问题的跨国研究和合作交流,共商促进儿童发展的大计。

通过对国外学前教育发展策略的初步探讨,不难发现,世界各国都对学前教育给予了极大的重视,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促进学前教育的发展。

再回过头来看看我国的发展情况。

一、学前教育的办学模式

建国初期,在国务院、教育部、卫生部的倡导下,各工矿、企业根据需要和可能的原则,独立或联合创办了职工子女托儿所和幼儿园;在农村,农业生产合作社或互助组举办了季节性、临时性的托儿所和幼儿园;教育部门举办了示范性幼儿园。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实行优生优育优教的人口发展策略。

为配合独生子女政策在全国的实施,办学模式有所调整。

在城镇,教育部门办园与机关办园、企业办园、街道和个体办园、县示范幼儿园、乡(镇)中心幼儿园等作为城镇幼儿园的主要形式逐步满足着当地人民的需求。

在农村,适应农村经济水平的学前班这一新的办学形式表现了极大的生命力。

农村学前班大多附设在小学里,主要由乡、村主办,学制为一年。

二、学前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

改革开放以后,国务院进一步明确,"幼儿教育事业要依靠国家、集体、公民个人一起来办"的发展方针,"幼儿园不仅要有全民性质的,大量应属集体性质的,以及公民个人依据国家法律及有关规定举办的"。

城乡幼儿园的教育经费由举办单位自筹解决,适当向家长收费。

这些指导方针和政策扭转了过去幼儿教育单纯依靠国家和集体全部包办的观念和做法。

经过努力,形成了国家、集体、个人一起投资,共同举办幼儿教育的格局,教育经费也逐年增长。

三、学前教育师资建设

新中国成立以来,把创办高、中等幼儿师范教育放在重要位置。

中等幼儿师范学校成为培养幼儿园教师的基地。

综上所述,结合实际情况,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还存国家政府对学前教育的立法还不够完善,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不足。

教育机构超前、创新教育未能适合孩子的发展。

教育机构教育本身的“知识化”倾向不利于孩子成长;教育机构盲目的引进外来教育,并未尊重中国国情;教育机构为求创新,不间断的进行各种教育理念、模式的尝试,开展各种活动,并未建立起系统、稳定的知识框架,反而不利于孩子健全心智的形成。

教育机构的师资、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

很多幼儿教师由于没有相关知识底蕴,用暴力控制班级运转的现象很普遍等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符合本国国情,学习国外先进的教育管理制度和经验,同时依靠国家和政府对学前教育采取的正确的政策和策略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促进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纺织轻工业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